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独立作业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作业质量反馈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广东省市揭阳真理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训练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1、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过中不至 人迹罕至 B、尊君在不 不耻下问 C、下车引之 穿针引线 D、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2)、依据全文,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走了。 B、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C、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走了。 D、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
2、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C、这首元曲前四写景句,描绘了一幅凄冷肃杀的深秋晚景图。 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2)、本首诗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刻画了①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②的气氛。(3)、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3、默写。
(1)子夏曰:“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在《论语》中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① , ②。
(5)《<论语>十二章》中,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含哲理相同的两句是:① , ②。
(6)春天,为好友王昌龄被贬而担心的李白写下“①”,这种春景渲染出一片凄凉伤感的气氛;春潮上涨,与江岸齐平,春风和顺,面对此景,停驻在北固山下的诗人王湾写下“② , ③”。
-
4、初一年级在语文课上进行了“四季美景”的单元学习。同学们想以“秋在校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学习观察方法
【任务二】品读名家作品
【任务三】修改片段描写
【任务四】撰写写作心得
(1)、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观察首先要选准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观察角度不同,获得的印象也会不同。我们可以运用定点和动点观察的方法,去感受景物独特的风神状貌。定点观察,是指在一个景点中,圈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或远现,或近觑,或俯瞰,或仰视,或环顾。动点观察,也就是移步换景,随着行踪的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其次,观察时还要认真细致地捕捉景物的特征。如何捕捉呢?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的景物,体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是不同的。
有同学将上文所写内容划分层次,整理成图表笔记。请你将空缺的内容补全。
(2)、阅读作家梁衡的《夏感》选段,完成问题。【甲】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与夏日的喧嚣应和着。【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①_____yùn niàng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丙】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丁】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 ②_____péng bó生长,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潜(qián) 应和(hé) 贮(chǔ)满 迸(bèng)发
B.潜(qiān) 应和(hé) 贮(zhù)满 迸(blng)发
C.潜(qián) 应和(hè) 贮(zhù)满 迸(bèng)发
D.潜(qiǎn) 应和(hè) 贮(chǔ)满 迸(blng)发。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横线处空缺的两个词语。
① (yùn niàng)
② (péng bó)
(3)同学们对四处划线句进行了品读,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句将夏天热烈的氛围比作“沸腾的一锅水”,用“密密的厚发”“黛色长墙”等新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草木的繁盛。
B.乙句中“烘烤”一词,突出夏天阳光的炽烈;“扑打”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海浪翻涌时的动态。
C.丙句在朗读时应该把重音放在“金黄”一词上,因为后文说黄色承接春之绿、开启秋之赤,顺应夏的季节特点,所以要重读强调。
D.丁句运用拟人,“冲刺”写出了夏日田间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作物旺盛蓬勃的生长状态。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九月的初秋,阳光仍有着夏的余韵。走到盛新楼前,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生物基地——小菜园。菜园的围栏上缠绕着一丛绿绿的扁豆藤,其中点缀着一些淡紫色的扁豆花。凑近观察,柔软的花瓣展开,如同小小蝴蝶的翅膀,显得①咄咄逼人。围栏里也自有风景:黄瓜②羞怯地从藤架上探出头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尖尖的朝天椒一个个绿得发光,③神采奕奕;几个圆溜溜的茄子悄悄藏匿在矮矮的茄子树下……瓜果蔬菜生机盎然,小动物们也不甘寂寞。瞧,菜畦里蚂蚁们忙忙碌碌,一只青虫在叶片上④怂恿着,蜜蜂在植物之间嗡嗡地穿梭飞行,麻雀扑棱着翅膀,从枝头飞向了湛蓝的天空。
文段中加点词有两处使用不当,请你帮助同学找出来。(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专题学习后,同学们纷纷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写作心得,横线处需要补充文学常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如①(朝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画面中蕴含着孤独凄凉;《秋天的怀念》中,北海的菊花是作者②未能与母亲共赏的秋菊,遗憾满满;③(人名)在《济南的冬天》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饱含着作者发自内心的喜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借鉴,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
A、元代 史铁生 老舍 B、宋代 冰心 老舍 C、元代 史铁生 朱自清 D、宋代 冰心 朱自清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亲人、师长、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让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
要求:(1)请自拟题目,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不得抄袭、套作;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6、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问题。(1)、《水浒传》中吴用绰号 , 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冈。(2)、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许多与《水浒传》中人物相关的歇后语。请任选下列歇后语中的一则,简述歇后语所对应的故事情节,并根据这一情节对人物形象加以评价。
(1)鲁智深买肉——挑肥拣瘦 (2)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攻短
-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坐火车
①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②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③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④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来,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⑤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⑥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⑦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⑧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⑨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⑩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作者:张玉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陆总陪乘火车→【A】→中年男子偷吃→【B】→陆总掏钱资助→【C】→母亲帮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
(2)、根据要求,品析词句。(1)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
(3)、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的作用。(4)、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
8、阅读《起名莫为生僻而生僻》,回答小题。
起名莫为生僻而生僻
①上周,一份小学新生名单因“16个名字里有8个生僻字”而“喜提”热搜,在某竁(cuì)、某轟(hōng)、某某羙(měi)等名字的衬托下,朴实无华的“张二鸣”或成最大输家,有网友调侃道:“预感张二鸣以后会经常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②这份名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确“超纲”了,但“8个生僻字”的说法也许并不准确。生僻字是指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或不熟悉的字,可到底哪些“不常见”,哪些“不熟悉”,见仁见智、因人而异。彧、珩、翀、赟,有的人不认识,有的人却能说会写擅解释。这样看来,也许家长们给孩子用这样的字来起名正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但别的不说,孩子在很那么小的时候要对自己的名字记住并会写也确实是很困难的吧。生僻概念的边界虽不明明晰,大致的范围是确定的。《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起名要使用“规范汉字”,而规范与否要看是否属于《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个汉字。像“竁”这种绝大多数人看了不认识、又未被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是生僻字无疑了。
③生僻字逐渐成为取名的热门选择,背后折射出如今家长对独特和个性的追求。俗话说“文《论语》,武《周易》;女《诗经》,男《楚辞》”,但当十三经已被翻烂、四个字的名字司空见惯、生肖取名更是扎堆泛滥时,就不难理解“难上加难”的父母们为何将目光投向《现代汉语词典》最深处的角落。在人们的独特性需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撞衫”“撞鞋”“撞香水”都会让人感到尴尬,姓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生僻字正是为了避免与他人“雷同”。这样看来,这样的多元尝试也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④可是这些生僻的姓名,虽然饱含了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盼,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给出行、就医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相关汉字在一些电脑系统中无法打印,于是出现了不能在线购票、银行无法转账、特医保卡就医时医疗机构读卡系统会显示为“?”等问题。这个时候,就真可以说是“为名所累”了。
⑤另一方面,名字既有个体属性也有社会交往属性。追求个性值得肯定,但求新求异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力道,不能用力过猛、剑走偏锋、走入“偏”“难”“怪”的歧途。姓名作为一个区分符号,本就是为了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取了一个名字,让别人难认、难读,就会给交际带来不少的麻烦,恐怕也不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吧。而且回过头来看.过犹不及,在标新立异、偏门冷僻的方向上走得太远,是否又陷入了另一种俗套呢?
⑥“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好名字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不考虑实际使用、为了冷僻而冷僻、为了博取眼球而剑走偏锋的名字,肯定不在好名字之列。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起名时,还可以再多费些思量,毕竟这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这正是:起名无定理,独特显稀奇:一味求生僻,过度犹不及。
(选文有较大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每个括号只能填一种论证方法)像彧、珩、翀、赟,有的人不认识,有的人却能说会写擅解释。
(3)、从选文来看,为什么会有众多的家长用生僻字来为孩子起名?(4)、从文章内容来看,家长用生僻字来给孩子起名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便?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曰:“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①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称②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③居④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⑤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华:通“哗”,这里指宣扬。②称(chēng):衡量。③权:这里是计较的意思。④居:职位。⑤刻下:对下苛刻。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B、不以物喜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 C、不掩君过 人恒过 , 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3处)睹 贤 不 居 其 上 受 禄 不 过 其 量 不 权 居 以 为 行 不 称 位 以 为 忠
(4)、【乙】文“顺则进”中的“进”指“”,“否则退”中的“退”指“”。(请用【甲】文中相关原文回答)(5)、【乙】文中的“忠臣”具有哪些品格?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①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②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停止夜间活动。②长:―直。
(1)、杜甫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上面两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都反映了、等相同的社会现实。(2)、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常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请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 -
11、在下列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
(1)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2)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 ,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 。
-
12、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1)、班级正在搜集关于“自强不息”的成语,你也来写两个吧!(2)、班级举办“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时,同学们搜集到以下四则故事,其中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A、杨时程门立雪 B、祖逖闻鸡起舞 C、范仲淹断齑画粥 D、苏秦刺股苦读(3)、李辉同学被推选为班级“自强之星”,接受了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的采访,请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采访对话。
小记者:李辉同学,你好!①
李辉:我认为自强不息精神首先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高扬。它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提升自身价值,解决外部矛盾,并极力保持独立的人格。
小记者:请问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如何做到自强不息?
李辉:②
-
1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沉潜 , 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A诸葛亮曾言事业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扫洒庭院的杂事,B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允许他碰剑 , 这种情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昼夜地偷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jí取剑术实战的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C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退去浮燥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 , 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他心无旁wù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的巅峰。这种沉潜看似笨拙 , 却富有成效。
(1)、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①jí取 ②心无旁wù ③沉潜 ④笨拙
(2)、请为A句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并把加标点后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文中B处画线句是复句。(4)、文中C处画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改为“” “”改为“”
-
14、请以“不止一次,我泪流满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15、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树叶之美
孙道荣
①大多数的树叶,是到了秋天,才显出它的美来。
②不是说春天的树叶不美,那是树叶最嫩、最绿,也最有生机的时刻,它自然是美的。这时候,你摘一片叶子在手,用手稍稍一掐,就能挤出几滴春天的本色来。不过,花朵们的美,使它成了陪衬,人们在春天里只看到花朵,满树的绿叶因而都是寂寞的。
③到了夏天,花朵大多结出了果实,如果这果子是人或鸟喜欢吃的,所有的目光,又都聚在了果子上。这时候的树叶,每一片都在努力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树叶掩映的果子们。它们被太阳烤成了深绿,甚而深蓝,有的则开始微微发黄,现出疲态。大一点的风,就能将它们从树枝上拽下来,使它们过早地走完了叶子的一生。
④只有到了秋天,大约在深秋吧,花朵早谢了,果实也被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叶子陪伴着黑黝黝的树枝。因为挣扎了一春一夏,叶子们也早已精疲力竭,但它们会在寒流到来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大多数的树叶,已经变黄,或者变红,或者变紫,忙碌的人们偶尔抬起头,看见了树枝上的它们,人们被这些五颜六色的树叶惊呆了。“姹紫嫣红”,这本来是形容花朵的,但这一次,人们毫不吝啬地用在了树叶的身上,我觉得这是最精当的形容,也是对树叶一生最好的评价。
⑤如果你认真地去欣赏树叶,你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的美,又是各不相同的。
⑥有的树叶,美在抱成团,连成片,一眼望不到边,满世界的翠绿葱茏,仿佛来到了绿色的海洋,连拂过它们的微风,都带着绿意,令人沉醉。
⑦有的树叶,在树枝上的时候,显得很普通,当它们落到地面的时候,你捡起一枚,瞬间被它的形状和纹理惊艳了,有人会拿回家,夹在一本书中,这枚树叶,便有了书卷气,散发出文字的光芒。
⑧我见过的最美的一片树叶,是在朔风之中,孤零零地挂在树干之上。它已经枯干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寒风没有扯下它,大雪也没能让它坠落,它就那么孤单地,无望地,却也桀骜地,挂在树枝上。它在等待什么吗?它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它让我在那个寒冷而沮丧的冬日,忽然有了冲动,决计不再颓废。
⑨而让我最为震撼的,是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有风,似乎也没有降温,头顶之上,忽然飘下来一片树叶,又一片树叶。我忍不住抬起头,我看见了树上的叶子们,像约好了的一样,纷纷扬扬地往下叙落。那么多的树叶啊,那么多的飘零啊,在半空中晃晃悠悠地,不疾不徐地,从容淡定地,飘落。那是人到中年的我,第一次遭遇一场落叶雨,它们让我看见,飘零也可以是很美的,落叶归根,回家的路,一定是很美的。
⑩没错,如果你细心体察,你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它的一生中,必有最美的一刻,可能在它韶华正茂时,也可能在它苍老飘零时,就像我们每个人平淡的一生,亦必有最美的一刻一样。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请结合①-③段的内容,分别概括春天和夏天的树叶美在哪里。(2)、请结合④-⑦段的内容,概括秋天的树叶呈现的三方面的美。(3)、请依据第⑧、⑨自然段的内容,说说树叶给“我”带来了哪些启示。(4)、请联系文章的主旨,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如果你细心体察,你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它的一生中,必有最美的一刻”这个句子的。 -
16、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匹不被解救的马
朱山坡
①那时候,我第一次见识真正的马,仿佛是从电影银幕里走出来的。马出现在村里引起了一阵骚动,尽管已是农忙时节,但从周边闻讯而来的好奇者络绎不绝,主人阙屠夫门庭若市,来者不摸一把马屁股决不愿意离开。
②我一直以为南方无马,马只能作为战马而存在,断然不知道马也是可以用来犁地驮粪的。这匹马高大矫健,皮肤和毛都是白色的,看上去很漂亮,应该是一匹战马,虽然是老了点。阙屠夫把它当成了普通的牲口,让它干连牛都不愿意干的重活粗活,不给它洗澡梳毛,满身泥巴和粪便,鞭打留下的新伤痕随处可见。它受尽了污辱。
③“别糟蹋这匹马!”
④没有人敢对长着一副凶神恶煞般面相的屠夫阙先锋说这句话。但我大胆地说出来了,尽管我颤抖的声音从内心深处翻山越岭爬出喉咙时已经细若游丝,刚离开嘴巴便被风吹散,甚至没能顺利抵达阙屠夫的耳边。
⑤那时候我十三岁。夏天,天气热得像着了火。我暗自跟随着那匹马。有时候,我在田埂上看阙先锋驭马犁地。也许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在地里走路、转圈,也许是觉得在大庭广众下犁地受了污辱,马不听使唤,时不时要挣脱身上的犁具,这让阙屠夫越来越生气,越来越粗野,恨不得把马千刀万剐。实际上,是我的心正在承受千刀万剐。
⑥阙屠夫说,农忙过后,把马宰了,让村里人尝尝马肉的味道。
⑦我决定要解救它。
⑧我想了很多办法。有一天半夜,我引开阙屠夫家的狗,潜入马厩,打开门,解开拴马的绳索。
⑨“出去吧,给你自由。赶紧远走高飞。”我对马说。一匹高贵的战马怎么能够甘受一个俗不可耐的屠夫的差遣和欺凌呢?
⑩可能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它一脸茫然,无动于衷。我将它牵出马厩,然后把门关上,断了它的后路。
⑪“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我对它说,还给它指点逃跑的方向和路线。离开此地,从此天高地远,不必再受折磨和屈辱。
⑫我心惊胆战。因为马厩就在阙先锋的院子里,偷马犹如从他裤裆里偷钱,风险奇高。一旦事情败露,后果不堪设想。那是我有生以来做过的最冒险的一件事。
⑬通往自由之路没有了障碍,唯一需要的就是勇气。我逃之夭夭,在隐藏的安全角落里观望。然而,马没有逃,它在马厩前裹足不前,只是轻轻地抖了抖头,看上去,目光呆滞,眼神里根本没有对自由的渴望。
⑭机会稍纵即逝。我在远处不断地向它做手势,焦急地发出“快跑”的提醒,但它置若罔闻。阙先锋似乎已经觉察,停止了打鼾。一会儿,房间的灯亮了。
⑮解救行动戛然而止。马继续被奴役。
⑯后来,我再也没能攒够足够的胆量故伎重演。农忙过后,阙屠夫将马转卖给另一个村的屠夫。
⑰再后来,在路上我听到有人谈论马肉。
⑱我希望听到他们说“吃马肉时牙齿磕到了子弹头”,以此证实它的身份。
⑲但他们只是说:“肉味不好,有股汗酸味。”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的出现引起了村子里人们的骚动和好奇,是因为当地的人们很少见到真马。 B、只有“我”敢对屠夫阙先锋说别糟蹋这匹马,这一细节表现出“我”的鲁莽。 C、“我”决定解救马这一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是小说高潮部分,令读者心潮起伏。 D、“我”希望他们“吃马肉时牙齿磕到子弹头”的原因是希望这匹马勇于抗争。(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3)、文中两次提到“农忙过后”,请结合上下文,综合分析这两处交代在文章中的作用。①阙屠夫说,农忙过后,把马宰了,让村里人尝尝马肉的味道。
②农忙过后,阙屠夫将马转卖给另一个村的屠夫。再后来,在路上我听到有人谈论马肉。
(4)、文学评论家认为作家朱山坡“以一种冷酷而客观的态度展现人们的苦难,关注人的灵魂,揭示社会的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分析作者塑造这匹马的真正用意。 -
17、文言文阅读
【甲】
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④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⑤其人曰:“奈地坏何?”
⑥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⑦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尝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①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②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③ , 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④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⑤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选自《酉阳杂俎·天咫》唐·段成式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4月版)
[注释]①扪萝:攀援藤蔓。②徙倚:徘徊逡巡,此处形容焦躁无计的样子。③幞物:像包袱的东西。④七宝:七种珍宝。⑤斤凿:斧头与凿子。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
(3)、【甲】文中有一个“忧天”的人,【乙】文中有一个“修月”的人。有人认为这些情节都离奇可笑。请你换个角度想一想,说说古人这样想像的积极意义。(4)、阅读下面连接材料,回答问题。【资料链接】
北京时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首先出舱的航天员陈冬,他是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出征太空之前,陈冬的孩子也想上太空,陈冬让孩子思考为什么想上太空,上去了之后想干什么,还约定自己回来后要检查孩子的这项作业。
假如这份作业是留给你的,你会怎么回答呢?
-
18、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根据诗意,完成填空。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图,流露出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心情。
(2)、下面对诗的内容和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赏玩忘归”是“多胜事”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 B、颔联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意境鲜明,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 C、“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D、尾联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与第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
19、整本书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即取金箍棒,幌了一幌,将那平地下周围画了一道圈子,请唐僧坐在中间;着八戒、沙僧侍立左右,把马与行李放在近身。对唐僧合掌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几,定遭毒手。”
这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这次他们师徒遇到了什么妖怪?请讲述故事梗概。
-
20、名句默写。(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现了王维心境的闲适,“ , ”表现了刘禹锡积极向上的宽阔胸怀。[用《秋词》(其一)中的诗句作答](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 , ”描绘的是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将报国之志寄托于梦境的句子是: , 。(4)、《潼关》中从视听角度写孤城之高、孤城之寂寥与辽远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