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整数n4 , 数列an是递增的整数数列,即a1,a2,,anZa1<a2<<an . 数列bn满足b1=a1bn=an . 若对于i2,3,,n1 , 恒有biai1等于同一个常数k , 则称数列bnan的“左k型间隔数列”;若对于i2,3,,n1 , 恒有ai+1bi等于同一个常数k , 则称数列bnan的“右k型间隔数列”;若对于i2,3,,n1 , 恒有ai+1bi=k或者biai1=k , 则称数列bnan的“左右k型间隔数列”.
    (1)、写出数列an:1,3,5,7,9的所有递增的“左右1型间隔数列”;
    (2)、已知数列an满足an=8nn1 , 数列bnan的“左k型间隔数列”,数列cnan的“右k型间隔数列”,若n=10 , 且有b1+b2++bn=c1+c2++cn , 求k的值;
    (3)、数列an是递增的整数数列,且a1=0a2=7 . 若存在an的一个递增的“右4型间隔数列bn”,使得对于任意的i,j2,3,,n1 , 都有ai+bjbi+aj , 求an的关于n的最小值(即关于n的最小值函数fn).
  • 2、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实数x0 , 然后老师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正面向上,就将黑板上的数x0乘以2再加上3得到x1 , 并将x0擦掉后将x1写在黑板上;如果反面向上,就将黑板上的数x0除以2再减去3得到x1 , 也将x0擦掉后将x1写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再抛掷一次硬币重复刚才的操作得到黑板上的数为x2 . 现已知x2>x0的概率为0.5,则实数x0的取值范围是
  • 3、若对任意x,yR , 有fx+y=fx+fy , 则函数gx=2xx2+1+fx+32024,2024上的最大值M与最小值m的和M+m=
  • 4、《见微知著》谈到:从一个简单的经典问题出发,从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由低维到高维,知识与方法上的类比是探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思想阀门发现新问题、新结论的重要方法.

    阅读材料一:利用整体思想解题,运用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使不少依照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找到简便解决方法,常用的途径有:(1)整体观察;(2)整体设元;(3)整体代入:(4)整体求和等.

    例如,ab=1 , 求证:11+a+11+b=1 .    证明:原式=abab+a+11+b=b1+b+11+b=1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当你找到第一个藤菇或作出第一个发现后,再四处看看,他们总是成群生长”类似问题,我们有更多的式子满足以上特征.

    阅读材料二:基本不等式aba+b2a>0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它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力工具.例如:在x>0的条件下,当x为何值时,x+1x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解:x>01x>0x+1x2x1x , 即x+1x2x1xx+1x2 , 当且仅当x=1x , 即x=1时,x+1x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请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ab=1 , 求11+a2+11+b2的值.
    (2)、若abc=1 , 解关于x的方程5axab+a+1+5bxbc+b+1+5cxca+c+1=1
    (3)、若正数ab满足ab=1 , 求M=11+a+11+2b的最小值.
  • 5、已知a=0.31.5,b=log1.50.3,c=1.50.3 , 则(       )
    A、a<b<c B、b<a<c C、a<c<b D、b<c<a
  • 6、已知函数f(x)=aex1lnx+lna

    (1)当a=e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2)若不等式fx1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 7、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1.

    (1)证明an+12是等比数列,并求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 1a1+1a2+...+1an<32.

  • 8、等比数列an中,a1=1  a5=4a3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记Snan的前n项和.若Sm=63 , 求m

  • 9、等差数列中,设数列an满足a1=2,a2+a4=8
    (1)、求数列an通项公式;
    (2)、设bn=1anan+1 , 求数列bn的前8项和S8.
  • 10、2,m,8为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则m的可能值为(       )
    A、4 B、5 C、4 D、5
  • 11、设集合A={1,2,3},集合B={﹣2,2},则A∩B=(  )
    A、 B、{2} C、{﹣2,2} D、{﹣2,1,2,3}
  • 12、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 , 点P在直线AD1上,Q为线段BD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假命题为(       )

    A、存在点P , 使得PQA1C1 B、存在点P , 使得PQ//A1B C、直线PQ始终与直线CC1异面 D、直线PQ始终与直线BC1异面
  • 13、在学习完基本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后,某校高一数学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在数学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体现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老师要求同学们准备了一张周长为102cm的矩形纸片ABCD(其中AB>AD),将ABC沿ACADC折叠,AB折过去后交DC于点P.如果在保持矩形周长不变且AB折过去后交DC于点P的情况下,适度改变AB的长度,问:ADP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其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14、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满足f(x+1)f(x)=2x1 , 且f(1)=4.
    (1)、求f(x)的解析式;
    (2)、集合A={xf(x)+(2+m)x<0},B={x1<x<2} , 若BA ,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15、已知函数fx=x2+ax , 且f1=10.
    (1)、求a
    (2)、判断函数fx3,+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法证明;
    (3)、求函数fx在区间3,6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6、已知集合A=xx3B=x1x7C=xxa1.
    (1)、求ABRABRAB
    (2)、若CA=C ,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17、已知函数fx=3a1x+4a,x<1ax,x1 , 满足对任意的实数x1,x2x1x2 , 都有fx1fx2x1x2<0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18、函数fx=x2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19、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称号,他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用其名字命名的“高斯函数”为:设xR , 用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则y=x称为高斯函数,如[3.24]=3,1.5=2.设函数fx=xx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B、fx的最大值为1,没有最小值 C、f6+f13>1 D、fxR上是增函数
  • 20、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是(     )
    A、y=1+x1xy=1x2表示同一个函数. B、1<x<3”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x4”. C、已知2<a<3,2<b<1 , 则ab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是(3,1) D、函数y=x+x1的值域为34,+
上一页 846 847 848 849 8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