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无产阶级政党已经建立 C、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北洋政府已经彻底瓦解
-
2、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其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了某些方面。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方面的是( )A、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技术基础 B、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资金支持 C、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科技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储备了人才资源 D、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取代了传统手工业、商业,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崛起,为之后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3、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的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的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的观点是( )A、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国力衰减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中国国力衰减 D、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一样大
-
4、1905年柳亚子的诗《题太平天国战史》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该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北伐和西征 B、天京事变 C、安庆失陷 D、天京陷落
-
5、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获大量赔款 C、开放多个通商口岸 D、火烧圆明园
-
6、关天培战死虎门,葛云飞三总兵殉国于定海,陈化成坚守吴淞力竭牺牲,太平军英勇抗击“洋枪队”,这些事迹体现的是( )A、落后就要挨打的丛林法则 B、侵略者残暴、凶狠的本性 C、农民阶级原始的抗争精神 D、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
-
7、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探究“14—19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社会发展的其他因素。(2)、任选探究主题中的一个因素,结合思维导图中的相关材料,简述你对其“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
8、
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创新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材料二 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无产阶级斗争历程示意图
(3)材料三示意图中“革命理论”和“政权尝试”分别指什么?“工业革命”与“革命理论”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手工工场比分散的手工工场规模更大,更重要的是,生产者不再分散在各家各户,而是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集中的手工工场常常有数百名,甚至数千名工人一起干活,而且有着细密的分工,剪毛、梳毛、整毛、纺线、织布、漂染整理等各种工序分别由不同的工人完成。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材料三 自14世纪上半叶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精神时代的到来。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将欧洲从中世纪(指封建社会)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世界通史教程》
(1)、材料一中描述的手工工场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将欧洲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14—17世纪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
10、1811年,英国从事农业的职业人口在全国职业总人口中的比重为35%,工商业职业人口的比重为45%,其他职业人口的比重为20%;而到1871年时,三者所占比重变为14%、55%和31%。这说明工业革命( )A、推动英国人口不断增长 B、使英国劳动力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C、导致英国贫富差距扩大 D、造成英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11、“法国革命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还启蒙了其他国家受剥削阶级。让他们明白,只有革命才能够争取自由,只有革命才能够过上好日子。”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 )A、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 B、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C、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D、推动了文化繁荣
-
12、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童工须在周一至周五强制入学,为此,政府还创设了工厂视察制度,要求视察员监督工厂主;同时政府鼓励大工厂主举办工厂学校,并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这些举措( )A、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强化了纪律和时间观念 D、保证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
13、“哥伦布是热那亚人,卡波特(1496年受雇于英王亨利七世寻找新大陆的航海家)也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于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意大利,这绝非巧合。“这绝非巧合”的原因是( )A、意大利统治者资助了航海家的探险活动 B、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为远洋提供精神动力 C、当时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航海进行,意大利成为航路中心 D、教会的神学统治被推翻
-
14、这部法典编纂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该法典在承认奴隶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该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民法典》
-
15、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世界各国都应该立足现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赢得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两例“国家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大事件。
材料二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2)结合所学知识,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二中的“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的名称。
材料三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见图)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
——陈仲丹《墙头政治》
(3)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盟国形成了“象征同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哪一军事行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人类命运息息相关,请你谈谈中国怎样做才能使世界更加美好。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语,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内,湖南、陕西等13省相继独立,清朝土崩瓦解。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自强运动”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法运动……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进步意义有哪些?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人性和人体的新认识反映在服装上,便是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服装对人体的顺从。而是要按照人的审美标准,用服装去表现人,用服装去塑造人体……在服装设计和制作中强调对两性自然特征的表现,并使用不同的塑造手法使男女服装彻底分化。这种变化为服装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天地,成为后来千变万化的女装的滥觞。
——刘静轩《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例清楚)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朝代
秦朝
汉朝
政治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2)、材料二朝代
明朝
清朝
政治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3)、材料三 雍正皇帝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摘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在西藏地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的任一具体表现。综合两则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
19、明初,湖南出现的移民现象是A、中原人乔迁入湘 B、“湖广填四川” C、“江西填湖广” D、楚人和巴人人湘
-
20、在印度文化体系中,包含有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成分。自古以来,在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兼容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分。材料体现了印度文化的A、包容性 B、宗教性 C、等级性 D、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