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庄园内逐步组成了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A、武士集团 B、市民阶层 C、倒幕力量 D、ˊ天皇
-
2、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一系列法律文献被统称为(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学汇纂》
-
3、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
4、下面的思维导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的( )A、庄园经济 B、民主政治 C、古典文化 D、城市发展
-
5、通过缔结合约,某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该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6、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是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苏格拉底
-
7、下图的建筑产生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罗马 D、古代希腊
-
8、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为限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罗马颁布了(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学汇纂》
-
9、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这些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地域辽阔 B、农业发达 C、居民平等 D、小国寡民
-
10、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其成果的是( )A、《掷铁饼者》 B、雅典民主政治 C、楔形文字 D、罗马万神庙
-
11、“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其中,“两河”是指( )A、恒河、印度河 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C、莱茵河、尼罗河 D、黄河、长江
-
12、古埃及人发现,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据此他们制定的历法是( )A、夏历 B、太阳历 C、大明历 D、儒略历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因此,在他议帝号、确立皇权时,还相应地建立了 …… 以三公九卿为主而组成的封建朝廷。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学者主亚楠认为秦代最基本的集权举措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也因此使任何贵族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在郡县制度下,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仅仅是中央专制皇权的派出机构,自此贵族特权阶级分割性之封建,渐变而为官僚统治之政府。
——李岩杰《重铸统一的历史演变》
(2)材料二中“最基本的集权措施”指的是什么?并分析与前朝相比,这一措施有何优势?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括秦统一前后的货币变化,并简述该变化的作用。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秦统一中国”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铲、锸、环、削刀等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孙将耕于 齐,宗庙之牺(牲畜)为畎亩(田地)之勤(劳动力量)。
——《国语·晋语》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社会现象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从春秋晚期开始,……私学教育的出现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士依据各自的学识才能,构成不同的学派—-诸子百家。在诸侯纷争、列国兼并形势下,各国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十分重视利用士人的才智和学问。
——赵剑峰《“百家争鸣”的教学要义》
(2)依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趋势在新的条件下、在各个方面日渐强化,“定于一 ”成为广泛的共同的追求。
——陈民镇《“定于一”是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简要阐述材料三所述观点。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猿人打制石器用来切割兽皮、兽肉,也可以作为武器。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中,发现了火烧过的成层、成堆的灰烬和一块块颜色不一的经火烧过的兽骨、 石头。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1)依据材料一,简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
该玉琮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中国各地龙山时代的遗址中,很多都发现了与良渚文化风格相似的玉器。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彩绘 龙纹陶盘
陶盘盘身内,红灰相间的蟠龙围绕红色圆面盘旋,口衔枝状物。作为图腾族徽的蟠龙纹图案,表明陶寺已出现王权和国家的标志或实物象征。
(2)从材料二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
16、这一伟大的工程既是一条军事防御线,又是一条地理上的重要界线,也是一条农牧分界线,还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此工程指的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兵马俑 D、长城
-
17、秦国本土所处的关中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汉代东方朔认为:“此所谓天下陆海(陆上物产丰富如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山东六国)者也”。据以上信息可知( )A、东方朔称赞秦始皇的统一伟业 B、其他诸侯国地理条件不如秦国 C、秦统一结束了分裂混乱的局面 D、秦国资源丰富为实现统一奠基
-
18、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代表作是( )A、《春秋》 B、《墨子》 C、《离骚》 D、《诗经》
-
19、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被记录在文献中,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这部“传世文献”是(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离骚》
-
20、“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易其田畴,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尽心章句上》)孟子的两则言论共同强调了( )A、民贵君轻 B、以民为本 C、礼贤下士 D、轻徭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