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印发,该实施意见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方面,《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含中职)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高校逐步实现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加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鼓励家庭制定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锻炼计划。确保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

    (摘自《南方日报》)

    【材料二】

    图1:青少年除体育课外每天锻炼时间走势

    【材料三】

    ①深圳此番出台的规定,无疑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保证了充足的体育课时。然而,该规定也引发了热议—“每天一节体育课”会不会太多了?

    ②“如果不是每天都有体育课,学校很难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根据我们目前的统计,全国能做到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学校不到60%。”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说。

    ③对于小学和初中增加体育课时,受访家长和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支持。近年来,中小学生久坐少动引发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业内专家认为,开足体育课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④“孩子们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导致近视率、肥胖率越来越高,慢性病、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研究员黄镇敏说。

    ⑤业界专家普遍认为,体育运动能给孩子学习带来积极影响。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校长陈志华说:“脑科学研究发现,运动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水平的关键途径。爱运动或习惯健身、每天活动量大的孩子,各方面能力表现都比较突出。”

    (摘自《澎湃新闻》)

    【材料四】

    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课时有了,如何上好,确实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报道中就有专家对体育教师配足配齐的问题提出了担忧:“这个制度出台后,可能出现体育教师紧缺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体育教师配足配齐问题至关重要。”这背后涉及长久的相关教育资源的欠账,加速补齐资源短板,是把体育课真正上好的一个基础。

    ②同时,在重视体育课俨然成为一种新的纠偏风潮的今天,也确有必要警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思维。比如,就在前几天,针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把体育学科由副科教学变为主科教学的建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开答复表示,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科目,没有主次之分。各科目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彼此间不能替代,同时各科目又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这种回复是得体的,也是一种警醒:无论什么课程和学科,都需要得到基于教育规律的科学保障,而不是随意地划分为主、次,被功利化地进行“重要”和“不重要”的排序。体育课的强化,更不应该被理解为是以对其他课的弱化为基础,而是回归它本就应该有的地位。

    ③还要提醒的一点是,体育课时增加了,社会教育观念的改变也要跟上。会不会出现学校体育课时增加了,课后的补课时间就变多了?一门课的重要性,是不是只有通过纳入考试来证明?如何真正认识体育课的价值?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思考并在行动中给出答案,家长和整个社会也要有观念上的触动。当教育改革与社会观念的变化实现“同频共振”,才能尽可能达致理想的教育效果。

    (摘自《光明网》)

    (1)、《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自2024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学校必须按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对此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小学生久坐少动引发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这一规定体现深圳市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视。 B、《实施意见》出台基于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脑科学研究发现,运动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水平的关键途径,运动的孩子,各方面能力表现较突出。 C、爱上体育课的孩子再也不用担心体育老师“生病”,重视体育课这一规定重在维护体育老师的合法权益与地位。 D、《实施意见》出台能有效规范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保障体育课时不被占用。
    (2)、从材料二数据曲线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请至少概括两条。
    (3)、结合材料,谈谈深圳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系列举措的必要性。
    (4)、结合材料四,谈谈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政策,还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节选自《贤弈篇·应谐录》)

    【注】①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②趣:同“促”,催促。③恚(huì):怨恨,恼怒。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我酌油知       徐以杓酌油沥 B、微颔之       当涉猎 C、一画       军十二卷 D、无他,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3)、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原句

    描写方法

    揣摩心理

    陈康肃

    公尔安敢轻吾射

    A

    B

    田舍翁之子

    C

    神态、动作描写

    得意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卖油翁和田舍翁之子这两个人在学习方面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 3、诗传情,诗言志。请把下面空缺的诗文补齐。

    (1)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游山西村》)

    (5) ,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6)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7)壮丽山河美景,殷殷赤子之情,慷慨报国之志:《木兰诗》中“① , 关山度若飞”写出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②”表达了陈子昂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苦忧愤;《游山西村》中“③”蕴含了陆游在困境中仍坚信终有报国出路的哲思……

  • 4、领悟文化之深,传承非遗之美。小龙同学的文化之旅,让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图书馆张贴的四副书法作品,他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是篆书:形体瘦劲挺拔,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究对称。 B、②是隶书:形体扁平,横长竖短,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C、③是楷书:横平竖直,字体端正,重心平稳,笔笔分明。 D、④是行书:字形方正,笔画严整规范,线条平直自然,点画分明。
  • 5、文化入心,心生诗情。请品鉴诗情之美,根据语境,把你的理解写在横线处。

    小龙同学在朗诵比赛训练的过程中深刻感悟到诗歌的魅力,读“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他明白了少年无畏险阻,勇往直前,才能不断突破自我;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懂得了;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明白了

  • 6、小龙同学打算用这首《跨越自己》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表达改变过去的自己,超越自我的决心。但他不知道“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这一句应该在哪里加重音,请你给出你的建议和理由。
  • 7、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初一年级准备举办主题为“弘扬中华文化·争做时代好少年”的诗歌朗诵比赛,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80字内)
  • 8、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在诗歌阅读中体悟中华文化,感受那①péng pài的文化自信。有无扎实的诗歌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文化鉴赏能力的关键。

    跨越自己

    汪国真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②qí qū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péng pài       ②qí qū

    (2)、以上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3)、关于这首诗歌的品鉴,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现代诗,不追究押韵平仄,表情达意比较自由奔放。 B、诗歌表达了激发少年斗志,不怕苦难,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主题。 C、文中“当”“不”“欣喜”“跨越”分别是副词、介词、形容词、动词。 D、最后两句的两个“跨越”虽然构不成排比,但却有气势,有节奏,情感强烈。
  • 9、阅读经典后,两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读书感悟。结合《经典常谈》《儒林外史》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下面对话的理解。

  • 10、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阅读方法

    内容呈现

    批注

    浏览目录

    第16章 漫步海底平原

    第17章 海底森林

    第18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19章       瓦尼可罗群岛

    第20章                    

    ——《海底两万里》目录

    通过检索目录,可以大致了解航海路线。在航行至(地名)时,鹦鹉螺号遭遇了搁浅,最终(人名)从容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圈点勾画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

    划线处祥子落泪的原因是

    除此之外,作品还多次提及祥子的“泪”,比如:(情节概括)

  • 11、请以《听,那是            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笋味道

    何巧妮

    ①靠山吃山的乡人都有狡猾的胃,于是变着法地把泥里的生猛青翠一股脑地搬上桌。应景菜蔬陈列其间,然而大嚼之下又有所不同:香椿生猛,蕨菜霸道,马兰寡淡,苜蓿苦涩。为了在春食中占据一把交椅,各色菜蔬或乖巧地攀附,浸润山野;或张扬地蔓延,织青描绿。

    ②然而只有笋不动声色地生根、伸展。靠着一场拙朴坚忍的钻泥之旅,只等惊蛰一到,春雷一响,便毕毕剥剥地冒将出来,将从山林间汲取的灵秀之气化作段段嫩笋,撑起菜篮子的半壁江山。

    ③乡人爱笋,大抵爱的是笋的善解人意,不诉出土前的悲辛苦楚,却魔术般变出清爽的节脯,于纤维和肌理间诉说来处:是绿林掩映的山谷,是霜雪化掉之后肥沃松软的泥土,是偶尔路过打了招呼的走兽飞鸟,是采摘时农人厚实又轻巧的双手。对了,还有风、雨、雷,点点斑驳的阳光,与照在清泉与林间的月亮。一口咬下去脆生生的,又能出点皮革一样的声响,这是韧韧的嚼劲,恰能一解时下“春眠不觉晓”的昏昧。

    ④笋宜剁大块白煮,一滚即收,加少许盐或酱油焖锅,方存其鲜。有油焖笋,熬至笋皮皱起如老者颜面,殊不堪食。还有晒作笋干、冻作笋条的,简直是把笋当海蜇皮子来用。倒不是恨其暴殄天物,实是竹笋太偏执,从不肯听任基因改造或是住进大棚里做个四季常品。苏帮菜“腌笃鲜”,取春笋、鲜排骨、威肉,慢火炖煨,浓荤纯素之间,有一种相得益彰的默契。刚上台面,宾客便食不停箸,风卷残云过后,碗底至多留二三肥肉,笋则统统入肚为安了,也不是夹笋吃肉的故事了,连汤一概喝个干净,鲜得直叫人舔盘子。其实,更多时候,笋扮演的只是配角,春笋土鸡煲、笋丝豆腐鱼头……就像安静温婉的小家碧玉,总是默默地为其他食材添味润色,然而又如同红娘之于《西厢记》的灵动跳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⑤笋的外形可能也是一众蔬菜中最独特的,脑中窸窸窣窣浮现出来的,便是家乡的鞭笋——状如马鞭,长度约莫一弯小臂,细细长长的宝塔尖,包着层次鲜明、微泛赭色的硬壳,已经有种自然而然的“设计感”。剥开壳,是布衣荆钗也难以遮掩的洁白无瑕的内芯,在阳光下水灵灵地泛光,讨喜得很。唐人慧眼识青,给它取了个浪漫的别名——玉兰片,许是形状和色泽很像辛夷花瓣的缘故。古人常将女子纤细美丽的手指比作春笋:“秋波浅浅银灯下,春笋纤纤玉镜前。”细想之下,真是暧昧诱人,大概笋及其味道予人的感觉,就是这么个二八年华的女孩子。

    ⑥乡人爱笋,始于掘笋。掘笋功事,非专家不办。儿时,常在清明时节遇见三五老农扛着锄头,锄刃必定光滑锃亮,着轻便工装,头戴蓑帽,腰间绑着柴刀,各自找寻目标,消失在树林里。民间智慧屡试不爽,乡人口头总结的掘笋“三看”,丝毫不逊农林著作:一看竹叶,毛竹叶子翠绿茂密,如少妇之秀发,给人以飘逸之感的,是“当年笋”;二看竹枝,关键是要找到“当年仔”的根,顺根掘去,一定不会扑空,竹枝的指向,便是竹根的走向,从竹的年龄与枝叶的方位,知其盘根所在;三看“暴根”,竹根在地下伸长有个规律,总是深深浅浅,有时突出地面寸许,像要透口气似的,即是“暴根”。暴根的部分呈深绿色,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循着黄褐色的竹根掘笋,每下一锄都充满了希望。山锄握在手中,轻重得适当,太轻则不能去土,太重则伤根破笋。掘笋好手微蹲弯腰,挥起山锄,锄头弹起又落下,俯仰之间,笋已掘出。

    ⑦我的掘笋方法则简单粗暴,专看地上裂缝。因笋有成竹而为箭的使命,所以特别顽强。不论土地如何结实,它也都必欲挺身而出。故初则裂地为缝,终而夺缝怒长,即使有巨石,亦必被掀到一旁。我一见笋尖,便不顾三七二十一地斩断,乱砍一气,从无乡人细细分辨的耐心,直至一做羹汤,才追悔地感知到鲜味稍杀,不禁为乡人的智慧所折服。

    ⑧深夜窗外风起,肚中辘辘,不知下一茬的笋何时再能冒出了,也不知何时才能再遇善于掘笋的乡人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写笋的生长环境,再写笋的味道、笋的外形等,内容充实而丰富。 B、本文列举了笋的多种吃法,其中油焖笋因为最鲜美而得到作者的偏爱。 C、作者将各色菜蔬与笋、“我”与乡人掘笋进行对比,有利于抒发情感。 D、本文语言既不失庄重典雅的文学气质,又洋溢着清新自然的生活气息。
    (2)、有人说:“文中的笋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结合文章第③④段简要分析。
    (3)、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加点词和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剥开壳,是布衣荆钗也难以遮掩的洁白无瑕的内芯,在阳光下水灵灵地泛光,讨喜得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掘笋好手微蹲弯腰,挥起山锄,锄头弹起又落下,俯仰之间,笋已掘出。(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4)、文章最后一段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开展“寻找中华老字号”主题活动,小文收集了一些资料。

    材料一:

    百年前,字号的作用同名字一样,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以名字代表身份,而在商业领域,经营商铺的商家则把字号作为店铺的标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字号与商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在商业领域起到了宣传和区分的作用。字号不仅代表了商铺,同时也被市场、消费者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比如产品的质量、做工的精良、商家的服务等等,消费者对一家商铺或产品的印象自然而然地和字号联系了起来。那些历经岁月考验沉淀并传承下来的字号,就是今天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自主品牌——中华老字号。截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共认定1128家中华老字号,分布于全国30个省份,其中,近800家涉及非遗项目,701家创立时间超过100年。

    (整理自《中华老字号概述》等文章)

    材料二:

    中华老字号是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商业理念的世代传承,是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族品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符号。支持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老字号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老字号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情怀与记忆,是国家的商魂所在,是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最好样本,代表着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商业和手工业“以德兴商”的经营之道和“质量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的商业和制造业更需要老字号文化所蕴含的经营之道和工匠精神,以培育和提升品牌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二,老字号是创新中国自主品牌的典范。老字号品牌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发挥老字号建设中国自主品牌的作用、实现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跃升,是新发展阶段老字号品牌建设的使命。发展品牌经济,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复兴,更是推动民族品牌、国货品牌崛起,提升我国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第三,老字号是打造城市名片的现实选择。老字号是城市文化记忆的活化石,是城市鲜明特色的名片、经济发展的源泉。古往今来,城市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交往,承载文化精髓的商品是最适用的名片,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代表的商品代表了我国的世界形象。如今,这些商品也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华收藏的首选。

    (整理自老字号数字博物馆网站)

    材料三:

    创新营销是老字号快速打入年轻群体,扩大潜在客群的关键一招。

    咖啡蜜、枸杞蜜、益母草蜜……点开宝生因网上旗舰店,设计新颖、品类众多的蜂蜜、蜂胶等“蜂产品”出现在眼前。宝生园始创于1924年,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来武介绍,作为在广州本土及东南亚地区有着较高知名度的蜂产品企业,宝生园一方面苦练内功,抓牢品质原料纯净优势,另一方面不断融入时尚元素,提高产品竞争力,近年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打造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蜂蜜和茶饮产品,如适应当地婚庆新习俗打造“喜蜜”“喜茶”等婚庆伴手礼产品,针对年轻人快生活节奏开发勺蜜及小袋装蜂王浆等便捷产品。

    在广州,类似宝生园这样拒绝“啃老”、紧跟时尚潮流追求“年轻态、逆生长”的老字号还有很多。“门店销售情况最好的就是以国潮文化为主题的相关产品,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居多。”北京路王老吉凉茶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线上线下在售的“好灵泛”“巴适得板”“好叻啊”等方言版城市罐、“李老吉”“周老吉”等百家姓定制罐、《国家宝藏》系列国潮主题产品销量节节攀升,成为公司的明星产品。

    老字号 线下营销形式对比                                           老字号跨界营销涉及行业TOP 10   

    材料四:

    近期,中华老字号的“一出一进”引人注目。今年年初,商务部等五部门认定382个品牌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为老字号发展注入活力。而在去年年底,55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并收回中华老字号标识使用权及牌匾。通过分析,55个品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品质量问题,包括产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二是经营问题,包括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等问题。55 家老字号被“摘牌”,无疑给众多国货品牌提了个醒。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字号品牌倘若只是一味抱着老牌子固步自封,终会失去人心,跌落神坛。同时,对复核中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中华老字号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督促这73个中华老字号加快整改。

    (节选自吕天骄《“出局”的老字号》)

    (1)、为介绍中华老字号知识,小文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长久以来,字号同名字一样代表身份,经营商铺的商家只是用其来标识店铺。 B、中华老字号是历经岁月考验沉淀并传承下来的、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自主品牌。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700多家创立时间超过100年。 D、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情怀与记忆的老字号,是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最好样本。
    (2)、为讲明中华老字号意义,小文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发展老字号品牌经济,利于推动民族品牌崛起,提升我国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B、中华老字号作为宝贵的无形资产,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C、保护和传承中华老字号,有助于保留城市的文化记忆,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D、中华老字号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购买老字号商品。
    (3)、为总结中华老字号现状,小文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老字号在新发展阶段的使命是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以提升品牌的行业竞争力。 B、宝生园和王老吉两家中华老字号的门店销售冠军是以国潮文化为主题的相关产品。 C、设快闪店进行线下销售及食品跨界营销,是最受中华老字号企业青睐的营销方式。 D、中华老字号有“一进一出”机制,长期经营不善的品牌将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
    (4)、成为中华老字号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小文收集的材料分点概括。
  •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无间,坐列无序。真率为约,简素为具。有酒且酌,无酒且止。清琴一曲,好香一炷。闲谈古今,静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论官事。行立坐卧,忘形适意。冷淡家风,林泉高致。道义之交,如斯而已。罗列腥膻 , 周旋布置,俯仰奔趋,揖让拜跪。内非真诚,外徒矫伪。一关利害,反目相视。此世俗交,吾斯屏弃。

    (选自司马光《真率铭》)

    [注释]①斋:房屋,屋舍。②腥膻:肉食的腥味和膻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仙则   之者谁 B、陋室        实欲界之仙都 C、何陋有     食不能尽其材 D、为具          则湍绿潭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道义之交,如斯而已。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景、人、事表现陋室的“不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B、甲文引用孔子的语句,更具雄辩的力量,巧妙地回应了“惟吾德馨”这句话。 C、乙文推崇道义之交,认为世俗之交在行立坐卧上不注重形象仪态,应该摒弃。 D、甲乙文都是铭文,文辞精炼。语言风格上,甲文骈散结合,乙文以骈句为主。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君子志趣,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体现在哪些方面。
  • 16、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 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2)小文整理了几位盛唐诗人的诗句,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风破浪,积极乐观

    李白《行路难(其一)》

    气蒸波涌,雄浑磅礴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敢攀顶峰,豪情壮志

    杜甫《望岳》

  • 17、你跟同学到某文化馆开展研究性学习,恰逢工作人员以“茶文化”为主题布置展览馆,你们想参与其中。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向工作人员表达你们参与活动的意愿及理由。
    (2)、任务二: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两项,组成一副对联,贴在“展览馆”入口处。(只填序号)

    ①翠叶烟腾冰碗碧             ②琴韵悠扬迎雅客

    ③书香馥郁醉诗源             ④绿芽光照玉瓯青

    上联是:       下联是:

    (3)、任务三:展览馆设置了“围炉煮茶”体验区。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写一段文字,向参观者介绍“围炉煮茶”。
    展览区留言板
    留言1:喜欢围着火炉煮茶,同时将柿子、砂糖橘、花生放在火炉上一起烤。茶香,食物也香!
    留言2:“围炉煮茶”这种煮茶工艺由来已久,在这个过程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美味,也是中国茶文化最原始的魅力。
    留言3: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人间烟火气,与好友一起,惬意又舒适!
  •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着安全第一为原则,学校对研学活动方案进行了多方讨论、反复修改。 B、通过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活动,使同学们对植物之美有了更深的感受。 C、经过一系列技术革新,这种智能手机配件的生产成本比原来降了一倍。 D、广州南沙湿地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不少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校园艺术节上,栩栩如生的交响乐给现场的同学带来了极致的艺术享受。 B、他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人,总喜欢在社交场所谈论一些他并不了解的艺术话题。 C、在中秋游园会上,五颜六色的灯笼、各式各样的传统表演,让人目不窥园 D、校长在演讲中号召,所有人要怀抱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遒劲        鸠占鹊巢       嬉闹       大相径庭 B、流淌        无可耐何       谰语       雕粱画栋 C、僵绳        见异思迁       浮燥       毛骨悚然 D、分岐        千均之力       诬蔑       不求甚解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