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4_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永康、磐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广东省韶关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1、诗歌鉴赏
湖口送友人①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 , 苇岸无穷接楚田④。去雁远冲云梦雪⑤ ,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友人: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1)、“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独”字用得极其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2)、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行稳致远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能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能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各种难题和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金牌”。
(2018.2《特别文摘》)
(1)、选文①②段从女排接受采访的情况写起,有什么用意?(2)、简要陈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行稳致远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唱出来的经典
①日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有个片段火爆网络。“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过世的王之炀老人隔空对唱《长恨歌》,戳中网友泪点,大家惊叹:原来唱出来的经典如此好听!
②观众之所以感到吟诵出来的古诗词生动、好听,是因为吟诵最能完整表达古诗词的丰富魅力。古人创作的所有诗词都是被赋予深厚音乐性的,包含平仄的格律、骄散顿挫的变化。每一个平平仄仄的音调,都是一把解锁诗中意蕴的钥匙,更是帮助我们现代人记忆一首诗的隐形通道。
③余光中曾在《自豪与自幸—我的国文启蒙》一文里感慨吟诵之于诗词古文学习的妙处。他回忆高中时代的文学课堂,老先生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在余光中眼中,这种看似老派的吟诵方式是最具韵味的。
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一直致力于推动吟诵诗词的传承,她也一直强调,吟诵是古人读诗最源本的“打开方式”,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⑤然而,在我们现时的诗词教育中,“读诗”,恰恰是一直被忽略的关键环节。
⑥诗词之所以让很多中小学生感到头疼,是因为在课堂上他们少有机会感受诗词的吸引力。有些教者非但自己没有读好一首诗,还如对待一本拼满字符的字典一般,直接匀出疑难字句解释一通,要求学生通篇背诵完事。
⑦每个人早年求学时,如果能学习如何读诗,感知诗词意蕴,这种积极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经典咏流传》中,王之炀老人生前吟唱《长恨歌》《木兰辞》《滕王阁序》等,甚至亲笔写下简谱。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国文教育中,诗词在脑海留下的印记是一段段可以吟唱的音乐旋律,而打动内心的旋律跟了自己一辈子。
⑧“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每个人对白居易的爱情金句烂熟于心,但与读其他好诗一样,时于多数人而言,诗句的意境都是通过字面脑补而来的,只是好看,但并不好听,古人写作期许的美意被辜负了一大半,诗词也显得淡而无味。
⑨另外,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大量诗篇,就被视为国学教育做到位,是一种教育误区。如此教育的结果,只能让年轻学子轻松应付考试卷上那10条可怕的诗词填空,或是在舞台上进行一番博取眼球的“才艺表演”。
⑩正因着现实中仅仅让经典进行生硬的时空“平移”,或者只把它当成现代人达成些许目的的美化工具,因而无法真正深入人心。在如此之当下,唱出来的《长恨歌》这么容易就“俘虏”了现代人的耳朵,便不足为奇了。
⑪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向国人传播经典,还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许这首直达人心的唱出来的《长恨歌》,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在于:传承经典不能是形式的死记硬背,而应该转化为现代人的文化涵养和美学品味。
(选自2018年3月2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4、活动中,小优设计了“小小导游我能行”环节,下面是他准备的材料。(1)、他想请同学们当一回开封府的导游志愿者,为刚买完票准备上午到开封府看《包公断案》和《榜前捉婿》的游客规划路线,请你也来试一试吧!
节目单
一、《开衙迎宾》演出时间:上午9:00
演出地点:府门广场
二、《包公断案》
演出时间:上午9:30 下午14:30(夏) 14:00(冬)
演出地点:大堂正厅
三、 《太极功夫》
演出时间:上午10:10下午15:30(夏)15:00(冬)
演出地点:天庆观
四、《榜前捉婿》
演出时间:上午10:30 下午16:00(夏) 15:30(冬)
演出地点:明礼院、清心楼前
五、《民乐演奏》演出时间:上午9:50 下午15:00(夏) 14:30(冬)
演出地点:英武楼
演出时间:上午10:50 下午16:20(夏) 16:00(冬)
演出地点:明镜湖畔
六、《演武场迎宾》
演出时间:上午11:25 下午17:00(夏)16:40(冬)
演出地点:演武场
(2)、活动结束,小语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结束语。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同学们,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山水美景和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洛阳白云山像“仙境”,幽美神秘;孟津小浪底像珍珠,景色优美; , 。让我们访胜探幽,在山水间徜徉流连,尽享美景。
-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洁能源产业的异军突起,无疑为湛江提供了一条既符合国家战略、又切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发展。(在句末加“的道路”。) B、《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2022年5月1日起实现,每所中小学校至少要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将“实现”改为“实施”。) C、在国人的期待中,“神舟十三号飞船”三位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凯旋归来。(把“凯旋”删掉。) D、《狙击手》这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对我非常感兴趣,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把“一部”放到“影片”的前面。)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开门大吉》节目开播了,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 B、外出打工十多年的他今年春节回家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当今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应该妄自菲薄。
-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灌输 坚韧 不以为然 大廷广众 B、竹竿 独裁 潜心惯注 深不可测 C、取缔 镶嵌 微不足道 酣然入梦 D、深霄 烦琐 苛捐杂税 鞠躬尽瘁
-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澄清(chēng) 贮藏(chŭ) 絮叨(xū) 刨根问底(bāo) B、应和(hè) 静谧 (mì) 莅临 (lì) 咄咄逼人(duō) C、确凿(zǎo) 酝酿(niàng) 搓捻(nián) 人迹罕至(hān) D、卖弄 (lōng) 着落(zhāo) 荫蔽 (yīng) 小心翼翼(yì)
-
9、亲爱的同学,回顾初中的校园生活,你有没有遇到过令你佩服的人?这个人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同学,也许是其他人,甚至可能是你自己。请以《你真让人佩服!》为题,写一篇500—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紧扣标题,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表现“你”这个人;交代来龙去脉,突出“你”这个人让人“佩服”的原因;文章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严禁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0、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感恩”一直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旋律。(1)、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更进一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则是一种更为可贵的品德。
②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对我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上天无情,想要报答父母也没有机会了!
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
⑤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A、③②⑤①④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③⑤①④(2)、下面表格是班委会进行的一个问卷调查统计,请你从中整理出两条最主要的信息。调查对象
与父母经常沟通
节日里向父母表示祝福
主动帮父母做事
初中男生
15%
67%
11%
初中女生
18%
85%
30%
(3)、某校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中,小义同学在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之后写了一篇观后感。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序号①—⑥的内容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②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永远都报答不尽的,但如何尽孝,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行动去实现并深思熟虑的。③孝敬父母应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应从点滴小事做起,④树立新时代孝心好少年的榜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⑤对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得以弘扬。⑥《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带来的不仅是几个精彩的片段,更是灵魂的洗涤。 -
11、阅读
谒金门·花过雨
【南宋】李好古①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②劳苦?谁在玉楼③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联系前后句,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愁 B、欢 C、喜 D、闲(2)、有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12、古代诗文阅读
《论语》五章
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 , 小车无軏② , 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②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③子曰:“默而识③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⑤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注】 ①輗(ní):大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②軏(yuè):置于车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③识(zhì):记住。(1)、下列选项中与学习有关的两则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2)、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认为的“交友之道”。(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人而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B、不知其可也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C、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D、士不可以不弘毅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
13、阅读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
①不知怎的,这几日思绪老往岁月深处走,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②夜 , 静止了一般 , 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而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着的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的油灯,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③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在忙活计,她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
④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母亲给我做了一个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她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⑤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烦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到三四厘米长时,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烦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⑥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那盏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油灯”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美好的童年回忆。 B、第②段画线句渲染了小山村的静谧,为下文“油灯”的出现蓄势。 C、第⑤段具体详细地展现了母亲做麦芽糖的过程,表现母亲心灵手巧。 D、结尾段写到现代化设备,意在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崇尚传统。(2)、“童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的“锁”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
14、现代文阅读
一些麻雀带来了春的消息
张君燕
①早起,乡间小路是湿的,但并不泥泞,只是恰到好处地安抚了浮尘躁动的心。昨晚下了雨,有一股清新的泥土味道,还有淡淡的植物清香。原来,在枝头未见新绿、大地未换上新装之时,一种强大的生命气场已然形成。春天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大张旗鼓,而是悄无声息、四面埋伏。
②路人走过,惊起田野旁干枯的灌木丛中的一群麻雀。大概是惊扰了麻雀甜美的梦吧,它们扇动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发出抗议。但很快,它们就将恼怒抛之脑后,欢快地去觅食了。
③在乡间,麻雀司空见惯。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在豫西北地区,人们习惯称呼麻雀为“小虫”,这缘于麻雀体形娇小,也包含了无尽的亲切与怜爱。
④每年最冷的时候,麻雀就不见了,估计是躲在某个树洞中避风,与伙伴们挤在一起取暖,只在饥饿时飞出来寻找食物。麻雀胃口不大,也不贪心,吃饱了就回到巢穴中,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
⑤某个阳光和煦的清晨,麻雀突然多了起来。先是一阵阵热闹的鸟鸣,然后便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们并不追求高远,只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电线杆是它们的乐园,在电线上谱出乐曲并陶醉地演奏,最让它们感到快乐。
⑥春江水暖鸭先知,麻雀则最先感受到空气中的暖意。当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时,春也从岁月深处款款而来。仿若有人在天地之间按动了某个开关,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地发生:柳树发芽了,榆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杏花开了,梨花开了,粉嫩嫩的桃花也开了……
⑦麻雀迫不及待地想要宣告这一喜讯。它们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乡下没有高楼和车流,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累了,它们就到溪边躺着,听潺潺的水声;困了,它们就趴在草窝里打个盹,除了昆虫的鸣叫,恐怕没有人会打扰它们。村口的大槐树、山脚下的野草地和返青的麦田都是它们爱去的地方,它们可以和耕牛、山羊聊聊天,还可以顺势在地上打几个滚儿,不用怕弄脏了身体,春雨会为它们沐浴,春风会替它们理顺每一根羽毛。
⑧傍晚时分,天空中飞过一只麻雀,嘴里衔着一根小小的枝条。紧接着,又一只麻雀飞过,爪子上缠着一丝枯草。这些小东西们一定是玩够了,终于想起来要筑一个新的巢,好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班级举办以“春天”为主题的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A、热烈奔放 B、慷慨激昂 C、哀伤低沉 D、平和舒缓(2)、下列选项与本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A、在乡间,人们喜欢麻雀不喜欢小燕子,因为麻雀更像是自家养的孩子。 B、每年最冷的时候,麻雀就不见了,估计是躲在某个树洞中避风。 C、当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时,春的开关就被按下,春天就要来了。 D、麻雀用筑巢的方式来迎接春的到来。(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
(4)、麻雀并不追求高远,只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请你结合全文,说说麻雀做了哪些自己能做的事来传播春的消息。 -
15、整本书阅读(1)、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
他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A、《朝花夕拾》中的寿镜吾 B、《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 C、《朝花夕拾》中的陈莲河 D、《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2)、下面的篇目均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情节及人物性格,谈一谈鲁迅对其的情感态度。《琐记》 《范爱农》
-
1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② ,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他们的草屋, , 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 。”
⑧《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风俗的诗句是:“ , 。”
-
17、阅读
深秋已至,我翻来覆去 , 难以入眠,对秋日的夜色有了些许qǐ①____盼,来到院子里,看到墙上的爬山虎,色彩与夏日碧玉似的绿截然不同 , 而是换上了烟霞般的藻红。“霜重色愈浓”,不错的,这一片叶子红得浓烈,红得làn màn②____,像把终年贮蓄的红色全拿出来了。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它们被秋风吹得左右欹斜。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美不胜收,我确信,这与夏日时的风采不能混为一谈。风停了,夕阳染红了云xiāo③____。仿佛化了妆的爬山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空灵。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翻来覆去 B、截然不同 C、贮蓄 D、空灵 -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后,你的生活出现了一些变化,也品尝到了不同的滋味。请你选取其中的一种,以“初中生活的一种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具体事件;②注意详略得当,不能记流水账;③写成记叙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现自己的思考;④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19、名著导读(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这部书主要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老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B、《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忌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C、《二十四孝图》中“我”儿时非常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里面收录了十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2)、有人评价《朝花夕拾》:“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意思是
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请从下面几篇作品中任选一篇,仿照示例简要分析。
供选篇目:《二十四孝图》《五猖会》《藤野先生》
示例:《父亲的病》重点描写陈莲河所开药方的荒谬,批判了庸医的虚伪和盘剥人的本质。
-
20、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
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 , 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裤子。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⑥遣:打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②差可拟 拟:
③而犹未已 已: ④着青布绔 着:
(2)、翻译下列句子。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
(3)、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该书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 B、甲文中谢太傅虽未对两个回答的优劣作评定,只是“大笑”而已,但却暗含对“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一回答的否定与嘲讽。 C、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放了老翁。这表现了对儿童的尊重、爱护。 D、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4)、甲文的谢道韫和乙文的谢安,这两个儿童形象各有其特点,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