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如今直播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扩展。它不再局限于零售电商的直播带货,从教育、新闻、娱乐、健身,再到汽车、餐饮、房产、家装……直播逐渐成为每个行业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场景。

        ②“直播带货”能量巨大是一回事,做好直播销售、打造直播生态则是另外一回事。时下,“直播带货”正成为一种新业态。不过,也有个别“网红”带货“翻车”,虚假宣传、质量低劣等成为新隐患。

        ③要使“直播带货”行稳致远,必须加强监督和引导,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明确规范直播平台资质标准,推行资质审核制,划定准入门槛。实行个人、平台“双重认证”。平台应建立诚信档案,对网购行为提高违法失信成本。

        ④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不久发布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13.6%的消费者进行投诉。有关部门可通过设立第三方维权赔偿保险机制,应对消费者多样化诉求。实行有效的救济补偿机制,增强网购消费信心。同时,普及消费维权知识,让消费者敢于维权,成为诚信消费受益者。

    (选自“环球网”,有删减)

    【材料二】

    根据《主播职业报告》,大量主播为了能够在直播中获得更好的收入、拓展自己的职业平台,吸引粉丝、获得更高的曝光量,都会花费时间与金钱在直播之余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的主播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越重视自我能力的提升。

    (1)、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直播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扩展,从教育、新闻、娱乐、健身,再到汽车、餐饮、房产、家装……直播逐渐成为每个行业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场景。 B、材料二可知近八成用户为直播付费,主播才艺实力过硬、性格亲切有趣、颜值高是影响直播付费的重要因素。 C、材料二可知男性比女性更爱看直播,更喜欢在直播中付费,同时越年轻越爱看直播。 D、材料二可知职业主播中收入过万的占比仅为二成多一点,而学历越高的主播,高收入占比越高。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打造良好的直播带货生态。
  • 2、文言文阅读。

    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dàn)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 (qiǎng)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②仕(于):(在)官,做官。③啖:吃。④此坐:这是因为。⑤强:硬要。

    (1)、据词定义,与"其人自护其短"的“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短兵相接 B、短斤缺两 C、扬长避短 D、纸短情长
    (2)、你从短文哪些地方看出“北人不识菱"?用文中的原句填一填。

    (3)、把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通过《北人不识菱》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发是.
  • 3、名著
    (1)、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于1928年结集出版, 更名为《朝花夕拾》。鲁迅,原名① ,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朝花夕拾》原名《 ②》,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做的散文集。
    (2)、《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他回忆了什么?他又批判了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 4、默写。
    (1)、曹操的《观沧海》中"① ,  ② ,  ③ ,  ④。四句最能反映诗人收天地于心中,气吞山河的胸襟与抱负。
    (2)、“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⑤ , ⑥。"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⑦?⑧。”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3)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⑨ , ⑩
    (3)、月亮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意象,寄托了广大诗人的无限情思。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两句,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又如《峨眉山月歌》中“。”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5、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 6、以下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尊、高邻、尊君是尊称,家父、愚兄、舍弟是谦称。 D、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 7、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教师节当天,同学们一起唱了首《感恩的心》送给老师。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 8、字词积累。

        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阳春三月,杨柳夹岸,莺啼婉转,应和着清风流水,酝____(niàng)生机,令人陶醉;夏时荷花映日,荷叶接天,湖水澄清;秋天树木参差 , 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平潮,那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 ____托出一片安静而____(xiáng)和的夜;冬日则余晖斜照,疏影横斜,大人和孩子们外出踏雪,舒展筋骨。西湖之美,真可谓目不暇接啊!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niàng)    生机   (hōng)托     (xiáng)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hé    B. hè)

     A.yǜn    B.yūn)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镶嵌”在句中是“以物嵌入”的意思。 B、“酝酿”在句中是指“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 C、参差:差不多,几乎。 D、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
  • 9、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每一天都应在学习生活中步步登高。那么,你的“登高”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懒惰的? 开学已经快一个月,请你写写你的学习故事或人生感悟,跟别人分享你的人生“登高”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选择以下任意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近一个月自己学习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发挥联想及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 10、【活动六: 文言文阅读——体悟古人登临境界之异】阅读三则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材料二:

    景公登牛山

    【汉】韩婴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 ”俯泣。晏子曰:“乐哉! 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袭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 , 何念死乎! ”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选自《韩诗外传》)

    材料三:

    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韩愈

    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 我则行之。

    (选自《韩昌黎集》)

    【注释】①婴:晏子,名婴。②恤:担忧、忧虑。③本文写于送好友李愿回盘谷隐居时,当时韩愈已经很长时间未得朝廷重用。盘古,地名。④茹:屹。⑤何意:这就是) 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1)、参考方法,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诗文语句  

    方法

    释义

    居而野处 

    成语推断: 途末路 

    望齐 

    参考文言现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  步”(《小石潭记》) 

     

    念死乎 

    查阅工具书: ①空闲,没有事的时候:②悠闲; ③从容不迫 

    清泉以自洁

    联系课内: “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2)、用“/”给文章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美 哉 国 乎 郁 郁 泰 山 使 古 无 死 者 则 寡 人 将 去 此 而 何 之

    (3)、从下列任选一句,结合加点虚词,简析人物形象。

    A犹不欲死,况君乎!  B事之恤,何暇念死乎!

    我选句,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补填情思关键词,完成素材整理卡

    素材整理卡  

    【思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最后写道: “微斯  人,吾谁与归? ”如果时空可以穿越,你认为范仲  淹会和齐景公、韩愈成为同归之人吗? 结合内容, 简述理由。⑶

      

  • 11、【活动五: 议论文阅读——登高的心路历程】

    ①《鬼谷子》有言: “圣人之道,在隐与匿。”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过度的炫耀,不过是空虚的表现,唯有藏而不露,方可长长久久。会“藏”的人,才是真正有着大智慧的人。

    ②藏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做人如同写字,若是锋芒太露,必然会招致失败。低调内敛,则事事顺遂; 张扬夸耀,必处处难行。巴金作为文学界的前辈,小说《家》《春》《秋》早成了经典,做出版、翻译作品无数,还被誉为五四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可每次文艺名流的会议上,他最不起眼。别人高谈阔论,他就缩在角落里,不得已出来要说,也就简单一两句。俯下身来,藏点锋芒,付出过的努力,不同于人的能力,都会成为以后的惊喜。

    ③藏巧,大智若愚,厚道处世。老人们常说“吃亏是福”,有很多吃亏之人并非愚蠢,而是他们懂得厚道处世、藏巧于拙的道理。三国时期的荀攸,算得上是曹操身边最懂得藏巧的谋士了。此人本是个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智者,可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厚道木讷的老实人。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荀攸担任了总参谋,奇谋妙计层出不穷。可到了战争结束后,他便又恢复到了老实人的状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朝堂上,荀攸从不以智谋压人,他看上去总是一副淳朴温厚的样子。会抖机灵,不算本事,懂得守拙,才是智慧。聪明机巧本是我们可贵的财富,但若用之不当,只会为自己徒增隐患。

    ④藏言,言多必失,谨言慎行。孔子在参观太庙时,曾看到一座嘴上被扎了好几道封条的铜像。铜像的后背上,赫然刻着六个大字:“古之慎言人也。”此后,他便常以“三缄其口”教诲学生。人生的诸多烦恼祸端,很多时候都缘于两片薄唇。高山不语,流水不言,人生,其实是场无声的修行。逞一时心直口快,只会得烦恼羁绊万千。藏言,是极高的做人智慧,亦是顺遂人生的密码。

    ⑤藏器,待时而动,顺势立业。《周易》曾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再好的剑,锋芒露得多了,也会随风钝化。只有平日里悉心藏匿,时机到了适时出手,才是一把利刃。所谓“待时而动”,就是让我们避免不合时宜、盲目行动的损耗,为自己提升实力、观察形势攒下资本。等待就像是一个极富耐心的猎人,在合适的时机到来之前,他会慢慢累积,慢慢观察,直到时机成热,方可一击得胜。

    ⑥藏心,荣辱不惊,从容以对。人生从来是高低交错,苦乐交织,藏匿的最高境界,是藏心。年轻时的王维曾是风光一时的状元郎。步入中年以后,他的生活却陡然从山巅坠入低谷。然而,种种大起大落,都未曾拖垮这位诗人。看淡了一切的他没有丝毫抱怨,而是静下心来,隐身山水,修养身心。在最低的境遇里,反而活出了至高的境界。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似平静,却有力量。人生路上,山穷水尽的失落谁都会遇到。决定日后道路的,不是当前的境遇,而是你当下的心态。无论当下的境遇如何,静下心来,从容以对。

    ⑦冬季万物伏藏,是为躲避寒风侵袭,亦是为来年积蓄力量。藏,是保全之道,亦是破局之法。人生在世,当有所藏。藏而后露、蓄而后发,才能把事做成、做好。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阅读选文第⑥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

    首先,①;接着,② , 并引用他的诗句证明“藏”的最高境界是藏心; 最后,③

    (4)、学习本文之后,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藏”的理解。请你根据提示,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成。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我们都不能①。要懂得②。即使在别人误解我们的时候,也要③

  • 12、【活动四: 散文阅读——登高的历史文化】

    消逝的地平线

    ——纪念古代重阳节“登高”

    王开岭

    ①有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 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②奇峰巨顶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也少有无视者,总要上去站一站,临风凭栏,意气一番,感慨几许。

    ③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古代好辞章,尤其时空激荡的豪迈与峭拔之文,多与“登高”有关。王勃《滕王阁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望岳》、崔颢《登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飞《满江红》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④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既是抒怀酬志的精神仪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心智功课。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不羁与宏放,带来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视野对心境的营造、地理对情思的熏染,使得“往高处走”有了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靡千年的诱惑,于诗家墨客更是一味精神致幻药。

    ⑤然而,“登高”并非文人独嗜,百姓亦胸有丘壑,尤其在九九重阳,更是乐此不疲。

    ⑥我始终认为,登高节是中国先民一个最浪漫、最诗意的节日。

    ⑦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心旷神怡,菊色爆涨……值此良辰,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从“登高”意义上说,这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⑧登高节、重阳节、茱萸节、菊花节,乃一回事,但我尤喜“登高”之名。

    ⑨九九习俗源于战国,古人将天地归于阴阳,阴即黑暗、沉寂,阳即光明、活力,奇数谓阳,偶数谓阴;九乃阳数之首,九月初九,双阳相叠,故称重阳。加上“九”“久”谐音,重阳从一开始便是欢愉之词。

    ⑩后来,重阳节又繁殖出了一串新义:除凶秽,招吉祥; 延年益寿,祈福求安。仪式也愈加丰富:饮菊花酒、贴菊叶窗、佩茱萸草、吃重阳糕、祭先祖、送寒衣……但有个核心不变: 登高。

    ⑪登高,除赏秋,亦有惜时别离之意。九九乃秋之尾,尔后草木凋零,虫声偃息,万象复苏要等来年了。此时登高,将谢幕前的风景尽收眼底,将天地之思默诵于心,颇有依依不舍和立此存念的意思。故有人称九月登高为“辞青”,与三月“踏青”呼应。这种对时令的感情,除去膜拜的元素,很像爱情或友谊。

    ⑫眼前的欢聚与热闹,会让很多人思念远客和往事,追忆昔日的葱茏年华。当然,对老百姓未说,寻欢仍是兹日最大主题。

    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唐人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中道:“重阳日,必以糕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⑭辞秋,注定是一次丰盛的饯行。

    ⑮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为名胜。对古人来说,若城内或近郊无高处,是非常败兴、非常严重的事。

    ⑯有年去福州,夜宿于山宾馆,被告知旁边即有著名的于山和白塔,心中甚喜,顿觉夜色阑珊、地气充沛,睡得特香。翌日拉开窗帘,大吃一惊,那传说中的于山不过一座土丘,连塔算上,高度也不及对面的一栋楼。

    ⑰千余年来,福州的地标是“三山两塔”,你在城里任一角落,皆可望见这三加二的全景图。历代画家绘福州,只要择五点之一摆画案,出来的全是鸟瞰图。现在,福州人该去哪里登高呢?

    ⑱从前人的心目中是有“高”的,尊高、尚高、仰高,“高”对其人生步履和精神移动有股天然的吸引力。先人所涉足者,多为在野之高、山水之高、天赐之高,先人不仅慕之趋之,还忠实地护高、养高,对身边的高物,不敢随便削弱或降低它,不敢做有损它尊严与荣誉的事。

    ⑲还有一点,即先人自然之子的乘性。在对时季的敏感、对光阴的惜怜、与自然对话的天赋及能力上,今人皆比先辈逊色得多。我们不仅迟钝,而且寡情。把重阳节改成敬老节,是文明的粗暴,是生存美学的大损失。

    当沥青覆盖了旷野,当城市沦为蔽日峡谷,当石阶变成电梯,当丘山被纷纷削平,当天然之巍被化作砖块水泥,世人眼中只剩下了“珠峰”……

    ㉑我们的刻度变了,视觉和灵魂的刻度都变了; 我们所用的尺码,和欲望一样,肥大而粗陋; 我们睥睨天下,肆意规划任何想要的海拔,结果,人造的高遮挡了我们的视线,缩小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丧失了远方的地平线。小时候,老师解释“地平线”,我马上就懂,那是日出日落的地方,那是“远方”的代名词。今天,城市的小朋友谁见过地平线?

    ㉒在心里,我向古代那些平平仄仄、不起眼的“高”致敬,向那漫山遍野赤裸裸的笑声致敬,向那消逝的远方的地平线致敬。

    (1)、【文本研读】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并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

    登高的文化表达

    古人之为

    ; 

    ②纪念九九重阳,登高“辞背”,赏秋的  欢聚与热闹;

    写作手法⑤

    今人之为

    (2)、结合文意,根据括号中提示,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从句式角度赏析)

    ②沥青覆盖了旷野,当城市沦为蔽日峡谷,当石阶变成电梯,当丘山被纷纷削平,当天然之巍被化作砖块水泥,世人眼中只剩下了“珠峰”……(从修辞角度赏析)

    (3)、【文化探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登高的意义,文章却以“消逝的地平线”为题,小语不太理解。请你结合全文内容,为他解惑。
  • 13、【活动一: 我是评论员】文学社针对艾青的两首诗歌《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讨论活动。

    (A) 复活的土地(节选)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

    (B)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节选)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下列是小语和小文的讨论发言,你认为他们言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语: 我觉得“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民众的觉醒的情景。 B、小文: 我认为“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一句,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增强了诗句的抒情效果。 C、小语: 垦殖者的形象是当时中国苦难人民的缩影,而无尽的雪夜则象征着当时中国统治者的反动。 D、小文: (B) 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土地”以人的情感,使其特点和象征含义愈发突出。
    (2)、【活动二: 设计微信名片】小组成员给艾青设计了一张微信名片,请你根据艾青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完成以下表格。

    头像  

    设计理由

    昵称: ① 

    艾青的诗歌总是充满着“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的风格。然而,他又如火一般充  满了对祖国的热烈的爱。

    个性签名: 当太阳还没洒下  黎明的光,我用火把照亮土地。

    (3)、【活动三: 创办班级诗刊】

    小组成员需要对艾青的诗歌进行梳理,并整理成册,现在请结合艾青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风格等给诗刊设计一个封面。要求:为这本诗刊的封面选择颜色,背景图案,写一句推荐语印在封面上,并写出以上这样做的理由。(60字左右)

  • 14、【对对联】关于雁荡山的对联有很多,请为“雁荡途迷,文士借问烟霞路”选择合适的下联(   )
    A、龙湫径熟,茶女遥指剪刀峰 B、龙湫径熟,茶女遥指大龙湫 C、龙湫径熟,茶女遥指雁荡山 D、灵岩幽深,导游讲解真迷人
  • 15、【诗文梳理】古诗文中亦不乏登临之作,请你根据积累,补全下面梳理单。


    出处 

     名句

      情思 

    想象之景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浮光跃金, , 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

    喜悦

    李白《行路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 

    乐观

    毛泽东《沁园春雪》 

    看红装素裹,

    赞美

    眼前之景

     欧阳修《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

    悠闲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 

    感叹

    张岱《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 湖上影子 ……

    恬淡

    结论

    我们发现,人们登山临水,不仅为领略自然之美,还是为

  • 16、【活动召集】

    雁荡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爬上雁荡山,身边有野花摇[yè] ▲ , 远处的大海边有广[mào]的原野起伏。层林斑斓、天高云淡,一切都使人心醉。秋色澄澈了心灵,秋色使人心无旁[wù],即使拍照留影,也不会有一丁点的矫[róu] ▲造作。一起去登高吧!

    按拼音写汉字。

    ①摇yè 

    ②广mào  

    ③心无旁wù 

    ④矫róu 造作

  • 17、阅读下列材料, 按要求作文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亦体现于节日中,如春节习俗传递着家人团圆的喜庆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清明节把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烈士的敬仰埋在祭祀中,端午和家人吃着粽子缅怀爱国诗人屈原……

    节日,让你想起了哪些人、事、场景? 唤起了哪些有关家与国的回忆? 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 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 ①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抄袭,透露考生的个人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

  • 18、活动四 现实突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小文在检索“家国情怀”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孔乙己文学”爆火, 准备以“当代年轻人该如何突围现实困局”为议题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来参与。

    【热点聚焦】

    最近,“孔乙己文学”爆火, 它指念了大学, 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年轻人该不该脱掉“长衫”, 争论得热火朝天。这个梗源自鲁迅《孔乙己》中的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023年3月,“失意书生”的独白“学历不但是敲门砖, 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 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登上热搜, 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不懂, 说好了“读书改变命运”, 明明有一份不错的学历, 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央视也对热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孔乙己之所以陷入困境, 不是因为读过书, 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处境。长衫是衣服, 更是心头的枷锁。”

    这话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鲁迅写“孔乙己”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批判孔乙己, 而是为了批判那个吃人的封建社会, 若干年后, 有些人不仅篡改了他的意思, 更将问题的根源归咎于“孔乙己”们。而“孔乙己”们真如所说的那般放不下身段吗?

    ——人民日报《央视网谈孔乙己文学》 2023年3月 16日

    【材料一】

    将近百万的外卖骑手中,大学生占有惊人的比重。在某外卖平台发布的骑手就业报告中显示, 在将近300多万的骑手中, 90后的比重占到了一半, 其中还包括了将近17万多的本科生和6万多人的硕士生。另一数据也显示了:在中国700多万的外卖小哥中,本科生的比例占到了3%,超过了21万人,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1%,将近7万人, 总计人数超21万人。

    前段时间视频《我:毕业5年, 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 火锅店保洁》火了。视频主人公弯弯和超超均是211名校毕业, 就业道路一直不顺。弯弯5年换了12份工作、存款却不足5千元, 而她的朋友超大龄跨专业考研, 中传硕士毕业却不断失业, 最近一份工作是去火锅店干保洁, 想赚钱支持自己重新学画画……

    看到这样的数据还能说“孔乙己”们脱不下长衫吗? 年轻人的自救从没被看见, 工厂上班高强度的工作、微薄的薪水和最低的社保也看不见, 撇开大环境, 对本质避而不答, 非要给年轻人冠上好高骛远的名头, 无疑是往伤口上撒盐。与其纸上谈兵,还不如提出点可靠的解决办法, 毕竟生存是头等问题, 年轻人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不是大饼和鸡汤。

    归根结底,“孔乙己文学”的背后充满了对就业难的迷茫和焦虑。今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其中, 考研人数为474万, 最终整体录取率不会超过30%。前不久,一名清华大学硕士生在应聘一家大厂时惨遭拒绝, 工作人员表示, 硕士学历是合格的, 但本科学历还只是“211”而不是“985”, 不符合标准。面对此情此景, 青年人怎能不焦虑?

    【材料二】

    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爆火的热词往往真实地反映出当下的经济发展状况,这比冰冷的数据更可靠。2020年底的“内卷”, 2021年中的“躺平”, 几个月后的“摆烂”……

    到如今孔乙己文学的盛行,年轻一代深感读书无用,甚至连普通岗位都争夺得相当激烈,可能经纶满腹, 却无用武之地, 只能屈服于生存压力, 做着蝇营狗苟的工作, 这是年轻人的悲剧, 也是社会的悲哀。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法。从“小镇做题家”到“孔乙己文学”, 其背后投射出的都是复杂问题, 我们不能一批了之、一笑而过, 而是应当理解青年人, 鼓励青年人, 同青年人一起反思、应对、舒缓就业压力, 一起帮助青年人解决就业难。帮青年人找出路, 就是帮我们的国家找未来。知识依然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就社会发展的情况看,人才需求和就业压力是存在结构性矛盾的,不是知识无用了, 而是理论知识脱节于实践操作, 而这进一步说明我们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更新知识。因此, 对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加快更新知识体系、充实社会实践, 加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硬核价值的能力, 这是大势所趋。

    更重要的是, 社会各界应该相信青年人, 相信他们能创造美好未来。青年人的自嘲、焦虑, 正代表着他们在求变、在努力, 社会大可放大肚量, 让青年人试一试。家长们多鼓励多宽容, 理性看待青年人的职业和人生选择, 让青年人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毕竟, 绝大多数人终究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 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成功, 就值得家长骄傲。

    青年人应该更自信,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最终还是要靠也一定会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未来。在压力下生存、成长, 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必修课。只要心怀梦想、努力拼搏, 每个人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材料三】

    【网友热评】

    网友(媚舞千年):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的是“读书改变命运”, 所以“短衣帮”们倾尽所有, 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穿上长衫, 跨越阶层。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一个送外卖都遍布本科生的时代,这袭长衫似乎失去了原本意义。有人说“不吃学习的苦, 就要吃生活的苦”。现在是吃透了学习的苦,生活的苦还在后面。对于“孔乙己”们来说, 脱下长衫, 或许并不是难事, 但伴随的是理想和信念的坍塌。

    某网红: 孔乙己文学或许不是“读书无用论”的复燃,只是正从理想城堡迈入现实世界的青年人的自嘲与宣泄。请给“孔乙己”们多点时间, 去消化外界的期待, 顶住压力寻找自我价值。难时停路歇脚, 待到柳暗花明时, 方能追风赶月不停歇。

    姐忧娱乐:如今正处于时代的快速变革中, 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要提高认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为何有人宁愿躺平,不会盲从。我们时刻在捕捉发展机会。只待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三年不飞, 一飞冲天。

    (1)、【讨论记录】以下是小语等人的讨论记录,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补全讨论。

    小语: 我觉得为什么“孔乙己文学”会爆火, 原因如下:第一,“读书不再改变命运”, 理想和信念的轰然坍塌。第二,①。第三, 是正从理想城堡迈入现实世界的青年人的自嘲与宣泄。不管怎样, 当代大学生也是苦不堪言呀。

    小文: 什么叫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就可以摆烂了吗, 可以好高骛远, 纸上谈兵了吗?

    小语:各位同学, 请注意我们的议题。我们的议题是“当代年轻人该如何突围困局”, 而你们在讨论的却是““孔乙己文学”会爆火的原因”, 偏离了我们探讨的议题。

    小州: 我觉得“该如何突围孔乙己困局”, 要群策群力, 从多方入手: ②

    (2)、请阅读【讨论记录】, 根据下面的“讨论规则”,对小文和小语的讨论作出评价

    【讨论复盘】: 讨论规则—— 发言机会均等、观点要明确、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就事论事、文明表达、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3)、【给出建议】 彤彤是大四应届毕业生,现在却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问题,她对读书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有消极悲观的情绪。你能劝一劝她,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吗?
  • 19、活动三 名人的爱国传统——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 字幼安, 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 耿京聚兵山东, 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 弃疾为掌书记 ,  即劝京决策归。僧义端者, 喜谈兵, 弃疾与之游, 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斩弃疾。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孝乾道六年, 孝宗锐意恢复, 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持论劲直, 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言逆顺之理, 消长之势, 技之短,地之要害, 甚。朝臣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 出知滁州。

    淳熙七年, 盗连起湖湘, 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 郡以聚敛害之 ,  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 而贪吏迫使为盗, 今年剿除, 明年划荡, 譬之木焉, 日刻月削, 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讲求盗之术, 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 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 且历任多文职, 又常赋闲于家, 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有删改)

    【注释】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

    材料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之时。陈同甫: 南宋爱国文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②八百里分麾下炙: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③五十弦:泛指乐器。④的卢:战马。⑤天下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 解释文中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即劝京决策归 

     参考成语法: 北雁飞 

    弃疾与之游 

     语境推导法

     

     课内迁移法: 前人之述矣 (《岳阳楼记》)

    讲求盗之术

    查阅词典法: ①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 ②消除,停止; ③安抚, 安定。 (《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弃 疾 揣 僧 必 以 虚 实 奔 告 金 帅 急 追 获 之 斩 其 首 归 报 京 益 壮 之

    (3)、以下哪个语气词更适合添加在文中画横线句末尾, 请结合内容, 说明理由。

    A.耶  B.耳  C.矣

    选择 , 理由: 

    (4)、小语和小文在读完列传后, 进行了如下对话,请你帮助补全内容。

    小文:列传中, 辛弃疾第一次劝谏, 正值南宋与金国决定议和, 所以朝臣不同意辛弃疾北伐  的提议,爱国的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用“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一句表达了

    小语: 读史不仅可以知得失, 还可以识人魄。有人说:“辛弃疾的人生‘辛’味十足, 但不改忠肝义胆。”你能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具体分析吗?

    小文:

  • 20、活动二 小人物的爱国之光——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孤 岛》 何君华

    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    我们叫队长给骗了。队长说, 还有最后一个哨所, 最后一个边防连队, 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 大家早已经疲惫不堪, 听队长这么说, 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 听说有整整五十公里, 但好歹有了盼头, 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 一路上有说有笑。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 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A】更主要的是,    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④ 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发现这个哨所除了几只鸡以外, 当真只有一个人, 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 一个体格健硕、脸庞黑黢黢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 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B】下车,    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    跟我们一一握手,    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    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⑥我们都很吃惊: 目下正是盛夏, 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

    ⑦ 原来, 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 上面才会派三五个人人来哨所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⑧ 我们问: “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⑨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 说: “能不寂寞吗?寂寞, 我就养鸡。”

    ⑩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左右才来一次。之所以用“左右”, 是因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样的话, 边防哨所就成了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 但也不能断炊呀。于是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刚才那日松在屋后发现的那几只鸡就是呼日勒哨长养的。一提到鸡, 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 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在我们哨所, 个个都是捉老鹰的鸡!”

    ⑪“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⑫原来呀, 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这里的鸡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非但不躲避, 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 一只老鹰俯冲而下, 群鸡一跃而起, 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 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⑬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⑭“不过那都是以前了,”呼日勒哨长接着说,“现在, 极端天气提前都有预警, 因此上级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 我就不寂寞了。”

    ⑮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 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我们都这么称呼他, 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⑯我们连忙站起身来, 一个个挺胸抬头, 清喉润嗓, 纷纷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哨所前院空地上除了一杆国旗分明空无一物,但此时此刻这里仿佛一座极华丽的剧院。我们摩拳擦掌, 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⑰演出正式开始, 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 有人合唱, 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聚精会神, 没有人懈怠, 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 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 牛羊好似珍珠撒……”

    ⑱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全连官兵”也就都流泪了, 娜仁花也流泪了, 我们也都流泪了。

    ⑲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 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回身望去, 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 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9 有删改)

    (1)、小说情节不断推动,乌兰牧骑慰问小分队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补全思维导图。

    (2)、第一段划线句有何作用?
    (3)、同学们阅读时发现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你选择【A】或【B】句,分析这一手法的巧妙之处。

    【A】更主要的是, 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 总共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

    【B】一下车, 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 并跟我们一一握手, 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 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 过年了, 过年了!”

    (4)、阅读分享时,有同学提出:“小说中的‘小鸡捉老鹰’这一情节可以将其删去。”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5)、文中并未写“岛”,作者却用“孤岛”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分析标题“孤岛”的深层内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