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下列生活场景,点评合理的是……( )

    选项

    生活场景

    微点评

    A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做家务

    共同分担,建设美好家庭

    B

    老师因为我不吃早饭而关心我

    老师是知识的引路人

    C

    朋友题目不会做,我让他抄一下

    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

    D

    自觉抵制并机智应对校园欺凌行为

    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

    A、A B、B C、C D、D
  • 2、下面是某校对学生交友问题的调查统计表。下列观点对表格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问题类型

    交友选择倾向

    朋友间探讨的话题

    调查内容

    学习成绩优秀

    兴趣、信念相同

    分享快乐和烦恼

    解决朋友间的矛盾

    占比%

    18.2

    81.8

    57.6

    42.4

    ①友谊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关系           ②我们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

    ③大家不喜欢与学习好的人交朋友           ④结交朋友就是为了给彼此解决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对右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①老师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不足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

    ③老师的表扬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④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相信善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说明……( )

    ①老师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②老师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

    ③老师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全部希望 ④老师在不断改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5、曾国藩提出居家有奢淫、骄怠、不和、侮师慢客“四败”。为避免“四败”,他严以治家,着力通过言传身教营造俭朴、勤劳、孝悌的家风。一百多年来,曾氏门庭人才辈出,多有成就。这告诉我们……( )

    ①家风对子女的影响都是正面的 ②优良的家风引导子孙后代向上向善

    ③要严格治家,棍棒底下出孝子 ④家风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知……( )
    A、他人的评价是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 B、自我评价更能把握自己的禀赋特性 C、他人评价是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 D、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
  • 7、下列语句与右图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

    A、自弃者弱,自强者力 B、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8、“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把握好初中生活就必须……( )
    A、进行合理的初中生活规划 B、将“努力”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C、确立更高的个人发展目标 D、学会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 9、集体中成员越多,集体的力量就越强大。( )
  • 10、朋友之间不可以发生冲突,否则会对友谊造成伤害。( )
  • 1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
  • 12、只要人类拥有梦想,人类社会就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
  • 13、“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 )
  • 14、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给了每个人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 )
  • 15、过马路应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但赶时间的时候可以随意横穿马路。(   )
  • 16、年满12周岁可骑自行车,年满14周岁可骑电动自行车。 (   )
  • 17、“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下列做法符合行车、乘车安全要求的是( )

    ①骑自行车时载一名 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

    ②经常检查车辆刹车、铃铛等部件是否正常

    ③乘坐熟人的非载客货车或者三轮车

    ④不乘坐超员、非法营运、无牌无证等车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要保持冷静,及时拨打______报警电话、120急救电话,并保护好现场。 ( )
    A、122 B、119 C、123 D、110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参与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某中学八年级(3)班道德与法治老师以“我在社会中成长”为议题,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调查采访】该班的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就社会生活参与度及社会实践能力展开调查。

    年级

    最近一年参与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占比

    不愿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占比

    会在固定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占比

    75.3%

    16.6%

    49.6%

    83.4%

    28.5%

    39.3%

    87.9%

    58.5%

    22.9%

    【活动二:研学旅行】关于“你经常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这个问题 , 同学们大多数选择了“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 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活动。

    【活动三:身体力行】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人是社会动物,个人的知识都是从社会中获得的。打个比方,社会就像一桶水,人人都会从里面拿一点,再往里面放一些。如果拿得少,放得多,桶里的水就越来越多,社会中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社会就不断地进步,人们就可以从社会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

    (1)、上面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做的部分总结,你能据此得出哪些结论?
    (2)、结合活动二,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参加这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3)、“社会就像一桶水,人人都会从里面拿一点,再往里面放一些……”我们应怎样亲近社会才能让“桶”里的水越来越多?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中学八年级 (7) 班第二学习小组走进人民法院,对法庭审理进行旁听。下列是其中一则旁听案例: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竟伙同两个“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判决书

    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决如下:判处陈某行政

    拘留14天, 罚款2万元, ……

    在与审判长交谈时,审判长意味深长地对学生们说: “希望同学们能从陈某的经历中汲取教训,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1)、上图是第二学习小组的一位同学拟写的有关陈某案件的判决书,你认为该判决书中对于陈某的处罚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2)、你认为审判长希望同学们汲取哪些教训?
上一页 872 873 874 875 8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