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最热闹的地区,也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这段材料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促使贫富分化加剧 C、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D、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
2、“到1860年前后,美国南方制度不仅与新大陆上人人平等的立国理念格格不入,而且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材料中“美国南方制度”指的是( )A、农奴制 B、奴隶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征兵制
-
3、纪念碑作为一种纪念性建筑或雕塑,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下图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位于美国来克星顿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
位于哥伦比亚玻利瓦尔广场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的人物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
4、“煤烟曾折磨大不列颠……100多年之久,以烟煤为燃料的城市……无不饱受过数十年严重的大气污染之苦,消耗着大量的氧气”。烟煤的大量应用直接源于( )A、蒸汽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火车的运行
-
5、纺纱机经过不断改进,使纺纱的速度提高了100倍,从而使织布的速度显得落后了。1785年,埃德蒙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把织布的速度提高了40倍。这可用来说明( )A、技术革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变化 C、生产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D、技术发明推动工厂制度建立
-
6、下图为1806年发表的一幅时事漫画《法国的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君主。该漫画旨在揭示拿破仑战争( )
A、得到被征服地区民众的支持 B、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D、废除了欧洲各地的封建特权 -
7、历史线索图能够帮助我们统整内容,更好地建立前后知识联系。下图历史线索图的名称应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
8、“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400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材料描述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阿拉伯帝国建立 C、新航路的开辟 D、三角贸易
-
9、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西欧庄园的出现 B、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C、无产阶级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
10、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史”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西方制度促觉醒】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幸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兴中会也纷纷成立。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思想文化促创新】
材料二

【五四精神显力量】
材料三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明天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烧尽了历史的屈辱,壮丽的事业,召唤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摘自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章炳麟、邹容等人宣传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2)、材料二图一和图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正式吹响这一运动号角的标志是什么?(3)、材料三中口号的出现与哪场国际会议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对五四运动“开创新的世界”进行解读。(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
11、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这一次近代化的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据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请结合史实,说明中国人被唤醒后进行了哪一次近代化的探索?这次探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共和之路】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我们的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3)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思想风暴】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拉回家的是谁?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四所说的“树墩”,做了什么努力?(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1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族进入近代史面临怎样的革命任务?
材料二 《清史稿·地理志》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半岛、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唧角至尖沙咀”一带。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中“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是依据哪一条约的内容?同一年英国在中国犯下的主要罪行是什么?
材料三 漫画《时局图》

(3)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场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
材料四 “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有意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
(5)归纳上述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
13、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思想启蒙 B、救亡图存 C、变法图强 D、追求民主
-
14、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 -
15、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 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强调开展文学革命 B、号召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揭露中国社会的整体愚昧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16、实业家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上标注有“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那么,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A、1840年 B、1912年 C、1935年 D、1936年
-
17、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下面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完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18、下表是一本历史书的部分目录,列举的是中国近代发生的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清政府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③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③ -
20、这次战争后,“巨额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加剧了清廷财政危机;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这次战争导致( )A、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为通商口岸 B、列强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