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作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 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
(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③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这是因为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变化.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且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准备了以下实验用品:刚刷净的四支试管、三枚铁钉、植物油、久置的蒸馏水、镊子、滤纸,还需要的实验用品为.做实验时,发现铁钉有锈,为了除掉铁锈,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一支试管,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
②向试管中倒入2mL 稀盐酸;
③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④当铁钉上的锈消失并变得光亮时,将试管里的废液倒入废液缸内;
⑤用镊子夹取铁钉,用蒸馏水洗净,在酒精灯外焰上烘干铁钉.
(1)你认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操作?
(2)除了给铁钉除锈外,上述所给的实验用品还有哪些不符合实验要求?应该怎样处理?
(3)比较吐鲁番盆地和重庆两地,铁生锈相对慢的地区是 , 理由是. -
3、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探究过程如下:
Ⅰ.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 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 B中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 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Ⅳ.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III中,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称量.(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①Ⅱ中,移出 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② , 导致计算结果偏.
-
4、“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性.(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填“大”或“小”).(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金属X是(填化学式,下同),反应后可能已经反应完的金属是 , 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
-
5、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序号
盐酸溶液浓度
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1
5%
10mL
2
15%
28mL
(1)、图中 A、B仪器可以组装成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的管接c.(2)、小敏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验.获得表格数据.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来体现反应快慢的.(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的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有关. -
6、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铝与稀盐酸反应.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的依据 是.(3)、【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5)、【实验探究】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7)、【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8)、【实验反思】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
7、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由此可判断:
①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8、2018年5 月13 日,我国首艘001A 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种反应为: 的化学式为.(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接触而锈蚀.(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填序号).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 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
9、下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2)、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Ⅱ中要验证 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
10、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1)、黄铜和纯铜相比,硬度较大的是.(2)、铁生锈是铁与 O2、共同作用的结果.(3)、向 Cu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1、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
12、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Zn、Fe和 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滤渣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Cu(NO3)2、AgNO3
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 Cu、Ag,一定没有 Zn、Fe
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Fe、Cu、Ag,可能有 Zn
④向滤液中加入 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 Zn(NO3)2 , 可能有Fe(NO3)2、Cu(NO3)2 , 滤渣中可能有 Zn、Fe、Cu.
A、1种 B、2 种 C、3 种 D、4种 -
13、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该金属可能是铁 C、R 的活泼性比 Ag弱 D、R表面有固体析出
-
14、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个 B、2个 C、3个 D、4个· -
15、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渣是 Ag、Cu、Zn B、滤液中含有 C、滤渣是 Ag、Cu、Mg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g< Cu< Zn< Mg
-
16、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铜片表面有气泡 C、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活动性 Cu> Zn> Mg
-
17、利用下列试剂之间的反应现象,能验证 Fe、Cu、Ag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是( ).A、Fe、Cu、AgNO3溶液 B、Fe、CuSO4 溶液、Ag C、FeSO4 溶液、CuSO4溶液、Ag D、Fe、CuSO4 溶液、AgNO3溶液
-
18、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
-
19、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引火铁”(极细的铁粉)是一种准纳米材料,它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如图是用新制的四氧化三铁与纯净的氢气制备“引火铁”的装置.(1)、写出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反应生成“引火铁”的化学方程式:.(2)、B、C中盛装的物质分别是 B: , C:.(3)、加热前如何检验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4)、未参加反应的氢气直接排入实验室中,可能引起爆炸,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
-
20、通过学习化学知识知道了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 为了验证铜生锈的条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生锈的?铁与铜相比谁更活泼?
(1)、【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2)、【设计与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个月后,发现试管中光亮的铜丝最先生锈(填字母).
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实验是多余的,因为铜生锈的任何条件都没有考虑,C试管中实验是为了观察铜丝与和作用是否生锈,D试管中实验考虑铜丝与和作用是否生锈.
(3)、【评价与小结】铜生锈所需要的条件实际上是铜与、、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4)、铜生锈产生铜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5)、铜和铁相比较活泼,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