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 积累运用(21分)
-
1. 默写古诗文。(1)、男女衣着,。 ,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2)、缺月挂疏桐,。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宋代诗人胡宿创作了《夏日舟行》一诗,其中有一联巧妙引用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中的句子,请写在横线上。
上联:甘醴更无消暑意 下联:文竿
(4)、茅飞渡江洒江郊,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 ,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诗经·蒹葭》)(6)、演绎岁月芳华,涵养和雅人生。我们在“ , 。”(王勃《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里,眷念着咫尺天涯、心绪牵动的质朴人间情怀;在“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浸润着山水人生、天人合一的人间意蕴。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cǎo zhǎng yīng fēi的阳春三月,烈日炎炎的酷暑盛夏,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万物diāo líng 的寒冬腊月……眼前缤纷多彩的四季,令人____。这段场景xuàn lì逼真、色彩丰富、氛围 浓厚的短视频,竟然全部由人工智能系统制作生成。
AI聊天、AI绘画、AI音乐……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引领人 类未来发展的重大转折点。AI已经____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接受并学习,没 必要彷徨而____。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场革命的一部 分。无论是从事AI技术的研发人员、企业家、还是普通消费者,我们都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AI 技术,参与和推动这场革命的发展。只有我们掌握和理解AI技术,就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 加美好的未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cǎo zhǎng yīng fēi②diāo líng③xuàn l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头晕目眩 浸透 不知所措 B、目眩神迷 渗透 不知所措 C、目眩神迷 浸透 一筹莫展 D、头晕目眩 渗透 一筹莫展(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理解和掌握AI技术,才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B、我们只有理解和掌握AI技术,就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我们只要掌握和理解AI技术,才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D、我们只要掌握和理解AI技术,就能实现它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25年4月17日下午,不少外国客商来到了广州兰圃,领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据介绍, 广州兰圃是培植兰花的专类性公园,园中收集了100多种近2万盆兰花,被称为“兰花王国”。 在广交会期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系列活动让外国宾客在岭南园林赏兰花、体验非遗。
当地还创新打造花城花事“雅”文化品牌,让外国客商们在广州兰圃感受着焚香、品茗、抚 琴等古风“十雅”。同时还能让不少客商学习和体验岭南古琴、通草画、广绣等非遗代表性项目。
法国采购商苏友川称:“我觉得广州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我来中国的时候比较多是想看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这边可以看到很多,我非常喜欢。”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2)、假设你是广交会文化推广负责人,请为本届广交会的非遗体验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 用一种修辞。二、 阅读(4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良马对
帝问曰:“卿得良马否?”武穆①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旦啖 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褫③鞍甲 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 乘者不然。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⑤百里,力竭汗喘,殆 欲毙然。此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
(节选自岳珂《金佗稡编》,有删改)
【注释】①武穆:岳飞,谥号武穆。②介胄:这里是披鞍甲之意。③褫(chǐ):脱去,解下。④秣 (mò):喂马的饲料。这里用作动词,吃。⑤甫:才,刚刚。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不饱/设酒杀鸡作食 B、才美不外见/见往事耳 C、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初不甚疾/不以疾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此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日 啖 刍 豆 数 斗 饮 泉 一 斛 然 非 精 洁 则 宁 饿 死 不 受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但写作目的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两文的写作目的。(5)、【甲】文和白居易《卖炭翁》均为关注现实生活的经典作品,皆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气,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文的内容和写法,说说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
“第二杯半价”为何会促进消费
①对于结伴出行的消费者而言,“第二杯半价”往往比“一个七五折”更具有吸引力。事实上,一次购买两份商品时,这两种广告的折扣力度是完全相等的。那么,为什么“第二杯半价”有独特的吸引力呢?
②“第二杯半价”的生效环境往往处于群体购物的情境中。多位消费者共同参与一个消费过程被称为“共有消费”。单人进行消费时,常常只需要根据自身的态度、偏好等做出决定。在共有消费中,消费行为是多位消费者共同商议的结果,相较于个人,会产生一定的系统性偏差。从消费决策的角度看,“第二杯半价”鼓励人们进行共有消费。通过共有消费,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第二杯半价则能弥补递减的那部分效用,让消费者提升从第二杯获得的满足感。
③当你更仔细地观察时,也许会发现,许多标着“第二杯半价”的商品,往往是我们不熟悉的新产品。众所周知,消费者熟悉的商品意味着可靠、安全,人们认为购买陌生的商品风险更高。在单人消费的环境中,为了杜绝风险,消费者往往会购买熟悉的商品;当消费人数有所增加时,这一现象会有所变化。根据风险转移理论,相较于个人决策,人们参与群体决策时会变得更乐于冒险,原因在于群体可以分担风险,从而降低个人对风险的预期。因此,当我们处于多人消费的环境下,购买陌生商品的风险更容易被接受,也就是说,多人购买陌生商品的概率会有所增加。“第二杯半价”可以促进消费方式从单人转变为多人,从而减少新产品带给消费者的风险感。同时,多人消费方式也鼓励了冒险行为,让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变得更加“大胆”。
④商家的种种营销活动之所以会奏效,往往离不开对顾客冲动消费心理的把握。人们的冲动消费心理一般有以下几种。
⑤从众心理。顾名思义,人们在购物时容易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盲目从众。比如,在观看购物直播时,看到其他人抢购货物,自己也跟着购买,买回大量“无用”的物品。尤其是对商品信息缺乏了解时,人们容易跟随群体决策而失去个人判断,从而导致盲目消费。
⑥攀比心理。当人产生与他人比较的心理后,容易产生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消费行为,如看到其他人有某些东西,自己也想购买。攀比心理往往伴随着比较和竞争行为,并促使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导致过度消费。
⑦求异心理。与从众心理相反,在这种心理的促使下,消费者想要与众不同,以寻求关注。如原本没有购物需求,随后发现该商品是限量版便购买。求异心理一般起源于对自身过分高要求的追求,但不理性的需求容易导致行为的偏差,如产生冲动消费。
⑧在日常消费中,产生这些冲动心理无可厚非,但如果冲动消费过于频繁则应当适当调整心态,更加理性地对待消费。比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消费支出应与自己的收入水平相适应;避免盲目从众,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活品质,做消费的主人。
【文本二】
“第二份半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①明知“第二份半价”是商家促销手段,消费者仍然喜欢。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呢?
②一是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以“第二杯半价”为例,这里的边际效应即为在第一杯的基础上,从第二杯㐲品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将这种效应设定为10分,那么第一杯的满足感是7分,第二杯的满足感则是在第一杯的基础上达到9分,也就是第二杯边际效应为2分,显然第二杯带来的满足昲远远不及第一杯,所以同样的价钱来买两杯,消费者会认为“很不值得”。第二杯半价则能弥补递减的那部分效用,让消费者提升从第二杯获得的满足感。
③二是消费者心理。第二杯半价让消费者感觉,用更少的钱购买商品,自己获利,如果放弃第二杯半价,将会失去一个获得优惠的机会,对自己不利。在给予消费者价格优惠的同时,也是对消费者心理上的消费需求引导———放弃第二杯半价则是放弃享受优惠的机会。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标题以问句形式吸引读者,引人思考;文本二标题则点明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B、从众心理与求异心理相反,从众消费者容易跟随群体决策,忽略自身实际情况。 C、文本一和文本二在介绍消费者心理时,都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D、“第二杯半价”鼓励了冒险行为,让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变得更加大胆。(2)、文本一是如何提示消费者要做消费的主人的?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逛街时,经常见到奶茶店、咖啡店进行“第二杯半价”的促销活动,妈妈觉得商家多此一举,直接打折优惠更方便。请你结合两个文本向妈妈解释为什么商家会设置这样的促销手段。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非遗人生
菡萏
①认识李老师很偶然,曾写过一篇《沙市老街》的文章,被李老师看到。之前他也曾浏览过我的帖,可能觉得我是位对历史风貌、民俗文化怀有情趣之人,便让朋友青铜带信,说想见我,有一肚子故事讲给我听。我应承下来,半年时光过去,青铜又提及此事。
②原定在荆州记忆博物馆见面,青铜说李老师让到他家去,顺便参观下他的玉石标本。李老师采玉,识玉,做玉,还把玉文化运用到生活里。
③在他家进门处,摆着一套陶铜酿酒器。它由三部分组成,陶灶上是铜锅,锅上盖陶盖。第二部分为陶钵,也叫夹钵,放在一个木架上,双层,钵内蓄水,钵壁过酒。第三部分为接酒用的陶罐与陶漏斗。三个部分彼此相连,非常袖珍的一套酿酒具。
④裱好的《玉酒诀》,放在一个盖帘上,我拍了照。毛笔字,字数不多,三字为一句,落款为光绪三十年重阳邹明阶录,又有一九五二年王秀清抄的字样,即王秀清女士过录的一份抄件。
⑤王秀清是沙市中医院的一名针灸医师,已故。
⑥在此之前,李老师曾听李氏后代传人提及楚玉和楚玉酿酒的故事。《玉酒诀》便是李家祖传秘方,后因辗转石沉大海。
⑦一次,李老师拜访章华寺的圣缘法师,在禅房无意中得到这份抄件,简直喜出望外。圣缘法师说,此件誉自李家,是王秀清医师的老伴、知名老居士范凤五,圆寂前留给他的遗物。
⑧李老师如获至宝,这份《玉酒诀》到他手中,就不再是一纸简简单单的遗物,而是实物。他花两年时间研究此诀,查资料,翻古书,重读《楚辞》《本草纲目》等古籍,走访年过八旬的老中医、老酒师、老窑工三十多位。
⑨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酿酒器研制出来,将玉液琼浆做出来。
⑩2014年中秋,在郢都泥陶传人夏于谷先生家中,李老师提及此事。夏师傅说他祖上就是自酿自饮,七十年前,曾看爷爷做过酿酒器。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实践出来一套。夏师傅的窑小,温度低,烧不好。他们几次前往荆门大窑厂联系洽谈,夏师傅亲自操刀,经半年努力,三次拉坯合成,两次换泥换窑,在出窑的六套二十四件中,终于成功了一套完好的酿酒器。
⑪夏师傅与李老师有几十年交情,李老师年轻时曾派驻窑厂,后来窑厂倒闭了。李老师退休后转悠过去,一片荒芜,只有一个小烟囱在冒烟。夏师傅带着几个工人正在做花盆,一个花盆八角钱。李老师说咋不烧点高档的,夏师傅说,烧出来卖给谁,亏本。李老师问,一窑多少钱?他说两百元。李老师说,这两百元钱他来出。回去绘好图纸,带去让夏师傅按样子烧。夏师傅说,还真的烧呀。那当然,李老师笑道。复古的瓶子烧出后,李老师给了夏师傅两百元钱就走了。再去时,带了些给美术界同仁,大家看了都说好,绘静物需要,正愁没处买,遂一个人抱走几个。夏师傅卖了四百多元钱,一个瓶子比一个花盆的价格翻出近十倍。从此夏师傅走上另外一种经营模式,东西越做越好,水平愈来愈高,成了复制古陶文物、恢复古陶技艺的专家。
⑫李老师经常跑到夏师傅那里喝茶聊天,还替夏师傅申报了非遗,得到政府扶持,辟了新场所。这次又成功烧制出酿酒器。
⑬硬件有了,李老师便遵从古法和《玉酒诀》独自在家往下走。
⑭酿酒复杂,选料严格,酿酒的玉需浅黄微透上好的原料。谷是江汉平原早灌浆晚收割的稻谷。水是无极水,取自江河湖泊回流处,用苞茅过滤。老人家大费周折,准备好后,严格按照配方和传统工艺,一步步进入流程。
⑮把玉屑、药材投入稻谷中,加无极水。初蒸、复蒸;加曲发酵,做香窝子;蒸馏出酒,过滤加酱,装罐窖藏,也就完成了。说着简单,具体操作非常烦琐,用曲多少、稀稠程度、稻谷颜色和香味全凭经验掌握辨别。尚要参照节气、时令、气候、温度、时间多种因素。
⑯历经两年多,2016年第一罐玉酒诞生了,琼浆玉液不再是个神话,也不再是宽泛指代,而是实实在在摆在人们面前,真正用玉石酿的酒。比茅台若何?一笑!
⑰李老师做的就是从无到有的事。非遗不是空架子,得复活。
⑱六十年间,他跑遍荆州城区大街小巷,郊区村落,行程十万里,完成文稿两百多万字,拍摄相关照片两千余幅。现在许多古建筑已化为乌有,文友出书的插图,均是李老师提供的老照片。
⑲不仅自己从事非遗,且作嫁衣裳,帮助民间手工艺人申报二十多项非遗项目,并得到扶持,使他们从濒临灭绝的手工作坊发展成工厂公司,从难以糊口的街头手艺人变身成老板。其中六项是他亲手制作的文本。他的非遗,非个人非遗,而是整个荆州的非遗。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传承下去。
⑳什么是非遗?非遗便是软文化,最大的非遗,窃以为就是李老师这样,为非遗而非遗的人。
(1)、本文主要讲述了李老师做的关于“玉文化”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把玉屑、药材投入稻谷中,加无极水。初蒸、复蒸;加曲发酵,做香窝子;蒸馏出酒,过滤加蜜,装罐窖藏,也就完成了。
(3)、本文主要是描写李老师,但在文章第⑩、⑪段,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夏师傅,其主要作用是什么?(4)、有部分人认为“非遗文化”代表的都是古老的文化,其文化之所以逐步消失,正是因为它已 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所以也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去保护它们。请结合全文和现实, 谈谈你的看法。7. 按要求完成小题。(1)、学校正在开展《经典常谈》读书活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选出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A、许慎——汉字演变——《说文解字》 B、司马迁——写史立传——《史记》 C、苏秦——头发悬梁——《战国策》 D、孔子——儒家学派——《诸子》(2)、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 活动。请仿照示例,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人物 怎样的信仰。示例: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孙悟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 信仰。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孙悟空几次失败,都没有放弃,在众人的帮助下,最终拿 到了扇子,体现了他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以及他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 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作文(5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路上,我们会经历各种蜕变:也许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许是一场失败的历练,又或许是一次对偏见的突破······
请以“▲ , 让我蜕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那次比赛/那个标签/那场误会等);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