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斯巴达是希腊城邦中最大的城邦,为了统治众多的非公民,斯巴达人崇尚武力。
-
2、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地中海地区。
-
3、古希腊的主体是希腊半岛,多山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希腊的统一。
-
4、15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某学习小组就此策划了一期校园橱窗展览与知识竞答,请你参与。
主题 新航路的开辟—— ▲ 展板1
流动的世界

展板2
崛起的西欧
材料一: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已成为过去,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第一次国际分工已经大规模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提供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展板3
融入的中国
材料三:沿这两条路线发展而成的商路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在中国汇合:里斯本—好望角—果阿—马六甲—澳门;马德里—墨西哥—马尼拉—澳门。它们构成了 16世纪全球性的贸易网络主干,丝绸、陶瓷、白银、玉米等实现了在全球主要区域的流通。
————摘编自张继军《双屿港与十六世纪全球贸易圈的关系研究》材料四:16世纪,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到17世纪已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甘薯等作物,粮食产量大为提高,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摘编自张箭《论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
知识竞答 (1)对比展板1中的两图,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出现的变化。
(2)根据展板2,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崛起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中国在这场“地理大发现”中并没有置身事外?请联系展板 3予以阐释。
(4)请从历史影响的角度补全主题,并综合展板材料予以阐释。 -
5、小实同学梳理了“探寻新航路”的知识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
6、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意大利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大的恐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害怕此举会⋯⋯⋯⋯⋯⋯⋯⋯⋯⋯⋯⋯⋯⋯⋯⋯⋯⋯⋯⋯⋯⋯⋯( )A、导致意大利人口大量外流 B、失去地中海传统商道地位 C、使印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阻断了欧洲人的东方梦想
-
7、变式 2:“它变革了中世纪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对地球形状和面积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材料中的“它”是指⋯⋯⋯⋯⋯⋯⋯⋯⋯⋯⋯⋯⋯⋯⋯⋯⋯⋯⋯( )A、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B、“地圆学说”的提出 C、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D、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
8、变式 1:“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材料中的“他”是指⋯⋯⋯⋯⋯⋯⋯⋯⋯⋯⋯⋯⋯⋯⋯⋯⋯⋯⋯⋯⋯⋯⋯⋯⋯⋯(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
9、在探寻新航路过程中,最先到达东方的线路是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
10、右图最能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结果 -
11、纵观欧洲历史,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与“人”和“世界”被发现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①庄园制度形成 ②文艺复兴 ③西欧城市兴起 ④新航路的开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
1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
14、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对黄金的需求。
-
15、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见证王国兴衰】

【历史解释·理解封建制度】

【史论结合·剖析政教关系】
(1)、运用所学知识将年代尺补充完整。(2)、上图反映了封君与封臣联系的纽带是什么?依据图片信息,归纳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3)、从图1、图2、图3中选择合适的图片,联系相关史实,围绕“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 -
16、谚语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下列谚语中,反映欧洲封建制度的是( )A、“条条大路通罗马” B、“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17、变式 2: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对比克洛维和查理曼,两者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日耳曼人 ②都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③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④都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变式1:以下四张扑克牌各自代表着历史上著名的君王,其中推行“什一税”、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的是( )A、大卫王
B、查理大帝
C、凯撒大帝
D、亚历山大大帝
-
19、他是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一生最大的影响有三项行动:统一法兰克、皈依基督教和征服高卢。材料中的“他”是( )A、查理 B、屋大维 C、克洛维 D、罗马教皇
-
20、同学们针对“中古西欧的法兰克王国”开展大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