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腹有诗书气自华”。下列古诗词中体现读书学习重要性的有(     )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百年来,一代代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同人民共呼吸共命运。无论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或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一句句铮铮誓言,无不彰显着青年挑大梁、担大任、干大事的信心和决心。这启示我们(     )
    A、只要梦想足够远大,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B、实现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每个少年的梦 C、青少年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D、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启示我们要(     )
    A、树立远大志向 B、努力学习知识 C、服务奉献社会 D、主动承担责任
  • 4、“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告诉我们认识自己的途径是(     )
    A、自我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 B、他人评价 C、接纳自己 D、欣赏自己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启示我们(     )
    A、要努力学习成为智者 B、要正确认识自己 C、积极的塑造完美自我 D、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
  • 6、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少年时就明确“为中国铁路发展而学习,为让老百姓乘坐更快捷、更舒适的火车而努力”的梦想。如今,中国高铁后来居上,已经从跟跑到并跑,现在处于并跑到领跑的过渡阶段,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给我们的启迪是(     )
    A、将成为院士当作个人的唯一梦想 B、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 C、只要有了梦想,人生就会更幸福 D、有梦想的青少年都有非常远大的志向
  • 7、班会课上,同学们围坐在教室里,畅想自己的初中生活。小明说“我喜欢做实验,我想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向大家展示我的成果,为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增光添彩。”小明的精彩发言启发我们(     )
    A、合理规划就能帮助我们度过初中阶段 B、结合社会需要和兴趣等设定发展目标 C、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发展目标进行分解 D、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 8、下面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在新课导入部分展示的两句名言,你认为该课的主题最可能是(     )

    名言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名言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A、学习成就梦想 B、自觉服务社会 C、珍惜师生情谊 D、规划初中生活
  • 9、“进入中学后,我们增加了4门课程,道德与法治培养了我良好的思想品德,历史让我了解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生物学让我懂得了生命之源,地理让我饱览了祖国的美丽河山。”小秦的这段感慨表明(     )
    A、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去选择课程 B、初中阶段为我们铺就了成长的平坦大道 C、新的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D、新的课程,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 10、2024年3月28日,石家庄市某小学与某中学联合开展了教育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与交流,小林意识到初中对自己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表现在(     )

    ①越来越包容,尊重他人,学会合作②越来越坚强,能坚持,有韧劲

    ③越来越努力,塑造完美的自我④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一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诚实守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其实,无论是个人、企业甚至是政府,都不能不讲诚信,都离不开诚信。某县教育局举行“诚信进校园”活动。某学校为配合此活动,并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举行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请你帮助八年级(1)班瑶瑶完成下面手抄报栏目。

    (1)、在“诚信问题面面观”栏目中列举同学们存在的诚信问题,以警示大家。请你帮助她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并分别从“法”和“德”的角度说明诚信的必要性。
    (2)、请在“诚信在行动”栏目中,告诉她如何践行诚信?
  • 12、

    【社会规则】根据所学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生活呢时时处处有规则。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规则意识,让同学们理解规则,遵守规则,某中学特举办了以“规则伴我行”为主题的手抄报宣传活动。

    (1)李华同学要在手抄报中列举同学们日常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以警示大家、请你试举出一例,帮他完成这一内容。

    材料二   日前,自贡市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以“开心上学,安全回家”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生活中那种“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十字路口,尽管车多人杂,但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畅通无阻。如果南来北往的车辆及行人各不相让,挤成一团,那么结果将是谁也难以通过。

    (2)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请你列举一种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并对改善中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 13、【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北京西单北大街上,一名年轻人正在为失明的行乞老人洗脚。这名衣着整洁的年轻人随身带了暖壶、塑料盆和装了凉水的可乐瓶,蹲在老人面前,先细心地调好水温,然后将老人的双脚放在盆中搓洗。最后,还仔细地给老人穿好袜子和鞋子。老人感激地问年轻人的姓名,年轻人笑笑说:“我是北京人,我就想做做好事。”临走前,年轻人还将塑料盆和一个指甲刀送给了老人。

    (1)、这名年轻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2)、我们应该如何向这名年轻人学习?(答出2点即可)
  • 14、【网络生活】根据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便捷,丰富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类似虚假信息、网络诈骗、淫秽色情等“毒素”,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网络生态,扰乱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损害了广大网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不是虚幻空间,网络空间文明秩序的建立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需要全社会携手,积极培育有高度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四有好网民”。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提示:答出2点即可)
    (2)、结合材料二,向全校学生发出争做“四有好网民”的行动倡议。(2点即可)
  • 15、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校从日常安全管理、周边综合治理等方面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学校落实《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有利于(     )

    ①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②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③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        

    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11月16日确定为“国际宽容日”。2023年 11 月16日是第二十九个“国际宽容日”。国际宽容日倡导人们在交往中应该(     )
    A、是非不分,爱憎不明 B、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C、妄自菲薄,否定自己 D、据理力争,斤斤计较
  • 17、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旅游法》明确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是因为(     )
    A、文明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B、有利于有效杜绝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 C、文明素质是一个人出国旅行的物质基础 D、文明行为关系到公民的品德修养和形象
  • 18、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有时置身于陌生的人群言行就不太文明。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①在小事情上不必自律                         

    ②应学会自律,自觉遵守规则

    ③只有他律才能起作用                         

    ④应做到心中有规则,注意修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19、下列关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态度,不正确的是(     )
    A、要合理把握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从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B、在使用手机上网时,要虚心听取父母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C、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应拒绝使用 D、增强自制力,避免上网成瘾
  • 20、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生活被“微信化”。数据显示,25%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无论是在工作、开会、旅行还是吃饭大家总会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查看微信。别让生活被微信“绑架”,我们应该(     )
    A、培养自立能力 B、提高自控能力 C、拒绝好奇心理 D、远离网络生活
上一页 805 806 807 808 80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