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班级开展“走近诗歌·寻觅诗意”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①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内心____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的风景。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听诗人恳切的言语;读《乡愁》,我们可以____诗人渴望两岸统一的初心;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感受大自然“四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的自由。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hàn;与诗同行,每一天都明媚鲜妍。诗歌已经____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____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亲近诗歌,定能必会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妖ráo   震hàn      摇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翻覆    触摸    穿透    默默无闻 B、翻覆    抚摸    渗透    默默无闻 C、翻腾    抚摸    穿透    潜移默化 D、翻腾    触摸    渗透    潜移默化
    (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意重复 B、缺少主语 C、搭配不当 D、句式杂糅
    (4)、加黑的第①句属于复句。
    (5)、本次“走近诗歌·寻觅诗意”主题活动将举办一次诗词朗诵比赛,假如你是本次比赛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比赛的开幕词。
  •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城市、关爱自己的长辈、教导自己的导师、学习进步的团队(学校社团、兴趣小组、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方面,以“我爱我的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③语言要有感染力;④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文中列举的四个理由是为了论述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请举例说说这段文字的主要语言特点。
    (3)、文中说“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你有过这种经历或体验吗?请举一例说明。
    (4)、你能为作者说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个观点提供一两个事实论据吗?
    (5)、对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内容,你有不同的看法吗?请写下来。
  •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病日(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B、臣郎中(授官)        蒙国恩(寻求)        侍东宫(充当、任) C、奉圣朝(及、至)        淋浴清化(蒙受)        夙疾病(绕) D、供养无(主人)        不赴命(致辞)        实为狼狈(难堪)
    (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⑧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内无应门五尺僮        二虫又何知 B、微贱       六月息者也 C、星火      俨骖騑上路 D、臣少仕伪朝     彼奚适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边塞诗。 B、首联“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大火流”点出了时至七月了,正是七月流火,酷暑难耐的季节。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 C、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 D、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表明了诗人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 6、默写。
    (1)、班主任李老师在班会上说:尝酸甜苦辣,品荣辱兴衰,经生死离别,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师希望每一程都站着一个积极乐观的你……从政遇挫,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但他仍然高呼“① ,② ”【《行路难》(其一)】,表达自己积极用世的心态;经历了二十三年贬谪生活的刘禹锡仍以“③  , ④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来对新人辈出表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苏轼辗转各地为官,与兄弟分别之后七年未聚,他把酒问天问月问人生,以一答“⑤  , 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展现其对人事的洞达,同时为后文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做铺垫。
    (2)、“动静结合”是一种在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意境和形象和谐统一的手法。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⑦  , ⑧ ”描写了月夜洞庭湖有风和无风时不同的情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⑨  , ⑩ ”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 7、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俗话说:“万物皆有理。”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③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④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⑤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①③②⑤ C、④①⑤③② D、⑤①②③④
  • 8、下列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沁园春•雪》—赞颂无产阶级革命者。 B、余光中—《乡愁》—回旋往复的音乐美。 C、艾青—《我爱这土地》—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D、席慕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抒发心中的希望与喜悦。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读文章时应该避免断章取义 , 这样才不会曲解文章的意思。 B、《见字如面》中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形式,一盏灯、一方讲台、一群听众构成了节目清丽的画风。 C、数字阅读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之时,传统阅读留给人们的文化韵味和思想深度是否会荡然无存 D、青年学生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方,还可附庸风雅。”
  • 10、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慢游      忧戚       杜绝       自吹自擂 B、浪荡      喉咙       征引       发愤忘食 C、烦恼      教诲       拣择       言不及意 D、羡幕      罪恶       摇曳       一事无成
  • 11、为了让同学们对现当代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某校宣传部组织同学,打算布置一个关于现当代诗歌的展厅。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展厅命名】
    同学们集思广益,给展厅拟定了四个名字,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诗海拾贝 B、诗意留香 C、古诗如歌 D、诗情流长
    (2)、【任务二:板块分类】
    整个展厅划分了三大主题板块,分别是“爱国情怀”“人生感悟”“青春赞歌”。
    下列作品中,不能放入“爱国情怀”板块的一项是(    )
    A、《黄河颂》(光未然) B、《回延安》(贺敬之) C、《我爱这土地》(艾青) D、《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3)、选择“爱国情怀”或“人生感悟”中的任意一个板块,参照示例,拟写主题展览“前言”。(不超过20字)

    (示例)“青春赞歌”主题展览前言:诗意盎然,书写一段青春岁月。

     ”主题展览前言: 

  •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题目:山川的走势,会被一条新生的河流改写;故事的结局,会被一个关键的抉择改写。在你的成长中,是否也曾经历过一个瞬间、一个人、一件事,它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涟漪所及,悄然改写了你对世界的认知,或对自我的定义?

    请以《那次改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 字以上。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3、小语组绘制了一张名著阅读单,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阅读有方法

    学习有成效

    把握作品人物

    阅读纪实作品,首先要学会把握作品所写的人物和事件。

    ①猜猜“我”是谁?(填字母)

    “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行动同知识、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他个子清瘦,眼睛富于热情。(       )

    大个子,强壮有力,口才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

    与部下同甘共苦,长征中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说话轻声,非常朴实,天性极端温和。(       )

    有一种顽皮的孩子相,笑起来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      )

    A. 毛泽东       B.周恩来      C.徐海东       、

    B. D.朱德       E.贺龙  

    明确作者立场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学会阅读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

    ②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人的底气来自哪里”。请选择下面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他的“底气”。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领悟故事精神

    从事实中汲収营养,从中收获启迪。

    ③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民族最闪亮额坐标”。请你联系《红星照耀中国》,谈谈你读到的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 14、文学作品阅读

    渭川秋烟

    王琪

    ①古老的渭河迈着舒缓的步子,从容不迫地流过老家门前。那时,我站在天门山顶的观景台上,看百里长川,袅袅秋烟。

    ②渭川秋烟,是家乡甘肃甘谷一幅古老的图画,回荡着人间烟火的味道、田园牧歌的气息。小时候,我常常赶着一群羊,去村后的堡子上,看一河烟波浩渺,沿岸烟霜重重;看烟笼秋山,雾失楼台——仿佛在观赏一场种秘有趣的黑白电影。

    ③雾起身的时候,一团一团,先是翻滚,似乎在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转瞬整个河道就都变白了 , 好像一锅烧开的水,雾气腾腾,又好似披了一层旖施的白纱。平日里浊浪滚滚的渭河,此刻也变得轻盈无比,婉约多情。山脚渐次朦胧,悄悄淹没在迷蒙的雾霭里。一些好奇的雾,离开河床,悄悄爬上岸,爬上树,爬到山腰,迟迟不肯离去。雾里的辣椒,如一盏盏红灯笼,明明灭灭;地头的苹果、核桃、大枣,个个儿开怀大笑。林木也柔媚了起来,含情脉脉,风情万种。勤劳的农民,在山间收秋,只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④此刻,我的思绪也腾云驾雾,飘飞在渭河流过的漫长时光中。我一直认为,一个有古老河流的地方,就意味着繁华有根、兴旺有据。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少年的渭河游荡于鸟鼠山间。然而,当它听说东方有大海时,毅然呼朋唤友,啸聚大小溪流,呼啸着向东奔去。或浓或淡的雾里,一场又一场的风云际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次第展开。

    ⑤西三十铺的朱圉绝壁上,“禹奠朱圉”四个大字,至今清晰可见。因而,甘谷人把这段流经门前的渭河,亦叫圉河或禹河。姜子牙来到了渭河边,在渭水峪峡口执杆垂钓,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孔门贤者石作蜀求学归来,在渭水河畔敦教化、移风俗,让渭河书声琅琅、文脉长流。大唐诗人杜甫站在渭水边,眼前秋风劲吹,他不禁吟出了“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的诗句……及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三渡渭河,为这条河流镀上了一层红色荣光,也给这里撒下了红色的种子。

    ⑥雾越来越大。我的眼前,白茫茫一片,百里渭川,烟雾横生,气象万千。山根露了出来,但爬在山腰的白雾,蠕动着不肯再走。如流云,如无声的音乐:又如海市层楼的胜境,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正感叹着造化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雾气到达山巅,一眨眼,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⑦橘黄的太阳,如一盘盛开的向日葵跳出地面,天地间瞬间晴朗别透。空气依然湿漉漉的,握一把,掌心潮润。微小如芥的雾水,打湿了农民的锄头,打湿了花草树木的叶尖,也打湿了我的眉梢、我的心情。

    ⑧渭川秋烟,是故乡的一个梦,故园的一段情,故里的一缕乡愁。

    (《人民日报》2024年09月09日)

    (1)、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秋烟从初起到消散各阶段的不同特点。

    山巅:

    山腰:

    山脚:

    初起:

    (2)、请你对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文中画线句展现了雾气升腾时极具动感的画面,若要通过朗读表现其由缓至急、最终浑然一体的过程,你会如何设计朗读的语速语气?请简要说明。

       先是翻滚,似乎在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转瞬整个河道就都变白了。

    (3)、 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书摘卡(一)

    书摘卡(二)

    雾里的辣椒,如一盏盏红灯笼,明明灭灭;地头的苹果、核桃、大枣,个个儿开怀大笑。

    一些好奇的雾,离开河床,悄悄爬上岸,爬上树,爬到山腰,迟迟不肯离去。

    示例:“明明灭灭”指辣椒在雾气里朦胧,若隐若现;“开怀大笑”指果实在雾气的滋润下变得晶莹剔透,闪亮动人。此句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展现瓜在雾气里的不同情态,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4)、校刊设“世间感动”“静观山水”“人文故乡”等栏目,该校刊正在征集作品,你认为将上文推荐给哪个栏目最合适?为什么?
  • 15、江山如画,何其多娇!天地之美,待吾辈继续寻幽探胜,共赏其妙。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 , 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

    (节选自郦道元《西陵峡》)

    [注释]:①践跻:登临。②离离蔚蔚:形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③信宿:连住两夜。

    (1)、文言词语含义丰富,请根据不同的提示,写出划线字的正确意思。

    文章

    词语

    方法提示

    划线字

    【甲】

    不以

    成语迁移:眼疾手快

    【甲】

    凄异

    引:①拉弓 ②牵引 ③延长 ④生长 ⑤引用

    【乙】

    固难以

    词类活用

    【乙】

    弥佳

    字源法: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甲】【乙】两文在表现山水时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它们是如何表现山水之美的。
  • 16、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野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C、颈联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返”“归”两字暗示诗人的心灵已与这热闹安逸融为一体。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 17、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记录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仙境的句子是:  

    《答谢中书书》中用描绘了清晨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来从楚国游。(《渡荆门送别》

    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 18、小组成员小宛在南京参观回来后,真正才明白国家设立公祭日的意义,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坚持“科技兴国 ”的战略。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点亮梦想,进行了以下的综合性学习:

    据报道,2025年5月22 日—9月26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先后进行了四次出舱活动。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在轨驻留超过150天。

    (1)、任务一:【新闻常识我辨析】下列关于新闻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新闻,人们常常从“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这“六要素 ” 入手,把握新闻内容。 B、新闻作品体裁多样,写法各异。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主要运用 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新闻特写《“飞天 ”凌空》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讯《一着惊海天》以议论、抒情为主,兼以叙述、描写。 C、在新闻采访中,要做到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不能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愿意回答 的问题;拍摄人物照片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D、在消息的写作时,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来安排正文的结构。
    (2)、任务二:【航天英雄我采访】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 3 名航天员,出行前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集体亮相,并回答记者提问。假如你作为学生记者代表采访指令长陈冬,你会对他说什么?
    (3)、任务三:【航天梦想我践行】航天点亮梦想。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汇聚更多人逐梦筑梦 的磅礴力量。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两条探究结果(感悟或启发)。

    材料一: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中学时就在心中埋下航天梦的种子。高考时果断填报了国防科技 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十年苦读,做博士后的他,再燃飞天梦。成为中国第三批预备航 天员后,他刻苦练习手控交会对接,经过上千小时训练,实现精准操作,入选神舟十六号乘组。 

    材料二:

    航天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年少时就有航天梦,如今他的太空之旅已启程。“参与到载人 航天事业,发挥专业所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桂海潮说。

    探究结果一:① 

    探究结果二:② 

    请你根据探究,写一句自己的梦想宣言,要至少用一种修辞。

    梦想宣言:                                                              

  • 19、班级拟开展“行走华夏,细嗅神州”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时的最真切感受,里面有 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完成各题。

    10月1日凌晨五时许,观旗区人头攒动,大家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六时十一分,伴随着 《义勇军进行曲》,国旗冉冉升起,“中国万岁”的欢呼声③____  。此情此景:我似乎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④____的战斗气势;仿佛聆听国家公祭日⑤____的长鸣警钟;隐约再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份记忆,会深深地①juān kè在我的生命里,我②yóu zhōng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juān kè                   ② yóu  zhōng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③锐不可当  ④震耳欲聋  ⑤振聋发聩 B、③振聋发聩  ④锐不可当  ⑤震耳欲聋 C、③震耳欲聋  ④锐不可当  ⑤振聋发聩 D、③震耳欲聋  ④振聋发聩  ⑤锐不可当
  • 2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历尽艰辛也要把台阶建成的父亲,想方设法买来《山海 经》的阿长……他们都是“小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这样的“小人物”,写一写他 (或他们)的故事,说一说那些感动你的细节,谈一谈你从他(或他们 ) 身上得到的感悟。” 请将题目“这样的人让我”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考虑文章内容的充实,不能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信息。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