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外文言文阅读
小港渡者
【清】周容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②。”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③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奚:书童。②阖:关闭。③牡下:上锁。
(1)、参考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释义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联系成语法:束手无策
①
望城二里许
课内迁移法: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②
渡者熟视小奚
查阅词典法:①成熟;②熟悉;③仔细;④深,酣
③(填序号)
予愠为戏,趋行
语境推断法
④
(2)、“渡者熟视小奚”一句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A、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 B、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 C、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3)、文中“爽然”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4)、本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
2、现代文阅读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儿,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儿。
②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住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它前行的声音,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③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机,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⑤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行走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一样的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多地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消失在他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⑥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有删改)
(1)、作者写出了在人生不同时期看到的时间不同的栖身之处,以及时间带给她的不同感受,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人生阶段
时间栖身处
作者的感受
童年
①
严厉而古板,有时也温情
上初中以后
手表
②
后来
各种能显示时间的器物
③
十几年前到现在
④
时间永伴身边
(2)、这篇哲理散文语言特色鲜明,富有表现力,把抽象的时间写得真切可感。请结合第⑤自然段具体语句分析这一特点。(3)、文章结尾写时间“会在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看法,并说说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4)、小语想将本文推荐给同学们阅读,请结合下面的写作提示及文章内容,帮助完成本文的导读语撰写。(100字左右)【写作提示】文章导读语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简要介绍文章主题、概述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提出阅读建议等。总之,导读语重点是在于表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和重点,同时要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文章的内容。写好导读语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把握文章重点。
-
3、班长在会上展示了这幅有关“生命”的书法作品,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都极其圆熟。 B、“生”字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流畅。 C、在章法上,笔画疏密有致,字体大小适宜。 必考 D、作品具有颜体书法丰厚饱满、阔大端正的特点。 -
4、以下是小文写的有关于生命的感悟。将下面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知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但迎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
5、小语准备在会上朗读下面语段,请你帮她整理完善。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jù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至我经常愿意牺牲生命中所有剩余的时间,来换取几小时的这种欣喜。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 zhèn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jù风
濒 (A. pīn B. bīn)临
zhèn颤
俯瞰(A. kàn B. gǎn)
(2)、请用正确的符号给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句子成分。(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6、课外文言文阅读
胜败之征
贤才居上,不肖①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 , 相恐以敌 , 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 , 此必败之征也。
(节选自《诸葛亮文集》)
【注释】①不肖:不贤。
小语在阅读这篇文言文时,产生了一些疑惑,请你和她共同解决。
小语:我发现这篇文言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多是短句,基于这个发现,你认为画波浪线的句子该怎么断句呢?
我:我这样断句:⑴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限断两处)
小语:我也这样认为。而且我觉得这篇文言文其实很好理解,文章对比了⑵和⑶的军队状况,可见诸葛亮慧眼如炬。
我:是的,文中的加点词也很好理解。如“士卒畏服”中的“卒”在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士兵;②死亡;③完毕,终了;④终于。在这里肯定是⑷(填序号)的意思。
小语:还有“相议以勇斗”中的“议”,它其实和成语“力排众议”中的“议”一样,都是⑸的意思。
我:“相恐以敌”中的“敌”是形声字,繁体字“敵”从支,商(dí)声,形旁支为手持器械治事状。这句话中的“敌”是它的引申义⑹。
小语:文章内容围绕着“征”展开,我觉得这个“征”应该是军队的意思。
我:不对,“征”并没有这个义项,而且联系上下文来看,“征”应该解释为⑺。
小语:有道理,所以“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应该这样翻译:⑻。
我:对,结合选文内容,文中描述的“必败之征”就是⑼。
小语:那“必胜之征”就是⑽。
-
7、听完活动上同学们对卢沟桥的介绍,小语也向大家分享了下文,请阅读并完成下面题目。
千年胜迹赵州桥
史宁①如果说谁能代表中国古代的建筑,除了那些皇宫里的琼楼玉宇,赵州桥肯定也得算一个。你别看它外表普通,身世却一点儿也不平凡!
②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古称赵州),横跨在洨河之上,距今1400多年前,隋朝的能工巧匠就设计建造了它。它最早叫作“赵郡洨河石桥”,宋代时更名叫“安济桥”,后来因为地处赵县,又被人们称为“赵州桥”。
③赵州桥的建造者是隋代的桥梁工匠李春。古代史书中对李春的记载很少,但对赵州桥卓越成就的记载却非常多。比如《赵州大石桥铭》中就记载:“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意思是说赵州桥的建造者是隋代的工匠李春,桥的造型非常奇特。赵州桥自建成后,先后修缮过8次,它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赵州桥奇就奇在桥有“三绝”。
④古代桥梁的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我们的祖先从最初模仿横躺在河面上或悬崖间的树木而建的小木桥,逐渐发展出平桥、浮桥、拱桥和索桥四种桥的形式。平桥又称为梁桥,是最常见的一种桥梁。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块板子的两端架在河的两岸就成了!但是,平桥只能用在河面很窄的小河上,桥中间很容易就会塌下去。
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工匠把平桥进化成了拱桥。最早的拱桥是半圆形拱桥,桥中间是个大大的拱洞,河面越宽,拱洞就越高。前面提到的洨河发源于赵县附近的井陉山,每逢夏秋两季大雨如注,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汹涌的洪流,水势大到难以控制,只有拱桥能屹立不倒。但如果只是建成普通的半圆形拱桥,拱顶太高又不利于车马行人通过。李春经过调查研究,最终使石拱高度大幅降低,既安全坚固,又方便了人们行走。这就是赵州桥的第一绝。
⑥赵州桥的桥身设计也很新颖。传统拱桥两侧的桥肩都是实心的,而李春却别出心裁,把实肩挖空,在大拱的左右拱肩上各加两个小拱。这样大拱加小拱组合而成的结构特别稳定,是古代中国桥梁技术的创举。通常我们把拱肩中间挖空的拱洞叫空腹拱,并把这种拱桥称为空腹拱桥或敞肩石拱桥。“空腹”的拱桥优点多多。第一,起着高效泄洪的作用。4个小拱分担过水面积高达16%。第二,小拱的出现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两侧的小拱能节省大量建材,同时也减少了桥身的重量。【A】4个小拱一共节省180立方米石料,减轻桥身重量500吨,让赵州桥“瘦身成功”。这是赵州桥的第二绝。
⑦赵州桥桥洞的拱券采用了并列砌券法,而不是纵联砌券法。这里说的并列和纵联指的是砖石的排列方向。并列式的砌法是砖的长边朝外,纵联式则是短边朝外。由于洨河河水夏涨冬枯,势不可挡,采用并列拱券可以更好地避免桥身被洪水冲毁。这种砌法可以节省架桥的材料,工匠也可以很方便地嵌入新石进行局部修整,而不必对整个桥进行大规模维护。这就是赵州桥的第三绝。
⑧当然,除了上面提到技术“三绝”,赵州桥的美丽也很“绝”。古人形容赵州桥:“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意思是远看赵州桥就像是从云中初生的月亮,又像是奔腾大河之上的彩虹。【B】元代诗人刘百熙也曾写诗赞美:“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正因如此,赵州桥才会被人们称为“天下雄胜”,并且和潮州湘子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C】同时,它还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古老的一座敞肩石拱桥,欧洲直到700多年后才开始出现这种类似桥梁。1991年赵州桥被选定为第12个国际土木工程的里程碑,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无疑成了中国建筑里的世界明星。
(选自《环球探索》)
(1)、赵州桥奇就奇在桥有“三绝”。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三绝”的内容。(2)、细读语句,回答问题。①请在【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教材母题:《中国石拱桥》课后习题三】
②【C】处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教材母题:《中国石拱桥》课后习题四】
(3)、假如赵州桥竣工那天,你就在现场,需要你写一则消息。要求:根据本文内容和《中国石拱桥》一文自选角度,200字左右。(提示:消息包含标题、导语和主体等部分) -
8、同学们在感受到中国名桥的魅力后,准备对“桥”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我国的桥文化丰富多彩,单说桥梁的命名就十分有趣了,如:根据所在地命名____,根据形状命名____,根据习俗命名____,以抒情方式命名____……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 dūn,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所以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 jiāo头jiē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活动一:识桥之名】请从下列选项中进行选择,给语段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桥名。(填选项)
A.放生桥 B.销魂桥 C.赵州桥 D.钥匙桥(2)、【活动二:品桥之语】上面语段并不完善,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应小题。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桥 dūn
jiāo头 jiē耳
惟妙惟肖(A. xiào B. xiāo)
(3)、语段中第⑥句有语病,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修改意见。(4)、第⑨句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请你也用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向同学们介绍你眼中的西湖柳树。(不少于30字)【语言表达】
(5)、【活动三:说桥之义】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
9、课外古诗文阅读
【甲】江汉①
【唐】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②。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①江汉:该诗作于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故称“江汉”。②苏:康复。
【乙】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 ,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②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④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孤竹:指孤竹国。②蚁壤:蚁穴周围防雨水高出地面的浮土。③仞(rèn):古代计量单位,七八尺为一仞。④不难:不惜,不耻。
(1)、参考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释义
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查阅词典法:①砍;②征讨;③自夸;④批评,抨击
⑴(填序号)
春往而冬反
课内迁移法: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⑵
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词类活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⑶
不亦过乎
成语积累法:改过自新
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甲】文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颔联用了“”“”两个意象,表明了诗人之情。(4)、【甲】【乙】都提到“老马识途”,请说说两位作者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
10、现代文阅读
月光下的父亲 屠文
①父亲出门的时候,月亮还没下山。父亲回家的时候,月亮早就上山了。
②三五岁时,去镇上看杂技,父亲总把我扛在肩膀上。我的目光,可以穿越无数个黑压压的人头,十分清晰地看到那个放开双手,在圆铁桶里骑车的漂亮女人。看到一只猴子,穿着小孩子的花衣服,扭着屁股在地上推滚轮。还有大力士,赤裸着膀子,让一条粗大的蟒蛇缠在身上。或者把石头搁在肚皮上,让人拿榔头敲开。杂技很精彩,每次我都看得手舞足蹈。我总把我看到的精彩场面,颠三倒四又挂一漏万地说给父亲听,父亲每回都听得乐呵呵的。回头,到家里,有人问起:“你们今天干吗去了?”父亲就答:“看杂技去了。”又问:“好看不?”父亲就说:“好看。”然后把我颠三倒四说过的话,一字不落地说给别人听。
③有次村里放电影,父亲回来晚,带我去时,已经在很后面了。人群一拨拨地把我与电影隔得十分遥远。父亲把我扛在肩上,我还是看不太清,父亲就把我举过头顶,问:“看到不?”我说:“看到了,看到了,正打得精彩,有人用一根辫子打败了一帮人。”父亲听说好看,就高兴,嘿嘿地笑。父亲是农民,从他一笑,就可以看出来,一张笑脸,跟乡里的沙土一样朴实。父亲大概是在地里劳作了一整天,累了。举了没一会儿,又重新把我放回到了肩膀上。我不同意,正打到紧要关头,突然只看见人家的后脑勺了,那种失落感至今想来,仍无可比拟。所以当时想都没想,一伸手,便拍父亲的脑袋。父亲于是又把我举过头顶。
④回家的时候,我过足了瘾,兴奋地哼哼电影里的插曲。而母亲说,那晚,父亲睡在床上,也哼哼了一夜。平日里干活再累,也不至于累成这样子的。
⑤以后上了学,人长大些,心也就大了,不再骑在父亲肩膀上到处逛荡。那时,父亲大概很忙,很少见到。晚上,吃完饭,在煤油灯下做完作业,还是不见父亲回来。【A】有几次,作业多,做到半夜,才会看见父亲踩着月光回来。一把锄头上,也亮锃锃地挂着月光。而早上,我几乎见不到父亲的影子。虽然我学习很用心,每次都能比其他同学早到学校,可我还是早不过父亲。
⑥有几年,为了生计,父亲去钱塘江边扛石头。石头活,大概是一种最苦的力气活,不过工钱多,母亲说父亲苦着也就值了。想起来,那时候,父亲靠卖力气,来养活我们一家四口人,又要供我和姐上学,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⑦自从去了江边,家里就很少见到父亲的影子。【B】偶尔想起,父亲的面容竟然像上了晕的月亮,有些模模糊糊。我知道,父亲是一个好父亲,而儿子,却不是个好儿子。【C】如今,月光早已悄悄爬过父亲的额,落满了头。
⑧月光是淡淡的。月光下,父亲的影子,比从前短了。而我的影子,长了。是父亲,用他的衰老,滋养了我的茁壮。我与父亲,不再仅仅是父与子的关系,而变作了两个男人的对视。我从父亲身上,看见我的未来;父亲从我身上,看到他的过去。父亲与我。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
(1)、“父亲是一个好父亲”,请你概括文中父亲的“好”有哪些具体表现。(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教材母题:《背影》课后习题四】①我过足了瘾,兴奋地哼哼电影里的插曲。而母亲说,那晚,父亲睡在床上,也哼哼了一夜。(两个“哼哼”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②石头活,大概是一种最苦的力气活。(加点词“大概”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朱自清在《背影》中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是作者对自己与父亲相处的一种反思。本文作者是否也有类似的反思?请简要分析。(4)、本文以《月光下的父亲》为题,“月光”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画线【A】【B】【C】三句,分析“月光”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教材母题:《背影》课后习题一】(5)、文末“父亲与我。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这一句意蕴丰富,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1、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漫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80字左右)
【语言表达】

-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 tuí唐!他①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②____;家庭suǒ屑便往往③____。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纪着我,惦纪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zhù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tuí唐
suǒ屑
举zhù
马褂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根据上下文,将“触他之怒”“触目伤怀”“发之于外”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横线上,使文段语意通畅。 -
13、古诗词曲鉴赏;题画诗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欣赏活动,加深对题画诗的理解。(1)、【以诗补画】
题李世南①画扇
【宋】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②知村近,隔坞③闻钟觉寺深。
【注释】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瓮(wèng):水瓮,一种盛水的容器。③坞(wù):指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以诗补画能使艺术体验从单一视觉升华为多维审美,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下面的赏析。
①静与动:诗人将原本画面中静止的“”“”等自然景物写出了声音,产生了动感。
②实与虚:诗人通过画面中存在的“”“”,想象画面中没有出现的附近村子和深山寺庙。
(2)、【借诗传情】题墨葡萄图[明]徐渭①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②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释】①徐渭:字文长,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才名早扬,却命运多舛,晚年潦倒。②明珠:此处指画中的葡萄。
诗与情:诗人通过画墨葡萄图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你结合《题墨葡萄图》这首题画诗具体分析。
-
14、现代文阅读
形神兼备的中国画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比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而绘,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配以特有的装裱工艺,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B、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C、选文主要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中国画按题材分人物、山水、花鸟三类进行介绍。 D、选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分——总”结构及时间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地介绍了中国画。(2)、选文第⑤段画横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比如第⑥段画波浪线的部分,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说说有什么好处。(4)、小语创作了一幅《梅花》扇面(如下图),但她觉得画面不够丰富,想添加点内容。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相关知识,给她提供一些建议。(要求:建议的表述要清楚,内容要具体。)
《梅花》扇面图 -
15、班级拟举办“走进《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下面问题。(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小语负责在展示《清明上河图》电子图时给大家解说,下面是部分解说词,请你帮忙完善。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chóu , 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tuó队。在进入大道的 chà道上,是众多仆从簇(A. zú B.cù)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远距离地翻山渡水的行lǚ。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①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选项)
②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可用一个成语替换:。
(3)、有位同学写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自白,请按照要求修改画线句子的语病。[A]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说话的精美画卷 , 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B]看集市商贩的吆喝声 , 仿佛还在耳畔。数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道来。
① [A]句语意重复,修改方法:。
②[B]句前后搭配不当,修改方法:。
(4)、请根据下边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宋朝社会的一部“小百科全书”,;从街市上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清明上河图》中的毛驴与骡子比马匹多得多,亦是宋朝缺乏马匹的真实写照。
-
16、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游定惠院①
【宋】苏轼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③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④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⑤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⑥瓜李,遂夤缘⑦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注释】①定惠院:苏轼被贬黄州,最初寓居定惠院。②参寥禅师:僧人。③稍稍:全部。④崔成老:崔闲。庐山道士,精古琴。⑤鬻(yù):卖,这里可作“买”。⑥瀹(yuè):浸渍。⑦夤(yín)缘:循沿。
(1)、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释义
则园已易主
参考成语法:以物易物
⑴
馈油煎饵
查阅词典法:①进食;②烹调;③赠送;④进献
⑵(填序号)
乃径归
课内迁移法:一狼径去(《狼》)
⑶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3)、补充句子省略成分,有助于理解句意。文中画横线句子省略了宾语,请先补充,再翻译句子。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4)、明代王圣俞在《苏长公小品》中说:“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手记录便是文。”东坡随性而文,他的情趣和性格在本文中自然流露,试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
17、现代文阅读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的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著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吃炒米的风俗→①→装炒米的用具→②→③
(2)、有人认为第④段写张仲陶算卦之事有点旁逸斜出,应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3)、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平淡而有味。请简要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提示:可以从表达方式、语体风格等角度作答)(4)、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这样写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哪些特点?(5)、《故乡的食物》与《昆明的雨》都是汪曾祺的作品,请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汪曾祺散文的独特韵味。(分层赋分) -
18、【雨中有诗】以“雨”为主题仿照下面小诗进行创作,可从字形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表达情思。
旦
把旧换个角度,
成了旦,
成了崭新的企盼。
柳
微风中的柳,
鲜绿的,
唤起了人们的希望。
雨
-
19、【雨中有味】仔细品来,“雨”中也有民俗味、传统味。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位同学拟好了下联,请你据此拟出以“雨”为主题的上联。
上联:
下联:皑皑瑞雪兆丰年
-
20、【雨中有情】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应小题。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一片仙人掌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由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yú。青头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格调比牛肝菌高。雨季还有许多杨梅,卖杨梅的女孩子不时yāo he一声,便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都更加柔和了。雨,有时也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汪曾祺____。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辟(A. bì B. pì)邪
鲜 yú
格调(A. tiáo B. diào)
yāo he
(2)、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末尾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
②通过“雨”串联起当年的一系列往事
③让读者体会到自己丰富而醇厚的内心世界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