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学校开展以“用劳动扮靓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小题。【任务:宣传劳动】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五千年栉风沐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历史的 长河里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我们华夏儿女应该继承先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厉奋发,用智慧 双手去续写中华民族崭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请你根据材料中画线句子,写出下联。

    上联:中华民族栉风沐雨创造辉煌成就

    下联:

    (2)、学校开展了劳动实践课。请谈谈你在劳动中获得了哪些收获? 
  • 2、2025年5月19日,“青春•励志•奋斗”系列活动在某中学启动,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

    于漫漫求学途中,“学无止境”是个fù rújiē zhī的道理。当我们翻开____无穷智 慧的书籍,那些泛黄书页间藏着的,是古今中外无数先人的思想结晶。阅读时,切不可走马观花,而应zhèng jīn wēi zuò, 以____之心,静下心细细jǔ jué每一个文字。这些文 字,有的质朴无华,叩问心灵;有的____,勾勒奇幻世界。我们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 领悟、探索,不断拓展认知边界,追寻着知识的无尽光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fù rú jiē zhī②zhèng jīn wēi zuò③jǔ jué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承受 虔诚 五彩斑斓 B、承载 坦诚 五颜六色 C、承载 虔诚 五彩斑斓 D、承受 坦诚 五颜六色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毛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领悟、探索,使我们不断拓展认知边界,追寻着知识的 无尽光芒。 B、通过我们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领悟、探索,不断拓展认知边界,追寻着知识的无 尽光芒。 C、我们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不断拓展认知边界,领悟、探索,追寻着知识的无尽光芒。 D、我们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探索、领悟,不断拓展认知边界,追寻着知识的无尽光芒。
  • 3、 默写古诗文。
    (1)、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 ,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请将《登幽州台歌》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上联:秋肃气清,难免。下联:春和景明,须看众惬意及颜开。

    (5)、斯是陋室,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6)、诗歌言志。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 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豪迈;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 五)》中用“”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杜 甫在《望岳》中“ ”表现了自己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 4、根据要求写作。

    “向着光∕我终究会变成光∕照亮所有黑暗∕点亮儿时梦想∕迎着光∕像飓风一样闯荡∕我勇敢扑向∕心中的太阳……”歌曲《追光的少年》让人热血滚烫。那些在书山题海中默默跋涉的深夜,在运动场上咬牙坚持的最后一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挥洒的汗水,在琴键上因练习而沾湿的点点印记……每一次为梦想、为信念、为他人而倾注的努力,都如钻石般在时光深处悄然打磨。这奋斗的旅程,正是青春最璀璨的注脚。

    请以“那一刻,我闪闪发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青春奋斗历程中一次令自己真正闪耀的经历。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 5、第四站 追光 青春之光;整本书阅读

    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为使青年勇担使命,接续奋斗,校团委准备编制一本以“奋斗的青春最闪耀”为主题的《青春修炼手册》,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名著选编】编制手册时,同学们想以经典名著为创作素材,你认为下面哪部名著适合作为素材?请结合所选名著内容简要阐明理由。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奋斗内涵】保尔与祥子都身处动荡时代,均以个人奋斗对抗命运,结局却截然不同(保尔精神不朽,祥子彻底堕落)。请结合两部作品,从人物奋斗目标、人物信念两个角度,分析这种结局差异的原因。
  • 6、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 题。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君子亭记(节选)

    王守仁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 , 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 , 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 , 名不愧于吾亭。”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1506),被贬贵州龙场,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③珊然:形容清脆悦耳舒缓的声音。

    (1)、根据所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

    释义

    可以调

    查阅词典法:①蔬菜、瓜果类食品。与“荤” 相对;②预先;③一向,平素;④不加装饰的。 (填序号)

    谈笑有鸿

    成语推断法:鸿篇巨制 

    外坚而

    勾连所学法:中通外 

    而以“君子”

    语境推断法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从山与仙、水与龙的关系说起,引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为赞美陋室埋伏笔。 B、甲文先以“苔痕”两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以“谈笑”四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 C、乙文从“君子之德”“君子之操”“君子之明”“君子之容”四方面讲竹不愧“君子”之名。 D、乙文作者认为竹具备君子的品质,因此将被竹环绕,就轩檐而建的亭子命名为“君子亭”。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

    (4)、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请根据

    甲、乙两文的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物”之特点(原文句子)

    “物”之象征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象征君子崇尚自然,自得共乐的生活态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象征君子坚韧正直、初心不改的操守。

  • 7、第三站 追光 君子之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 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比喻,将飞来峰比作千寻之塔,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 B、第二句从正面写峰和塔之高,晨鸡报晓时分,便可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常被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 D、这是首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富含哲理,你会在什么情境下运用这两句诗?为什么?
  • 8、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题。

    身先士卒,核电工程师的闪光青春

    乔佳新 寇自阳

    ①两年前,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全面拉开建设帷幕,有着出色专业技能的胡海波正式接管该项目的总包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攻坚之路。

    ②胡海波今年 35 岁,现任江苏核电设备管理处设备管理科科长,他负责的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是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也是利用核能解决石化产业用汽需求,降低综合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一种新途径。

    ③刚接手时,胡海波便惊叹项目规模之大。新建建筑占地面积约 1.1 万平方米 , 新增广场道路超过 4000 平方米,新增围栏超过 106 米。

    ④说起厂房主体结构建设,胡海波比喻,“这就好比盖房子,先打地基,再浇筑地梁,然后是砌墙,要先把框架搭好”。

    ⑤胡海波回忆道,2022 年 7 月,项目处于厂房主体结构建设阶段,盛夏时节的气温高达 39℃,体感温度超过 42℃,给项目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⑥为了项目的高效推进,胡海波在现场紧盯进度,清点材料,协调人手,制定应对策略,动态掌握人员状态,一项项工作迅速部署落地。他经常带领团队在施工现场忙碌到深夜。

    ⑦时间来到 2023 年 3 月,胡海波要带领团队在核电机组大修期间,完成蒸汽供能项目的相关改造。“那是争分夺秒的 166 个小时。”胡海波说。

    ⑧2023 年 3 月 19 日 19 时,在等待合闸的时间里,胡海波顶着冷风观察现场环境。19 时 31分,闸门井闸门顺利合闸,核电机组和外部的海水分隔完成。胡海波时刻关注工作进展到哪一步。“启动水泵”,一声令下,三台抽水泵就满功率运转起来。经过 9 个小时不间断抽水作业,闸门井水位已下降到一 10 米。

    ⑨20 日凌晨 3 时,胡海波和他的团队迎来了更加困难的工作——将早前预制的钢平台吊装顺利下放至计划标高一 7 米的位置。在这之前,胡海波已经多次进行沙盘推演,考虑了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辗转腾挪”,一座 30 平方米的钢平台顺利吊装到既定位置。

    ⑩天色渐明,8 名施工人员进入闸门井内部固定钢平台作业面。短暂休整后,定位放线正式开始了,胡海波和他的团队需要在闸门井 1 米厚的侧墙上定位好 18 个开孔的位置。一系列操作完成,已是 21 日中午。

    ⑪新增孔洞缩孔和防腐处理也十分重要。钻孔的难度极大,受作业空间狭小的影响,钻一个孔平均需要 20 分钟,体力消耗较大,平均两小时就要换一拨人力。

    ⑫胡海波又是第一个上。在胡海波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也主动站出来,保持 24 小时劳动力不间断。最终用时 36 个小时,啃下了这块骨头。

    ⑬26 日 17 时,闸门井连通孔改造工作比计划时间提前两小时完成。

    ⑭就这样,在胡海波的身先士卒和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下,经过将近两年的蒸汽供能项目主体作业,土建施工、工艺安装、电气安装等工作终于完成。2024 年 4 月 16 日,该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项目清单”,预计 6 月正式供汽。

    ⑮胡海波在个人记录里写道:“回顾来时的路,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每一项成就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辛勤汗水和不懈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对核电事业的热情,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更加专业的技能,为核电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 年 5 月 25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其中“身先士卒”点明人物的优秀品质。 B、选文多处引用胡海波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了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C、第②段点明核电蒸汽供能项目的重要意义,为胡海波的形象提供了特定的时代背景。 D、选文选材详略得当,详写大修期间的改造工作,略写胡海波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内容。
    (2)、同学们对选文和课文《青春之光》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完成。

    小邕:我发现选文与《青春之光》在写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两篇文章在记叙顺序上,都以顺叙为主,又穿插了其他的记叙顺序。

    小语:是的,《青春之光》除了顺叙,还穿插了倒叙,而选文是顺叙与①相结合,比如第⑤⑥两段,② 。

    小文:除此之外,在描写上,两篇文章都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比如选文第⑫段,通过团队成员的表现,③

    (3)、请从数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选文结尾引用胡海波的个人记录有什么作用?
  • 9、 第二站 追光 科技之光;现代文阅读Ⅰ;下面是“航天兴趣小组”以“飞天”为专题收集到的四则材料,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探究,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通往更远深空的中转站。古人望月,想象出嫦娥奔月的故事,描摹出清寂幽美的广寒宫。今人探月,则是要在月球修建真实的“月宫”,把它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未来,航天器从这里起航,就能飞向更遥远的星空。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3 年 10 月 8 日)

    【材料二】

    嫦娥五号完成了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带回 1731 克月球样品,是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该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的生动实践,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 年 11 月 20 日)

    【材料三】

    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勘探过的周边方圆 77 米区域命名为“广寒宫”,让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和“玉兔”在“广寒宫”相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 35 个,大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的地理实体命名。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形式,标记着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七漫。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 年 9 月 30 日)

    【材料四】

    探月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探月工程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愿意同世界各国在遥感和通信卫星、空间资源应用、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国际合作,走出一条合作共赢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国道路,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 年 5 月 27 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月宫”指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不是传说故事中的广寒宫。 B、嫦娥五号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 C、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见证了中国探月的脚步,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浪漫。 D、中国探月工程愿意在多个领域展开国际合作,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010 年,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影像数据,获得位于月球的“毕昇”环形坑的命名。请结合材料三,联系毕昇的重要成就,写出命名依据。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我国探月工程在科技、文化、国际上的重要意义。
  • 10、吟诵经典,感受诗词里的美好之光。

    “光”是军旅生活的严酷和木兰勇敢的写照,“朔气传金柝,①”(《木兰诗 》);“光”是月色朦胧的自然之美,“②  ,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光”是越过迷茫之后的豁然开朗,“③ , ④”(陆游《游山西村》);“光”是甘于献身的崇高品格,“⑤ , ⑥”( 龚自珍《己亥杂诗》。

  • 11、请你从杜甫的《望岳》中,挑选两句诗,制作一张“追光少年”座右铭卡片。

    座右铭

    ★追光少年★

    诗句

    出处

    杜甫《望岳》

    作为座右铭的理由

  • 12、“光”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汉字,在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以下是小邕对“光的认识”的整理,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光”字演变

    “光”字释义

    “光”字甲骨文的形状像是火在人头上,火能给人们带来光明,本义是光明。【甲】它骄阳似火,星海横流,指引着亘古的方向【乙】它萤烛末光,锲而不舍,汇成璀璨星河。

    甲骨文

    金文

    “光”能代表日、月、星辰,它是时间的刻度,是流年的具象。“时
    光荏苒”诉说着它的飞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警示着它的珍贵。当踌躇满志的少年,历经世事的崎岖,蓦然回首,常惊觉那曾经漫长无比的年少时光,竟如白驹过隙般 shùn 息而逝。

    小篆

    “光”还能引申为“ ①____,”如春光明媚中的“光”。 

    【丙】此外,“光”不仅有丰富的内涵,它是灵魂的灯塔与品格的辉芒。它在探索者前行的路上闪耀,指引方向,助其劈波斩浪,穿越未知的迷雾。无数仁人志士,正是怀揣着理想之光,惊心动魄地奋斗,他们的信念如星辰不灭,汇聚成照亮人类文明前路的璀璨星河。

    【丁】这束心光,是黑暗中最恒久的希望,是引领我们走向崇高的内在。

    隶书

    楷书

    (1)、请用正楷字书写画波浪线的句子。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崎岖②shùn 息

    (3)、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一项是(   )
    A、锲而不舍 B、踌躇满志 C、劈波斩浪 D、惊心动魄
    (4)、结合语境,“光”在①的引申义是: 
    (5)、关于文段的词句,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星海横流、白驹过隙,这两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在甲句和乙句之间的,填入最恰当的标点是分号。 C、丙句中的连词“不仅”使用不恰当,应该改为“还”。 D、丁句成分残缺,应该在“内在”的后面加上“力量”。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清晨时、出门前、回到家,父母的唠叨无时不在。“快起床,别迟到了!““记得带好东西,注意安全。““先做作业,再吃饭吧!““老盯着电脑,那可不行!“……

    父母的唠叨不断在重复。我们成长的旅程中,这样的唠叨是一种常态。

    以上材料也许会唤起你一些回忆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会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角度自定,题目自拟;⑵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⑶不少于500字;⑷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赵将李牧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将士,约曰:“匈奴入盗,急入收保 ,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盗 , 辄入收保,不与战。

    如是数岁,无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召之,使人代牧将。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于是复请牧。牧称疾,杜门不出。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若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约。匈奴来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米,选骑得一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控弦者十万人,悉勒兵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以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万余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犯赵边。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强战》)

    【注释】①李牧:战国末期赵国著名将领。②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同“堡“。⑤入盗:入侵。⑥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⑦控弦者:指士兵。⑧单于:匈奴部落首领的专称。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①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故:

    ②王许之                                                          许:

    ③李牧遂往,至,如故约                                  遂:

    ④单于奔走                                                      走:

    (2)、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边士①日得②赏赐③不用④皆愿⑤一战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3)、李牧成功大破匈奴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长期积累高昂士气的士兵 B、单于轻敌冒进 C、赵王给予充足的物资支持 D、李牧精心策划的诱敌与奇袭战术
    (4)、李牧在防御匈奴时遭受了外界的质疑,《卖油翁》中的卖油翁也同样遭遇康肃公的质疑。请分析李牧和卖油翁分别是怎样应对的。
  •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喜康将军见访

    〔唐〕刘禹锡

    谪居愁寂似幽栖

    百草当门茅舍低。

    夜猎将军忽相访,

    鹧鸪惊起绕篱啼。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被贬为朗州司马时所作。康将军为其在当地的好友。②幽栖:意为幽僻的隐居之处。③鹧鸪:鸟名,形似雌雉。

    (1)、诗歌最后一句描绘鹧鸪““的动态画面,以动衬静,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因将军来访的之情。
    (2)、诗中描写的居所“茅舍“和《陋室铭》中的“陋室“以及作者所寄寓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全国大中城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统计数据

    材料二:垃圾分类的奥秘与益处

    ◎不同类型的垃圾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用途。可回收物,像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通过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对新资源的开采需求。例如,回收1吨废纸,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纸,节省木材300公斤。有害垃圾包含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若随意丢弃,会对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有害垃圾进行专门处理,能防止有害物质扩散,保障生态安全。

    ◎我们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它富含有机物,经过处理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当然,还有其他垃圾需要通过填埋等方式处理。做好垃圾分类,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材料三:报刊专栏《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摘选)

    ◎垃圾分类是关乎环保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正逐步在全社会推广。其积极意义显著,既能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成本,又能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部分地区推行中存在不少阻碍。主要是居民参与度低,重视不足。还有设施不完善,分类运输与处理脱节。要让垃圾分类见实效,需要各方协同。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加强宣传:企业要参与构建产业链;居民要养成习惯。如此,才能让垃圾分类成新风尚,共建美丽家园。

    材料四:漫画《研学途中》

    (以上材料选自2024年10月15日《中国环境报》、2025年1月24日《新民·上观》等,有改编)

    (1)、材料一是全国大中城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请写出2点。
    (2)、垃圾有不同的类型和处理方式,请根据材料二说明(写出其中2类即可)。
    (3)、在垃圾分类推行的过程中,你遇到过材料三中的问题和阻碍吗?你当时是怎么应对的?请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4)、如果有同学在研学活动中出现了材料四漫画中的现象,你会怎样劝告他?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
  • 17、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母亲的笑脸

    刘平

    ①春节,我带着妻子王卉和儿子回乡下陪独居的母亲。我给母亲买了一些穿的、营养品啥的,还有一本单位发的挂历。

    ②午饭后,妻子带着儿子去外面玩了,我陪母亲坐在椅子上聊天。院里一张小桌子,两杯香茶,母亲脸上开心的笑容成了一道风景。为了迎接我们回来,母亲早已熏好了腊肉香肠,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院边还种了一溜儿串串红。

    ③聊了一会儿,我的目光停留在堂屋门边墙上的挂历上,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说:“妈,我把挂历给您换了。“说完,就起身去屋里把那本新挂历拿出来,一只手把墙上去年的旧挂历取下来,另一只手把新挂历挂上去。端详了片刻新挂历,我的目光移向手里的旧挂历。这挂历也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我给母亲拿回来的,365个日子,不知不觉已经翻完了。

    ④我刚要把旧挂历卷起来,无意中突然发现最上面一页挂历上用红色水彩笔画着两张笑脸,挺有意思的。仔细一看,我意识到那两张笑脸不是随便画的,每一张都画得很认真,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翘得很高,很开心的样子。再一看,一张笑脸画在1月16日,另一张笑脸画在1月28日。我隐隐觉得母亲画的这些笑脸有名堂。

    ⑤我把旧挂历拿过去放在母亲面前的小桌子上,坐下来,看着母亲问:“妈,您画这些笑脸啥意思呀?“母亲看一眼挂历,笑眯眯地说:“有喜事,妈高兴。“

    ⑥我指着一张笑脸问:“这天有啥喜事?“母亲看着那个日子,几乎没有片刻的回忆,说:“你们这天搬了新房子。“我仔细想想,去年我们搬新房子,真的是这天。妻子说:“搬新房子好过年。“我又指着另一张笑脸问:“这个呢?“母亲还是几乎没有思索,说:“这天你们买了小汽车。“

    ⑦看着母亲笑眯眯的样子,我突然想把整本挂历都翻一遍。翻到2月那一页,上面有三张笑脸,分别在2月9日、2月17日和2月23日。每张笑脸都是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翘得很高,很开心的样子。

    ⑧我很好奇。母亲还是笑眯眯的,挨个指着三张笑脸说:“这天王卉康复出院,这天你们结婚8周年。“指到2月23日那张笑脸的时候,母亲似乎一时记不得那天有啥喜事了,皱着眉头回忆了一阵,眉头突然一展,说:“想起来了,这天你给我打电话,说你要去上海培训了。“

    ⑨我一下意识到,挂历上的每一张笑脸都和我们有关。我又继续往后翻挂历,几乎每一个月份都有笑脸。而那些笑脸,确实都和我们有关:儿子上小学了、我评上先进了、妻子调动了、我们带她出去旅游了。出去旅游那张笑脸,画得特别大、笑得特别开心……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日,也无一例外各有一张笑脸。

    ⑩然而,也有一些笑脸母亲实在想不起来是啥喜事了,毕竟时间过去太久,母亲年纪也大了。看母亲努力回忆的样子,我说:“妈,想不起来就别想了,反正都是喜事。“母亲看着我,又笑了,说:“嗯。反正都是喜事。“我不想扔了它,因为上面有很多张母亲的笑脸。进屋四处看看,我把旧挂历放在了墙角一个小木箱里。

    ⑪妻子和儿子还在外面玩,儿子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我说:“妈,我出去看看。“母亲笑眯眯点点头说:“好。“

    ⑫我出去了,我要把挂历上那些母亲的笑脸告诉妻子和儿子。

    ⑬过一阵回来的时候,我看见母亲正站在堂屋门边墙上的新挂历前,像在上面画什么。我悄悄走上前去,发现母亲右手拿着一支红色水彩笔,在挂历上认真画一张笑脸: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翘得很高,很开心的样子。那个日子,就是今天。

    (选自《剑南文学》2024年第1期,有删改)

    (1)、阅读小说,按照提示梳理情节。

    (2)、文中对母亲画的笑脸进行了多次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母亲在新挂历上又画了笑脸。请问母亲画完笑脸后,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写出母亲可能说的话。100字左右。
  • 18、展板四推荐了《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文学作品。请结合原著内容,完成以下两位同学的对话。

    甲:祥子和保尔·柯察金都生活在社会底层且命运坎坷,两人的结局却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乙:首先是个人性格因素。祥子起初勤劳坚忍,也有懦弱的一面,在经历打击后,失去了抗争的勇气,变得自暴自弃。而保尔·柯察金①

    甲:除了个人性格因素,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因素吧?

    乙:是的。保尔·柯察金面临的处境十分艰难,但革命的浪潮和新思想给予了他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使他在革命的熔炉中不断成长。

    甲:嗯。祥子面临的社会环境是② , 使他③

    乙:这两部作品给了我一些人生的启示:④

  • 19、展板二选用了以下内容,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① , 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展现出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谁家玉笛暗飞声,②“,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勾起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③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传达出困境中蕴含希望的乐观精神:“出淤泥而不染,④“,周敦颐用《爱莲说》表达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追求。真情与美德是古人孝敬的另一种阐释。当下,我们更应传承孝敬家风,让传统美德的火种永不熄灭。

  • 20、展板一要配上一副对联,请为下面这副对联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上联】    【下联】

    孝亲承风传美范    ____

    A、爱老尊贤世德传 B、孝道长行品自高 C、敬老继俗树家风 D、发扬慈心世泽长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