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材料中涉及的哪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言论体现了哪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 3、

    革新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革新】

    图解A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解B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变化(重轻出现),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庄园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的两组图解资料,分别概括生产革新给中国与欧洲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思想革新】

    思想革新

    社会影响

    案例

    百家争鸣

    成为各诸侯国变法理论依据。

    商鞅变法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思想理论来源。

    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时期,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B

    (2)根据材料二,为A、B两处补充案例。

    材料三【党的革新】

    领域

    思想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内容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请从材料三中选取两个史实,围绕“党的革新与发展”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4、

    应对危机,不同国家策略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日本与俄国

    中国

    日本

    俄国

    1856—1860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自救运动。

    19世纪中期,美国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外交困之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改革方案。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国、日本、俄国是如何应对危机的?请归纳他们在应对危机的方式上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二   罗斯福上台之后首要任务就是实行“新政”,尽快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为此,政府和国会颁布了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配不公的状况,避免了因经济危机而引起激烈的社会动荡,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统治危机,资本主义由此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

    ——摘编自朱汉国等主编《初中历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2)根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用史实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

    材料三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相互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背景及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宣言》发表后联盟国家“相互合作”的史实。
    (4)综合上述各国应对危机的做法,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 5、

    世界古代文明熠熠生辉,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探寻古代文明之旅”主题活动,请你来参与。

    任务一【辨文明之别】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以上文明代表进行归类。(请填写序号,漏填、错填不得分)大河文明:________;海洋文明:________。

    任务二【寻思想之光】 材料二

    区域

    人物

    主要思想

    中国

    孔子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希腊

    苏格拉底

    ①认识你自己:②木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③求得知识的最好方法是有系统的问答。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请任选其一,谈谈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任务三【较制度之异】材料三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所有公民均可参与公民大会讨论和表决城邦事务,但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伯里克利时期,公民通过抽签担任公职,陪审法庭的权力极大,但民主的范围始终局限于少数人。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印度种姓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任务四【探工程之奇】材料四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罗马的引水道工程将泉水从数十里外引入城市,高架水道桥横跨山谷,输水量可满足每日百万人的需求。铅管和公共喷泉将水分送至浴场、民宅与广场。

    ——老普林尼《自然史》节选

    (4)根据材料四,分别概括都江堰和古罗马引水道工程的作用。

    (5)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认识。

  • 6、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B、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C、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7、它是一个由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与经济联盟,联盟成员国的公民拥有统一的欧洲护照,可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它”是指(     )
    A、欧洲联盟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8、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使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C、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 9、它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它是(     )
    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0、据统计,16世纪前25年,有1.2万名黑奴被贩卖,在之后25年中这一数字达到了4万人……15-19世纪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人口。这反映了黑奴贸易(     )
    A、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灾难 B、加速了西方的资本输出 C、推动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D、促进了美洲的民族觉醒
  • 11、初三(3)班的历史复习课上,教师展示了如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
  •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这说明中国(     )
    A、消除了与各国之间的矛盾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 1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他参与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钱学森 D、邓稼先
  • 14、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50年10月上旬召开了多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曾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这里提到的“积极政策”是指(     )
    A、百团大战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上山下乡
  • 15、1905年京师大学堂增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可知京师大学堂的设立(     )
    A、有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 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促进我国大众教育普及 D、完全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 16、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曾在诗中写道:“朱毛会师湘赣边,春花烂漫井冈前。”该诗句描述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古田会议 D、吴起镇会师
  • 17、以下时间轴呈现了1917——1920年部分史事,据此可推断(     )

    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18、明清时期,商人大都倾向于将积蓄投资土地,或供后代参与科举,以便步入仕途。可见明清时期(     )
    A、小农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B、传统观念阻碍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取消 D、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发展
  • 19、“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下列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材料中描述的习俗密切相关的是(     )
    A、中秋节 B、清明节 C、春节 D、元宵节
  • 20、唐朝专门设置“宾贡进士”,为高句丽、百济、新罗等政权的贵族子弟提供考取科举的门路。至唐朝末年,新罗一共有58人登科。由此可见唐代(     )
    A、政治体系的高度开放 B、民族关系的和睦融洽 C、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D、文学艺术的多姿多彩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