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完成下列问题。
(1)①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 ∆H1
4P(红磷,s)+5O2(g)=2P2O5(s) ∆H2
则有:∆H1∆H2(填“>”,“<”,“=”)。
②在25℃,101kPa下,无水乙醇的燃烧热∆H=-1366.8kJ/mol,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常温常压下,氯气和水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原因是。
②)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II.甲醇的合成
(3)已知:CO(g)+O2(g)=CO2(g) ∆H1
H2(g)+O2(g)=H2O(g) ∆H2
CH3OH(g)+O2(g)=CO2(g)+2H2O(g) ∆H3
以CO(g)和H2(g)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该反应的∆H=(用含∆H1、∆H2、∆H3的式子表示)。
-
2、下列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C、减小反应物的质量可以减少活化分子数,从而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
3、反应 , 经过后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B、用B、C、D分别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末反应速率用表示是 D、在这内用和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增大的
-
4、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②反应在2min-4min平均反应速率用盐酸表示,v(HCl)=2mol/(L·min)
③反应4-6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④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 △H=-393.0kJ·mol-1
②CO(g)+1/2O2(g)=CO2(g) △H=-283.0 kJ·mol-1
③4Fe(s)+3O2(g)=2Fe2O3(s) △H=-1640.0kJ·mol-1
则2Fe(s)+3CO(g)= Fe2O3(s)+3C(s)的反应热△H为( )
A、-490.0kJ·mol-1 B、+301.5kJ·mol-1 C、+663.5kJ·mol-1 D、-257.0kJ·mol-1 -
6、工业上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 ,
已知:石墨,
石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7、以下反应均可生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分解生成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光照条件下,催化分解水蒸气生成氧气:;。
A、反应使用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D、反应; -
8、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甲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H1=∆H+∆H2 B、加入Pt2O+ , 可使反应的焓变减小 C、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补充Pt2O+和Pt2O D、由图乙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
9、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 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 , 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 C、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ΔH全部是正值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
10、已知25℃、101k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 ,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5518kJ·mol-1
②C8H18(l)+O2(g)=8CO2(g)+9H2O(l) ∆H=-5518kJ·mol-1
③H+(aq)+OH-(aq)=H2O(l) ∆H=-57.3kJ·mol-1
④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H=-57.3kJ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1、下列与热化学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反应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C、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
12、自然界中臭氧形成反应3O2(g)=2O3(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O3(g)=3O2(g)为放热反应 B、氧气比臭氧稳定 C、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D、反应消耗3molO2时吸收的总能量为E3-E1
-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成键放出的能量与断键吸收的能量的相对大小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一定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能相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14、分类观和价态观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d都不是酸性氧化物 B、“雷雨发庄稼”转化过程:a→c→d→e C、b与e反应生成f的过程属于固氮反应 D、绝大多数f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
15、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K+ , Na+ , H+ , , 、Cl﹣中的若干种,且各离子数目相等。为了确定溶液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检验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K+ B、原溶液中可能存在 C、气体W为CO2 , 白色沉淀X为AgCl D、向原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
16、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盐酸除铁锈: B、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向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除去含有的 D、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盐酸:
-
17、以铅精矿(含 , 等)为主要原料提取金属和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热浸”时,难溶的和转化为和及单质硫。溶解等物质的量的和时,消耗物质的量之比为;溶液中盐酸浓度不宜过大,除防止“热浸”时挥发外,另一目的是防止产生(填化学式)。(2)、将“过滤Ⅱ”得到的沉淀反复用饱和食盐水热溶,电解所得溶液可制备金属 , “电解I”阳极产物用尾液吸收后在工艺中循环使用,利用该吸收液的操作单元为。(3)、“还原”中加入铅精矿的目的是。(4)、“置换”中可选用的试剂X为(填标号)。A. B. C. D.
“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电解II”中将富银铅泥制成电极板,用作(填“阴极”或“阳极”)。 -
18、物质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进而影响用途。下列结构或性质不能解释其用途的是
结构或性质
用途
A
具有还原性
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B
甘油结构中含能与水形成氢键的羟基
甘油可用作保湿类护肤品
C
中N≡N键能大
可用作反应的保护气
D
聚乳酸具有生物相溶性和可降解性
聚乳酸可用作手术缝合线
A、A B、B C、C D、D -
19、G是合成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药物的关键中间体,其合成过程如下。
已知:①
②
不稳定,能快速异构化为
③
请回答:
(1)、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2)、写出B+C→D的化学方程式。(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A、在气态下,的碱性强于 B、A→B的过程只有取代反应 C、F→G中的作用是将变为 , 更易与反应 D、G的分子式为(4)、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为。(5)、设计以乙烯为原料合成C的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6)、写出4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5组峰;红外光谱图显示没有氮氮单键。
②除苯环外没有其他环且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
20、利用和生成进而制备连二硫酸钠晶体。相关物质性质见下表。
物质(化学式)
摩尔质量
215
242
主要性质
空气中易分解
空气中不易变质
均可溶于水,时会释放出气体
操作流程如下:
(1)、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 , 仪器a的名称为 , 写出步骤II中反应的离于方程式。(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A、步骤I冰水浴的作用是提高反应液中的浓度 B、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步骤II反应分数次缓慢加入 C、步骤III中滴加饱和溶液的目的主要是除去 D、步骤IV的依据是的溶解度大于(3)、将步骤V中正确的仪器或操作的标号填入相应横线上:将滤液转移入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洗涤、干燥。
a.坩埚
b.蒸发皿
c.蒸发溶剂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d.浓缩溶液至有少量小晶体析出
e.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过滤
f.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一定条件下,连二硫酸钠可与发生以下反应:某连二硫酸钠晶体的标定纯度(质量分数)为92.0%,为检测其实际纯度,称取样品溶于冷水,配成溶液,移取于锥形瓶中,用的酸性溶液滴定(杂质不参加反应),重复操作3次,消耗酸性溶液的体积见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消耗溶液体积(mL)
19.92
20.00
20.08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样品的纯度为;若操作无误,所测纯度与标定纯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