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陈涉世家》、《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等文章。“世家”“本纪”等记述方式的开创者是(     )
    A、司马迁 B、祖冲之 C、张仲景 D、王羲之
  • 2、下图折射出当时实行(     )

    汉景帝阳陵出土的陶仓

    A、合并郡县 B、盐铁官营 C、释放奴婢 D、休养生息
  •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 4、下图中,人首鸟身的扁鹊侧面站立左手执针,右手把住病人的右手诊脉,病人身后尚有两人等待医治。这幅拓片体现出扁鹊(     )

    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局部)

    A、使用切脉诊法治疗病人 B、能实施外科手术 C、强调人体血脉循行情况 D、提倡预防疾病
  • 5、历史学家费正清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 B、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C、商业发展的繁荣局面 D、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 6、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的发现,可以证明夏朝(     )

    A、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等级有序,阶级分化 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
  • 7、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其陶器表面绘有鱼、鸟、花等图案。下面这些陶器的造型和图案设计可以共同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 8、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B、标志着中国的人类出现国家 C、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旧石器时代
  • 9、考古研究证明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从下表可知我国境内远古人类(     )

    A、属于晚期智人 B、能够制造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过上定居生活
  • 10、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肆意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掳掠劳工,蹂蹦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

    ——陈小澄《从东江纵队到两广纵队》

    材料二: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1938年,日本陆军共34个师团,其中32个师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团,其中投入侵华战争34个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一直到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主力中国派遣军,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摘自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坚持的正面战场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的中国战场,并使之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李东朗《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具体史实对材料一进行佐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书设计目录。(要求:不少于三章)
  • 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党的一大会议中,代表们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之后的革命斗争中,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和血腥镇压,共产党人毫不退缩。

    ——摘编陈潭秋《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

    材料二:从党的一大会址到党的各个重要革命根据地,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纪念地点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纪念场所等,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及其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12、近代化的过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895年,维新派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正在汇入世界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

    ——摘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的主张和目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归纳此次“革命”的历史功绩。
    (4)、有人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四次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请指出“开颅洗脑”所指代的历史事件,并用一句话概括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 13、民国以来,一些近代文明开始传入固原地区(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的服饰、交通工具、公共空间和娱乐方式的出现以及婚恋自由等新观念的传入,促使该地区的社会生活与习俗发生深刻变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内地社会生活受外来文化影响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深入内地 C、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民国成立后社会习俗的变革
  • 14、某文章推出了一期纪念专题,包括“状元实业家张春小传”“大生纱厂的兴衰”“福新面粉公司的崛起”等内容。据此判断,这期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
    A、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近代政治的发展变化
  • 15、1946年11月,张闻天发表《农民土地问题》的演讲时说:“现在全中国只有共产党明确地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而且实际上按这个纲领彻底地做。因为共产党是诚心诚意为老百姓办事的。”由以上材料可知,土地改革(     )
    A、使得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工具 B、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C、使土地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诠释了中共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
  • 16、2024年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的惊艳亮相让西安成为了大众热议的旅游城市。游客想在西安了解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史事,应该参观(     )
    A、秦始皇帝陵 B、大唐芙蓉园 C、西安事变纪念馆 D、毛泽东故居
  • 17、“此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战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此次会议确定的路线,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道路”指(     )
    A、领导工人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进行北伐战争 D、北上逼蒋抗日
  • 18、如图所示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中国湖南、湖北农会组织情况

    A、国民政府得到农民的支持 B、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湘赣边秋收起义取得胜利 D、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 19、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八七会议记录手稿 B、八七会议纪念馆 C、电视剧《百年瞬间》 D、方城等人所著《八七会议全景录》
  • 20、“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 C、全国掀起首次工人运动高潮 D、反对外国侵略但又盲目排外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