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作业质量反馈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37分)

  • 1. 以下是小语在学习完第一单元后的总结。请根据要求完成填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本阶段我们学习了不少名家名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我们欣赏了朱自清笔下的《春》,看到了正开得吝啬的各种花,闻到了各种yùn niàng____在微微润湿空气中的花香,聆听了鸟儿清脆宛转的歌声;我们领略了老舍眼中的济南风光,那xiāng____上银边的山尖,澄清的河水,让人感到空灵,有了着落;在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里,我们感受到了雨的不同个性——春雨柔和娇媚、夏雨热烈粗guǎng____……

    通过领略作者笔下的山川之美,我们更加坚定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决心。少年们,就让我们一起为守护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不懈努力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yùn niàng  ②xiāng上  ③粗guǎng

    (2)、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吝啬 B、宛转 C、澄清 D、着落
  • 2. 为了更好地品味朗读魅力,小文想邀请好友小语的父亲来班级开展讲座。为此,特意发去一份邀请函。请阅读邀请函并进行判断。

    邀请函

    尊敬的小语父亲:

    我是小文。一直以来,我久仰您在朗读方面的非凡造诣。现我怀着诚挚的心,代表学校邀请您于本周一上午10:00莅临我校开展一场关于朗读的讲座。我深知此举有些唐突,若有打扰之处,还望见谅。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拙见 , 我觉得您的经验和才华若能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定能激发大家对朗读的热爱,还望您不吝赐教 , 热切期盼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

    在给小语父亲的邀请信中,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是谦辞,用于欢迎别人到来,信中使用正确。 B、“久仰”是敬辞,用于表达别人对自己的敬重仰慕,信中使用错误。 C、“拙见”是敬辞,用于自己的见解,信中使用正确。 D、“赐教”是敬辞,用于请求对方给予教导,信中使用正确。
  • 3. 小语组成员摘录了包含“太阳”意象的古诗进行探讨,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太阳位置

    诗句

    情感分析

    破晓

    ①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黎明时分红日跃出地平线,春意微现,蕴含着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命哲思。

    当空

    ②____,____;

    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日月起落、星河璀璨仿佛源于沧海,尽显曹操囊括四海、气吞宇宙的宏大志向。

    将暮

    ③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____

    (1)、根据提示,完成①-③处古诗句填空。
    (2)、参考示例,完成④处填空。
  • 4. 小语组成员发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柴侍御》都选取了“明月”的意象,但是其内涵有所不同。请根据甲诗的赏析,赏析乙诗中“明月”的意象。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李白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使明月成为传递作者对友人思念的使者。因此李诗的“明月”承载着沉甸甸的牵挂。

    【赏析】

  • 5. 阅读以下研学单,和小文组一起学习《朝花夕拾》中的写人手法。

    《朝花夕拾》写人专题研学单

    【材料一】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品析一】这是对寿镜吾先生的动作描写,“仰”“摇”“拗”三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寿镜吾先生读书的动作,一个宿儒形象跃然纸上。

    【材料二】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的声调 , 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

    【品析二】____

    【材料三】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是在渺视。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不会掉下去,但他掉下去,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范爱农》

    【品析三】这是对范爱农的外貌描写,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在渺视,寥寥几笔,便将范爱农____的个性表现出来。

    【语段一】①人物:____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语段二】②人物:____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语段三】③人物:____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请仿照【品析一】,研读划线句,完成【品析二】
    (2)、补充【品析三】中人物形象。
    (3)、请分别写出语段相对应的人物。

    (4)、鲁迅在描写人物时于细节处告知读者他对人物的态度,请你选择一个语段,揣摩划线语句,体会作者对相应人物的情感态度。
    (5)、整本书思考: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的感悟与理解,请你选择某一短语,结合《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备选:纯真与冷峻、痛苦与觉醒、温馨与批判……)

    短语:理由:

    研读小结:将人物放在具体的事例中,加以丰富的细节描写能让人物变得鲜活可感,将任务写“活”了。

二、美文欣赏(30分)

  • 6. 现代文阅读

    神农架的冬天

    陈应松

    ①从北方刮来的风在江汉平原上横扫的时候,会听见土地深处传来的反抗和怒吼。芦穗没有被折磨得倒下,还在白呲呲地微笑,田里的稻茬烧黑了,满目疮痍。但另一边,菜畦里一片嫩绿,从苍凉枯黄的色彩里挣扎出来。萝卜长得碧生生的,叶子张扬肥大。不过畦边上的被鸡鸭给啄吃了,只剩下光光的茎,像狗的肋骨。大蒜披头散发,像一些时尚青年的爆炸式发型。油麦菜很细,茼蒿很密,菠菜很浪,包菜很紧。——它们自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全在葱葱地生长。

    ②神农架的冬天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用冰雪和森凉制造的世界,在越来越远的群山间白着,一夜愁白了头发,犹如一个传奇老人,躲在高寒山区里,冥想着天地的大事。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的时候,你会想得非常简单,掐一把水灵灵的蔬菜,切几片用新鲜的年猪腌制的腊肉,看它冒出的热气与香气。在河边砸着凌片,有野鸭惊飞起,它们是冬泳队员,无家可归,自得其乐。

    ④我不会想很远,就像一只在火炉前打盹的猫,只做着眼前的梦。我喜欢在冬天里缩手缩脚地到处走动,风很干硬,站在雪山前和站在田野上都一样。我在神农架的冬天里看到过猎狗在雪地里追逐一只野兔的壮丽景色,雪团从树上突然砸下来,崖上的冰瀑像是垂下的万支剑刃。离城市越来越近的平原上,没有封冻的河流会有波浪近乎音乐的流淌声,好像冬天远没有到来。水鸟依然像平时一样大喊大叫,但煽起的浪烟是要让大地发寒的。

    ⑤乡村里的人与物却过着他们真正的冬天。我喜欢看他们的表情,远远望去像是冬眠的村庄,其实有着自己活惯了的生机。雾很大,地上一层霜。过一会儿,抬头一望,太阳出来了,哗哗地往上升扬,遭过霜打的油菜地像群鳞耀跃,吐着冬日的光芒。这真是奇迹。枯草闪闪发光。还有人在田中劳作。冬日的田翻耕后,泥巴冻成了粉状,好像春天从土里拱出来了。一只喜鹊在油菜地里啄食虫子。冬天的太阳如果升起来,真是叮叮当当地响。地上浅浅的麦苗在摇晃,土里有了暖气,呼呼地往外冒。看呀,村里的狗在阳光下欢呼雀跃,鸡们则躲在草垛背风处晒太阳,畏畏缩缩地蹲着,每个守住自己刨出的窝。鸡中的公鸡耐不住寂寞,突然骚动且雄起,在太阳下乱跑,咯咯大叫,显得没心没肝的。有这样的小气候,世界多热闹。

    ⑥时间很慢,人心不急。有时候目光短浅一些会看到很多平时觉得没有用处的欢乐。草色阑珊,诗书翻过。就跟随冬天而去,保不定把你送到灯盏花旁的又一季灵感里。

    (节选自《朝向一朵花的盛开》,有删改)

    (1)、阅读散文要理清文章结构,同学们对散文内容进行梳理,请你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阅读散文要品读独特而有味的语言,请按照提示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掐一把水灵灵的蔬菜,切几片用新鲜的年猪腌制的腊肉,看它冒出的热气与香气。(提示:词语运用或多感官)

    (3)、声音可以再现画面,可以传情达意。请从重音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但另一边,菜畦里一片嫩绿,从苍凉枯黄的色彩里挣扎出来。

    (4)、同学们打算以这篇散文为脚本拍摄视频,你觉得可以使用哪种色调的滤镜?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知识卡片,阐述你的理由。
    A、冷色调 B、暖色调 C、对比色调

    知识卡片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调给人以热烈、活泼的感觉;冷色调给人以清爽、冷静的感觉;对比色调给人以强烈、醒目的感觉。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

  • 7. 文言文阅读。班级开展《世说新语》研读活动,请你参与。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 ,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 , 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收:逮捕。②遽(jù)容:惶惧的神色。

    (1)、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漫画配对。
    A、 B、 C、

    ①《咏雪》______

    ②《徐孺子赏月》______

    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______

    (2)、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原文语句

    方法示例

    加点词释义

    尝月下

    课内

    迁移法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儿可得全

    尊君在(《陈太丘与友期行》)

    罪止于身

    组词法:希冀、冀求

    (3)、儿童的智言妙语中闪烁着比喻的光彩,请体会其表达效果。

    机智对答中的“比喻”

    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喻效果:①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比喻效果:把眼睛作为比喻对象,巧妙地回答问题,比喻富有机趣与哲理。

    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比喻效果:②

    (4)、上述短文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言为心声”,语言能折射人物的品性。请从选文中任选两个人物的“言语”,结合助读贴士,谈谈你对魏晋少年的特点的理解。

    助读贴士1: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助读贴士2:诗意栖居,是魏晋士人生存的理想化状态。只言片语之间,可见他们的超脱世俗与自然,率真超拔与智慧。

    ——张珊珊《〈世说新语》人物育语艺术研究》

三、文学创作(30分)

  • 8.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以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请别错过。一个朋友,一本书,一首歌,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为了记录这些不能错过的时刻,校文学社面向全体初一同学征稿啦!

    征稿题目:不错过

    征稿要求:记录你熟悉的初中生活,抒发你真挚的情感,表达你深刻的感悟;不得出现姓名等真实信息;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