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4_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永康、磐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广东省韶关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1、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①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鐩②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③。
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氾光湖④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七》,有删节)
【注】①逋(bū):拖欠,这里指收取拖欠税收。②李鐩(suì)、白圭:人名。③徵(zhēng):同“征”,征收。④氾光湖(fàn),湖名。
(1)、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专 敕 大 臣 加 修 内 河 培 旧 堤 为 外 障 可 百 年 无 患 是 为 上 策(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 民以为便 B、极陈岁灾民困状 杂然而前陈者 C、是为上策 策之不以其道 D、良田悉遭其害 悉如外人(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兴八首①(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本诗是其中第一首。
(1)、下列对甲、乙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标题往往包含了诸多的内容。甲诗的诗题包含了时间“月夜”和事件“忆舍弟”;乙诗则表明诗歌是作者因秋而感发的诗情。 B、“雁”和“菊”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融入诗人特定的思想情感。甲诗以雁来代指书信,乙诗则以盛开之菊来暗喻高洁人格。 C、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这两首诗中通过叙写个人的身世遭遇来表现唐王朝当时的社会状况,体现出他诗歌的“诗史”特点。 D、融情入景是诗歌常用的手法,两首诗都从秋景写起,以秋的萧瑟凄凉来烘托诗人的孤寂悲凉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怀?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
3、阅读下面语段,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原句。
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定信念(《行路难(其一)》);是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怀有“ , 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报国之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出“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仍能写出“ , 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旷达之情(《醉翁亭记》);是刘禹锡面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仍能发出“ , ”的豁达襟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小巷有花守流年
陈莉
①回乡下老家看母亲。驱车行进在弯曲的省道上,而后下坡,翩然落入小村的臂弯里。
②小巷蜿蜒,似一条安静的小溪,我们在小溪上从流飘荡。转个弯,一片花丛扑入眼帘,有鸡冠花、江西腊、太阳花。轻纱般的烟霭中,这片花仿佛是小巷眉心的一点朱砂痣。
③儿时的小村,也有这样曲折的小巷,人家的房前屋后也开着五彩的花朵。那时,我家门口的柴垛上,爬满了红的、紫的牵牛花,密密地结成一张网,牢牢地网住人的视线;邻居家门口的紫茉莉,白天紧紧抿着小嘴,直到傍晚才张开,纤小娇弱,却吐着幽幽的香气。还有石竹、波斯菊、大丽花……都是好养活的草花,在乡下恣意地开着,虽粗陋简朴,却有鲜丽的花影相守,有爱花种花的人相伴,这样的小村,就是人间好风景。
④最难忘的是流水落花图。村南的半山坡上栖着几户人家,门前绕着一条水渠,水渠旁团团开着一棵美丽的粉红月季。我和几个小伙伴跟着母亲,端着脸盆,从远远的家里走来,蹲在水渠沿上洗衣裳。流水清凉,笑语盈盈。忽然,一片粉红的花瓣从上游飘来,顺着水势,轻盈地旋转着,灵巧地滑过我们的指尖。又一片滑过,有人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把一瓣粉红捉在掌心。更多的花瓣顺流而下,我们便纷纷扔下衣服,去奔跑,去追逐,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娇俏的花朵,与微风嬉戏,和乡村相拥。偶一回头,看到母亲年轻的脸上,正开着一朵褐红色的花,那是被太阳光抚触过的颜色,是被泥土亲吻过的颜色,健康、动人……
⑤我们长大了,我们的父母却老了;我们星散四方,我们的父母却留在了原地。离开的和留下的,每颗心都守在故乡身旁。
⑥后来的某一天,父亲去了,母亲一夜之间仿佛矮了一截。她说:“我不去你们家,我要守在这里,我离不开土。”
⑦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夕阳西下,母亲站在家门口,向我挥手告别,虽面容沧桑,却眼神坚定。秋风飘起她额前的几根银丝,舞起她身后的一丛花影,我的眼前逐渐模糊起来。随着时光行走,这一幕,已经藏在我记忆深处,剪影一样,越来越清晰。
⑧今年春天,母亲在家门口移栽了一棵蜀葵花,说是在田里干活时捡到的,不知是哪里的风携了谁家的种子,萌芽在母亲的田埂上。夏天时,蜀葵开了几串通红的花,为整条小巷温柔地点亮一盏灯,照着我回家的路。
⑨再回家时,那棵蜀葵已经老去,开不出美丽的花了,我略感失望。母亲懂我的心思,莞尔一笑,转身回屋,用纸托着两包黑色的花籽出来:扇贝形的,是蜀葵花籽;地雷样的,是紫茉莉花籽。
⑩“这个是从咱家摘的,那个是从别家摘的。满街都是花,不愁明年没花看。”母亲说。
⑪这时我才明白,花开是短暂的,她们像海浪一样,哗啦一声,撞在小村的胸口,然后无声地退去;她们又是恒久的,一代代繁衍生息,不卑于渺小,不惧怕风雨。你来,她们在;你走,她们仍旧在。
⑫如今,每次回老家看母亲,走在静静的小巷里,看到人家门前的重重花影,总感觉旧时光里的花草之魂纷纷穿越而来,唤起心中久违的亲切和感动。
⑬我知道,在每一片花影身后的院墙内,定然有人在忙碌着什么,心里在坚守着什么。他们像这些花儿一样,甘为小巷添一分妩媚,增一缕暗香;与小村共饮一杯烟火,共度一段流年。虽无言,却执着……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将下面一段文字还原到文中,最合适的位置在哪两段之间?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烟霭薄薄的,流淌在四周的群山间,流淌在小村的梦里。我也化为薄烟,在小村的梦里流淌,恍惚又回到儿时的故乡。
(2)、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邻居家门口的紫茉莉,白天紧紧抿着小嘴,直到傍晚才张开,纤小娇弱,却吐着幽幽的香气。
(3)、请结合第④段分析,为什么“流水落花图”最令“我”难忘。(4)、文章题目“小巷有花守流年”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
①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都自称“佛系青年”。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大好的青春时光,真的要这样平庸度过吗?作为跟随时代脚步的青年,我们应展现怎样的精神气质呢?《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③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志存高远。“志”对人有引领作用。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的生命之舟就有了航行的目标。司马迁年轻时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他在着手写这部书的时候,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司马迁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可见,唯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引领人们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④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下去才能最终成就更好的自己。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书圣王羲之出神入化的行书背后,是他天长日久的练笔;邓亚萍18个世界冠军奖牌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练习。每一份坚持,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脚印。青年是最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每一个机遇里收获成长,从每一次挑战中磨砺品质,从而涵养自强不息的气质。
⑤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戴维说:“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可见,逆境既可“毁人”,亦可“成人”,关键在于你的态度。最美扶贫干部黄文秀,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黄文秀迎难而上,主动报名到偏远贫瘠的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克服各种困难,遍访全村贫困户,征求意见,宣传政策,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最终带领群众摸索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种植产业。她用战士一般的激情和斗志,开拓出了百坭村的脱贫道路。面对困难,不逃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方可锻造自强不息的精神。
⑥由此可见,生逢盛世,新时代青年要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④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的事例充当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为什么?十多年前,以挖掘机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被国外垄断,长期依赖进口,龙斌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技术团队,啃下核心技术“硬骨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直径全断面岩石隧道挖掘机,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
-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23年3月5日上午9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第十四届人代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在谈及能聊天的机器人ChatGPT时表示,ChatGPT从源头上来看是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两个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拥有大数据、强算力的智能系统。ChatGPT的火爆启示我们,人们不仅希望看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知智能,也希望出现更多“能读会写”的认知智能工具。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聊天机器人ChatGPT刚出现,就在中外各大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阵狂潮。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
(选自王钟《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的终结者》)
材料三:寒假期间,“AI大模型课程”颇受欢迎。“这些由AI数字人讲解的课程,上线两个月,就吸引了超过15万名学员。”一家面向成年人继续教育的教育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技术限制,AI学习类产品只能聚焦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但是近期上市的AI教育新产品,能够实现“全科辅导”。“AI教师”不仅能够进行理科学科的辅导,还能与学习者进行多轮“对话”,甚至启发学习者的解题思路。
“大的趋势都是希望通过大模型技术,不断接近真人教师授课的体验。如通过学生表情、学习阶段等历史学习数据,做到因材施教和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某智能学习机产品经理说。那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会在未来代替教师吗?
受访的诸多专家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认为,部分知识性教学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的业务重心将发生转移,教师要发挥人类的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优势,关注学生的幸福,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具有创造性。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4.3.1)
(1)、下列对“ChatGPT”的定义准确的一项是( )A、ChatGPT就是一款能够与人自动聊天的机器人。 B、ChatGPT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台可以与人聊天的机器人的名字。 C、ChatGPT是运用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技术,拥有大数据、强算力的智能系统。
D、ChatGPT是具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功能的,能自动与人聊天的机器人。(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ChatGPT拥有大数据和强算力,因此,它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些大学生利用它完成作业就是最好的证明。
B、材料二中用ChatGPT写时评和做产品分析的例子,形象地说明ChatGPT不仅可以完成“客观题”,还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来完成“主观题”。
C、ChatGPT拥有海量的数据和超强的计算力,因此能快速回答用户的一些问题,看起来“聪明”,实际它是无意识的表现。
D、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越来越得心应手。
(3)、为什么很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AI)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请作分析。 -
7、某校九年级准备展开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小恩同学为活动准备了一段文稿,请你帮他进行完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zhēn【 】言理至易明 , 让我们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君子处世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多种多样。首当其冲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这种精神的写照。①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有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其次,不断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决不能墨守成规 , 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最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与至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周易集注》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前pū【 】后继,同样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有误的一项是 ( )A、缄言 B、匪浅(fěi) C、前仆后继 D、诠释(quán)(2)、文稿中,加横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理至易明 B、生生不息 C、首当其冲 D、墨守成规(3)、下列关于“自强不息”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修改:在句末加上“的伟大民族精神”。 B、清华人用“体魄与人格并重”的光荣传统,诠释了何为自强不息的含义。
修改:将“的光荣传统”删去。 C、从无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青年人自强不息,国家才有未来。
修改:删去“从”“中”。 D、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者,原因无不是因为自立、自强。
修改:删掉“原因”(4)、下面是小恩搜集的关于“自强不息”的资料,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做《论君子》的演讲,引用《易经》中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
②清华大学的校训显示出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五千多年华夏文明对清华大学的影响。
③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取自于《易经》。
④促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的,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
⑤后来,清华大学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直至今日。
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位列“五经”之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头。
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②⑥①⑤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①⑤②④③(5)、活动中,同学们探讨了语法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中“以”“非凡”“不断”分别是副词、形容词、副词。 B、“遵循天道”“刚毅坚韧”“努力奋进”分别是偏正短语、并列、动宾短语。 C、“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一句的主语是“革新创造”。 D、“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这是个承接复句。(6)、对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①是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略微宽扁,沉稳庄重。 B、作品②是楷书,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挺拔雄秀,可作楷模。 C、作品③是篆书,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长,庄严美丽。 D、作品④是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洒脱奔放,汪洋恣肆。(7)、“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当自强不息,在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中,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回顾所学的文学文化常识,找出其中无误的一项( )A、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题目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两篇文章描绘或虚或实的自然风光,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 C、对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因其中镶嵌了六个节气名称而妙趣横生。 D、“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的是射箭,“弈”指的是下棋,这两种活动都是古人的娱乐活动。(8)、活动结束后,你想要准备一首小诗作为活动结束语。请在空处补充两句现代诗句,句式不限,符合活动主题即可。亲爱的朋友们!
不如把坚强的定义写在额头上
每天都是出发的新一天
扶正自己的身体
肩膀平衡天地
①。
②。
此时的力量
正是自强不息铿锵的释义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路”,各种各样。有的笔直,有的弯曲:有的疤机四仗,有的趣味无穷……俞光中的回乡之路道阻且长,李白在苦闷徘徊中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刘禹锡在二十三年的放逐路上依然乐观进取,积极向上。在路上,也许你曾看见了美丽的风景,发生过有意思的故事,产生了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
段立国
①金秋十月,神舟十七号出征太空。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组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年龄最小的唐胜杰不到34岁,从坦克兵到空军飞行员再到航天员“三连跳”的江新林35岁,两度造访中国空间站的汤洪波48岁。他们从土生土长的“农村㛬”成长为航天员的人生历程,生动展现了进德修业、弘毅笃行、逐梦青春的新时代青年形象。三位航天员的精彩故事再一次清晰而有力地告诉我们,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便不乏人生出彩的机会。
②练好“内功”是成长成才的根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人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内在综合素质才是决定成长成才的根本所在。青年的人生道路风景无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果没有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精神意志、专业素养等“内功”方面的深厚修为,极易憾失机遇、受挫于困顿。魏征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练好“内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条件干事创业的坚强底气,是青年盛长:本的基本规律。
③练好“内功”需修德与增才并重。德与才,是青年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两驾“马车”。以德润身,才华方能适得其用;以才为辅,德便能发挥成效。德与才有机统一,德始终发挥统师作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和人民选贤任能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内在持守。当前社会多元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这对青年干事创业的德才双修提出了更高要求。锤炼品德修为,始终应将爱国作为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对国家、人民、民族之爱愈深沉。青年愈能将“小我融入大我”,锚定人生发展的正轨而不随波逐流,愈是能够以刚健勇毅的坚强意志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增长真才实干,应着力求得真学问、练就过硬本领,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需,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④练好“内功”志在笃行致运。青年练好“内功”,应力求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力。朝气蓬勃是青年人的鲜明精神标识,青年时光是人一生中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德才业互促,致力于“改变世界”,如此才是青年练好“内功”的目标所向。广大青年遍布社会各个行业领域,若人人能将各自的岗位作为实现报国之志的奋斗舞台,站稳人民立场,敢担当肯作为,就一定能以实际行动服务奉献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重任。
⑤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青春之中国也必为青年提供青春之舞台。唐胜杰在采访中说:“中国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短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少年强则国强,同样国强则少年强。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年轻人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青年人生逢其时更应不负时代,练好“内功”,以青春之我为青春之中国增光添彩,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①段从三位航天员的精彩故事写起强调了练好“内功”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C、第③段强调了我们要练好“内功”,就要抵住诱惑,锤炼品德修为,增长真才实干。 D、本文采用“总一分”的结构,激励青年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2)、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下面哪则材料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请做出判断并阐述理由。A: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激励了许多学子。当年高考时,他以优异成情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同学眼中学生时代的桂海潮就特别勤奋刻苦,遇到不懂的问题,并无论下多大功少也羁终
B:太原理工大学的王煜尘,扎实努力,怀揣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邓宇皓,不断地去学习、探索,把青春奋斗融入祖国的科技事业,在“九章”和“九章二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的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陆亦炜精益求精,曾获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世界冠军,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骨有“正”印
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茂匠。
②几年后,老陈手艺学成,可村里篾匠多,生意抢不过人家。村主任老许心善。乡领导通过县商务局牵线,弄来几个名额————每村可选派一名茂匠去王星记扇厂学做扇骨,他拼命多争来一个,给了老陈。
③王星记扇厂是杭城百年老厂,生产的扇子畅销海内外。扇骨对扇子来说,就像人的脊梁骨要起支撑作用,质量得过硬。村里选派手艺最出众的土根和老陈去学艺。临走前,许主任拍拍老陈肩膀,低声嘱咐:“你学些真本事回来,别丢了咱村脸面。”
④老陈和土根开始学徒生涯。
⑤扇骨是用尺寸长的毛竹梢头为原料,需经过锯竹、开条、劈篾、割边、锉平、染色、蒸煮、晒干、烘烤、合榫、穿剪牛角丝等十几道复杂工序,幸亏老陈和土根有茂匠功底,能很利索地把竹梢头劈成扇骨条。粗胚做好后,在师傅指导下,两人拿着砂皮纸轻轻打磨,要把毛竹边打磨到斜着看没有任何痕迹,用手抚摸光滑为止。包边,用小刀刮光,砂皮纸擦后,摊成一排,中间压一根木杠,两头吊石块,固定。师傅让土根和老陈双手涂满菜油和滑石粉,用手掌在扇骨一去一回摩擦,让扇骨光亮些。擦了不一会儿,两人手掌就变红,收工后变成水泡,刺心疼。几天下来,两人手上长出老茧。扇骨打洞也靠手工,要用压钻两边钻,中间不易对牢,老滑,好几次钻到两人手指头,火辣辣的痛。用牛角钉串扇骨更辛苦。大热天,坐在高温炭火炉边,炉里放两个两端有半圆形凹碗的铁钳,轮流把串拢扇骨的牛角丝两头钳成帽。不一会,两人满头大汗,脸庞通红,浑身燥热。
⑥平日里,两个人住在厂里一间简易平房,睡硬木板床。三餐吃食堂,菜蔬清淡。二十四小时两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两手不空闲。 “这日子真不好过。”土根说。一个夜晚,土根不辞而别了。
⑦望着空荡荡的对铺,老陈咬牙坚持着。半年后,老陈学成回村,看上去背更弯了。
⑧厂里特许老陈在家做扇骨,每月依订单,按时做好,纸箱包装,运回厂里。老陈的扇骨经检验后,质量好工钱每月准时寄来,生计不成问题,他娶上了媳妇,日子安稳。
⑨箴匠们瞧见了,眼红,土根心里更不舒服。
⑩那天,村委会来了个电话,找老陈。 “你咋回事? ”电话那头质检员如狮子咆哮,“前几天运来的货,有几箱都有质量很差的扇骨。” “啊? ”老陈攥着话筒,像木桩杵着,话也说不全,“不,不可能……” “傻站着干啥,快点去厂里一趟。”旁边的许主任听出了事情严重性,“侬马上去。”老陈连夜赶到厂里,他的货堆在厂长室。老陈拿起十几根挑出来的扇骨,细看起来。 “这些……”老陈激动起来,“不是我做的。”厂长和质检员脸色难看起来,“侬有什么证据? ”老陈从货箱里抽出一根扇骨,把底部翻过来,用印泥蘸了藏,找了张白纸,按了下。不足一平方毫米的底部,在白纸上清晰印出一个鲜红的“正”字。 “这才是我做的。”质检员试了挑出来的几根有问题的扇骨,底部确实印不出“正”字。
⑪老陈告诉厂长,为了防假冒,自己特意做了这个记号,但如果不用印泥印,不细辨是看不出。经厂保卫科调查,真相大白:那次,司机刚装上老陈的货准备出发,土根和几个残匠说要进城,问能不能捎带。接过土根递来的香烟,司机点头了。人太多,驾驶室坐不下,土根主动挤在后面闷热的车厢里。 “他动了手脚,掺进自己做的扇骨。”质检员把调查情况告诉了老陈。
⑫风波平息,生意照旧。可老陈回村后心事重重,闷在屋里,睡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他来找许主任:“主任,要不咱村成立扇骨工坊?”“啥? ”许主任抽烟的手抖了一下,“你饭碗不要了?”老陈说:“我的手艺是托你的福去学的。如今生意好,土根他们眼红,能理解。”“你肚量大。”许主任朝老陈竖起大拇指。 “现在村里不是都宣传‘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嘛! ”老陈搓搓手说。许主任笑起来,“好,按你意思办。”
⑬工坊开张了,老陈手把手教着来学的篾匠。土根学得认真,还向老陈道了歉。一箱箱扇骨按时运往杭城,大伙腰包也鼓起来。
⑭听说今年杭城要开亚运会,王星记扇子被列入了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清单,老陈他们很自豪,干活更带劲了。
⑮土根逢人就说,老陈的背虽然弯了,但他做的扇骨是笔直的。做人更是堂堂正正。大伙说,土根你这才说的是人话。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村主任老许拼命为老陈争取学习的指标,结尾写老陈主动公开自己所学,前后照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善念在悄然传递。 B、结尾写老陈最后提议在村里建扇骨加工坊,可见他理解土根也想通过手艺改变命运,并将对许主任的感恩扩大到造福乡邻乡亲。 C、作品对村主任老许着笔不多,并且主要是侧面描写,但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不少:小说借他催生故事,推动情节,连缀人物。 D、老陈给自己做的扇骨加了暗印,说明他对自己手艺已达到一定的价值高度有清晰认知,表现出他的技艺精湛,自我保护意识强。(2)、请从老陈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
身体残疾,被派学艺 , , 一成立工坊,共同富裕。(3)、有同学觉得土根这个人物可有可厌。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请结合内容说理由。(4)、标题“骨有‘正’印”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通读全文,加以探究。 -
11、读完《水浒传》后,绵外九年级开展了《水浒传》专题阅读活动。有同学发现《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你根据《水浒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人物
助读资料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①____
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蓖拦他。他用手隔过,张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他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他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颠入寺里来。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他。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多处写“酒”有如下作用:a.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b.④____
杨志
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傍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酒误好汉差
武松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结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③____
②____
他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酒添好汉愁
(1)、 请在表格中填入合适的内容(2)、 下列说法中,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过程。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B、《水浒传》前四十回先讲述了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再写他们归顺于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得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C、《水浒传》塑造人物时,不仅写出他们的共性,也突出了人物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豁达明理,直爽率真:李逵鲁莽急躁,粗中有细。 D、《水浒传》中人物“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高低贵贱,表达了作者对于平等自由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实际上书中的兄弟情,也并非全部都是“各无异心,患难相扶”。 -
12、名篇名句默写(1)、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2)、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优美凝练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是: , 。(6)、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唐)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区。
【注】①长策:长长的竹筒,常用来比喻良计。②穷通:困顿与显达。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说作者一直以来都喜欢清净,对世俗之事漠不关心,这正是诗人此时内心的真实表现。 B、颔联表现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作者不同流合污,又感无能为力,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 C、颈联描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 D、尾联照应了“酬”字;又以不答作答:若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2)、 本诗的“空”与“怀旧空吟闻笛赋”的“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赏析本诗的“空”字。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留园记
出阖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国而曰刘因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因之寇。及庾中、辛酉间,大乱游皇①,炙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耖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捣震迷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 抑肇锡③以嘉名乎? ”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贤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因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
【注】①游 (jiàn) 至:相继而至。②毗(pí) 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锡:同“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易其音而易其字易:改变 B、故即以其姓姓其园姓:姓氏 C、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或:有的 D、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诚:的确,确实(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迤逦相属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C、仍其旧名乎增其旧制 D、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名之者谁(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园易名留园,原因有两个:一是命名很容易,为大众所接纳却相当困难;二是此园经历战乱但是却幸运地没有遭受破坏。 B、“留园”与长时间以来的称呼在读音上是一致的,作者希望“留园”能长久保存下去,所以说“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 C、刘园在嘉庆年间初次建盖完成、刘园自从建成以来,一直树茂花盛,亭榭幽深,其奇丽的风景在吴地的名园中堪称第一名。 D、文章在描写刘园景致之美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清楚交代了刘园所为人们所口口相传的原因。(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至光绪二年,为毗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
②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
15、下列句子可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写诗,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②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③写诗还要注意节奏。古代诗歌很讲究韵律和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④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圆、
鲜、莲、燕、暖”等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⑤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⑥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A、②⑤①⑥③④ B、②⑤①④③⑥ C、⑤②①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③⑥ -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节期间,绵阳有超过2万名游客走进了人才公园,观赏为祖国庆生的喜乐氛围。 B、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绵阳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C、绵阳市旨在以建设一流科技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的科技博览会。 D、人民是否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民族昌盛以及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既不能不求甚解 , 也不能字字刨根问底, B、有些作者将常识当新见,把老故事当新段子讲,自己写得乐在其中,读者却觉得味同嚼蜡。 C、公园里的市民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或高谈阔论 , 或低声细语,沉浸在深秋的世界里。 D、毕业季如期而至,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过去,往事浮光掠影 , 历历在目。
-
18、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天骄 妖饶 篝火 政通人和 B、枉然 海防 隧洞 心旷神怡 C、淤滩 流盼 漂逸 血雨腥风 D、海鸥 苍茫 蜗行 取义成人
-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稍逊(xùn) 娉婷 (pīng) 嘶哑(sī) 冠冕(guàn) B、飞窜(cuàn) 呢喃(ní) 鲜妍(yán) 诘难(jí) C、摇曳(yè) 谷穗(suì) 忧戚 (qī) 宿营(sù) D、狡黠(xié) 统筹(chóu) 意蕴(yùn) 拘泥(ní)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慢慢告别
① “照看”这个词,并不是母亲第一次说起。就在几天前,父亲吃饭时忽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走后,你自家要保重……”母亲打断道:“庆儿我是一点儿都不需要担心,他照看自家照看得几好哩!”
②有几天我因为工作的缘故住在上海,回来时打开冰箱,发现里面只剩下一个西红柿,两根黄瓜,连剩菜都没有,我忽然意识到父母亲没带多少现金过来,我不在的这几天,他们吃得肯定很节省,这让我极为内疚。
③趁着晚上跟母亲出去散步,我把事先去银行取出的一千块钱递过去,母亲连连推让,“不要不要!你过年给了三千,莫再给咯。”我硬塞到她手里,“都是小钱,你拿着就是了。”
④母亲这才接过来。我又拿出银行卡,“这里面有几千块。我父亲要是急用钱时,你去取出来。”母亲也默默接了。我继续说:“你们过年时一定要再来。”
⑤离开的前一天,我拿出笔和本子,请父母亲在纸上留下他们的笔迹。
⑥母亲笑问:“我们写字太丑咯,写它做么事?”我说:“你们就写嘛,我就想留下来作纪念。”
⑦父亲念过小学,会写一些字;母亲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只念过扫盲班,不过自己的名字还是会写的。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乖乖地坐在一起,笨拙地拿笔在本子上写自己的名字。
⑧我又提议他们各自写下“父亲”“母亲”两个词,他们一笔一划地写下来。写好后,父亲说:“你也来写嘛。”我又在“父亲”“母亲”下面写了“孩子”一词。
⑨最后,我请父亲写下“慢慢告别”四个字,父亲写完后,感慨道:“我会好好的,下次再来。你也要好好的,等我们过来。”
⑩回武穴的高铁出发时间是下午两点多。当天上午十一点,母亲就开始做午饭,其他菜都端上桌了,唯独一盘土豆炒肉片还放在灶台边。
⑪我本来要端走的,母亲拦住说:“这个留着你晚上吃。”我说好。母亲又说:“猪油我熬好了,在冰箱里。平常时下面条你放点,会很香的。”我又说好。
⑫母亲接着想说点什么,看看我,扭头去洗锅,声音小小地说:“你快去吃,菜要冷了。”我没敢看母亲,说了一声好,转身出去到客厅,见父亲正在费力地穿裤子,我上前帮他。
⑬父亲说:“你买的这个裤子很暖和。”我回:“那就好啊。”父亲又说:“你买的鞋子也暖和。”我又回:“春天要来咯,你莫感冒了。”父亲说:“要得要得,我争取不感冒。”我说:“不是确定,是一定!”父亲笑笑:“听你的话,一定一定。”
⑭为了能方便地送父母亲上车,我特意买了同一班次的车票,只不过我要到下一站无锡站下。坐地铁,到苏州火车站,这是我每次上班的路线。
⑮父亲问:“你平时上班就是这样赶来赶去的?”我点头说是。他们一时间没有说话,我忙说:“这太正常了,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的。”
⑯母亲看着那些排队的人群,回头跟父亲说:“咱们第一次坐火车,庆儿那时候才多大?”父亲说:“五六岁。”
⑰母亲“嗯”地一声,双手比划了一下,“就那么大,睡在我们腿上……”说着又看向我,“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这么大了。真是不敢细想。”父亲点头,“是啊,不敢想。”
⑱短短十来分钟,无锡站就到了,下来后隔着车窗跟父母亲挥别。母亲一直看着我,说了些什么,我听不见。
⑲车子启动了,母亲挥着手,很快就远离了我的视野,往家乡的方向而去。那一刻,其实我并没有多不舍,甚至说是麻木的。
⑳可等我转身往出站口走去,惆怅的心情陡然升起。等我再次返回苏州的家中,推开门,是触目惊心的空旷。
㉑母亲炒好的那一盘土豆炒肉片还在灶台上,父亲穿的布拖鞋靠在墙边,沙发上平日看电视时盖的毯子叠得整整齐齐……
㉒家里的每一处都有他们的痕迹,而我的心就像是怕痛的小动物一般,紧紧地缩成一团,每动一下都是戳心的难过。
㉓没什么好收拾的,地板上没有一点污渍,衣柜里衣服都一件件挂好,书架上纤尘不染……
㉔母亲给我留下了一个过分干净的空间,我待在里面,如同漂浮无根的粒子,不知在何处停留。我又一次一个人了,可跟他们到来前的一个人,心态绝然不同。
㉕天一点点暗下来,对面的楼群亮起了灯,能影影绰绰地看到有人在他们自家的厨房做饭。
㉖我强迫自己起身去厨房,焖好了饭,土豆炒肉片也热好了,端到饭桌上,习惯性地喊了一声:“妈,筷子拿一下。”没有人回应。
㉗他们,真的不在这里了。
(选自《读者》2023年第12期,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我”与父母的几个瞬间,请完成以下表格。时间
父母与“我”的故事
“我”的心情
出差回来
“我”发现冰箱食物很少。
离开前一天
不舍
离开当天上午
感动
离开当天下午
“我”送父母坐车
回家以后
“我”看不到父母
难过
(2)、分析下列句子加点词所反映的人物心理。①我没敢看母亲,说了一声好,转身出去到客厅。(揣摩“我”的心理)
②我点头说是。他们一时间没有说话。(揣摩“他们”的心理)
(3)、请结合全文,分析父母的形象。(4)、结合本文,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链接材料】生活中,孩子所反馈给父母的爱由“单项输入”“拒绝输入、输出”到“双向输出”。也就是说:对于父母的爱,孩子会经历从一开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反抗,到最后的接受并回报的阶段。当父母的情感与孩子的情感达到交汇的时候,才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