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名称。并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它们失败的理由。(2)、根据上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史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
2、选择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历史的重要途径,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半期复习中采用了如下方法。请你参与进来,一起探究学习。
材料一
材料二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文学
39
10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俄国研究
4
41
国民革命
0
13
材料三 红色旅游城市(部分)
红色旅游城市
入选理由
①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也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井冈山
②
③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④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共和国的摇篮、红色故都。
材料四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四渡赤水,直入云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取得长征的胜利。
——金冲及的《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1)、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宣传内容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4)、据材料四,回答“这次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
3、“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与上述场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东北易帜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
4、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
6、抓关键词能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1919年,“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提倡国货”“抗日救国”等成为社会热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7、《新青年》第二卷的索引部分有《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白话诗八首》(胡适),这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8、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而陆军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导致该局面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侵华 B、军阀割据混战 C、自然灾害严重 D、国民革命运动
-
9、下图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武昌首义
第二幕:民国建立
第三幕:清朝告终
A、近代开端 B、军阀割据 C、国家统一 D、走向共和 -
10、民谣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
11、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刊主要宣传( )A、有田同耕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
-
12、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沙俄 D、美国
-
13、轩轩在整理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学习笔记时,看到某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4、制作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边思维导图横线处最适合填(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
15、李鸿章在给曾国藩的一封信中坦言道“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于是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开始( )A、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反抗西方军事侵略 D、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
16、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A、左宗棠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邓世昌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据【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1831-187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乡村及劳动力就业人口估计表
时间
总人数
城市和乡村人口占比
就业分配占比
城市占比
乡村占比
农业
工商业
1831年
1390万
42%
58%
24.6%
53.2%
1851年
1581万
50.2%
49.8%
21.7%
58.7%
1871
2271 万
61.8%
38.2%
15.1%
62.7%
——据【英】C. M.劳尔《1801-1911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增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西洋沿岸人口迁移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英国人口迁移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
18、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会上通过的《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各条约内容(摘录),据此可知( )
条约
内容
《四国公约》
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权利;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条约》即于终止。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有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
《九国公约》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建立共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A、日本取得外交上的巨大胜利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D、良好的国际体系有利于和平 -
19、如下图漫画中,小男孩把头转向右边,一边神情紧张地望着门外,一边将手中刚偷窃来的物品交给眼前穿旧衣服的男人。男人正将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一手交货一手拿钱。这是当时许多无家可归被迫走上以偷窃为生道路的流浪儿童的缩影。该漫画反映了(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B、民众反剥削意识增强 C、人性贪婪造成贫富分化 D、工业化滋生社会问题
-
20、据统计,美国在1850年只有41家工厂的资本达到250万美元。而到20世纪初,1904年已有440个大托拉斯,资金近204亿美元,控制着1528个大企业;190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办资本为1250万美元;1919年全国有6家拥有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变化反映出,此时期美国( )A、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B、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组织的形成具有双重性的影响 D、重视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