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2、 如图,在△ABC中,∠BAC=90°,AD 是BC边上的高线,E 是 DC 的中点,连结AE,则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3、 如图,在△ABC中,∠ACB=90°,CD 是高线,∠A=30°,BD=2,则AB=.

  • 4、 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CD 是 AB边上的中线,∠B=30°,AC=5,则 CD =  , ∠ADC=°.

  • 5、

    直角

    三角形

    △ACD,

    △B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A+∠B=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CD=AB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 它 所 对 的 直 角 边 等于

    判定

    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两个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拓展

     1SRtABC=12ch=12ab, , 其中a,b为两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h为斜边上的高线长;

    (2)Rt△ABC内切圆半径 r=a+b-c2,外接圆半径 R=c2,即等于斜边的一半

  • 6、 如图,在△ABC中,AB=AC=6,BC=8,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 D 不与点B,C重合),点 E 在AC 边上,∠ADE=∠B.设BD的长为x,CE的长为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 D 为 BC 的中点时,求 CE 的长;
    (3)、当△ADE为等腰三角形时,求x的值.
  • 7、 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3,1),点P 在x 轴上,若以 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 P 共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8、如图,已知O为直线BC上一定点,A为直线 BC 外一定点.在直线 BC 上取点 P,使得以O,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1)、当∠AOC=30°时,通过分类讨论、画图尝试可以找到满足条件的点 P 共有个;
    (2)、若在直线 BC上有两个满足条件的点P,则∠AOC的度数为.
  •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 .
  • 10、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若 AD=6,∠CAD=15°,则AB的长为.

  • 11、 如图,△ABC 与△CDE 是等边三角形,A,C,D不在同一直线上,连结AE,BD交于点F,则∠BFA=°.

  • 1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BC边上各取一点P,Q,使AP=CQ,AQ,BP 相交于点O.若OB=2,则点 B到AQ 的距离为(   )

    A、1 B、2 C、3 D、32
  • 13、【问题背景】

    某校八年级数学社团在研究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时发现:

    ①如图,在△ABC 中,若 AD⊥BC,BD=CD,则有∠B=∠C;

    ②某同学顺势提出一个问题:既然①正确,那么进一步推得AB=AC,即知 AB+BD=AC+CD.若把①中的BD=CD替换为AB+BD=AC+CD,还能推出∠B=∠C吗?

    基于此,社团成员小军、小民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确实能推出∠B=∠C,并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证明方法.

    小军

    小民

    证明:分别延长 DB,DC 至 E,F 两点,使得……

    证明:∵AD⊥BC,

    ∴△ADB 与△ADC 均为

    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

    【问题解决】

    (1)、完成①的证明;
    (2)、把②中小军、小民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 14、 如图 1,在△ABC中, 点 D 在边 BC 上,且满足AB=AD=DC,过点D作DE⊥AD,交 AC 于点 E.设∠BAD=α,∠CAD=β,∠CDE=γ,则 (   )

    A、2α+3β=180° B、3α+2β=180° C、β+2γ=90° D、2β+γ=90°
  • 15、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EF 交 BC 于点E,交 AB 于点 F,D 为线段CE 的中点,BE=AC.

    (1)、求证:AD⊥BC;
    (2)、若∠BAC=72°,求∠B的度数.
  • 16、如图7,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 BC于点 D,交 AC 于点E,∠B=∠ADB.若AB=4,则DC的长是.

  • 17、

    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⑭

    逆定理 

    到线 段 两 端距离 相等的 点 在 线 段 的⑮

  • 18、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AD=3,∠DAB的平分线AE交线段CD 于点 E,则 EC=.

  • 19、 如图,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 P,小明说:“射线 OP 就是∠BOA 的平分线.”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B、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D、以上均不正确
  • 20、

    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⑫

    逆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⑬

上一页 192 193 194 195 1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