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3算法案例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2.3循环语句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包括1.1.1算法的概念,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3几何概型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2古典概型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3.1.2概率的意义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二章 统计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包括2.3.1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二章 统计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
1、已知圆M经过和 , 且圆心在直线上.(1)、求圆M的方程;(2)、若圆N:与圆M外切,求实数a的值.
-
2、已知双曲线C: , 直线l是双曲线C右支的一条切线,与C的渐近线交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为 , 且三角形OAB的面积 , 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
3、类似二维向量,定义n维向量空间中 , , 两点间“距离”校服公司根据经验,得出8种标准型号及相应测量参数,如表.学生身材数据按身高、胸围、腰围、肩宽排列,用四维向量表示,看作四维向量空间中的一个点.8种标准型号为8个标准点.按“距离”分类,学生身材点与8个标准点的距离,哪个最近就归入哪一类.某学生身高172 cm,胸围89 cm,腰围73 cm,肩宽38 cm,此人身材点应归类为型号.
型号
身高
胸围
腰围
肩宽
XXS
150
76
62
34
XS
155
80
66
36
S
160
84
70
38
M
165
88
74
40
L
170
92
78
42
XL
175
96
82
44
XXL
180
100
86
46
XXXL
185
104
90
48
-
4、若椭圆E:的左右焦点为、 , 上顶点为P,则.
-
5、已知为正方体,点P为棱上的动点,点Q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Q到直线和到平面ABCD的距离相等,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存在点P使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B、存在直线PQ与平面所成的角大于二面角 C、点Q所在的曲线可能为双曲线 D、点Q所在的曲线可能为抛物线
-
6、已知抛物线C: , 过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准线与x轴交于点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线段AB中点到准线的距离最小值为2 C、若直线AB的斜率为 , 则 D、为直线AB的倾斜角
-
7、已知数列、都是正项等比数列,则( )A、数列是等比数列 B、数列是等比数列 C、数列是等差数列 D、数列是等比数列
-
8、纸上画有一圆O,在圆内任取一定点异于点 , 将纸片折叠,使折叠上去的圆弧经过A,然后展开纸片,得到一条折痕继续上述过程,绕圆心一周,得到若干不同的折痕,则这些折痕围成的轮廊是什么曲线(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
9、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两条坐标轴是它的渐近线,若以其中心为原点,实轴所在的直线为x轴,重新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双曲线在新坐标系中的方程为( )A、 B、 C、 D、
-
10、已知正项数列 , 满足 , , 则( )A、2 B、 C、2024 D、
-
11、已知圆C: , 直线l: , 则直线l被圆C截得的最短弦长为( )A、 B、2 C、 D、4
-
12、已知方向向量为的直线倾斜角为 , 则( )A、 B、 C、 D、
-
13、已知抛物线C: , 则抛物线C的准线方程为( )A、 B、 C、 D、
-
14、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 , 则( )A、7 B、8 C、9 D、10
-
15、已知 , , 若 , 则( )A、 B、 C、1 D、0
-
16、命题 , 为假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B、 C、 D、
-
17、已知函数 , .(1)、讨论的单调性;(2)、若 , 求证:当时,.
-
18、某校工会为弘扬体育精神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组织、两团体运动员进行比赛.其中团体的运动员3名,其中种子选手2名;团体的运动员5名,其中种子选手名.从这8名运动员中随机选择4人参加比赛.(1)、已知 , 若选出的4名运动员中恰有2名种子选手,求这2名种子选手来自团体的概率;(2)、已知 , 设为选出的4人中种子选手的人数,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其期望.
-
19、已知集合 , .(1)、当时,求;(2)、若命题“”是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
20、已知函数.若函数对一切均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