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厨师的书法

    周华诚

    ①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

    ②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过来,一定要赶到小饭店去吃个汤瓶鸡。老余的小饭店在大山深处,国道边上,一路七弯八绕,才能在小饭店里吃上一顿。

    ③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道道菜都好吃!”

    ④小饭店开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风景。饭店老板兼首席大厨老余,是风景中的风景。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菜还能聊天。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作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舞得虎虎生风,舞得眼花缭乱,舞得天花乱坠。而能聊天,就更不一样了。老余聊天,并非瞎扯,而是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老余有如此功力,那是因为:一、老余有聊天的天赋;二、老余肚里有故事。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

    ⑤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笔也放下了。

    ⑥老余1985年从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飞回来了!就此,老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厨师的生涯。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充满了扎实的幸福。几年之后,小饭店挪了地方,转移到百步远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饭店的名字改为“途中”,一直用到现在。老余说,他这家小饭店,其实不只是家小饭店。我的理解是,这既是老余自我修行、观照闪心的地方,也是老余结交众生、看见世界的地方。

    ⑦我问老余“途中”何谓?

    ⑧老余答曰,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比方说吧,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路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说,我是不是,每件事,都是在途中?老余见我点头,又说,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

    ⑨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他习的是王羲之的帖!我问老余,写字跟做菜,有相通么?老余说,异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候,知道什么时候加料,写字要懂得运笔,熟悉笔墨的性情。

    ⑩这么一想,老余说得对。做菜,写字,道理是相通的。说白了,是一种悟性,是你对工具的熟悉。当你对笔墨与纸的关系,或者对菜肴与水火的关系,了解透彻,运用娴熟之时,这些东西就会成为表达内心的一种工具。工具不再重要,内心才变得最重要。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才是最重要的。

    ⑪记得有一次,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定不送!不送,不是因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远,更不是炖不出那么些鸡。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汤瓶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汤瓶鸡,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时。快了,猛了,出来的味道都不对;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到时,岂不是要砸他的招牌?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

    ⑫现在,老余也是偶尔才下厨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老余说,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

    ⑬我盛了一碗鸡汤,慢慢喝了,味道真好。溪鱼、老豆腐、丝瓜、红烧肉,道道菜都好吃……        (选自2019年8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余的店名“途中”有怎样的含义。
    (2)、品味语言,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作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舞得虎虎生风,舞得眼花缭乱,舞得天花乱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他一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加点词语的角度)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13段画线句“溪鱼、老豆腐、丝瓜、红烧肉,道道莱都好吃……”的理解。
    (4)、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对文章第②段进行分析。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背影(节选)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说说选文第②—③段的作用。
    (2)、第④段中,两处加点词语“终于”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3)、作者两次说自己太“聪明”,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表明父亲对茶房的不喜欢。 B、写父亲“嘱咐”、“踌躇”等,表明父亲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 C、作者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是为了表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D、作者写“勾留南京”一笔带过,是为了表现家人们心情沮丧。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互相轩邈 ②窥谷忘

    ③蝉吟鹤 ④徒语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 5、临写与鉴赏
    (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图一 王羲之作品 图二 颜真卿作品 图三 怀素作品

    (2)、写出以上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
  • 6、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片段,回答问题:

    (甲)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乙)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从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朱德有着怎样的个性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段中的哪些事例充分反映出了朱德和战士、群众们的亲密关系?
  • 7、学习与探究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我校八年级(三)班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江苏省扬州市某同学,在放学途中不慎撞坏路边的轿车,他给车主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赔偿。车主深受感动,表示不需要赔偿。网友纷纷为这位“诚信少年”点赞!

    材料二: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货,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材料三: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写一条关于“诚信”的名言。
  • 8、名篇名句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3)、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4)、 ,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古诗词中有许多含“马”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9、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盛一碗小米粥,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俗话说:“一日之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千百年来,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认真吃早饭!

    (1)、给加点字注音:( )
    (2)、看拼音写汉字:chún( )朴
    (3)、画直线的“计”字的意思是( )
    A、计谋 B、计数 C、计划 D、计议
    (4)、画波浪线的词语不准确,应换作( )
    A、自怨自艾 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
    (5)、将下面几句话正确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③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感情才能产生意境

    ④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⑤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⑥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

    A、②④⑤⑥①③ B、③④⑥②⑤① C、②④⑥⑤③① D、③④⑥⑤②①
  • 10、名著阅读, 完成问题。
    (1)、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2)、【美的体验】下列摘自《艾青诗选·黎明》,结合内容,自选角度(如形象、情感等) ,说说你从中获得的“美”的感受。

    “我怀念那:同着伙伴提了篾篮/到田堤上的豆棚下/采撷豆英的美好的时刻啊——我常进到最密的草丛中去,让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泥浆也溅满我的裤管,这是自然给我的抚慰,我将狂欢而跳跃……”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_____

    王东梅

    ①许久长蹲在台阶上,看两只绿翅鸭为了一粒玉米粒争来抢去,扑棱棱的翅膀扬起的尘土,险些迷了他的眼睛。许久长一躲,就与门缝里钻出的一缕小鱼贴饼子的香味撞了个满怀,不由得说,真香啊。叹了口气,许久长从簸箕里又抓了一把玉米粒撒向空中,然后转身进了屋。

    ②两只小酒杯就摆在了炕桌上。老伴马小翠也坐在了对.面。许久长一仰脖,酒杯里的酒就灌进了喉咙里。热辣辣的酒像一团燃烧的火,烤热了许久长的胸膛。

    ③许久长85岁,马小翠82岁,他们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春种秋收。今天,他们就要离开了。

    ④在村庄搬迁的启动大会上,马小翠听乡里的领导说了,衡水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为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村庄要整体搬迁。啥是“生态保护”她没听懂,可她听懂了“搬迁”。搬迁就是搬走,就是让她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她的心,疼啊! 有多疼? 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

    ⑤儿子说,得搬。这是大事。政府定的大事。

    ⑥村主任说,得搬。咱顺民庄为啥叫顺民庄? 不是逆来顺受,是顺民心、顺民意。这些道理马小翠都懂。政府定的事都是为老百姓好的事,得搬。

    ⑦可她就是舍不得啊。儿子说,新区啥都有。有新房子,有新路。村主任说,村民搬迁了,村子里会种满樱花,等到春天来了,整个村子就会变成鲜花盛开的地方。

    ⑧马小翠没有见过樱花,她这辈子跟在许久长身后,见得最多的是咱衡水湖的水、鱼、鸟、芦苇,她这辈子习惯了呼吸着衡水湖带着水汽的空气,像是习惯了许久长身上长年的鱼腥味。

    ⑨“干了这杯吧。”不等马小翠端杯,许久长已把酒灌进喉咙里。立刻,一股热辣辣的小火苗又烧了起来。

    ⑩村里人都搬走了。儿子说,13天,整个村子都搬空了,只有你俩还留在村子里。

    ⑪村主任说,久长叔,你可是老党员啊。

    ⑫许久长的泪窝就热了。他说,我不是钉子户,我不是不想走,我只是想再多看一眼这个村子,在这里多待上一会儿,故土难离呀。

    ⑬马小翠又端起了酒壶,许久长摆了摆手。说,不喝了,吃鱼。

    ⑭对,吃鱼。早上刚从湖里打上来的鱼,还带着湖水的鲜味。这鱼真香啊,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味道。马小翠的眼里又有泪珠溢出来。

    ⑮屋里的摆设还是原来的模样。儿子说,新房里啥都有,不带这里的老物件也好。许久长不想动这些老物件,都是一件一件置办起来的,他不想让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搬得只剩下个空壳。可他坚持要带走一样东西——自家院里的黄土。

    ⑯他把罐子塞到马小翠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翠就紧紧地抱着罐子。

    ⑰ 顺民庄四面环水,只有一条出村的大路,是衡水湖上唯一住人的岛屿。据说,原先这岛上没有人,只有鸟。老渔民都知道,这是一块宝地。于是,就有渔民在岛上安了家。一家、两家、三四家,渐渐就有了村庄。一辈又一辈,村庄越来越大。可不知从啥时候起,鸟渐渐飞离了小岛,岛上的鸟越来越少了。

    ⑱ 儿子说,环境好不好,鸟知道。是人们破坏了环境。

    ⑲村主任说,国家说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⑳搬迁的领导说,要把岛还给鸟儿,环境才会好起来。

     就这样,村民们退出了小岛。许久长神着脖子往天上望,望天边的一个又一个黑点。 “咕咕咕,咕咕咕。 ”

    “走吧。”马小翠拽拽许久长的衣襟。一辆独轮小车停在院门口,许久长说,当年娶她进门用的就是这辆独轮车,今天离开,也要用这辆独轮车推着她。

     坐在车上,马小翠又看见了许久长健壮的模样。

    “咕咕咕,咕咕咕。”忽然,天上飞来一只鸟。 紧接着,又飞来一只。接着是三只、四只、无数只……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齐飞,它们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又急速下降还不时变化着各种队形,好像有人指挥它们在空中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一样。

     马小翠叫起来:“这么多的鸟呀! ”

    许久长应了一声,说,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咱一定回村子看看,看看咱的村子变成啥样了。

    说完,许久长一挺腰身,攥紧了车把,脚步铿锵,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

    (1)、小说围绕“搬迁”展开故事,请根据故事发展顺序,把下面情节补充完整。

    启动搬迁 →→决定搬迁

    (2)、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齐飞,它们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又急速下降,还不时变化着各种队形,好像有人指挥它们在空中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一样。

    (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②许久长一腰身,攥紧了车把,脚步铿锵 , 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

    (从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3)、文中提到,许久长舍不得离开老家,但在搬家时却不带走家里的老物件,你怎么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 请简要分析。
    (4)、两位同学认为,文章虽好,但缺了标题就会缺少灵魂。因此,他们分别拟定了一个标题,请你帮忙选出最适合本文的标题,并谈谈如此选择的理由。

    小语:我拟定的标题是《回家》,理由:

    小文:我拟定的标题是《花开的时候》,理由: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五月,为劳动者喝彩

    侯为标

    高尔基说:劳动是一切欢乐和美好的源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份平凡的工作背后,都是一种责任与坚守,每一个汗水中的微笑,都令人心生敬意。

    人类通过劳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劳动的传说与美丽的赞歌。远古“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劳动能够创造奇迹,告诉后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不能实现。在社会生活中劳动与文学也密不可分,诞生了很多以劳动为主题的杰出作品,如唐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沉浸式写法,把劳动者的形象、劳作的场景、劳动的艰苦浓缩在诗歌中,告诫人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是获取幸福的唯一密码。所有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三代塞罕坝人在1500米的高原上,历经55年的艰苦劳动,让“一棵松”成长为112万亩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靠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然生态,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科学家通过辛勤的劳动刻苦钻研,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中国空间站“太空之家”遨游苍穹,探索浩瀚的宇宙,寄托了中国人对辽阔太空的无限遐想。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代劳动者胼手胝足、晨炊星饭的结果,凸显着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通过劳动不断追赶超越,如涓涓细流汇成奔涌大河,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铺展出伟大时代的精彩画卷。

    劳动改变着人类社会,创造着人类文明。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倡导和传承。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数智时代的高速发展,新的劳动形态不断出现,劳动内容、劳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有形劳动还是无形劳动,都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天道酬勤,美好的生活皆靠劳动创造。

    五月,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正是耕耘的大好时节。岁月因劳动而意义不凡,劳动因岁月而果实累累。劳动者的每一滴汗水都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擦亮着梦想的天空。当黄昏来临,喧闹的一天即将落下帷幕,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向那些平凡的劳动者回眸致意,为每一位用双手创造生活、缔造美好明天的劳动者送上深深的祝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创造美,需要聪明智慧,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B、劳动形态、劳动内容、劳动环境的发展变化,加速数智时代早日来临。 C、篇末“致意”和“祝福”呼应标题中的“喝彩”,文章中心更加明确。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2)、下面的材料是否可以支撑文章第二段中的观点“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 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劳者歌其事。意思是:劳动的人用歌来表达他们劳累的心情。

    注释:“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出自汉代何休《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劳者:指劳动者。事:从事,这里指艰苦的劳动。意思是:饥饿的人用歌来表达他们对食物的渴望,劳动的人用歌来表达他们劳累的心情。

    (3)、班级举办“劳动的价值”主题班会,课前要准备发言稿。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好发言稿的开头。 (要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引发积极的思考。)
  • 13、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完成问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注释】①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②第:只。③概:生活状态。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异二者之为 / 王命急宣 (《三峡》) B、物喜 / 策之不其道 (《马说》) C、予作文以记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桃花源记》) D、《周易》一卷 / 东坡右手卷端 (《核舟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江 山 之 外 第见 风 帆 沙 鸟 烟 云 竹 树 而 已。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5)、①【甲】文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用意是什么?

    ②【甲】【乙】两文分别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 14、“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学习与探究,完成问题。
    (1)、仿照示例,写出下表中诗文名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内涵。

    诗文名句

    内涵

    路漫漫其修远兮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不畏艰难,求索不止。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荀子)

    (2)、历史上有很多自强不息的故事,请从下列成语中选择一个讲述故事及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闻鸡起舞 断蕭画粥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选择成语:                     

    故事及道理:                     

  • 15、根据题目要求,完成问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徜徉在经典诗文的世界中,我们邂逅了苏轼、范仲淹、欧阳修……看到了君子豁达tǎn dàng( )的胸襟,感受到了他们诗文和人格 xiāng dé yì zhāng( )的魅力。漫游其中, xīn wú páng wù( ) 地品味和诵读, 君子之风便不言而喻。

    tǎn dàngxiāng dé yì zhāng xīn wú páng wù

    (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杜甫的诗歌凝聚着对天下苍生的爱,表现了他心忧天下的崇高精神。 B、在对口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村中小路拓宽了,危旧的民宅也修葺一新 C、班干部凡事应首当其冲 , 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D、这次商品交易会参展的商家很多,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站生活大约6个月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将“改动”改为“改变”)

    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和做排练。

    (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换位置)

    D、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在“人们”后加“具有”)
  • 16、 默写古诗文。
    (1)、 ,  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2)、 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李白在《行路难》诗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 ,  
    (4)、 张岱《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相互映衬的句子是: ,  
    (5)、站在白云山之巅,看远山如黛,境界全出,真应了俗语所云“站得高,看得远”,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 
    (6)、 把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  

    ,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17、“珠海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公众号计划分期推送主题为“人间亲情”的美文,本期选取了《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一文,作为推送编辑,请你完成以下推送任务。

    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山坡上的庄稼地,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燥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因三分之差而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的沉重打击下,我不仅没得到安慰和鼓励,反而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庄稼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这片地浪费了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盛开的荞麦花。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心灰意冷,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很多苦,希望我能有出息,能走出大山。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甲】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发现母亲没在家,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乙】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沉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我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⑪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⑫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⑬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⑭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1)、【文章简介】请结合全文内容,根据文本内容,补全“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让读者对文章有初步印象。

    (2)、【朗读录音】公众号计划在文章中插入朗读音频,请参考示例,从重音及语气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朗读卡1

    【甲句】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朗读设计】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气来朗读。要重读“驱逐”“没有用”“仍然”,突出了作者想要用劳累改变心灵的空虚,但希望落空了,要读出作者的无力感和失望之情。

    朗读卡2

    【乙句】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朗读设计】应该用语气读,要重读 , 突出了 , (内容分析)要读出作者(情感表达)

    (3)、【写推荐词】请你根据要求,将下面的推荐词补充完整。

    推荐词

    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文字清新质朴,简洁而不失韵味。作者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无论是描绘荞麦花盛开的田野,还是刻画人物的一颦一笑,都栩栩如生。那些优美的语句仿佛带着自然的芬芳,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比如“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盛开的荞麦花。”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再比如,“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②(从人物的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总之,《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它能让你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的心灵港湾,在书中人物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汲取前行的力量。

    (4)、【回复评论】小文在读完文章后发表了评论(如下),你赞同她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在“小编回复”一栏中谈谈你的理解。

    小文:天下的母亲都是相似的。这篇文章和《秋天的怀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母亲的经历虽然不同,但是情感与作者刻画母亲的手法却很一致。

    小编回复:

  • 18、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材料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摘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三】

    A.当田野上一层金黄 , 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B.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娇媚和夏的粗犷 , 而显示出秋的端庄而与沉静了。C.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D.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1)、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三句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没有用一个动词,营造出别样的氛围。 B、“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C、呼应题中“秋”字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树、昏鸦,“夕阳”与“西风”呼应。 D、“断肠人在天涯”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断肠人情感的触发物。
    (2)、下面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朗读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是秋天”中的“又”字重读,表明时间的转换,强调这两个秋天的意义非凡。 B、“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一句语调下降,读出菊花的凄凉和“我”精神持续的萎靡。 C、材料二朗读的感情基调是达观释然的宁静,材料三则是轻松热烈,饱含赞美的深情。 D、“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句子中短停顿,强调产生的情感,读出悠远的感觉。
    (3)、下面对材料三画线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染”字原指用染料着色,在文中写秋天田野里颜色的变化。这样写仿佛田野是一幅画,没有用“涂”字,显得色彩更匀称美丽。 B、这句话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秋雨活泼欢快的特点,蕴含着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C、“不大出门”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把秋天雨少的特点写得生动而活泼,又呼应了前面的“端庄而又沉静”。 D、用天空的暗表现雨的光泽,用田野的静突出雨的声音,这是对比衬托的手法,同时用整齐的句式,使得行文富于变化,读来富有节奏美。
    (4)、三则材料都写秋天,试比较它们的内容和作用,看看对于写景你会有怎样的启发。阅读三则材料,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材料文体

    秋的内容

    写秋的作用

    材料一

    落日下的秋景

    材料二

    叙事散文

    盛放的菊花

    材料三

    写景散文

    描绘秋雨的特点景象,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④根据表格,关于写景,我得到的启示是: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乙】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 , 俱委而窃听,炊忘著 , 饭落釜中。太丘问:“坎何不馏?”元方、李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fǒu)?”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南朝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注释】①进火:烧火。②著:放。③箅(bì):蒸锅中的竹屉。“箅”的作用是使米不漏到锅中。④馏(liú):把米放在水里煮至水开,再捞出蒸成饭。⑤糜(mí):比较稠的粥。⑥志:记忆,⑦更相:互相。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含义。

    文言词句

    推断词义方法

    字词释义

    宾客陈太丘宿

    字形辨析法:(言,询问)+(旨,想法、思想)

    拜访,拜见

    而窃听

    课内迁移法:相委而去

    饭落

    联想成语法: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有所识不

    查阅词典法:a.偏差,不平正;B.好邪,邪佞;C.略微,稍微;D.很,甚

    更相易夺

    联系语境法:“易夺”本意为“改变,夺取”,这里可以联想两孩子互相争辩情形,联系下文“他们说的话合在一起,没有一点遗漏”来理解词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大 人 与 客 语 乃 俱 窃 听 炊 忘 著 箅 饭 今 成 糜

    (4)、《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36篇,【甲】文与【乙】文分别选自《方正》《夙慧》篇。请结合两文分析陈元方“方正”且“夙慧”的表现。

    《世说新语》门类

    提示

    方正

    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夙慧

    早慧,幼童聪慧过人

  • 20、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校举办以“明是非,交益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朝花夕拾》是中国的一部经典名著,下面是一张阅读《朝花夕拾》的读书卡,请你根据提示补充读书卡片的内容,向你的好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句话是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一篇文章中为怀念他的保姆①(人名)写的,她善良、真诚,关心鲁迅,为鲁迅买来一本渴盼已久的一本书②(书名)。

    关注情节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发生反感的,是A和B两件事。(《二十四孝图》)

    这两件事A.B分别是③“”和④“

    关注评价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还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个人的感受。

    《狗·猫·鼠》一文表现了对⑤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多交益友,七年级一班班委会准备召开“明是非,交益友”主题班会。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下面一个具体活动项目,请你紧扣这次班会主题,并参照示例,帮他们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活动项目三:

    (3)、班级准备邀请团委王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下面的邀请函中在内容与结构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改正邀请函中的错误。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我班将于11月8日下午两点在701教室举行“明是非,交益友”主题班会,诚邀您参与,届时请莅临指导,期待您提出拙见。

    七年级一班

    2024年10月7日

    内容上:

    结构上: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