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A、国王权力至上 B、法律体系完备 C、军事实力强大 D、医学成就辉煌2. 哈拉帕遗址的年代经碳素测定,结果误差较大,后来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印度器具为印度古文明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时间坐标。这说明了( )A、两河流域文明比较先进 B、古代亚非之间存在联系 C、世界文明呈现多元特色 D、实物史料见证文明交流3. 约公元前4000—3000年,古代文明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欧洲爱琴海地区等世界多地诞生。这说明世界古代文明( )A、同质趋同 B、互融互鉴 C、多源多样 D、封闭隔绝4.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历史上确实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地步,但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被明目张胆地列为专政对象。雅典一切法制、政策都必须服务于剥削与统治奴隶的最高原则。”该材料意在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手段 B、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C、是奴隶反抗奴隶主斗争的结果 D、成为了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5. 鱼尾兽形象定型于古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后,迦毕试古城(古印度西北部)出现了带有鱼尾兽形象的建筑装饰,这一形象还出现于亚洲许多地区。材料反映出亚历山大东征( )A、掠夺了东方世界的财富 B、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6. 罗马建立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可以表示为( )A、公元前6世纪初 B、公元前6世纪末 C、公元前5世纪初 D、公元前5世纪末7. 某学校戏剧社团正在排演课本剧。有同学看到如下场景,据此判断剧中( )
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我是 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
A、人物分别是领主、佃户 B、人物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C、人物正式结成契约关系 D、场景出现在罗马共和国8. 9世纪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一道命令,指导管家的庄园工作,其中规定:管家必须保证庄园里有铁匠、鞋匠、伐木者、刀剑制造者、渔民、织网者、面包师等各种职业人员。据此可知,庄园( )A、经济自给自足 B、司法公平公正 C、属于管家所有 D、保护市民利益9.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神学等课程,培养实用性人才。这说明大学( )A、成为了国家学术研究中心 B、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D、拥有了免赋税特权10. 某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方面,该法典也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11. 西欧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初期实际上已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才保留了下来,并将其传回欧洲。由此可见阿拉伯人( )A、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欧洲文化 B、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 C、用理性之光驱散了愚昧黑暗 D、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12. 日本僧人空海随第17次遣唐使入唐,回国后编撰《文镜秘府论》,创立日本汉诗学,满足了日本诗人把握唐诗的形式和技巧的需求。这说明当时日本( )A、借鉴中国先进文化 B、社会动荡不安 C、幕府把持国家大权 D、典章制度建立13. 历史史实是指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罗马民法大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孝德天皇时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D、阿拉伯人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4.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个阶段,14和15世纪是第一阶段。这时,西欧的封建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最初形态”的显著表现是(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的早期原始积累 D、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出现15.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段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 )A、历史背景 B、运动过程 C、事件性质 D、重要影响16. 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既有提出“人学”与“神学”对立的学者彼特拉克,也有注重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致入微刻画的画家乔托,还有认为“人”是主人的史学家列奥那多·布鲁尼。这说明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A、神权至上 B、人文主义 C、三权分立 D、民族主义17. 下面是哥伦布《航海日记》里的一则材料,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 )当地(美洲)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哥伦布)以为,无须返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A、背景 B、动机 C、过程 D、影响18. 葡萄牙政府规定,从非洲向巴西每输出一个奴隶要向国库缴纳3密耳瑞斯(货币单位)税金。从1575 年至1592年,该项国库收入高达156 159密耳瑞斯。这反映了( )A、西欧庄园经济的发达 B、经济全球化的不稳定性 C、欧洲城市自治的发展 D、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
19. 文明探源,智慧传承。请你和同学组成探访小组,循着历史的足迹,进行世界古典文明的探寻之旅,并完成相应任务。
任务一 第一组同学以“文物会说话”为主题,搜集了下列文物图片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以“文明的传承”为主题,搜集了如下文字材料
罗塞塔石碑记录着托勒密埃及的国王以三种文字颁布的诏令。文字分别是古希腊文、埃及民众用语通俗体(世俗体)和埃及祭司专用的圣书体(象形文字)。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利用仍可理解的古希腊文,解读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意义与结构,并撰写出《罗塞塔石碑释读之书》,今收藏于法国商博良博物馆
——摘自《文件中的历史》
任务三:第三组同学以“文明的交流”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地图材料
(1)、请仿照以下示例,从图②③中任选一幅,对文物进行介绍。图①:嗨,大家好,我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2)、将任务一中同学们搜集的图片按其所代表的文明类型分成两类。(填序号)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释读之书》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概括出《罗塞塔石碑释读之书》的历史价值。(4)、根据地图并所学知识,写出与地图相关“帝国”“宗教”的名称。并举例说明该“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有何认识?20. 14—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索新方式】
材料一: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宣传新思想】
材料二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推广,大大改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印刷书籍给文学插上了一双翅膀,迅速地把人文主义的种子播撒开来,并且处处生根开出花朵。无疑推动了文艺复兴高潮的来临,印刷书籍使学术思想传播得更快。
——摘编自王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图书馆》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但丁《神曲》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关注新世界】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世界地图册》
【积累新资本】
材料四

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非洲视角:每运到美洲1个奴隶,要有5个奴隶死在追捕和贩运途中。在长达400年奴隶贸易中,整个非洲大陆因奴隶贸易损失的至少有1亿多,相当于1800年非洲的人口总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欧美视角: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1)、请将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的数字内容填写完整。(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印刷术和文艺复兴的关系。材料二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什么相同点。(3)、根据材料三的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路线是______(填写字母),“发现”新大陆的航行路线是______(填写字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4)、请你根据上述图文信息,分别概括从不同视角对“三角贸易”进行评价的观点。(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21. 国家发展是世界这个整体向前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历程主要有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进入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摘自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二:世界部分国家发展一览表
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雅典
亚历山大帝国
配图及说明

《 ① 》石柱局部图,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伯里克利
(约公元前495—前429年)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国家
法兰克王国
拜占庭帝国
日本
配图及说明

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② 颁布了《罗马民法大全》

大化改新后的“和同开珎”铜钱
(1)、根据材料一,指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时间范围。根据材料一列举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格里①②横线上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二中的说明一栏归纳促进国家发展的因素。(3)、结合上一问归纳出的促进国家发展的因素,从材料二中任选2个相关史实,围绕“国家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