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是(     )

    ①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②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对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六七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人民渴望统一,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是(     )
    A、穆罕默德 B、哈里发 C、查理大帝 D、凯撒
  • 3、扑克牌中的红桃K原型就是查理大帝,下列关于查理大帝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是法兰克王国国王 B、他建立了查理曼帝国 C、教皇为他加冕,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D、查理大帝将帝国一分为三
  •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其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5、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但丁:“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薄伽丘:“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莎士比亚:“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达·芬奇:“你不能爱或恨一件事物,除非你事先认识了它。”

    材料二:(1660年)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激烈而反复的震荡,决定了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为此,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上述革命与复辟循环震荡的怪圈。

    材料三:美国在宣布独立后,就派富兰克林和阿瑟·李赴法,目的在于争取法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并与法国订立条约。起初富兰克林的成就不大,但是,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表明美国人有力量打败英军,并迫使其投降,也扭转了法国的态度。1778年法国同美国签订两个条约并参战,紧接着西班牙、荷兰也参加了反英战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材料一所示内容反映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的难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政治精英给出的解决方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宣布独立”所指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之间的合作使美国取得的重大成果。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材料一中图一的内容出自于哪部法律文献?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图二中罗马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第一步是什么法律文件?
    (2)、材料二中图三D航线与哪一位航海家有关?图四中最能体现“三角贸易”本质的是哪一段航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和“三角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
    (3)、阅读材料五,图五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什么新的时代?图六所示的重要发明的发明者是谁?图六中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出现巨大变化的原因时什么?
    (4)、材料四中哪些能源和机器的应用导致了英国的环境问题,请各举一例。
  • 7、英国经过产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将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促进英国对外政策发生改变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8、对美国历史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这部宪法“制衡最大化”的具体体现是(       )
    A、总统不能连选连任 B、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 C、允许奴隶制的存在 D、不承认印第安人有相等的政治权利
  • 9、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可以提炼的信息是三角贸易(     )

    A、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B、运送黑人路线和哥伦布远航的路线一致 C、是亚非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重要根源 D、源于美洲种植园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
  • 10、如图是拉斐尔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形象端庄而朴实,头上没有光环,衣着朴素,表情温柔,而旁边的教皇则身着锦袍,欢迎的姿态略显虚伪。这一绘画作品(     )

    A、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B、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C、诞生于18世纪之后 D、坚持神本主义的风格
  • 11、历史地图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示意图》,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哈里发既是帝国元首又是宗教领袖 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850年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13世纪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 12、“日本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材料表明(     )
    A、受列强侵略被迫西化 B、学习范围广、规模大 C、完全照搬西方模式 D、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 13、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疆扩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前身是罗马共和国 B、版图一直在扩大 C、长期进行防御战争 D、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 14、法国大作家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雨果的语言有它的历史依据,因为欧洲大陆上的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就源于(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15、《古埃及文明消亡的现代反思》里写道:只要尼罗河定期泛滥,水位高度正常,农业就能丰收,经济和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甚至能够积累相当多的财富。这种简单的农业生产使古埃及人失去了改进生产工具的动力。作者的观点是文明的延续发展应当(       )
    A、提高生产难度 B、不断积累财富 C、相互学习借鉴 D、具有忧患意识
  • 16、科学理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旗帜。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真理·旗帜”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制作的资料卡,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卡1

    1848年2月19日,伦敦瓦伦街19号,哈里逊印刷所,正在悄悄印刷一本小册子。小册子是德文的,绿色封面,只有薄薄23页,首次印数仅几百册,它们油墨未干,就被分发到各国同盟盟员手里,成为工人的思想武器。

    ——据山西大学党委宣传部

    资料卡2

    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信仰、理想变成现实,开创了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据《人民日报》

    资料卡3

    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仅在于拿了农民多少粮食,而且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人民出版社:《列宁全集》

    (1)、指出资料卡1中“小册子”的名称,并概述其历史意义。
    (2)、谈谈你对资料卡2所说的十月革命“开创了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的理解。
    (3)、概括资料卡3中的“粮食税”出现在是哪一经济政策中,说明其实施后给苏俄带来的变化。
    (4)、综合以上资料,谈谈你对“真理·旗帜”的认识。
  • 17、从17世纪到20世纪是资本主义确立、扩展并加快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人民,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三: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据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够反映英、法、美资产阶级诉求的法律文献,概述三国革命带来的共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重大事件,说明这些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
    (3)、据材料三概述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得照抄材料)
  • 18、14世纪至17世纪发生在西欧的诸多事件,塑造了欧洲历史的新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据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材料三: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力量,概述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开辟①②③航行路线的航海家,概述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发展变化。(不得照抄材料)
  • 19、1929—1937年,苏联各类专门学校共培养91万余名技术人员;1926—1939年,苏联工程师增加7.7倍。上述成就(     )
    A、提高了国民科技素质 B、适应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C、使苏联科技领先世界 D、推动了苏联模式的形成
  • 20、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翻译了西方的《天演论》,其中强调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英国的(     )
    A、巴尔扎克 B、达尔文 C、伏尔泰 D、贝多芬
上一页 196 197 198 199 2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