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独立作业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作业质量反馈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广东省市揭阳真理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训练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1、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古诗文是跨越千年直通心灵的文化遗产。王维《使至塞上》“① , 长河落日圆”让我们穿行于苍茫雄浑的沙漠中;崔颢《黄鹤楼》的“② , ③”让我们感受鹦鹉洲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心情烦乱时,赏“④ , ⑤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以澄澈月光涤尽心中烦忧;悠闲自得时,吟“⑥ , 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尽享闲情逸致。
-
2、近日,石家庄文旅发布了“古韵文脉”精品旅游线路。现面向初二年级学生开展推介“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请你参与制作“毗卢寺”推介手册。
毗卢寺概述
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上京村东,因主殿供奉毗卢遮那佛而得名。据史料记载 , 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约有1200余年。毗卢殿内保存的明代壁画 (精美绝伦/妙手偶得),堪称传世瑰宝,与甘肃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乐宫壁画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壁画”。
该壁画共有148平方米,绘有122组508位人物,内容涉及菩萨天王、日月(xīng chén)、各路神仙、市井生活……可谓包罗万象、气势磅礴。画中的人物有的沉着冷静;有的不怒自威;有的器宇(xuān áng),每一个都精心勾勒,惟妙惟肖。122组壁画层次分明,又以祥云相隔相连,整体错落有致,布局合理。
毗卢寺的壁画艺术是毗卢寺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壁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1)、请你阅读“毗卢寺概述”部分,并完成以下问题。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A.记载
B.惟妙惟肖
②根据拼音,用正楷字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词语。
xīng chén
xuān áng
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想知道“毗”字的读音,用部首检字法可以先查“田”部,再查4画。
B.划横线句子是病句,应该去掉“约”或“余”。
C.为了强调毗卢寺壁画的艺术价值,划曲线的句子“毗卢寺的壁画艺术是毗卢寺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壁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成语“精美绝伦”填入横线处更为恰当。
(2)、请为下面新闻拟标题。石家庄新华发布 2024年11月13日,“悠游古寺”媒体推介会在石家庄市毗卢寺博物院召开。
此次活动由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毗卢寺博物院承办,共邀请了河北省内25家自媒体达人账号共同推介石家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场自媒体达人纷纷表示,会始终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讲述动人的故事,用优秀自媒体作品为石家庄文旅传播助力。
(3)、毗卢寺博物院征集宣传语作为推介手册的封底,请你补写下面的对联作为宣传语。畅游毗卢古寺,。
-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这段话选自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这假设的三天中,她每天都无比珍惜,每天都过得有意义……
以上文字引起了你的哪些回忆或联想?请以“珍惜”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5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讲解《朝花夕拾》。今天课堂的形式是翻转课堂,请同学们做一回“小老师”,将了解到的关于《朝花夕拾》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小冀:我先来。《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这部作品是他以《》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的,后又更名为《朝花夕拾》。
小河:我也来说说。这部作品共有十篇文章,这些文章的标题十分有趣,有以人为题的:《》《藤野先生》;也有以民间庙会、戏剧角色为题的:《》《》;还有以熟悉的小动物为题的:《》;等等。
小北:从内容来看,《朝花夕拾》中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记叙“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批判了当时日本那些所谓的“爱国青年”,也写出了自己“”的原因。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用的都是什么方法呢?
小燕:我来回答。首先,我了这本书的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了创作背景和创作初衷;然后,我用了大概五天的时间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略读;最后,选择我喜欢的《父亲的病》进行了精读。
老师:大家分享的知识很全面,这节翻转课堂十分成功,希望大家都能收获良多。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贵和她的孙女
①孙女蕾蕾大学毕业后,应聘了大连一家知名新能源公司。等一切安顿下来后,她想把爷爷老贵从乡下接过去。
②老贵在高兴的同时,又很纠结。蕾蕾一岁那年,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遇难。老贵身兼数职,既当爹又当妈还当爷,累死累活地把蕾蕾抚养大,扶她学走路,教她学说话,从送幼儿园一直把她送到了大学,从农村乡下送到了海滨城市大连。老贵的愿望就是,蕾蕾大学毕业后留在大连,把老家抛得远远的,在城里生根发芽,再也不要回到“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老家。如今,蕾蕾在大连找了个工作,他又有点不舍,人上了年纪,故土难舍,他想让蕾蕾回到自己的身边,虽然有点自私,但却是他心底的真实想法。
③这天晚上,蕾蕾又跟老贵在手机上交流。
④“爷爷,您六十多了,该歇歇了。”“蕾蕾,不种地轻巧多了,放羊也不累。”原来种地的时候,真的跟牛似的,一年四季,干不完的活儿。几年前,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土地都种上了树。老贵闲不住,也为了给蕾蕾挣点生活费,起初弄了两只羊,如今扩展到二十多只。他跟蕾蕾说,反正一只也是放,二十只也是放。
⑤“爷爷,咱那里又不是草原,在山上跑来跑去,风吹日晒,也不轻巧啊。”老家藏在大山深处,大伙儿都住在山脚下,种一葫芦打两瓢的土地,也零星地躲在大山的皱褶里。“山上没有大树,留不住水分,草也不行,不放吧,没事干。”老贵自己在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操心他的羊,没有其他多余的选项,日子过得从容散淡。
⑥“来大连嘛,我有工作了,租了房子,有地方住……”老贵打断蕾蕾的话,说:“我想去,又怕不习惯。”村里也有不少老人去城里子女那里,大多都待不长。听他们说,住进格子式的楼里,如同进了监狱,城里的车多得跟蚂蚁似的,道路犹如迷宫,担心出去摸不回来,左邻右舍防贼似的大门紧闭,想拉个家常也找不到人,只有闷在家里,很是不方便。
⑦“没事,时间长了就好了。”“听说城里都是高科技,我怕不会用。”老贵说的是实情。邻居陈奶奶去城里孩子家的时候,有一次用电饭锅焖米,儿媳担心她不会用电饭锅,提前交代了一些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没想到,儿媳中午回来,发现米是米,水是水,陈奶奶忘了摁电源开关。
⑧“电器都是智能的,我在办公室用手机就能操作。”老贵有点动心了,他也是土埋脖子的人了,还能有几年活头?人啊,不能太自私了。想到这里,他心里叹口气,道:“现在是夏天,羊卖不上价,等到年关能卖个好价……过了开春再说吧。”
⑨“好,爷爷,一言为定。”
⑩到了秋天,来了一拨干工程的人,在山坡上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一块块光伏板像是一面面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成了山上的一道风景。
⑪让老贵高兴的是,他们安置了村里不少闲散劳动力到工地做一些日常的维护工作。有了光伏板的遮挡,山上的水分蒸发得慢,草也长得旺盛。他在下边放羊,也不受太阳的暴晒了,遇到风雨天气,他和羊还可以在下边躲避。山上渐渐热闹起来,显出了从未有过的生机。老贵心里痒痒,不想进城了。他正琢磨怎么跟蕾蕾说时,忽然有一天,蕾蕾带着行李回来了。
⑫“回来休假?”老贵疑惑地问。“爷爷,我回来陪您,再也不走了。”蕾蕾说罢,对老贵眨巴了两下眼睛。一时间,老贵的脑子有点不够使了,“蕾蕾,不是干得不好,让人家给撵回来了吧?”“爷爷,您太小看您孙女了,我是回来工作的。”“工作?总不会是跟我一起放羊吧?”老贵越发糊涂。“爷爷,您说的对,我就是回来陪您放羊的。”老贵的眼睛瞪得老大,蕾蕾的话像一瓢冷水,把他一下子泼蔫儿了,伤心至极。
⑬蕾蕾知道不能再绕弯子,指着山上的光伏板,说:“爷爷,这就是我们公司整的,我回来就是负责这块区域的管理工作。”老贵吃惊地张了张嘴巴。“爷爷,我说的是真的。”
⑭太阳升得高了,那些光伏板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此刻,老贵觉得山上的光伏板真好看,好看得让他想哭,连疙疙瘩瘩的心情都一下子荡平了,感到非常欣慰。
(1)、阅读选文第②段,说说老贵纠结的原因是什么。(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横线的句子。(3)、第⑩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从全文的叙述来看,爷爷老贵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气息
①今年的春天确实来得有点晚,乍暖还寒几番折腾,春天仍像一个慵懒贪睡的孩子,迟迟不肯睁开睡眼。但是,毕竟已天光大亮,就是他再想赖床,回笼觉又能睡上多久呢?他在床上翻个身,不一会儿又翻转过来,从他半睁半闭的眼睛里,我分明听到了春轻盈的脚步,嗅出了春涌动的气息。
②早晨出门,风中还有一丝凉意,但已不似先前那么凛冽,打在脸上再没有刀割鞭抽般的感觉,无须再用羽绒服帽子把脑袋包裹得那么严实。太阳出来了,风变得有些轻柔,还略带暖意,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脸颊,有种久违的陶醉。走出一段距离,抄在口袋里的手有点返热,既而手心湿湿的,哦,原来是一层细汗。掏出双手,在空中挥舞着,忽然有想要喊点什么的冲动。
③路边的树还没有发芽,但枝条不再干硬僵直,尤其是柳枝已柔韧湿润,缠绕在手指上也不会折断,一阵风吹过,满树枝条随风飘摆,就像长发飘飘的少女翩翩而过,洋溢着掩饰不住的青春与活力。继续前行,前面是一片杨树林,挺拔俊秀的钻天杨树干已经发绿,薄似蝉翼的角质膜下,鼓胀的绿色清新圣洁。
④忽然,一群鸟儿腾空而起,扇动双翼在头顶划着优美的弧线,既而径直冲向远处的高空,转眼不见了踪迹。这是一群喜鹊,整个冬天就蜷缩在小树林里,站在树杈间不叫也不动,仿佛和树生在了一起,不想它们一展雄姿却是如此矫健,莫非一冬的积蓄就为今天的振翅飞翔?林子里还藏着一群麻雀,冬天里一个个都收缩成团,扎煞着干涩的羽毛,闭目养神一动不动,唯恐那点暖气随风散去,即便有淘气的孩子轰它们,它们也只是在枝间跳一下,就又蹲着不动了。现在它们却一反常态,羽毛干净顺溜了,还泛着光泽,跳跃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⑤拐上一条乡间土路,仔细看去,路边的枯草丛中闪烁着星星的绿点儿,拨开枯枝败叶,原来是性急的小草拱出了尖尖的脑袋,新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眼神中还满是羞涩。不远处是一块麦田,显然去年冬天浇过冻水,地已开始解冻返潮发暄,踩上去有点陷且粘脚。小麦的老叶有些枯黄,但新叶正在抽出,嫩绿的色彩昂扬着勃勃的生机,看一眼就醉到了心里。远处,有人正背着药桶喷洒灭草剂,人勤春早,农民们总是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来临。
⑥返回的路上,遛弯的人渐渐多起来,人们的脚步显然轻快了许多。孩子们也出来了,或跟着父母,或三一群五一伙结伴而行,欢声笑语惊起鸟儿一片,给遛弯的人群陡增了生气和欢愉。最扎眼的还是爱美的姑娘们,她们率先脱去了臃肿的棉服,换上了薄衫短裙,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婀娜如风摆杨柳,翩跹似彩蝶翻飞,像是在大街上开起了早春服装展。
⑦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怎么外边车库顶上全白了,细看原来是雪,下雪了!什么时候还下雪?穿衣来到楼外,院里和道上的雪早开始融化,低洼处积蓄着一些冰水混合物,里面没化完的雪呈絮状,犹如没有点成的豆浆。车库和轿车顶上的雪还在,足足有一指多深,但车库顶上的雪也在化,雪水“滴滴答答”流下,成了水帘洞。
⑧来到郊外,地里、树上都盖了一层厚厚的雪,没有风,但树上的雪不时掉落,小的如花,大的似鸟,砸在人的头上,钻进脖子里,凉凉的痒痒的,很是惬意。下午,再到城外,不想地里的雪全都化了,站在湿漉漉的原野上,恍惚间仿佛看到春冬两军正在对垒厮杀,纵横驰骋,听见他们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渐渐地原本势单力薄的春占据上风……
(1)、请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1)今年的春天确实来得有点晚,乍暖还寒几番折腾,春天仍像一个慵懒贪睡的孩子,迟迟不肯睁开睡眼。(修辞手法)
(2)拨开枯枝败叶,原来是性急的小草拱出了尖尖的脑袋,新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眼神中还满是羞涩。(加点词语)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春天里的景、物和人有什么特点。(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②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②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③焉:哪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期日中 日中:
(2)相委而去 委:
(3)下车引之 引:
(4)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期:
(2)、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B、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C、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D、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是日,饮酒乐,天雨。
(4)、甲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5)、甲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指坚持正确的原则,不怕为此得罪人。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魏文侯为人方正的地方。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甲诗首句中“杨花”指 , 次句中“龙标”指代。(2)、两首诗都借意象“”来表达情感,但却有所不同。甲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乙诗的感情基调是的。 -
9、在“丰富人生的古诗文”主题演讲会上,语文老师做了如下开场白,请阅读后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古诗文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学古诗文,可以欣赏胜景,我们可以借《观沧海》中的“树木丛生,①。② , 洪波涌起”来感受曹操笔下的宏伟气象;学古诗文,可以寄托乡思,我们可以借《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③”来体会王湾的思乡愁绪;学古诗文,可以坚定信仰,我们可以通过《<论语>十二章》中的“④ , 匹夫不可夺志也”来比肩孔子恪守信念、矢志不渝的形象;学古诗文,可以感悟人生,我们可以借《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⑤”来体味飘零游子的凄苦愁楚;学古诗文,可以反思人生,我们可以通过《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⑥”来品悟杜甫对物是人非的感慨。让我们共同拥抱生活,去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吧!
-
10、为了使“友谊与成长同行”文化墙的内容更加丰富,学校增设了“有朋自远方来”版块,下面是小燕和小赵关于新版块的讨论,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小燕:新版块真的很有意义,它(甲)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关于“朋友与友谊”的诗文佳句,(乙)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不过现在新版块的标题还没有确定,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小赵:我觉得“志同道合”可以作为新版块的标题。古语有言“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友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聚到了一起。
小燕:我觉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也可以作为新版块的标题。
小赵:那我们快去把想法告诉学校吧。
(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 而是 B、如果 那么 C、不仅 还 D、因为 所以(2)、请你为新版块再写两条关于交友的诗句名言,以作为备选标题。 -
11、下面是小冀为学校的文化墙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每当说起“朋友”一词时,我们内心霎时就会涌起一股暖流。高兴欢呼时,朋友可以与你一起分享快乐;(máng rán wú cuò)时,朋友能帮你(zhù xù)力量。朋友是一束阳光,温柔地照在你的身上;朋友是一首歌曲,在你忧伤时会响起悠扬的曲调;朋友是烟波_________(浩渺/浩繁)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你找到方向。有了朋友,我们的心就有了_________(下落/着落),有了寄托。与朋友携手前行,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沐浴在托阳光下,看到美不胜收的风景。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霎时(shà) 沐浴(mū) B、霎时(shā) 沐浴(mū) C、霎时(shà) 沐浴(mù) D、霎时(shā) 沐浴(mù)(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máng rán wú cuò) ②(zhù xù)
(3)、小冀在使用“美不胜收”一词时,有些不清楚“胜”的含义,他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胜”的四个意思。根据相关知识推测,“胜”在“美不胜收”一词中的意思应该是[①胜利;②比另一个优越;③尽、全;④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4)、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
12、题目: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途中有美丽的风景,有匆匆的过客,有休憩的驿站,也有很多人在不同的路段伴你同行。回忆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
请将《一路与 同行》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
1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的材料,简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
14、根据你对《昆虫记》的阅读,补全下面横线处的内容。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①的著作,它行文活泼,还常常以②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
15、月照一天雪 米丽宏
①风花雪月四物中,我最喜雪。雪从寒冷中生出,有来处有归处;设若雪霁明月升,朗朗月,莹莹雪,便塑出了一个剔透的琉璃世界。
②雪的酝酿,总爱从彤云密布开始。几阵风过,树枝呼天抢地地挑破黑云。像羽绒服裂了口,天空开始“噗噗噗”往外飞白毛儿。小时候,这样的鹅毛雪,一冬能下好几场。村子和四周的山被冰雪包裹着,像鸡蛋壳里沉睡的雏鸡,永远不醒。
③雪夜,灯火摇曳,心间昏黄,夜便显得更长。而窗外,还是那千军万马衔枚疾走的风雪。这样的夜,爹常常掩了老黑袄,头上裹着毛巾,去姑家跟姑父下棋。娘在炕边做针线,偶尔翻一下炉圈边的红薯。她给我们哼唱“北风吹,大雪飘……”给我们解释“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以及“冬风赶大雪,风不来雪不歇”之类的老白话。我们其实都在等着爹回来:有时,他带回一把爆米花;有时,是姑姑格的芝麻饼;有次,竟是一只金黄的橘子。爹回来了!娘赶紧下炕,拿笤帚扫他肩背上的雪,嗔怪说:“大雪天的也不安生在家待着。”爹说:“嗬,这雪天儿,一轮大月亮,有看头。”我们不错眼珠地把焦点对准他的手,期望从那儿再变出好吃物儿来。爹会意地伸出右手——手掌上,一颗圆润、莹洁的大雪球!弟弟“嗷”的一声,抢过去,拿舌头舔着一点点啃。娘伸手就去阻止那顽皮小儿,弟弟一缩缩进被窝。雪球碎了,化成点点团团湿印子。
④闹腾够了,爹那句“有看头”的话,让我生了好奇。那被雪光和月光映得寒素微凉的窗户纸外,究竟是何等模样呢?
⑤是的,有看头,一点不差。碧蓝、雪白的腊月,成为掀在心里的一枚乡愁印章。
⑥我小时候,家里还是穷的,但饱暖已不成问题,然而我们喜欢吃雪球,上学路上可没少偷偷吃。我娘有次发现了,责怪我爹说,都是你引导的坏毛病。
⑦吃雪,就当吃冰棍儿,是乡村孩子补偿性的喜好。越往高处雪越甜美,树权上、篱笆上、山墙的墙垛上,用手拂去表面的一层,抓一把,团成球儿,咬一口,沁凉,甘甜,直入肺腑。多年以后,雪球的味道,还会使我幸福得微微叹息。
⑧如今的冬天,雪少了。下雪的日子,几乎成了节日。生了小孩儿以后,雪总能把为人母的我变回去,变成跟女儿一般高的位置。我们瞳孔里那六角花瓣的雪,总是剔透又多芒。温暖的室内,怎么能满足与雪的亲近?玻璃窗上挤扁了小鼻子。我在心里笑。那是雪的感召,也是童话的模样。
⑨我给女儿包裹严实,去门外空地上堆雪人。朵儿大、质地酥的雪,没有黏结性,团不成形儿,只好慢慢团。寒意浸透两手,傻傻麻麻,像两只胡萝卜嫁接在手臂上。一个潦草的雪人,立起来了。小人儿被拖回屋。雪地里,就剩了雪人,它孤零零的,被飘着的雪花簇拥住,像守候大雪的神。
⑩孩子一路回头,回屋继续贴着玻璃窗看。也许,她的眼神里衍生的是第一次对孤独者的悲悯之意。她看到了雪人的寂寞,这是人与雪的相知。它们鸣和的起点,是一颗赤子之心。
⑪我多么希望她也能一睹“明月雪时”的奇景,在记忆里拥有一个大雪铺底、明月朗照的壮美奇观,以壮人生行色。
⑫那是一种永恒之美,诗寻四时月,月照一天雪。
(1)、请按时间顺序将下面情节概括补充完整。【时间】儿时的雪 【情节】母亲雪夜陪伴→①→弟弟贪吃雪
【时间】如今的雪 【情节】②→③→女儿与雪相知
(2)、仿照示例为下面人物的语言设计语气,并陈述设计理由。语言
重音和语气
理由
娘:大雪天的也不安生在家待着。
重音在“家”字,语气是嗔怪。
母亲并非真的责怪父亲,表现母亲对父亲雪夜外出的担心,表现家庭和谐。
爹:嗬 , 这雪天儿,一轮大月亮,有看头。
重音在“嗬”字,语气是①
②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村子和四周的山被冰雪包裹着,像鸡蛋壳里沉睡的雏鸡,永远不醒。
(4)、请分析本文用“月照一天雪”做题目的妙处。 -
16、揭秘膨化食品“不健康”的真相
①膨化食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并迅速风靡欧洲各国,后传至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令众多消费者追捧的膨化食品,是以谷类、薯类、豆类、坚果籽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高压使其膨胀的膨化工艺制成的,国外又称挤压食品、喷爆食品。其实,膨化工艺是为粗粮提供的一种很好的物理加工方式,不仅能改变原粮的外形,又能提高原粮的口感,而且经膨化工艺制成的食品具有不易回生、营养成分损失少、易被消化吸收等优点。可是在崇尚健康饮食的今天,花样百出的膨化食品却一直被贴着“不健康零食”标签,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②首先,几乎全部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会导致血栓、引发冠心病、肥胖、影响记忆力的不健康脂肪,是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
③其次,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比如,吃掉一袋净含量80克的鲜虾条和一袋净含量140克的芝士玉米片,由膨化食品营养参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人体所摄入的能量(进入人体转化为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盐的主要元素)接近甚至超过一顿正餐。为了保证口味香浓,膨化食品中必须添加大量的油和盐,再加上原料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也就导致了膨化食品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
④另外,从配料表中我们得知,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如果被长期食用,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曾经有些含铝元素的膨化剂也是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儿童摄入过多铝元素会导致神经系统被侵害,进而影响智力发育。现在,含铝元素的膨松剂已经被禁用,但膨化食品中依然被检测出含有微量铝元素,其可能的来源包括储存原料的容器、加工设备的输送管道、包装袋等。
⑤最后,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因此,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做到良好的膳食搭配,坚持每日饮食均衡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改动)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介绍了膨化食品,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B、第②段画线词“几乎”,说明了大部分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地突出了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 D、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2)、小冀同学特别喜欢吃膨化食品,为了他的健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劝说他。 -
17、【甲】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① , 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②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③之,召诣行台白事④ , 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选自《宋史·侯蒙传》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选自《贞观纪要·卷八》
[注释]①进士及第: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②讼:打官司。③推毂:举荐。④白事:禀报事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未冠(2)始以宾礼见(3)率诸使者合荐之(4)太宗谓侍臣曰
(2)、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2)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4)、小北:我认为[甲]文中黄浞最终能“率诸使者合荐之”,是因为他爱惜人才,有气度。小冀:我认为除上面的原因外,还因为
-
18、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 , 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 ,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④ , 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长安。②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③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④百夫长:古时候军官职位,即古代军队百人左右队伍的军官。
小北:我判断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因为两首诗中都有“①、②”表示边塞独特风景的意象。
小冀: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两首诗的尾联都表达了③共同的心声。
-
19、小北与小冀围绕“跨越时代,你想与谁相遇”的话题展开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小北:如果时光倒流,我想遇见白居易,去感受他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①”的初春勃勃生机;我想遇见陶渊明,他“采菊东篱下,②”的那份悠闲与恬静让我向往不已。
小冀:我想遇见孟子,去感受他逆境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 , ”的坚定信念;我想穿越到宋朝,去抱一抱发出“④ , 风休住,⑤”呐喊的李清照。
-
20、阅读下面新闻,完成其后问题。
10月2日,2023中国·藁城首届宫灯产业博览会开幕。为期3天的博览会,5000多名客商前来选购采购宫灯及相关产品,现场交易额突破2亿元。3000多平方米的展区,200余家企业参展,汇集了宫灯全品类、全产业链及各种前瞻性产品。
“我们公司在博览会上新增了200多个客户,现场签了500万元订单。”王艳广说。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博览会结束没几天,20多位越南客商慕名来村里考察,在他们公司定制了价值300多万元的5万多个新款LED马灯。
在屯头村,受益的远不止王艳广一家。“今年宫灯销售旺季,比往年提前了近两个月。”白理伟介绍,早在10月份,村里大部分企业的订单就已经接满了,预计今年销量比去年增长10%以上。
(1)、概括上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用下面词语,组合成一幅新年春联。喜放 灯笼 福满地 礼炮 高挂 喜盈门
上联:
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