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解不等式组:2x2<x+3x+12<2x
  • 2、甘肃临夏砖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装饰艺术,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1是一块扇面形的临夏砖雕作品,它的部分设计图如图2,其中扇形OBC和扇形OAD有相同的圆心O,且圆心角O=100° , 若OA=120cmOB=60cm ,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 . (结果用π表示)

  • 3、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给出如下定义:点P是图形W外一点,点Q在PO的延长线上,使得POQO=12 , 如果点Q在图形W上,则称点P是图形W的“延长2分点”,例如:如图1,A(2,4),B(2,2),P1,32是线段AB外一点,Q2,3PO的延长线上,且POQO=12 , 因为点Q在线段AB上,所以点P是线段AB的“延长2分点”.

    (1)、如图1,已知图形W1:线段ABA2,4B2,2 , 在P152,1,P21,1,P31,2中,______是图形W1的“延长2分点”;
    (2)、如图2,已知图形W2:线段BCB2,2C5,2 , 若直线MN:y=x+b上存在点P是图形W2的“延长2分点”,求b的最小值:
    (3)、如图3,已知图形W3:以Tt,1为圆心,半径为1的T , 若以D1,2E1,1F2,1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上存在点P,使得点P是图形W3的“延长2分点”.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 5、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上,同学们以特殊三角形为背景,探究动点运动的几何问题,如图,在ABC中,点M,N分别为ABAC上的动点(不含端点),且AN=BM

    【初步尝试】(1)如图1,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小颜发现:将MA绕点M逆时针旋转120°得到MD , 连接BD , 则MN=DB , 请思考并证明:

    【类比探究】(2)小梁尝试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后进一步探究:如图2,在ABC中,AB=ACBAC=90°AEMN于点E,交BC于点F,将MA绕点M逆时针旋转90°得到MD , 连接DADB . 试猜想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3)孙老师提出新的探究方向:如图3,在ABC中,AB=AC=4BAC=90° , 连接BNCM , 请直接写出BN+CM的最小值.

  • 6、如图,ABC内接于OABO的直径,点D为O上一点,BC=BD , 延长BA至E,使得ADE=CBA

    (1)、求证:EDO的切线;
    (2)、若BO=4,tanCBA=12 , 求ED的长.
  • 7、观察发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很多取材简单又便于操作的方法,正如木匠刘师傅的“木条画直角法”,如图1,他用木条能快速画出一个以点A为顶点的直角,具体作法如下:

    ①本条的两端分别记为点M,N,先将木条的端点M与点A重合,任意摆放木条后,另一个端点N的位置记为点B,连接AB

    ②木条的端点N固定在点B处,将木条绕点B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端点M的落点记为点C(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连接CB并延长,将木条沿点C到点B的方向平移,使得端点M与点B重合,端点N在CB延长线上的落点记为点D;

    ④用另一根足够长的木条画线,连接ADAC , 则画出的DAC是直角.

    操作体验:(1)根据“观察发现”中的信息重现刘师傅的画法,如图2,BA=BC , 请画出以点A为顶点的直角,记作DAC

    推理论证:(2)如图1,小亮尝试揭示此操作的数学原理,请你补全括号里的证明依据:

    证明:AB=BC=BD

    ABCABD是等腰三角形.

    BCA=BAC,BDA=BAD . (依据1______)

    BCA+BDA=BAC+BAD=DAC

    DAC+BCA+BDA=180° , (依据2______)

    2DAC=180°

    DAC=90°

    依据1:______;依据2:______;

    拓展探究:(3)小亮进一步研究发现,用这种方法作直角存在一定的误差,用平时学习的尺规作图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如图3,点O在直线l上,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图3中作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直角,记作POQ , 使得直角边OP(或OQ)在直线l上.(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 8、先化简,再求值:1+a+7a+1÷a+4a , 其中a=4
  •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 , 连接BD , 过点CCEAB , 垂足为ECEBD于点F1=ABC

    (1)、求证:2=3
    (2)、若4=45°

    ①请判断线段BCB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若BC=13AD=5 , 求EF的长.

  • 10、在完成劳动课布置的“青稞生长状态观察”的实践作业时,需要测量青稞穗长.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由于受仪器精度和观察误差影响,n次测量会得到n个数据a1a2 , …,an , 如果a与各个测量数据的差的平方和最小,就将a作为测量结果的最佳近似值.若5名同学对某株青稞的穗长测量得到的数据分别是:5.9,6.0,6.0,6.3,6.3(单位:cm),则这株青稞穗长的最佳近似值为cm
  • 11、如图,AB为⊙O的弦,C为AB的中点,过点C作CDAB , 交OB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OAOC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若OA=3BD=2 , 求OCD的面积.
  •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2,3,B(m,-2)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

    (1)、求k与m的值;
    (2)、连接BO , 并延长交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于点C.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C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13、(1)计算:22sin45°+120

    (2)解不等式组:x+2>74xx3+x2

  • 14、如图,在ABC中,AB=ACA=40° , 按如下步骤作图:①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点D,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12DE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的内部相交于点F,作射线BFAC于点G.则ABG的大小为度.

  • 15、分式方程1x2=1的解为
  • 16、如图,ABCDAD平分BAC1=30° , 则2=(       )

       

    A、15° B、30° C、45° D、60°
  • 1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2a+2=2a+2 B、a+a=a2 C、3a5a=15a2 D、a+b2=a2+b2
  • 18、计算:2cos30°+(π﹣3.14)012+12-2
  • 19、如图,在ABC中,C=90CD是斜边AB上的高,AC=6BC=8 , 点ECD上,且DE:CE=1:3 , 则AE的长为

  • 20、关于x的分式方程mx232x=1无解,则m的值为
上一页 979 980 981 982 9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