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公益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病句修改
- 中考语文考前补漏专项提升练习:病句
-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
-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病句修改(三)
-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8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湖州长兴县龙山中学共同体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素养检测试卷
-
1、同学们发现文学作品常把动物人格化,甚至赋予动物象征意味。请你和他们一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小题。
【甲】蒲松龄《狼》全文。
【乙】卢仁畜二鹤,甚驯。后一创①死,一哀呜不食。卢仁勉力饲之,乃就食。一旦,鹤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吾不尔羁也。”鹤振翅云际,徘徊再三,乃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②乡间。晚秋萧索曳杖③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卢仰曰:“若非我侣也?果是,即下之。”鹤竟翩翩而下,投于卢怀中,以喙牵衣,旋舞不释。卢遂引之归。卢视之如赤子,鹤亦知人意,侍卢若亲人。后卢仁殁,鹤终不食而死,族人葬之墓左。
【注释】①创(chuāng):受伤。②归卧:辞官还乡。③曳杖:这里指拄着拐杖。
(1)、请你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
(2)、理解文言字词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请你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吾不尔羁也
成语推断法
放纵不羁
⑴
旋舞不释
手不释卷
⑵
卢遂引之归
查阅词典法:A.顺,如意;B.成功,实现;C.于是,就
⑶(填字母)
(3)、【甲】【乙】两文中的动物都被人格化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并写出其中动物所蕴含的人的特征。小贴士
人格化指赋予动物、植物、非生物以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文学艺术手法,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句子
译文
人的特征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以喙牵衣,旋舞不释。
(4)、下面是【乙】文序言中的语句,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意。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其存心……鸟能反哺,羊有跽(jì)乳,其存心皆可以为朝廷旌仁孝而扬德威。
然则物何异于人哉?微独无异,抑恐世之不若者众矣!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桓公伏甲设馔
桓公①伏甲设馔② , 广延③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④ , 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⑤曰:“晋祚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⑦ , 讽⑧“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⑨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桓公:即桓温,东晋人,晋明帝女婿,曾任荆州刺史、大司马。②设馔(zhuàn):安排宴席。③延:请。④遽(jù):惊恐。⑤文度:王坦之。⑥晋祚(zuò):晋朝政权。祚,此指国运。⑦洛生咏:指晋时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音重浊舒缓。⑧讽:诵读,朗诵。⑨趣:同“促”,急忙。
(1)、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桓惮其旷远
联系成语法:肆无忌惮
⑴
谢神意不变
查阅
词典法
①心意;②意图;③情趣;④神情、态度
⑵(填序号)
于此始判优劣
①开始;②当初;③才
⑶(填序号)
(2)、为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三处)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3)、《世说新语》是一本魏晋士人的“写真集”,它对人物的刻画独具特色。本文寥寥数字,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谢安这个人物。结合本文内容,阐述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4)、《世说新语》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课文《咏雪》便选自《言语》篇。请结合下面的提示,探究编者将《咏雪》归入《言语》篇的原因,并推测《桓公伏甲设馔》出自哪一篇,结合内容阐述理由。《世说新语》篇类梳理
篇类
提示
言语
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方正
坚持正确的原则,刚正不阿
雅量
深藏不露,宠辱不惊,临危不惧
夙惠
早慧,从小聪明过人
……
……
-
3、暑期将至,班级开展“学习科学知识,完善假期规划”主题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活动宣传海报

【材料二】①人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从教育的内容看,“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从教育的功能看,任何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多方面的育人资源。因此,“五育”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实现由“五育”并举到“五育”融通的演进。
②育人先育心,“五育”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各有侧重,但价值塑造的旨归异曲同工。我们要牢固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把价值塑造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觉地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
③在育人体系中,体育具有基础性、高阶性的特征,指向人的生命健康。但长期以来,教育“弱于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力加强新时代体育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教会、勤练、常赛”,通过特色体育活动和群众性、竞技性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④“五育”融通的深入推进,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只有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从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强呼吸系统的动能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肌肉发达,而且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选自《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教育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一堂好的劳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就拿烹饪来说,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实践任务,例如:1~2年级从择菜、洗菜学起,可以剥毛豆、做水果茶;7~9年级要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完成3~4道菜。循序渐进,做中学、学中做,方能取得实效。
(选自《人民日报》2024 年 4 月 21 日)
(1)、以下对四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 B、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肌肉发达,还可以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C、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可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因而智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要手段。 D、劳动课要注重实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喊”劳动,要切实保证学生有必要的劳动实践经历,避免走过场。(2)、下表是小美同学的暑期一日生活规划,请你指出这份规划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暑期一日生活规划
时间
活动内容
7:00
起床、洗漱
7:30
早餐
8:00-9:30
自主预习高年级课程
10:00-11:30
参加书法或古筝兴趣小组
12:30
午餐
不足之处:
改进建议:
(3)、在此活动中,大家都在积极讨论自己的生涯规划。小明同学却说,想那么多、那么远干什么?当务之急是考个好分数。请结合上述材料对他进行劝说、引导。 -
4、阅读经典诗文,总能给人精神的启迪。小文对课内诗文进行梳理,写了一段话,准备贴在城市书房的名言墙上。请你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思念友人,明月也来深切关心,“① , 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珍惜时间,流水也充满生活哲理, “③ , ④”(《〈论语〉十二章》);渴望和平,菊花也不负秋阳,竞相绽放,“⑤ , 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⑦ , 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追求自由,山水也变得桀骜不驯, “⑨ , ⑩”(谭嗣同《潼关》)。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
5、小语为城市书房的宣传册拟写了一段介绍词,请你帮助她审核。
一座城市书房,一座精神粮仓。当你闲暇时,不妨走进街角的城市书房。书架上,各种类型的书籍一应俱全。阅读区,几方书桌分布各处,你可以从容坐下,沉浸在图书的世界里,或感受大自然的péng bó生机,或体会人物的愚 chǔn滑jī、神通广大、智勇双全……
城市书房每周还会发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名家讲座、好书推荐会、亲子阅读沙龙等,欢迎大家来此打卡体验。
目前本市已开放的城市书房超过40家。一座座书房如闪亮的珍珠,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以知识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书香为内核,助力建设书香城市。这是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也是城市文明的最美底色。
(1)、下面是小语拿不准的字,请帮助他补上正确的字形或读音。péng bó
愚 chǔn滑 jī
栖(A. qī B. xī)居
(2)、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3)、请写出介绍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
6、小花准备在读书节活动上分享以下关于尊师重道的文言文,请你一起品读。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②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④ , 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⑤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⑥ , 时与游酢⑦侍立⑧不去,颐既觉 ,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zhǔ):撰写。②潜心:用心专而深。③翕(xī)然:一致的样子。④颍昌:地名。⑤赴告:指报丧。⑥瞑坐:打瞌睡。瞑,闭上眼睛。⑦游酢(zuò):杨时的同学,程门四子之一。⑧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1)、任务一:理解字词,疏通文章大意;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语境推测法
⑴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课内迁移法: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
颐既觉
查阅词典法:①感觉,觉得;②发觉,察觉;③觉悟,明白;④睡醒
⑶(填序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②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3)、任务二:把握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小花根据杨时的生平绘制了如下人物事迹图,请你补充完整。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⑴→程颐身死,设位哭寝门→⑵(4)、环境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请你联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帮助小花分析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5)、任务三:领悟内涵,制作人物海报小花打算在班会结束后,将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制作成海报,请你帮助她完成。

人物:杨时
值得学习的品质:(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
7、请你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中任选一本,结合具体内容,在读书节活动时向同学们分享阅读方法与体验。(100字左右)
-
8、学校准备邀请作家张书和张弛母子参加读书节活动。下面是拟发给张弛的邀请函正文,有三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张弛先生:
您好!我校将于2025年11月24~26日举办“少年正是读书时”的读书节活动。特向您和家母发出诚挚邀请,恭请二位惠顾我校并给广大师生做阅读讲座。二位是名过其实的公众人物,事务繁忙,但我们仍十分期盼二位的到来。
此致
敬礼!
2025年11月20日
××学校
-
9、下面是学生代表小开准备的活动开幕词,请阅读并完成下面的小题。
少年正是读书时。进入初中,我们跟着朱自清触摸春天,感受山之 lǎng rùn①____,风之轻柔;随着史铁生去看烂màn ②____的菊花,悟出生命存在的意义;走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医生,学习他对工作jí duān③____负责的精神;认识整日劳l ù④____、任劳任怨的朱德的母亲,体会其人格的伟大;阅读⑤____写给儿子的《诫子书》,感受殷殷教诲中蕴含的深切期望……
如果说散文、小说用人物、情节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古诗词则借意象抒情言志。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⑥____”,用鸿雁传书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刘禹锡《秋词》(其一)一诗中的“⑦____,⑧____”,用一鹤冲天的景象展现了豪壮的情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的“⑨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用意象叠加的方法抒发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古人云:布衣暖,菜羹香,读书滋味长。正如《论语·雍也》中所说的“⑩____,⑪____”,倘若我们都能以读书为乐,那么即便是“饭疏食,饮水,⑫____”(《论语·述而》),也能感到幸福。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一起在书香中成长、成人、成才!
(1)、根据拼音在①~④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在⑤处填写人名。(2)、根据语境,在⑥~⑫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
10、校广播站设立《神话大本营》午间节目,本期节目围绕“精卫填海”展开,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甲】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①。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②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乙】《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选自《述异记》)
【丙】精卫③ [明]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④自成窠!
【注释】①谈(xiào):呼唤,大叫。很多鸟雀的名字,都得于它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②堙(yīn):填塞。③此诗创作于顾炎武三十六岁时。那时,反清复明的力量只剩下东南海隅和西南边陲的残余。④鹊、燕:此喻指明朝遗民中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
(1)、【写开场白】按要求填空。“精卫填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它最初记载于《山海经·北山经》中,“又北(意为①)二百里”,发鸠山有一只形状像乌鸦,“文(意为②)首,白喙,赤足”的鸟,原型是炎帝在东海溺亡的女儿。《述异记》中又提到精卫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并与海燕结合,“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意为③)海燕”。与《山海经·北山经》不同的是,《述异记》中还增加了一个情节:④(用自己的话回答),来体现精卫自尊自强的一面,这也是它另外两个称呼的起源,即“一名鸟誓,一名(意为⑤)冤禽”。
(2)、【宣传设计】以下三幅画是本期节目公布的宣传海报,你认为哪一幅画最合适?请说明理由。A.
B.
C.
(3)、【朗读设计】为了让听友们更深刻地体会顾炎武在《精卫》中的情感,广播员对“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进行了朗读设计,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任务。这句话中应该读重音的词是① “”和② “”,语气应该是③(A.慷慨激昂B.沉郁舒缓 C.喜悦兴奋),这样设计的理由是④ 。
(4)、【听友互动】节目的最后,广播站留下如下问题:“你认为以下哪个人物形象,与精卫形象有相似之处吗?请结合人物经历具体说明。”请你解答。A.孙悟空(《西游记》) B.范爱农(《朝花夕拾》)
-
11、班级开展品评曹植及其诗文的活动,请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任务。
【甲】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①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乙】七步诗②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③以为汁。
萁④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曹丕称帝后有意除掉弟弟曹植,命其在七步之内成诗。③漉豉(lùchǐ):过滤豆子的残渣。④萁(qí):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
(1)、【解文意】请补全文言词语积累卡,引导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意。文言词语积累卡
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太祖悉将诸子登台
联系成语法:悉听尊便
①
植援笔立成
语境推测法
②
太祖甚异之
词类活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③
(2)、【读语气】你认为【甲】文中曹植在说“奈何请人”时的语气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A.生气 B.自信 C.疑惑
(3)、【研标点】标点影响文章的传情达意。参照示例,给【乙】诗末尾选择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A.句号 B.逗号 C.顿号 D.叹号 E.问号 F.破折号 G.省略号
示例:植援笔□立成
我选择C。理由:将“援笔”和“立成”用顿号分开,强调曹植作文时干脆利落,一气呵成,体现出他才华横溢的形象。
相煎何太急□
我选择 , 理由:
(4)、【探人物】时人称曹植“夙慧”——少而聪慧。你认为曹植慧在何处?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A.慧在其言 B.慧在其行 C.慧在其才
-
12、古之学者,讲究读书之道。小文找到了以下资料,请你参与,完成探究性活动。
材料一:
怜愚诗(其一)[明]宋应星
一个浑身①有几何② , 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著,明镜催人白发多。
【注释】①浑身:指一生。②几何:____。
材料二:
古人读书法两则
【甲】看文字如捉贼,须于盗发处,自一文①以上赃罪情节,都要勘出,莫只描摸个大纲。纵使知道此人是贼,却不知他在何处做贼,亦不得。读时要体认得亲切,解时别白②得分晓,如此读书方为有益。
【乙】吕子约云:“学原于思,不致其思绎③以通之,则无自可进。苟苦思力索 , 则浅迫无味。惟学焉而时复思绎 , 勿忘勿助,积累停蓄,浃洽④涵养。杜元凯所谓‘如江海之浸,膏泽⑤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此即‘时习而悦’之注释也。”先生答曰:“此说甚佳。”(均选自《朱子读书法》)
【注释】①一文:指一文钱。②别白:分辨明白。③思绎(yì):思索寻求。④浃(jiā)洽:和谐融洽。⑤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
(1)、【读古文·说文解句】阅读材料后,同学们展开了交流。请你根据语境,补全对话。小文:材料一中“几何”没有注释,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小语:我们在清代⑴(填作者)《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一句中学过,可以理解为:⑵。我不理解“学书不就学兵戈”中“就”的意思,查阅《古代汉语词典》之后,发现有“①靠近;②到;③完成;④趁着”这四个常见意思。你觉得是哪一个呢?
小文:根据诗意,我觉得选⑶ “”(填序号),因为这句话引用了项羽学文不成改学武的典故。
小语:厉害!我在阅读【乙】文时,觉得画波浪线的句子和《〈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话类似,但是想不起来了,你知道吗?
小文:我觉得是“⑷ , ⑸ ” , 他们都讲述了⑹的读书之法。而且我觉得“此即‘时习而悦’之注释也”说的也是《〈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⑺ , ⑻”。
(2)、阅读材料二【甲】文时,小文对画横线句有疑惑,便写了以下批注。请帮他解答。批注:“捉贼”的语法好有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比喻呢?
(3)、【找相似·比较阅读】小文认为《怜愚诗》(其一)和《诫子书》在讲述的道理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意,加以说明。(4)、【学古法·审慎思辨】在交流时,小文觉得朱子“莫只描摸个大纲”这一读书方法太过绝对。对此,组员们以阅读《西游记》为例展开了交流。你赞同小文的观点吗?请结合你的阅读《西游记》的体验阐述理由。 -
13、下列语句中横线上依次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美丽的气泡,在阳光下才能旋出炫目的____;柔软的柳枝,在风儿的吹拂下才显其____。一个成功的人,总是懂得在何种条件下充分____自己,而不是只祈望另一个梦想,让自己在牢骚叹息中____地度过一生。
A、光辉 柔韧多姿 显示 碌碌无为 B、光辉 婀娜多姿 展示 平平淡淡 C、光芒 柔韧多姿 显示 平平淡淡 D、光芒 婀娜多姿 展示 碌碌无为 -
14、依次填入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些衣服____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②他们急迫地____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③(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____一下他的新衣服。
A、轻柔 请求 炫耀 B、温柔 命令 炫耀 C、轻柔 命令 吹嘘 D、温柔 请求 吹嘘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从“大闹天宫”等故事了解到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英勇无畏。 B、镜子被不小心打碎,建筑师灵机一动 , 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 C、他给心爱的金鱼洒了一些鱼食,鱼儿似乎开心起来,游来游去、谈笑风生的。 D、运动后如果疲倦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还不能恢复,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
-
1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李华同学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B、汽车在田野上飞速前进,在带着阳光的秋风中,麦香花香扑面而来,美不胜收。 C、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D、在这截然不同的情境中,一种历史的苍凉感油然而生。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她对任何事物都采取麻木不仁的态度。 B、地球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仍有些人不以为意,漠不关心。 C、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的领域,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D、面对同一个疑难问题,有的学生善于发散思维,见异思迁 , 触类旁通,想出许多解决的办法。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人觉得扭怩不安是交际上的障碍,但这是可以逐渐克服的。 B、晌午,猫咪小心翼翼地伏在干黄的草垛旁,眼珠竖成了一根线,它想干什么? C、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时吃月饼更是怪诞不经。 D、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大相径庭 , 我们要想保证学习效果,除了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律能力。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众人讨论时,平庸者总是随声附和 , 从不去思考别人的观点是否正确。 B、父母对待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C、此地由一块不毛之地 , 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4天后将其抓获。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比赛刚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的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秋雨,淅淅沥沥 , 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