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和B,发生反应mAg+nBgpCg , 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4s内用C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C=0.05mol·L-1·s-1 ,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0s时,物质C的物质的量为mol。
    (3)、下列说法可以判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A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c.vA=vB             

    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

    (4)、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该反应的速率变化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②向该容器中充入1mol氮气(不参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③将容器的体积变为3L,化学反应速率

    (5)、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通过测定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编号

    0.1mol·L-¹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mL

    0.6mol·L-¹H2C2O4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I

    10

    V1

    35

    25

     

    10

    10

    30

    25

     

    10

    10

    V2

    50

     

    ①表中V1=mL,V2=mL。

    ②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③实验I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2min,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2C2O4=mol·L-1·min-1

  • 2、NO的治理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课题之一,Cu基催化剂是NH3SCR技术脱除NO中性能较为优异的新型催化剂,但SO2会造成Cu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下降。加入CeO2可抑制SO2对Cu基催化剂的影响(含Ce化合物的比例系数均未标定),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不会造成臭氧空洞 B、在反应机理②中,C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整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2NO+2O2__3N2+6H2O D、改良催化剂可以提高合成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 3、甲烷重整时涉及以下两个反应:

    ①CH4(g)+H2O(g)CO(g)+3H2(g) K1②CO(g)+H2O(g)CO2(g)+H2(g) K2

    它们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都是放热反应 B、两曲线交点表示此时①、②两反应速率相等 C、相同温度下,CH4(g)+2H2O(g)CO2(g)+4H2(g)的平衡常数为K1+K2 D、相同条件下,增大反应①中水蒸气的浓度,CH4的转化率增大
  • 4、工业上常利用CO2NH3合成尿素CONH22 , 该可逆反应分两步进行,整个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H2COONH4为合成尿素反应的中间产物 B、利用CO2NH3合成尿素是放热反应 C、2molNH3g的能量一定大于1molNH2COONH4s的能量 D、反应2NH3g+CO2gCONH22l+H2O1的焓变ΔH=E2E1
  • 5、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2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molCH4和1.2molNO2 , 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温度

    时间/min(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A、组别①中,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25mol·L-1·min-1 B、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T2 C、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0~1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
  • 6、臭氧在烟气脱硝中的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此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相关图像如下,其中对应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恒温,t1时再充入O3 B、0~2 s内,υ(O3)=0.2 mol·L1·s1 C、υ:b点<a点,b点:υ D、平衡后降温,NO2含量降低
  •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反应I2g+H2g2HIg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气体颜色加深 B、夏天打开啤酒瓶,有大量气泡逸出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合成氨N2g+3H2g2NH3g       ΔH=92.4kJ/mol应选择高压条件
  • 8、对于反应2N2g+6H2Og=4NH3g+3O2g , 在不同时间段内所测反应速率如下,则表示该化学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vNH3=1.5molL1min1 B、vN2=1.2molL1min1 C、vH2O=1.67molL1min1 D、vO2=1.5molL1min1
  • 9、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反应:2Xg+YgZg+Ws   ΔH>0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B、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将容器的容积缩小,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 10、H2NCOONH4是工业上由氨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 , 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每生成34gNH3的同时消耗44gCO2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NH3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NH3cCO2=21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⑤
  • 11、氮及其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的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Ⅰ、Ⅱ均属于氮的固定 B、由图可知,过程Ⅰ发生的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C、过程Ⅱ中,在催化剂b表面NH3被氧化的过程中没有能量变化 D、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7O2=4NO2+6H2O
  • 12、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因素
  • 13、《天工开物》中提到“明年,田有粪肥,土脉发烧,东南风助暖,则尽发炎火,大坏苗穗,此一灾也。”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上述不一致的是
    A、甲烷燃烧 B、铝热反应 C、碳酸钙高温分解 D、酸碱中和
  • 14、草酸H2C2O4微量存在于菠菜等植物体内,有一定的毒性。某小组探究草酸性质。
    (1)、同学A在室温下,用0.1molL1溶液H2C2O4溶液滴定20.00mL0.200molL1NaOH溶液,得到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标记的点m,n,p , 相应的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n点cHC2O4+=cNa+

    ③向p点加氨水至中性,此时cNH4+cC2O42(填“>”“=”或“<”)。

    (2)、同学B从菠菜中提取了粗草酸晶体H2C2O42H2O , 称取7.500g,配制成250mL溶液。用0.100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测其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

    ①当最后半滴KMnO4溶液滴入锥形瓶,(填实验现象),且半分钟不变色,说明反应达到终点。

    ②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锥形瓶中草酸溶液体积

    滴定管初始读数

    滴定管终点读数

    25.00mL

    0.22mL

    20.34mL

    25.00mL

    0.25mL

    21.75mL

    25.00mL

    0.20mL

    20.28mL

    该粗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下列操作使得测定结果偏高的是(填标号)。

    a.锥形瓶水洗后未用待测草酸溶液润洗

    b.滴加KMnO4溶液时,少量液体挂在锥形瓶内壁,未用洗瓶冲下

    c.配制草酸溶液,定容后未振荡,取出上层溶液进行滴定

    d.滴定前尖嘴无气泡,滴定结束后发现尖嘴有气泡

    (3)、同学C,同样称取了7.500g粗草酸晶体,使用(1)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测定其纯度(杂质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该选用(填填“酚酞”或“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简述理由
  • 15、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一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电池的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8B(OH)4+4VO43

    该电池工作时

    (1)、电子由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选填“正”、“负”)。
    (2)、正极室溶液的pH , 负极室溶液的pH(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书写VB2电极反应方程式:
    (4)、a秒时,有0.112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则有mol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到负极。外电路有mol电子通过,电流为A.(附:电子电量:1.602×1019C)
    (5)、类似的,以KOH溶液为离子导体,N2H4O2构成燃料电池,写出正极反应方程式
  • 16、以硫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是FeS2含少量CuO和SiO2等)制备铁红和硫酸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下同)。铁红是
    (2)、在硫铁矿粉与空气反应装置“沸腾炉”下部充入(选填“空气”或“矿粉”)。
    (3)、已知:12.0gFeS2固体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铁红和相对分子质量为64的气体氧化物,放出热量为85.3kJ。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4)、已知:V2O5氧化SO2生成VOSO4sV2O4(s)反应分两步进行:

    V2O4s+SO3g=V2O5s+SO2gΔH1=24kJgmol1

    V2O4s+2SO3g=2VOSO4sΔH=399kJmol1

    2V2O5s+2SO2g=2VOSO4s+V2O4sΔH=_______kJmol1

    (5)、SO2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kJmol1。实验测得S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简述工业生产中选择400℃~500℃的理由:

  • 17、T时,将3molA和2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ΔH=QkJmol1,2min末达到平衡,生成0.8molD
    (1)、已知K300<K350 , 则ΔH0(填“>”或“<”)。
    (2)、在2min末时,B的平衡浓度为 , 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则A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4)、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上述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开始时加入CD各2mol。若使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平衡相同,则还应该加入物质,其物质的量为mol。
  • 18、25℃时,用0.1000molL1AgNO3溶液滴定50.00mL未知浓度的NaCl溶液,用K2CrO4溶液作指示剂,图中实线表示滴定曲线。M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cX表示ClBr的浓度。[已知:Ag2CrO4为砖红色;25℃时,KspAg2CrO4=2×1012,KspAgBr=5.4×10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l溶液中cCl=0.0500molL1 B、到达滴定终点时,沉淀出现砖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C、若减小NaCl溶液的浓度,则反应终点M向P方向移动 D、若滴定与NaCl溶液等体积等浓度的NaBr溶液,则滴定曲线为②
  • 19、化学中常用图象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B、图②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C、图③是向0.1molL1Na2CO3溶液中加水稀释,曲线上A点水解程度小于B点 D、图④是铁条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t1时刻后反应吸热
  • 20、已知常温下,几种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弱酸

    HCOOH(甲酸)

    H2CO3

    HCN

    K(25℃)

    K=1.77×105

    K1=4.3×107K2=5.6×1011

    K=4.9×1010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酸性强弱关系:HCOOH<H2CO3<HCN B、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H2CO32H++CO32 C、Na2CO3溶液中通入HCN气体:CO32+2HCN=2CN+H2O+CO2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的pH:Na2CO3>NaHCO3
上一页 137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