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16世纪初,伦敦西部纽伯里一名叫约翰·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人,雇用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研工20人。”材料中“约翰·温彻康布”经营的是( )A、封建的手工作坊 B、分散的手工工场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使用蒸汽机的工厂
-
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某班同学开展以“文明交流”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冲突碰撞中交流】
第一小组整理的资料卡片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代以后,古代世界文明进一步扩大,其特点是各文明国家之间的交往、冲突越来越频繁。在这一阶段,先是雅利安人的印度文明的出现。接着是亚述帝国的形成,它不仅称霸西亚,而且一度征服埃及的一部分。在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先后也出现了希腊、罗马文明。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征,占领了埃及,接着在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罗马又扩张到埃及,代替了托勒密王朝,一直统治到公元641年(包括东罗马帝国)阿拉伯人的征服。
——刘文鹏等编《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战争冲突客观上促进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交往。________
B.古代地跨亚非欧的帝国有古希腊文明、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帝国。________
【任务二 开拓冒险中交流】
第二小组整理的资料图片
图1 16-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图(局部)
材料二 马引入美洲后,犁耕开始取代过去的锄耕;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的咖啡成为北美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很快传播开来。玉米进入到亚洲,推动了对边远地区的拓荒;美洲的作物比较容易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欧、亚、非的农业歉收问题,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得到快速增长。
——摘编自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2)根据图1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1中①、②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任务三 变革创新中交流】
第三小组整理的资料卡片
图2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材料三 19世纪,世界贸易版图被翻动。轮船逆流而上几乎和顺流而下一样轻松,且一年到头都可在海上航行。承平时期,货运运费直线下降:1815—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每磅运费约降了80%……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
——摘自【美】彭慕兰、史蒂文《贸易打造的世界》
(4)对比图2与材料三,指出哪则材料用于研究工业革命更具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并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轮船出现的历史意义。
【任务四 和合共生中交流】
第四小组整理的资料卡片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围绕“文明交流”探讨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债务人仍不能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至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罚金。罗马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十二铜表法》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罗马私法不断发展,个人权利为本、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________
B《十二铜表法》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影响深远。________
C罗马法中蕴含契约的神圣性,在实际的操作中足以保证司法的公正。________
材料二 到11世纪,教会学校已不能满足新兴市民的需要,他们要求建立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包括用本民族语言教学的读写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男童高级学校、女童初级学校。从兴办主体上看,有城市当局办学校、教会管理的学校、社会办免费义校、行会办学校、知名人士建立的学校、教师私人经办的学校等。到15世纪,欧洲各城市掀起了世俗教育运动高潮,许多学校摆脱教会控制,奠定了近代欧洲世俗教育的基础。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后期西欧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不同学者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通过的《联邦宪法》则主要体现了美国革命者为确保自由平等一类价值而作出的一些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制度安排,它在许多方面都为后世的民主化进程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册)》
几乎所有最杰出的建国者都认识到,奴隶制违背了美国革命声称代表的一切原则,令人难堪……和奴隶问题一样,能够怎样安置印第安人,仍值得探讨……这些问题,要么没能完全激发出建国者们的创造力,要么本质上无解。
[美]约瑟夫·J.埃利斯著,汪衢译《美国创世纪:建国历程的胜利与悲剧》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两位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要么本质上无解”的理解。
材料四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4)根据材料四,概述《共产党宣言》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史实说明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共产党人所做的努力。
(5)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
4、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小结发言(如下表),其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学生
发言
甲同学
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典制进行“大化改新”
乙同学
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丙同学
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者行列,成为“海上马车夫”
丁同学
《拿破仑法典》影响深远,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
5、“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国际竞争致使国内手工工场遭受冲击 C、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
-
6、“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沿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有着其最大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公约三数”指的是( )A、打击了欧洲封建割据势力 B、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D、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
7、由于殖民统治和传染病致使美洲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19世纪初,英国商人已经使得印度马拉巴尔海岸一带的柚木森林完全被毁灭。这体现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殖民反抗运动开展的重大意义 D、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和掠夺性
-
8、“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拾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A、庄园经济的兴起 B、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C、封建行会的发展 D、租地农场逐步形成
-
9、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到:“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据此可知,古希腊崇尚A、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城邦利益 D、道德风尚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北魏迁都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材料二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材料三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 -
11、
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并说明这一时期在同一问题上出现各种不同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武帝遣使西域的根本目的。并说明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材料三 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一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 -
12、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对二者的评价也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人和晋朝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材料二 史书上关于“汉武帝”有如下记载:
如武帝……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chi)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两部史书对“汉武帝”记载的不同之处。(3)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请谈谈你的看法。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________疆域图 图二 ________疆域图
(1)完善材料一中_________处的内容,请从地方管理角度说明完善的理由。材料二
(2)写出管理材料二中A处的机构名称,并指出这一机构设置的意义,这一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出使该地区的历史人物。 -
14、我国有众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入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体现出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殷墟 B、秦兵马俑 C、长城 D、云冈石窟
-
15、我市某校为美化校园,设计了一个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现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下列人物中,其原型比较合适的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袁隆平
-
16、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这些王朝定都均在( )A、洛阳 B、开封 C、咸阳 D、建康
-
17、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它却是一短命的王朝,致使西晋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腐朽 B、游牧民族内迁 C、八王之乱 D、匈奴起兵灭晋
-
18、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社会动荡与短暂统一 C、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D、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
19、面对曹操挥师南下,诸葛亮认为:如果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曾,定能收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能佐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
20、近年,新冠肺炎疫情频发,对突发疫病的防治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医也曾提倡防范疾病,并强调“治未病”。这位名医( )A、结合临床编成了《伤寒杂病论》 B、编写成了医学《黄帝内经》 C、擅长针灸,能实施外科手术治病 D、编出强身健体的“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