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是小凡同学生活的点滴记录与思考,其中对生活点滴思考恰当的有(     )

    ①班级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美好集体充满活力

    ②生病时有同学问候并且帮忙补习功课——美好集体是公正的

    ③班里同学各司其职,为运动会做好充足准备——美好集体包容他人

    ④看到大家都认真地背诵朗读,我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省长沙市逝世,长沙鲜花被抢光,十里空巷送别袁隆平。2025年2月6日为祖国核潜艇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黄旭华因病逝世。武汉的鲜花都被抢光了。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是因为他们(     )

    ①坚持生命至上,尊重生命价值②绽放生命之花,平凡中创造伟大

    ③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至上④正确应对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3、中华诗词浩如烟海,历经沧桑而愈显它独特的魅力。下列经典语句解读正确的是(     )
    A、“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关爱学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要止于至善 C、“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表达思乡情感 D、“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尊敬老师
  • 4、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这段话主要讲述了____的道理(     )
    A、教学相长 B、尊敬老师 C、创新教学模式 D、爱岗敬业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6周年。改革开放46年来,中国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中国巨变,令人惊叹】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中国高度、中国密度、中国速度、中国温度的变化。

    (1)上图说明了什么?

    【深化改革,发展中国】

    材料二   46年来,党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国发展奇迹: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大国影响力日益彰显……46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而46年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的党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绘就“路线图”,推动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但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广东的基本省情。广东县域面积占全省超过七成,但经济总量仅占一成多;珠三角9个地级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例超过八成,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个地级市经济总量占比不足两成。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广东是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在中国迎新春的传统节日中,期间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如贴春联、守岁、拜年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勤劳勇敢等传统美德。对于全球华人来说,春节是共同的文化符号和情感纽带。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了中华文化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春节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春节里的文化传统,集中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敬天拜地祭祖先,显示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怀念;又如,尊老爱幼、团圆和睦,表达着血浓于水的温馨甜蜜;再如,迎禧接福、祈祷未来,见证人性的温暖与奋发的热情。然而近年来,春节“空心化”问题屡被提及:泛滥的红包羁绊住血脉里喷涌的亲情;“吃顿年夜饭,就算过节”,折射出节日的单调与乏味;“四处拜年,奔波酒桌”,体现出人心的浮躁与无奈……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把过节矮化为“吃、玩、睡”“玩、买、游”,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因此,春节文化不仅要守望传承,也要涵养向新而行。

    (2)请你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春节文化不仅要守望传承,也要涵养向新而行”的理解。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需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由。

    材料二   植根于人民心中的法治信仰,是自发的相信法律、认同法律,并且在实践中遵守法律、捍卫法律。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人民群众信仰法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只有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法治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规则的正能量。

    (2)有人认为,只要让法治信仰植根于人民心中,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就能共建法治国家。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8、“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中国红,是中华民族的信仰之色,是中国人民的血脉之色,是深植在华夏大地的基因之色。这告诉我们,做自信的中国人要(     )
    A、对世界有贡献 B、对国家有认同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文化有底气
  • 9、实现中国梦是一场接力长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接力奋斗。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要从小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雄心壮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这要求我们青少年(     )

    ①持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②坚定信心,放飞美好的青春梦想

    ③开阔视野,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④承担责任,在担当中历练和成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党的二十大开始明确了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②我国正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我国当前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这25年,澳门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生活节节高。澳门的发展得益于(     )

    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②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内地协调发展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度优势④民族区域自治调动了“澳人治澳”的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2024年8月27日,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对口援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奋力拼搏,汇聚起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对口支援西藏(     )

    ①体现了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体现了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逐步消除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增进民族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湛江特呈岛成为202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典型案例。近年来,湛江特呈岛在旅游开发中注重对红树林的保护,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这说明(     )

    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生态“含金量”、发展“含绿量”

    ②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③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换取绿水青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为-1.48%。专家预计,我国老龄化率很可能在2030年进入超老社会,到2040年人口老龄化率或将达到27%。以上数据说明(     )
    A、人口老龄化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人口问题依然是我国面临的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C、我国总和生育率明显高于更替水平 D、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 15、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红军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感召力。为响应党和国家相关战略部署,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已全面铺开。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在于(     )

    ①坚定文化自信,继承革命文化②高扬民族精神,助力实现中国梦

    ③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爱国热情④完善文化设施,满足人们物质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因建房与邻居产生纠纷,女儿巧用清代“六尺巷”故事,劝父母把围墙往后退让80厘米,留出一条可通行人的“三尺巷”,受到广泛赞誉。河南偃师新时代“三尺巷”的故事(     )

    ①说明处理各种纠纷都必须宽容退让②为新时代邻里和谐相处树立了榜样

    ③是宽容谦让的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④说明平凡小事也能折射出道德光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始建于元大都、距今已有750余年历史的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国家文物局为其申报世遗,其目的是(     )
    A、让北京中轴线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 B、彰显中华优秀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文化 C、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延续文化血脉 D、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发展中国特色文化
  • 18、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年内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人左右,“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一种常态。“文博热”的持续升温反映了(     )
    A、中华文化一枝独秀、唯我独尊 B、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C、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 19、对下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法律促进道德建设

    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道德支撑法治文化

    ③德治比法治更为重要,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互联网时代,谣言通过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面对网络的谣言,我们应该(     )

    ①以理性的态度辨别网络信息,杜绝网络谣言传播

    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③弘扬法治精神,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谣言

    ④加强自身自律,自觉远离网络以免受到谣言伤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578 579 580 581 5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