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世纪初,康有为写下多篇文章,认为革命会造成流血破坏,因此要人们等待光绪复辟,实行君主立宪(注:资本主义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章炳麟则结合英、日等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指出流血革命不可避免。上述材料中康有为与章炳麟的分歧在于(     )
    A、是否实行君主立宪 B、民主革命的破坏力 C、确立新制度的方式 D、能否学习英日制度
  • 2、

    时间

    事件

    1842年

    英国割占台湾岛

    1848年

    葡萄牙霸占澳门

    1860年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58—1864年

    沙俄先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据表可知(     )

    A、美国尚未开始侵略中国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 3、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时期(1402年—1424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苏禄、锡兰等6个国家的8位国王9人次到访中国。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郑和下西洋 B、明朝国力强盛有极高声望 C、新航路开辟 D、明政府肃清倭患社会安定
  • 4、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面对浩繁的史料,精心辨别真伪,审慎选择史料,如针对黄巢起义军退出长安的时间,先后参考了十种不同记载,最终舍弃了九种,采用了他认为最合理的史料。司马光的做法(     )
    A、毫无科学性不值得信任 B、有助于提高史著的可信度 C、完全客观再现历史全貌 D、缺乏实际意义无可取之处
  • 5、经过汉初七十年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马匹价高的状况已大有改观,养在马厩中的马匹多至40万匹,这客观上促进了骑兵训练。汉武帝时期马匹数量的增多(     )
    A、为农耕生产提供了动力 B、是践行孔子仁政思想的结果 C、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 D、为北击匈奴创造了物质条件
  • 6、战国时期,流行于韩、赵、魏三国的布币基本外观形如农具铲,通行于齐国、燕国的刀币仿照刀的形状。据此可知,布币与刀币的形状(     )
    A、受到生产工具的影响 B、标志着农业生产力提高 C、最终被秦五铢钱取代 D、被中国古代货币所沿用
  • 7、浙江杭州良渚遗址的贵族墓地出土了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玉器,而其他墓葬中的随葬品则较稀少,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说明当时良渚(     )
    A、玉器是唯一生活用品 B、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手工业生产条件简陋 D、贵族占有社会全部财富
  • 8、探究题。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

    探究一   “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

    “钟摆”——英国国家权力的较量过程示意图

    钟摆指向(点)

    呈现政治形态

    主要原因分析

    F1

    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实行专制统治

    F1→F2

    共和制

    议会军获胜,查理一世被处死

    F2>F1

    封建王朝复辟

    ①(最终指向)

    探究二   美国国家权力结构的定型

    下表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权力结构”如何合理配置又能正常运转,宪法的制定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核心问题

    解决方案

    主要特点

    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

    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如何处理“州权”问题

    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联邦内部重要部门的关系

    探究三   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北洋军阀的破坏活动

    斗争史实

    结果

    责任内阁制

    刺杀宋教仁,破坏责任内阁制;实行总统制。

    二次革命

    失败

    推翻清政府统治,结束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洪宪帝国”。

    护国战争

    胜利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立国会。

    袁世凯解散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后继北洋统治者拒不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护法运动

    失败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表中①处钟摆将最终指向_______处(在示意图中选择一点),请按整体构思完善表格,将②③④⑤内容写在答题卡上。
    (2)、完善表二,将①②内容写在答题卡上,表二中“解决方案”的实行,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任意选择上表三中一个斗争史实进行叙述,并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移植欧美制度却难以巩固取得的革命成果的原因(要求:从阶级力量、外部干预、革命策略等角度任选两个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国家制度”,自拟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价值观正确,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 9、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秩序在国际关系中的分量更加凸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以前,中国处于亚洲海洋秩序的中心,扮演了主导角色。我国古代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大都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很先进。隋唐以后,航海走向全面繁荣。两宋时期,我国取得了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重大突破;当时中国的GDP约占全球的50%,海上贸易更是远航至西亚等地。明朝前期,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能力达到了顶峰。

    ——李亚敏等《国际海洋秩序演进中的中国》

    材料二   15、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了海权时代。西方主要殖民国家先后成为海上强国,依托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海洋秩序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海军军力高度集中的年份和国家

    海军军力集中率达到或超过50%以上的年份(部分)

    海军军力超过50%以上的国家

    1502-1544

    葡萄牙

    1594-1597

    西班牙

    1608-1619,1624

    荷兰

    1809-1812,1814-1834,1854-1857,1861,1868-1869

    英国

    1944-1991

    美国

    ——摘编自王雷等《试论以权益为中心的海洋秩序》

    材料三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量的90%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多数原油进口依赖海运;我国在海洋渔业、海运业以及造船业等领域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例如:中国海军进行多批次亚丁湾反海盗护航行动。中国还推动开放包容的全球海洋秩序,“海洋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代表着人类共同利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国古代依托稳定的海洋秩序进行中外交往的史实2例,并概括15世纪以前中国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世界进入海权时代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与材料一所述“中国主导海洋秩序的区别。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和平稳定的海洋秩序对我国的意义,并概括中国在全球海洋秩序中发挥的作用。
  • 10、聚焦三次科技革命与能源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次科技革命与能源变革】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的大规模使用为标志,推动了机械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以电力、内燃机和石油为核心,催生了汽车、石油化工等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以信息技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特征,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

    【宜宾动力电池推动能源转型】

    材料二   2023年,四川宜宾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聚集全球500余家新能源企业,展示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成果。宜宾依托长江航运和锂矿资源,打造“动力电池之都”,宁德时代在此投资建设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会议提出“绿色能源   驱动未来”主题,强调国际合作推动能源转型。

    【中国在科技革命中的能源转型】

    材料三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以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政府通过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次科技革命中在能源应用上的变化,并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能源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宜宾打造“动力电池之都”具有的优势。
    (3)、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环境角度谈谈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崛起对推动全球治理作出的贡献。
  • 11、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关于英国史的研究。从下表史实中推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比是1:10。

    租地农场主成为农业工人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

    B

    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料。

    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

    C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著作《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

    在现代生物工程领域掀起一场伟大革命。

    A、A B、B C、C D、D
  • 12、1905年,雀巢公司把厂房开设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近一个世纪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00多家工厂,雀巢咖啡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这现象反映的是(     )
    A、帝国主义阶段到来 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联邦德国也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项制度(     )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B、已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C、改变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 D、有效地防止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 14、对下图所示国际组织,认识正确的是(     )

    A、成员国间的矛盾已消除 B、是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 C、美国是其重要的成员国 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15、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据以下有关两次战争的表格数据,解读其共性,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0.3亿

    33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年多

    60多个

    约20亿

    1.9亿

    4万多亿美元

    A、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都是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 C、都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都推动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 16、某校初三学生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制作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处应分别该填入(     )

    A、规模扩大   转折点 B、转折点   规模最大 C、规模最大   转折点 D、转折点   规模扩大
  • 17、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罗斯福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他这样说的理由是罗斯福(     )
    A、使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B、消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推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开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18、据统计,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种变化表明(     )
    A、新经济政策效果明显 B、苏联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C、农业集体化弊端凸显 D、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 19、亚当.斯密说:“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由于美洲为欧洲所有的商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和异常广阔的市场,从而引起了新的社会分工和艺术进步——这在欧洲古老经济的狭窄的范围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这意在说明(     )
    A、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殖民活动改变了美洲大陆原始落后状况 C、美洲的社会分工和艺术比欧洲更为先进 D、美洲人相比欧洲人更具新的全球性视野
  • 20、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如图可知(     )

    A、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地中海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C、欧洲与亚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 D、欧洲与美洲间进行平等的商业贸易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