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复数z=2i1+i , 则复数z的虚部为(       )
    A、12 B、12i C、32 D、32i
  • 2、设a,b均为单位向量,且ab=14 , 则a+2b=(       )
    A、3 B、6 C、6 D、9
  • 3、已知函数f(x)=1xx+2alnx(其中a是实数).

    (1)若a=12 , 求曲线y=f(x)(1,f(1))处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3)设g(x)=lnxbxcx2 , 若函数f(x)的两个极值点x1,x2(x1<x2)恰为函数g(x)的两个零点,且y=(x1x2)g'(x1+x22)的范围是[ln223,+) ,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4、放行准点率是衡量机场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某机场自2012年起采取相关策略优化各个服务环节,运行效率不断提升.以下是根据近10年年份数xi与该机场飞往A地航班放行准点率yii=1210)(单位:百分比)的统计数据所作的散点图及经过初步处理后得到的一些统计量的值.

    x¯

    y¯

    t¯

    i=110xi2

    i=110xiyi

    i=110ti2

    i=110tiyi

    2017.5

    80.4

    1.5

    40703145.0

    1621254.2

    27.7

    1226.8

    其中ti=lnxi2012t¯=110i=110ti

    (1)、根据散点图判断,y=bx+ay=clnx2012+d哪一个适宜作为该机场飞往A地航班放行准点率y关于年份数x的经验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由),并根据表中数据建立经验回归方程,由此预测2023年该机场飞往A地的航班放行准点率.
    (2)、已知2023年该机场飞往A地、B地和其他地区的航班比例分别为0.2、0.2和0.6.若以(1)中的预测值作为2023年该机场飞往A地航班放行准点率的估计值,且2023年该机场飞往B地及其他地区(不包含A、B两地)航班放行准点率的估计值分别为80%75% , 试解决以下问题:

    (i)现从2023年在该机场起飞的航班中随机抽取一个,求该航班准点放行的概率;

    (ii)若2023年某航班在该机场准点放行,判断该航班飞往A地、B地、其他地区等三种情况中的哪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说明你的理由.

    附:(1)对于一组数据u1,v1u2,v2 , …,un,vn , 其回归直线v=α+βu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β^=i=1nuiu¯viv¯i=1nuiu¯2=i=1nuivinu¯v¯i=1nui2nu¯2α^=v¯β^u¯

    参考数据:ln102.30ln112.40ln122.48.

  • 5、已知f(x)=(2x3)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和为512,且(2x3)n=a0+a1(x1)+a2(x1)2++an(x1)n.
    (1)、求a3的值;
    (2)、求a1+a2+a3++an的值;
    (3)、求f(6)6被8整除的余数.
  • 6、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1 , 公比为q , 前n项和为Sn , 且S4S3S5成等差数列.
    (1)、求an的通项an
    (2)、若bn=an,n=2k1qn+1,n=2k,kN , 求bn的前n项和Tn.
  • 7、对于三次函数f(x)=ax3+bx2+cx+d(a0) , 给出定义:设f'x是函数y=fx的导数,f(x)是函数f'x的导数,若方程f(x)=0有实数解x0 , 则称点x0,fx0为函数y=f(x)的“拐点”.某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对称中心,且“拐点”就是对称中心.给定函数f(x)=13x312x2+3x512 , 请你根据上面的探究结果,解答以下问题:

    ①函数f(x)=13x312x2+3x512的对称中心坐标为

    ②计算f12024+f22024+f32024++f20232024=.

  • 8、已知x+1x2x15的展开式中含x3的项的系数为.
  • 9、从1,2,3,6,9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相乘,则不同的乘积结果有种,乘积为偶数的取法有种.
  • 10、有甲、乙两个小组参加某项测试,甲组的合格率为70%,乙组的合格率为90%.已知甲、乙两组的人数分别占这两组总人数的70%,30%.从这两组组成的总体中任选一个人,用事件A1A2分别表示选取的该人来自甲、乙组,事件B表示选取的该人测试合格,则(       )
    A、PA1B=0.49 B、PBA1=0.9 C、PA2B=0.21 D、PB=0.76
  • 11、甲、乙、丙、丁、戊五人并排站成一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乙必须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24种 B、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42种 C、甲、乙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72种 D、甲在乙左边的排列的排法有30种
  • 12、x1x21,e , 当x1<x2时,都有lnx1x2>ax1x2 , 则实数a的最小值为(       )
    A、1e2 B、1e C、ee D、1
  • 13、已知f(x)的定义域为(0,+)f'(x)f(x)的导函数,且满足f(x)<xf'(x) , 则不等式f(x+1)>(x1)f(x21)的解集是(       )
    A、(0,1) B、(2,+) C、(1,2) D、(1,+)
  • 14、已知在8个电子元件中,有2个次品,6个合格品,每次任取一个测试,测试完后不再放回,直到2个次品都找到为止,则经过3次测试恰好将2个次品全部找出的概率为(       )
    A、114 B、356 C、142 D、421
  • 15、为了研究经常使用手机是否对数学学习成绩有影响,某校高二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调查,随机抽取高二年级50名学生的一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并制成下面的2×2列联表:

    使用手机情况

    成绩

    合计

    及格

    不及格

    很少

    20

    5

    25

    经常

    10

    15

    25

    合计

    30

    20

    50

    参考公式:χ2=nadbc2a+bc+da+cb+d , 其中n=a+b+c+d.

    附表:

    α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xα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依据小概率值α=0.01的独立性检验,认为“经常使用手机与数学学习成绩无关” B、依据小概率值α=0.001的独立性检验,认为“经常使用手机与数学学习成绩有关” C、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5%的前提下,认为“经常使用手机与数学学习成绩无关” D、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5%的前提下,认为“经常使用手机与数学学习成绩有关”
  • 16、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列如下表:则数学期望Eξ等于(       )

    ξ

    1

    3

    5

    P

    0.5

    m

    0.2

    A、1 B、0.6 C、2+3m D、2.4
  • 17、在等差数列an中,若a4+a6=10,a7=9 , 则公差d=(       )
    A、1 B、2 C、3 D、4
  • 18、某高一数学研究小组,在研究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某些问题时,发现可以在不作辅助线的情况下,用高中所学知识解决或验证下列有趣的现象.若P,Q分别为边AB,DA上的动点,当APQ的周长为2时,PQ有最小值(图1)、PCQ为定值(图2)、CPQ的距离为定值(图3).请你分别解以上问题.

    (1)、如图1,求PQ的最小值;
    (2)、如图2,证明:PCQ为定值;
    (3)、如图3,证明:CPQ的距离为定值.
  • 19、在ABC中,GA+GB+GC=0
    (1)、证明:GABC的重心.
    (2)、若AG=4,BC=6 , 求BG+3CG的最大值,并求此时AB的长.
  • 20、“熵”常用来判断系统中信息含量的多少,也用来判断概率分布中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大小,一般熵越大表示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越明显.定义:随机变量X对应取值xi的概率为pi=PX=xi , 其单位为bit的熵为H(X)=i=1npilog2pi , 且i=1npi=1 . (当pi=0 , 规定pilog2pi=0 . )
    (1)、若抛掷一枚硬币1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m(0<m<1) , 正面向上的次数为X , 分别比较m=12m=14时对应HX的大小,并根据你的理解说明结论的实际含义;
    (2)、若拋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n次,设X表示正面向上的总次数,Y表示第n次反面向上的次数(0或1).px1,y1表示正面向上x1次且第n次反面向上y1次的概率,如n=3时,p0,1=18 . 对于两个离散的随机变量X,Y , 其单位为bit的联合熵记为H(X,Y)=i=1npxi,0log2pxi,0+i=1npxi,1log2pxi,1 , 且i=1npxi,0+i=1npxi,1=1

    (ⅰ)当n=3时,求HX,Y的值;

    (ⅱ)求证:HX,Y<n12n1n3

上一页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