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素养评估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养评估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
1、整理笔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夏商周的更替》一课,笔记正确的(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B、商汤为攻伐夏王桀,多次迁都 C、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 D、周幽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
2、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由此他回忆起哪一历史事件?(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
3、下表是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情况,材料可以反映出( )
墓葬号数
随葬品数量
61号
只有一件陶骨和一块砺石
70号
合葬墓,总共只有一件石铲
10号
80余件精致漂亮的陶器,象牙梳、象牙雕筒、玉质臂环等
A、商业交换频繁 B、社会生活奢侈 C、性别差异突出 D、出现贫富分化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材料二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指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兼并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国时期确立的“新的经济秩序”(3)、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三,请任选一家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并写出其代表人物和主张。(4)、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战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
5、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义务教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摘编自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
材料四 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堰。李冰治水“循自然,顺水势”,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不同的水脉和地形,无坝分水,塑江排沙,因地制宜,自流灌溉。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错误。A图①是商朝的青铜器
B图②所示工具的出现使农业发展到精耕细作阶段。
C原始农耕居民河姆渡人使用图③进行农业生产。
(2)、图②的铁制农具在什么时期?同时期还有一项发生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革新技术是什么?(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在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下,诸侯分别有哪些权力与义务?(4)、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写出商鞅变法措施中提高秦军战斗力的内容。(5)、根据材料四,归纳都江堰修建成功的原因。指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6)、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6、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龙”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条飞腾的巨龙。以下字体属于甲骨文的是( )A、
B、
C、
D、
-
7、下表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
8、《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读《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①②④ B、④⑥⑦ C、③⑤⑥ D、①②③
-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社会急剧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请根据下面思维导图中①处应填写( )A、各国变法改革 B、韩、赵、魏三家分晋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华夏认同观念出现
-
10、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世代沿袭,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王位世袭制度开始于A、尧舜的继位传承 B、禹传子,家天下 C、商汤灭夏 D、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
-
11、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
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
12、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印证我国原始先民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这一观点的是( )A、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和石制纺轮 B、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C、永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D、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
-
13、下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这说明半坡人( )
石铲(翻土)
石刀(收割)
石墨盘(谷物加工)
A、以捕鱼狩猎为生 B、已从事农业生产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懂得人工种植水稻 -
14、人们借助考古发现,距今约258万年至1万年末期的遗址中,一般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而大约距今1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 )A、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约1万年
-
15、根据史料的价值,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历史学家的著述
-
16、研究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而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二者的生活习性相同之处是( )A、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B、建造房屋 C、集体生活,用打制石器 D、人工取火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
——摘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2021年2月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第三章 ……
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推进抗日民主运动
……
六、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摘自本书编写组著《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材料中的“革命道路”指的是怎样的革命道路?(2)、请为材料二中第三章拟一个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正确、论述充分。) -
18、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轮船招商局
材料二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绝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上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1)、写出材料一所对应的洋务运动的内容,并谈谈你对“近代企业”中“近代”的认识。(2)、据材料二,分析严复思想主张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3)、材料三中“新思潮、新思想”主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思潮、新思想”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所起的作用。综上,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摆布,成为西方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部分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第七款: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第八款:京师至海边须留出来畅行通道,故与其有碍之大沽等炮台皆须一律削平。……第十款: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辛丑条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与材料二中图二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关的条约是什么?请指出图一到图二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及其影响。(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辛丑条约》的哪些内容?综上,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
20、鸦片战争后,物美价廉的“洋货”取代本土生产的“土货”,很快得到中国百姓的青睐。但到19世纪90年代,“国货”取代“土货”成为与“洋货”相对应的词汇,并逐渐受到民众欢迎。这种变化说明( )A、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掠夺 B、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 C、“实业救国”的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