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朝花夕拾》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小题。(1)、根据表格提供信息,按要求填空。
《朝花夕拾》
人物描写:生得黄而矮,没有名字,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懂许多规矩。
①人物:
主题:《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请列举一个文中十分荒谬愚昧的孝道故事。
②故事:
情节:抬神像、吹都都、背《鉴略》
③篇目:《》
(2)、假如你的好朋友小语还没有读过《朝花夕拾》,她因听说这本名著有点难懂就打算放弃,请作为好朋友的你重新向她推荐此书,并写两点推荐理由,让她不会错过与经典之约。 -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日常课堂内外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度融合,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验性,更鲜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可以避免“单一式”讲授,通过参与国庆节升旗仪式、观看神舟十二载人飞行等重大活动,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场表达的“组合式”发声,让爱国情怀渗透到青少年的血液中。
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要使受教育者激发“爱”的情怀,要充分运用好载体尤其是人文资源。比如,依托祖国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通过宣传展示,体验感受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领略壮美河山,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同时,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钢胶文明网”《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更鲜活》)
【材料二】
无论文字叙事、文艺表演还是电影创作,近年来,这些文艺作品频频“出圈”。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到扶贫主投律热播剧《山海情》,从聚焦国家历史文化名㺳的《文脉春秋》到脱贫攻坚壮丽画卷《山河锦绣》,从用匠心传承经典的《典籍里的中国》到能“百世流芳”的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真实“地还原出细针密线勾连起的人物关系,从细腻的表达中捕捉到先辈的神韵。他们近在咫尺,引起“强国一代”的强烈情感共鸣。
(“南通网”《精品“频频出圈”,主旋律激越昂扬》)
【材料三】
下图是以某省12座城市1800名中学生为样本搜集的数据。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教育策略》)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受教育者“爱”的情怀。 B、“单一式”讲授缺乏体验性,用于爱国主义教育是无效的。 C、近年来,一些主旋律激越昂扬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 D、文艺创作者真实与细腻的表达能够缩短观众与作品的距离。(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信息。(3)、爱因主义教育可以有哪些形式?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陪伴的那个夏天
胡炎
①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②我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稍有闪失就会名落孙山。我的忐忑在暑热里不断发酵,我开始失眠,一点胃口也没有。不久,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
③父亲长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
④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我们骑着车,一直到了郊区。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后来,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蔚萧郁郁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烫得跳起来。
⑤我下意识地调柃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自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我无奈地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想哭。
⑥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伸出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撒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但是他还是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过了会儿,父亲变戏法似的从沙子里扒出一颗花生来。这是农民收割遗留下的。轻轻一㗑,由于沙子的烘烤,竞格外香甜。
⑦我们不停地在沙土里翻拣着,找到了不少花生,品尝了一顿天然的美味。⑧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⑨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⑩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⑪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⑫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我很快发现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爬到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越来越虚。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啦。”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竟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总有适合你摘的,人活着,怎么能一棵树上吊死呢?”
⑬我默然无语。
⑭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些。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比如落榜后该怎么走,理想的院校未录取该怎么办。我有了思路,心中渐渐踏实了。
⑮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
⑯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说:“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人工的防护堤没了,代之以古朴的桑树、老槐。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⑰我有些沉醉了。
⑱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了吧?”
⑲我使劲点点头。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估,递给我。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痴得手足无措:我按第一志愿被录取了,未运之神站在了我的身边!
⑳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1)、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内容补充完整。夏天父亲陪我做的事:穿过河床去树林乘凉→①→在收搞后的果林找果子→②→父亲给我录取通知书
我的心情变化:无奈→轻松→惭愧→③→④→惊喜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总有适合你摘的,人活着,怎么能一棵树上吊死呢?”(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形象。(4)、文章中父亲教给了儿子很多的人生道理。阅读④-⑱段,请选择其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条,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范式字巨卵,少游于太学① , 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宇元伯。二人并告②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③母请设馔④以俟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姑言,尔何敢信之谈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⑤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告:告假。③白:告诉。④馔(zhuàn):饭食。⑤升堂:登上大厅。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汝南张劭为友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B、乃共克期日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若然 公欣然曰《咏雪》 D、尽欢而别 俄而雪骤《咏雪》(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二年之别,千里结育,尔何敢信之诚也?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后 期 方 至 元伯 俱 以 白母 请 设馔 以 候之
(4)、【甲】文,在元方眼中,友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月夜溪庄访旧
柴望①
山山明月露,何处认梅花?
石室冷凝水,溪流白似沙。
清吟幽客梦,华发故人②家。
相见即归去,已应河汉斜③。
【注】①柴望,宋末元初诗人。②故人:与“幽客”同指溪庄老友。③河汉斜:银河西斜,指黎明。
(1)、本诗标题中的哪个字是诗眼,为什么?(2)、 “石室冷凝水,溪流白似沙”被称为“写月佳句”,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
6、古诗文默写。(1)、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4)、还有各种花的香,。(朱自清《春》)(5)、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6)、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两句写白日和黑夜、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气象阔大,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
7、学校七年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1)、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交友的古典诗文、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并整理成如下表格,请把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古典诗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名宫警句
①
名人故事
②割席断交③
(2)、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活动一:举办“青春友约”演讲比赛
活动二: ①
活动三: ②
(3)、“青春友约”演讲比赛将于本周三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作为学生会干事的你将通过电话邀请语文张老师莅临现场并担任评委,请把你的邀请内容写在下面。 -
8、阅读
步入初中,我们来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驿( )站,也攀上了语文学习的又一级台阶。随着语文课本徐徐打开,广阔的生活而卷也在我们的人生中缓缓展开。聆听老舍的温情叙述,我们一同欣赏水藻中终年贮( )蓄的绿意;伫立于刘湛秋静(mì)清冷的秋雨中,我们感悟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伴随史铁生深切的怀念,我们体味到了他与母亲(jué)别后内心那深深的愧疚:触摸鲁迅温馨的回忆,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情感……
语文就是一座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____,____。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切忌不要走马观花,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总之,有了语文,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请你帮小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驿站 ②贮器 ③静(mì) ④(jué)别
(2)、小语想写一个排比句来表达对语文的感受,但只写出来两句,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式在空白的横线处帮他补写一句。(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说:语句中“美不胜收”中“胜”字的意思是:美好的。
B、语文就是一座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解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C、我们切忌不要走马观花,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解说:这句话有语病。
D、语文就是一座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
9、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按要求作文。
温暖两个字,像阳光亲吻草木,像微凤轻抚脸颊,像母亲对孩子的爱,穿透心灵、润泽生命,温暖的人,真诚,真实、有烟火气、有人情味。温暖的人,具有朴素纯净的灵魂,具有一颗简单安然的心灵。与温暖的人同行,单调的风景充满诗意;平常的日子充满温馨。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生出欢喜,只觉得光阴生香,流年静好。
请以:“你温暖了我的世界”为题目,为他或她写一篇小传。
要求:①传记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有需要,请以“×××”代替。
-
10、 微写作。
期中考试结束后,你班同学小明向你炫耀自己考试作弊水平高超,你该如何劝说他?提示: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①内容健康积极;②不要套写、抄袭;③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1、整本书阅读
学校举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列问题。
(1)、走近领袖,完成人物资料卡。人物资料卡
姓名
外貌
相关情节
形象
①
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颞骨突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
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许多别人田地的行为不满,父子经常辩论。
反抗精神
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②
他的财产只有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伙食也同其他人一样。
生活简朴
③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细心。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④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田舍
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①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②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③稻云黄。【注释】①筑圃:修筑打谷场。②菁(jīng):水草。③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首联呈现的画面。(2)、“乐哉今岁事”中“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央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定谷忘反。横柯上蔽,在登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游黄溪记
柳宗元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①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可布。黄神之上,揭水②八十步,至初潭,最哥丽、殆不平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③。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得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崚流,若颏颔断鳄④。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鹤,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铿然,又南一里,到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注】①墙立:像墙壁一样矗立。②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③黛蓄膏渟: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④若颏颔断鳄: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
(1)、下面对乙文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B、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C、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D、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2)、下面横线字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B、急湍甚箭/则素湍绿潭《三峡》 C、石皆魏然/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D、自是又南数里/自非亭午夜分《三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铿然。
(4)、两篇古文都描写了水,两位作者笔下的水和描写水时所用的手法都有相同之处。请你结合原文,试着从两方面各找一处相同点。①水的特点:
②描写手法:
-
14、八一班主题板报拟推出扩版,为科技榜样人物编写资料卡,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旭华: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①多年前,我第一次采访黄旭华时,想拍张照片、工作人员说:“他是全国劳模,你注意到了没有?报纸发表时,其他劳模都有照片,唯独他没有.”
②他到底是干什么的?1987年,我国已研制成功了尖端的导弹核潜艇。至今,世界上只有美、苏、英、法和我国拥有。他是这个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及海底城市于一身”的导弹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③运动员、总裁、演员、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等等,冲刺在前,出类拔萃,名扬寰宇,这是有名而有为的人生。
④他的人生恰是有为而埋名的,就像他负责设计的核潜艇,久久地潜进深深的海洋,是赫赫的存在,又是无影的存在。
⑤他对我进行启蒙:“常规潜艇全是憋了口气,一个猛子扎下去,用电瓶全速航行一小时就要浮上来透口气,只有到了核潜艇,才是真正的潜艇,可以潜下去几个月,可以在水下环行全球。如果再配上洲际导弹,配上核弹头,不仅是第一次核打击力量,而且是第二次核报复力量,有了它,敌人就不大敢向你发动核战争,除非敌人愿意同你同归于尽。”
⑥“你信吗?我们搞核潜艇是从玩玩具开始的。”
⑦“我们当初就有过一个总体构想,把常规潜艇分成两半,中间加一个核电站。后来才知道核潜艇是另一种性质的潜艇,不知谁弄来了一个外国玩具,十几厘米长,咖啡色的、是核潜艇玩具。我们喜欢坏了,像当年达尔文发现了一个新物种进而对标本进行解剖一样,我们对玩具进行了多次肢解组合。当然,我们当时还读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高深的学术论文 , 也看过几张照片,可是,核潜艇是个最高绝密等级的东西,论文不仅掐头去尾,而且,还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有篇文章说,为了保证水下发射的命中率精度,对艇的平稳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在艇身装设六十多吨重的大陀螺。这东西我国生产不了,又多了个攻关难题。不仅如此,这个大家伙一装,艇就要增加一个大仓。水下的体积不像水面船舶,那里全是黄金空间!后来,我们从试验中得到的大量数据表明,不需要这个陀螺,但很难下决心,人家技术比我们先进得多都用,我们敢不用?发射时翻了船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当时要我拍板时,就有装和不装的激烈论争。我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比葫芦画瓢的抄袭,既然我们的实验数据证明可以不装,那就应该不装。我毅然拍板定了案。当时我就怀疑外国是否真的装了,果然不错,后来得到的资料表明,他们也没装,差点上当!后来,我们的艇发射时稳得像在陆地,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都接近于零——这就是我们跨出的第一步。”⑧“什么样的几何形状最完美?”
⑨“水滴形!”他说,高速航行于三四百米以下深水域的核潜艇,不能再用常规潜艇的线型,要用水滴线型,它每个切面都是圆,与水的摩擦面积最小,而且在深水的稳定性好。
⑩美国人为了核动力水滴线型的成功,分了三步走: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核动力常规线型、核动力水滴线型,三级跳。
⑪苏联人跳的步数更多,五级,六级跳。
⑫按理,我国的工业技术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应该更多级地跳到核动力水滴型。可是,黄旭华却敢变成一级跳——把核动力直接装进水滴型艇身内试航,而且一试就成功了!
⑬我试探着问:“一般的科学家,一有成果就抢时间公开发表,而你。秘密地读文献,秘密地搞课题,越有成果,把自己藏得越深。你是怎么适应这种特殊的科研生活的?”
⑭“核潜艇研制、是秘密工作,虽因不可告人而有点悠人,但那神秘,惶险感,总让人热血沸腾.”⑮当然,这种“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模式”也有痛苦。
⑯别家的爸爸可以对孩子说出差干了什么,回来可以说干成了什么,让全家分享快乐。而他,一切都不可告人,无论是成功还是什么,都不能向孩子们说,就是回到家里几天,也不能陪孩子们出去玩。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一直不知道他干什么工作。来信问,他只能避而不答,黄旭华的父亲到去世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选自《文汇月刊》,有删改)
(1)、请梳理黄旭华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完成以下表格。面临困难
解决方法
对核潜艇了解有限,仅通过一个外国玩具、少量学术论文和照片获取信息。
①
论文真假难辨,如装设关于六十多吨重大陀螺的信息误导。
依据试验中得到的大量数据,大胆质疑,毅然拍板不装陀螺。
我国工业技术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按常理应多级跳实现核动力水滴型,难度巨大。
②
(2)、黄旭华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展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①他的人生恰是有为而埋名的,就像他负责设计的核潜艇,久久地潜进深深的海洋,是赫赫的存在,又是无影的存在。(从修辞手法角度)
②我们喜欢坏了,像当年达尔文发现了一个新物种进而对标本进行解剖一样,我们对玩具进行了多次肢解组合。(表达效果)
(4)、同学们准备依据上面的文章及搜集到的材料为黄旭华拍摄短片,下面哪个材料适合做最后一个镜头,请简述理由。【材料一】2025年2月6日,黄旭华逝世,中国16艘核潜艇在全球各大洋同时上浮海面,送别“深潜者”。
【材料二】黄旭华生前采访镜头:“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闻一多:一个时代的鼓手
马识途
①我的老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在参加完李公朴教授追悼大会后,返家途中不幸遇难。
②闻一多先生的音容形貌还那么鲜活地留在我脑子里。那些过往,仿佛就在昨天。
③闻一多先生风尘仆仆地从老远的昆明乡下下马村步行进城,到西南联大来给我们中国文学系的学生上“唐诗”来了。
④他的个儿不很高,有几分清瘦的身子装在那宽大的褪了色的蓝布大褂里,潇洒自如,他那过早脱去头发的脑门,配上深邃而充满智慧的眼神,一望而知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学者。他的胡子不茂密,可是长得很长,大概留的年代不短了。
⑤他的手里攥着一个特大的蓝布口袋,那里面藏着他多年的心血和打开中国古代文化的钥匙。他从容不迫地向新校舍里东南角上一间破旧的泥坯草房走去。他抬头望着人,却并不和人打招呼,或许他还在梦幻中和庄子、屈原、杜甫这些古人一起神游吧。
⑥他走进教室,在小讲桌前坐下来。他把老怀表摸出来放在桌上。时间还不到,他摸出他黑亮的烟斗来点上,吸起烟来。选“唐诗”这门课的本来只有十来个学生,可是教室里早已座无虚席.有的就坐在窗台上,有的站在后边,有的站在窗外,旁听的比选课的多了几倍.我是选“唐诗”的,来迟了一步,也只好站在后边了。
⑦上课的钟声响了。他立刻从大书袋里摸出讲稿来,开始讲课。其实他并不照本宣科,往往是不看稿子,越讲越远、越讲越自在.用那充满激情的调子,诗意般的言语,给我们讲杜甫的“三吏”“三别”,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在你的眼前,把你带到古代的社会里去。
⑧但是他并不是想把我们拉回古代,把我们带进故纸堆里去,用一字的考证获得学术上的稀有荣誉,叫你在蜗壳里自我满足。
⑨他用历代人民的悲惨命运来引出对于今天现实的留心,他愤愤地说:“杜甫描写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你们仔细张开眼看看,这却是写的眼前抗战时期的事。比唐肃宗那时更卑鄙更无耻,“于是他讲一件国民党军队拉壮丁的事,他说着说着站起来叫:“这样无法无天,还成什么国家?这是什么‘国军’?这是土匪,比土匪还土匪!”
⑩这是在讲唐诗吗?有的教授也许认为不是的。但在这教室里听讲的学生却认为是讲了最好的唐诗。听的人越来越多,窗户外都拥不下了。⑪他说他在编一本《现代诗抄》.朱自清教授给他一本回间作的诗,就是回间在抗战初期和在解放区写的那些激昂的诗,有的人称之为“楼梯诗”,他说几年没有看新诗了,乍一看。吓了一跳。他想,这叫诗吗?再看,才恍然大悟。他说:“这不仅是诗,而且是擂鼓的声音。”
⑫于是他擂起鼓来。他亲自朗诵一首田间的长诗《多一些》,他朗诵得真好,那么激昂而有节拍,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就像为配合解放区军民英勇前进的步伐而敲的鼓点。念到后来,他更激昂了,像一头雄狮抖动着头发和胡子,大声地吼了起来:“呵枪!呵刀!呵祖国!呵人民!”
⑬他极力称赞这样的诗,他说这样的诗是时代的鼓声,这样的诗人是时代的鼓手。他兴奋地用一连串的形容词来赞美这样的诗:“沉着的”“庄严的”“雄壮的”“勇敢的”“浑厚的”“猛烈的”“刚毅的”“激动的”“粗犷的”“急躁的”“横蛮的”“倔强的”……
⑭然后他慨乎言之:“我们的民族正走到我们历史的转折点,我们要一鼓作气渡过这个危机,完成独立建国的大业。”他大声呼吁:“这是一个多么需要鼓手的时代呀!我们要有更多的这样的时代的鼓手!”
⑮我们听他朗诵田间的诗,也跟着激动起来。在我们的面前,分明站着一个兴奋得面孔发红,每一根头发、胡子的末梢都在颤抖的鼓手,在奋力地擂着战鼓,鼓舞着人们踏着他敲起的鼓点子前进。他的每一句朗诵的诗,他的每一句激昂的话,才真正都是沉着、庄严、雄壮、勇敢、浑厚、猛烈、刚毅、激动、粗犷、倔强的。他才真正是一个鼓手,一个时代的鼓手!(选自《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有删改)
(1)、文章回忆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上课的过程,叙写了哪四件事?请概括补充完整。①
②提前进教室后坐在小讲桌前摸出烟斗等待。
③
④课上亲自朗诵田间的长诗《多一些》。
(2)、文章第⑥段和第⑩段两次写听课学生之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①他说着说着站起来叫:“这样无法无天,还成什么国家?这是什么‘国军’?这是土匪,比土匪还土匪!”(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他朗诵得真好,那么激昂而有节拍,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就像为配合解放区军民英勇前进的步伐而敲的鼓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朗读选文第⑨段,你会选用哪种情感和语气?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温情,舒缓
B.同情,沉重
C.愤怒,激昂(5)、阅读选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他才真正是一个鼓手,一个时代的鼓手”? -
16、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写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描绘出春花初绽,春草吐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景。
抒情
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愁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写出家乡之水情深意重,一路相 , ”写出家乡之水情深意重,一路相伴,为自己送行,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言志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 , 而在于奋发有为。曹操在《龟虽寿》中用还“ , ”两句表明衰老的骏马,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有了这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
17、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学校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句名言一个故事名称。(2)、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采访对象:陈淑梅、李其云夫妇(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居民)。2013年儿子因故去世,留下了67万元巨额债务。陈淑梅夫妇用卖包子、打短工、捡垃圾等方式,替儿子偿还债务,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关照。2017年,二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
两个采访问题:
(3)、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诚信的事情发生,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商品假冒等。你认为诚信缺失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
1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选址的十余年中,从省长到不少村长都认识这个“穿短裤的天文:学家”.
②1994年春夏之交,南仁东开始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
③到处都是高差巨大的山体,典型的熔岩地貌,弯弯曲曲的石阶。
④反复筛选出的一百多个地点大多位于贵州大山深处,人迹罕至,南仁东坚持每个都要去实地考察。
⑤贵州的清晨和黄昏,寒冬和酷暑,烈日和细雨,见证了南仁东不肯放弃的脚步。
A、②④①⑤③ B、②①④⑤③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②⑤③ -
19、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株,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自上而下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在湛蓝的天空下,故宫博物院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格外辉煌。”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故宫博物院”。
-
20、关于夸张的修辞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夸张在诗歌中很常见,如“白发三千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有的成语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气吞山河”“惊天动地”“千钧一发” B、童话《豌豆公主》中“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因为压在这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下面的一粒豌豆,她居然还能感觉得出来。”运用了超前夸张。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句话和成语“滴水不漏”“寸步难行”都运用了缩小的夸张。 D、在《景阳冈》中,“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运用了扩大的夸张将老虎吼声惟妙惟肖地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