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改革开放·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

    21世纪的衣着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时间

    事件

    影响

    1978年

        A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2001年

        C    

    开辟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新途径

    2020年

    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1)、 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A、B、C处的信息补充完整,并阐释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联系。
  •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过过多轮调整。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有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 农村改革的希望。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及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什么?
    (5)、上述材料说明了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 3、进入21世纪,人们开始关注“绿色食品”,超市中“有机”食品和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商品种类繁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这反映出(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C、电信产业规模扩大 D、居住环境明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 5、中国已从当年被轻视的“东亚病夫”发展成为今天的体育大国,继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后,2022年再次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这主要是因为(    )
    A、运动健儿努力拼搏 B、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 C、中国人民重视体育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 6、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论指出,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社论中的“结果”是指(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成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7、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
    A、召开地点是瑞士日内瓦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邀请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因为美国干涉终未能成功举办
  • 8、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A、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C、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 9、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    )
    A、是“一国两制”的创新实践 B、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举措 C、形成世界贸易新的发展中心 D、带动民族地区建设新发展
  • 10、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实现(    )
    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
  • 11、下列是《百年中美关系》一书中的部分目录,以下内容属于第四章的是(  )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 1949-1976)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
    第二章  中美陷于敌对关系
    第三章  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第四章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尼克松访华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2、下列选项中,对表格的信息概括最全面的是(    )

    时间

    开放层次

    涉及城市或地区

    1980年以后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984年

    沿海开放城市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985—1990年

    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上海浦东开发区等

    1992年以后

    沿江、沿边和内地开放城市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

    A、一个国家闭关自守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 B、邓小平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C、沿海开放城市使对外开放由点连成了线 D、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 13、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D、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 14、“再看稻菽千重浪,包干到户生产忙。”对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结合所学,判断其反映的是(    )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提出
  • 15、2025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2周年,62年来,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无私奉献 B、忧国忧民 C、实事求是 D、执政为民
  • 16、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它是(    )
    A、拍卖政策 B、限制政策 C、赎买政策 D、没收政策
  • 17、右图所示为1953年苏州市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直接见证了(    )

    A、生产关系发生深刻的变革 B、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妇女成为民主建设的主力
  • 18、据统计,1952年我国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在沿海各省,“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东北占44.3%,中部地区占32.9%,西北地区占20%。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导致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 C、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D、初步改变了工业地区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 19、2025年是我国“十五五”谋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辽宁舰”交接入列
  • 20、右图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家蒋兆和1951年创作的《领到土地证》,此画反映了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集体土地所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上一页 198 199 200 201 2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