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图,在△ABC 中, AB =AC=3,点 O 在 BC 上,以O为圆心,OB 为半径的圆与AC 相切于点 A,OC=2OB,D 是 BC边上的动点(不与点 B,C 重合),当△ACD为等腰三角形时,BD的长为.
-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P为抛物线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N.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t,若抛物线在矩形 PMON 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t的取值范围为.
-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D=5,AB=8,E 为射线 DC 上的一个动点,把△ADE 沿直线AE 折叠,当点 D 的对应点 F 刚好落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DE 的长为.
-
4、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DAB=40°,连结AC,以点 A 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 AD 于点 E,连结CE,则∠AEC的度数是.
-
5、 如图,一个直径为6 cm的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S,现在这个圆与正方形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条直线同时相向而行,圆每秒滚动 3c m,正方形每秒滑动 2 cm,第秒时,圆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S.
-
6、 如图,在矩形AB-CD中, P 是 AD 的中点,点 E 在 BC上,CE=2BE,点 M,N 在线段BD上.若△PMN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角与∠DEC 相等,则MN的长为( )A、6或2 B、3或 C、2 或3 D、6 或
-
7、 已知二次函数y=a(x+m-4)(x-m)(a≠0,a,m是常数)的图象上有两点A(x1 , y1),B(x2 , y2)(其中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则 B、若 则 C、若 则 D、若 则
-
8、 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 40°,则∠B 的度数为( )A、20°或70° B、30°或60° C、25°或65° D、35°或65°
-
9、 在△ABC中,AB=13,AC=15,AD⊥BC于点D,且AD=12,则BC的长为 ( )A、14 B、4 C、14或4 D、14 或9
-
10、 点A,B,C在⊙O上,∠AOB=100°,点 C 不与A,B重合,则∠ACB的度数为 ( )A、50° B、80°或50° C、130° D、50°或130°
-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 )A、50° B、50°或65° C、80°或50° D、65°
-
12、 A为数轴上表示-2的点,当点 A 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点 B时,点B 所表示的数为 ( )A、2 B、-6 C、2 或-6 D、4
-
13、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2,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恰好经过顶点C,D,DB⊥x轴,则k的值为.
-
14、如图,将面积为7 的正方形 OABC 和面积为9的正方形ODEF 分别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使OA,OD落在数轴上,点 A,D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则b-a=.
-
15、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 与直线 l2:y=kx+3 相交于点A(2,1),则方程组 的解为.
-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 )是直线 y= 上一点,以点 A 为圆心,2为半径作⊙A.若P(x,y)是⊙A 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
-
17、西周数学家商高总结了用“矩”(如图①)测量物高的方法:把矩的两边放置成如图②的位置,从矩的一端A(人眼)望点 E,使视线通过点 C,记人站立的位置为点 B,量出BG长,即可算得物高EG.令BG=x(m),EG=y(m).若a=30cm,b=60 cm,AB=1.6m,则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B、 C、y=2x+1.6 D、
-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是以点 为圆心,1为半径的⊙C上的一个动点,已知A(-1,0),B(1,0),连结 PA,PB,则 的最小值是 ( )A、6 B、8 C、10 D、12
-
19、已知 求α+β的度数.小明经过思考后,画出如图所示的网格并把α和β画在网格中,连结 AD 得到△ABD,且AB=AD,∠DAB=90°.由此可知,α+β=45°.小明这种求解方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 )A、数形结合思想 B、分类思想 C、统计思想 D、方程思想
-
20、数学活动课上,小云和小王在讨论涂老师出示的一道代数式求值问题:
已知 , 求代数式 pq-qr- rp的值.
通过你的运算,代数式 pq-qr-rp的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