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综合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45分)
-
1. 1931年日本占领沈阳后,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战。这表明( )A、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C、国共两党正式联合抗日 D、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幻想破灭2. 1937年,音乐家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与冼星海六年前印象相关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3.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 据史料记载,中共中央和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在全国大城市的办事处,与国民政府军委会所属部门进行高层之间的合作、协调,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朱德将军与阎锡山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共同指挥太原会战的范例。这说明( )A、全民族团结进行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5.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除了国民党中央军之外,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湘军、东北军等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到战争中,共70多万人。社会各阶层踊跃支持,工人、商人、妇女都给予军队很大帮助。由此可见( )A、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B、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C、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D、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6.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日本的田中正明曾著有《“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企图为南京大屠杀翻案。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最有力的证据是( )A、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B、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7. 毛泽东曾提到说: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这段话主要说明抗日战争中(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日本军队 B、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D、国共双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体8. 由于敌强我弱,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但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放弃了上海等沿海城市 B、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C、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抗击 D、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敌后游击战9. 对下列四幅图片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 B、敌后战场的抗战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第一次国共合作10. 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该战役( )A、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 C、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 D、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11. 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南京、上海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新曙光。材料反映了台儿庄战役( )A、击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C、实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 D、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12.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阐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 )A、偶然性 B、必然性 C、局限性 D、重要性13. 2024年的元旦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了304.79万人次,大批游客将行程中的一站定在了“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日本731部队曾以人体细菌实验和活人解剖等多种灭绝人性的残忍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及盟军战俘一万多人。日本这一罪行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14.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能证明上述论点的史料包括( )
①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②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使日本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③中国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④中国参加二战中的国际会议,参与筹建联合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5. 每年的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④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二、非选择题(5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对我国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材料三: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歌》
(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国民党内哪两位爱国将领采取了什么行动?(2)、请举出一例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法西斯暴行。(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1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
——美国总统罗斯福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材料一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最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哪一事件?请列举展现材料一中“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两个著名战役的名称和两名抗日英雄的名字。(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设立这些纪念日有何历史意义?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材料二:中国全民族抗战,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进攻。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材料一的“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有哪两支队伍抵抗日军侵略?(2)、材料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列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史实各一例。(4)、中国人民经过14年抗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标志是什么?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据《人民日报》社论改编
材料二: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致使多少爱国志士仁人为之抱恨终天。这次抗日战争却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四年抗战”开始于何时?“十四年抗战”的历程分为哪两个阶段?(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