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华利用周末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收集与学习,小华下列感悟不恰当的是(     )

    选项

    讲话要点

    感悟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任务

    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为实现和平发展努力

    走和平发展道路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筑牢文化根基

    A、 B、 C、 D、
  • 2、某中学举行“佛山徒步一日游”活动,组织学生探访鸿胜纪念馆、陈铁军故居等历史遗迹,缅怀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感受革命精神强大魅力。此活动有助于中学生(     )

    ①领悟时代精神,争当科技先锋   ②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③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④发展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某省创新“互动治理型”执法模式,拓展创新政企沟通平台、迭代互动反馈机制,从单纯的执法处罚到回访、指导、帮扶,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该执法模式的优点在于(     )

    ①推动政府企业良性互动 ②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③持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④赋予企业自主管理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涉及爱国主义教育、见义勇为、文明养犬等主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上主题融入法治建设旨在(     )

    ①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保障作用

    ③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   ④强化道德对法治的规范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主题,小李找搜集并学习了以下素材,其正确的理解是(     )

    素材

    知识理解

    ①全国政协提出提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②有关部门向社会征求意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自治区享受民族传统节假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权利

    ④居民代表讨论矛盾解决方案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居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某地“村民说事”制度日益完善,基层治理成效显著。以下是“村民说事”的流程图,由该图可知,“村民说事”制度(     )

    A、发挥了基层协商民主的优势 B、是实行民主管理的最佳方式 C、提升了基层行政管理的水平 D、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 7、某市医疗保障局就《医疗保障行政处罚程序实施办法(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体现了(     )
    A、民主选举,激发公民参与热情 B、民主监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C、民主管理,扩大公民权利范围 D、民主决策,更好保障公民权益
  • 8、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教育是国家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强国建设重要动力

    ③教育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物质基础

    ④我国要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近年来,国家积极探索“舌尖”背后的科技密码:超级杂交稻、繁凑型玉米、节水抗旱小麦等新型优良品种的培育,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舌尖”背后的科技密码说明(     )

    ①粮食安全是科技安全的必由之路 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③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科技进步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的北斗三号研制团队,其成员近九成不到35岁。他们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实现了五大类19个品种所有核心部件100%国产化,走出“自力更生开创之路、自主创新奋斗之路、全面国产化的超越之路”。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A、坚持集体利益至上 B、自觉抵制外来技术产品 C、努力争做创新人才 D、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11、2024年9月,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精美的宣纸屏、AI剪纸许愿机等产品亮相,数字出版正掀起“文化产业圈”的新旋风。对此最恰当的概括是(     )
    A、创新赋能文化发展 B、数字经济改变生活 C、企业推动科技进步 D、国家推进产研融合
  • 12、近年来,657种药品纳入第一批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名单,“大字版”“有声版”说明书逐步落地;2000多家网站和手机APP完成升级改造,护航银发族乐享“数智生活”。让老年人乐享“数智生活”旨在(     )
    A、发展银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B、关爱老年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C、完善养老服务,维护基本权利 D、保障基本生活,解决养老问题
  • 1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由此可见(     )
    A、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开放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C、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D、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少年时期:6岁时袁隆平和同学们参观美丽的园艺场,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大后能有一个自己的园艺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家内忧外患,袁隆平跟着家人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此时,他最大的愿望便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

    青年时期:1959—1961年正是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袁隆平亲眼看到了全国百姓的艰苦生活,30岁的袁隆平说:“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问题,让全国老百姓吃饱饭。”

    晚年时期:晚年的袁隆平已经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一系列荣誉,我国的杂交水稻亩产量也已从两百多公斤提高到一千两百多公斤,但他依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说:“我的愿望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把中国最好的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让全人类远离饥饿。”

    (1)、从材料中你能体会出人生目标有何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并引用材料说明。(举1例即可)
    (3)、袁隆平的人生轨迹启示我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热点事件

    新闻速评

    “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这是22年前的4月1日,“海空卫士”王伟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如今,儿子继承了他的遗志,成为海军军官,与父亲“一起”守护祖国的海空。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份事业,只要我们都记得,他们的生命就会得以延续,精神就会得以传承。

    2024年,云南哀牢山地区因为一条探险视频引发关注并持续升温,原本人烟稀少的“禁区”变成人满为患的“景区”,面对突然的“爆红”,当地却开启了“劝退模式”,多次告诫游客勿贸然前往哀牢山未开放区域“以身涉险”。

    敬畏并非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每一个人的真实行动。

    (1)、从认识生命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2)、根据“哀牢山事件”,说说我们该如何敬畏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更加绚丽。
  •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我们尊重每一个为梦想打拼的人,是因为(     )

    ①劳动不同但报酬与待遇可以一样

    ②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

    ③不同行业的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

    ④劳动的贡献有大小,价值却相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7、下图为某校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这些数据警示我们要(     )

    ①学会寻求他人求助,挖掘生命的力量

    ②珍爱生命,不断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

    ③敢于积极冒险,活出我们生命的精彩

    ④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史记》中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
    A、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 B、顺境和逆境的作用完全是一样的 C、要获得成功必须经历顺境和逆境 D、顺境和逆境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19、下图漫画启示我们与人相处要(     )

    A、能够为朋友做任何事 B、面对伤害,私下报复 C、时时忍让,处处呵护 D、正确看待冲突与矛盾
  • 20、下面是某校教师们的“花式催作业”,同学们直呼老师们太有才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语文老师:“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交作业!”

    科学老师:“作业免不了,科学第一条;周练未盼来,老师泪两行。”

    地理老师:“三月春风吹满地,四月测评要争气。”

    ①老师要师道尊严恪守成规,不应如此讲究个性

    ②学生要体会老师良苦用心,这有利于学习进步

    ③认识老师风格不尽相同,尊重接纳老师的差异

    ④学生与老师走得太近,不利于维护教师的威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上一页 664 665 666 667 6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