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评价(B)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素养评估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素养评估
-
1、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建筑( )A、注重吸收创新 B、强调规模宏伟 C、追求外观华丽 D、丧失民族特性
-
2、某一宗教早期宣扬“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为此赢得大批民众的支持。该宗教的创立者是( )A、汉谟拉比 B、释迦牟尼 C、苏格拉底 D、屋大维
-
3、如下表为《世界史通俗演义上古卷》目录节选,其中第三回所描述的古代文明是( )
目录(节选)
第三回 造金塔 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十六回 轮番而治 亦官亦民诚可叹
第二十三回 兴霸业 亚平宁岛鏖战急
A、罗马文明 B、希腊文明 C、埃及文明 D、西亚文明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据材料二,以史实说明“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实现统一的因素。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自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受之,万物将自化。
——《道德经》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简析其历史作用。(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著作分别反映的学派名称。选择一个你最欣赏的学派,并简要说明理由。(要点提示:思想主张和现实意义)(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图二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yu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年)
(1)、据材料一分别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每幅图至少归纳3条)。(2)、据材料二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重要意义。(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感悟。 -
7、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汉武帝时期,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这一变化说明( )A、各民族间实现和平共处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国力变化影响对外政策 D、和亲政策效果显著
-
8、《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天蒙蒙亮),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哲……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与材料所述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国人暴动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灭商 D、平王东迁
-
9、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对四诊法的形成与确立,曾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神农 B、扁鹊 C、管仲 D、屈原
-
10、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
A、商朝 东周 B、商朝 战国 C、战国 东周 D、战国 西汉 -
11、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推动这一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 )A、变法运动成为潮流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D、铁犁牛耕的使用
-
12、据《吕氏春秋・观世》记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下列能够成为西周分封对象的是( )A、国人 B、平民 C、功臣 D、奴隶
-
13、据《史记》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上述记载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B、部落间存在攻伐现象 C、中国早期国家产生 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
14、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这可以作为研究北京人的( )A、图像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文献史料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根据材料一,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
(2)、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根据材料二,简述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与重点(矛盾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的两项主要措施。
(3)、材料三①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饮食、服装、用具等。
②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④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融的意义。
-
16、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交流和对话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武帝经营西域的兴趣日浓,逐渐演变成有计划的扩张运动,使汉族突破地理限制而与广大的西方世界产生交流。……自黄河沿岸伸张到河西地域,又推广到西域,数以百万计的移民,逐步开发了这块原属于匈奴与其他沙漠绿洲民族的广大土地。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中原)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西域)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根据材料一,归纳“张骞通西域”对西汉的重要意义。(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并指出丝绸之路在交流方面具有哪一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感悟出哪些“丝路精神”? -
17、某学习小组开展以“国宝中的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宝档案一】
它是河姆渡人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长18.6厘米、刃宽10.1厘米,现藏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国宝档案二】
司母戊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133厘米,口长112 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

国宝档案三】
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他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他地区的朝聘贡诞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1)、档案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2)、司母戊鼎具有怎样的地位?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途有哪些?(3)、根据档案三,指出甲骨文反映的商朝的社会状况。 -
18、《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观察下图可知,顾恺之 ( )
图中一位贵族妇女在对镜梳妆,左边站立的侍女正为其梳理发髻。画面右边的贵族妇女,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发髻
A、侧重描写平民生活 B、开创了宫廷画流派 C、作品众多流传广泛 D、描摹人物生动传神 -
19、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季节轮替、气候变化的规律,指导农业生产,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是精确圆周率。材料突出体现了 ( )A、中国古代科技进步与农业密切相关 B、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C、历法的制定离不开对天体的观察 D、圆周率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
-
20、东晋时期有一名将,曾率军北伐至黄河流域,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少数民族不敢南扰,维护了东晋的安定。“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就是关于他的典故,他是 ( )A、祖逖 B、曹操 C、袁绍 D、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