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月 15 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某校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一组不含前一个边界值,含后一个边界值)如图所示,其中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有人.
-
2、某超市在1~5月间销售甲、乙两种型号垃圾桶的盈利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型垃圾桶的利润逐月减少 B、3月份两种型号的垃圾桶利润相同 C、乙型垃圾桶的利润逐月增加 D、甲型垃圾桶在6月份的利润必然超过乙垃圾桶
-
3、对某班学生进行最喜欢的球类体育项目的问卷调查,统计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班最喜欢足球的学生人数最多 B、该班最喜欢排球的学生人数和最喜欢篮球的学生人数一样多 C、若该班有12人最喜欢羽毛球,则该班共有36 名学生 D、该班最喜欢乒乓球的学生人数是最喜欢排球的学生人数的2倍
-
4、在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解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50 只进行检测,此次抽样的样本容量是50 B、了解某校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适合全面调查 C、了解商场的平均日营业额,选在周末进行调查,这种调查不具有代表性 D、甲、乙二人10次测试的平均分都是 96 分,且方差 则发挥稳定的是甲
-
5、如图,在锐角三角形 ABC中,AB=AC,点 D 在 AB上,DE⊥AC于点 E,连结CD,∠CDE=∠B.(1)、特例探索:如图①,若∠A = 60°,求∠ACD 的度数;(2)、类比迁移:如图②,若∠A=α,求∠ACD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拓展提升:在图②中,猜想 BD 与AE 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
6、 如图,在△ABC中,AB=AC=1,∠B=∠C=45°,D 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B,C重合),作∠ADE=45°,DE交AC 于点 E.(1)、当∠BDA=110°时,∠EDC=°,∠DEC=°;(2)、当 DC 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 D的运动过程中,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DA的度数.
-
7、已知 P 是等边三角形 ABC的边BC上的一点,若∠APC=104°,则在以线段AP,BP,CP 为边的三角形中,最小内角的大小为( )A、14° B、16° C、24° D、26°
-
8、如图,△ABC 的 面 积 为9 cm2 , BP 平 分∠ABC,AP⊥BP 于 点 P,连结PC,则△PBC的面积为( )A、3 cm2 B、4 cm2 C、4.5 cm2 D、5 cm2
-
9、 如图,在 Rt△ABC 中,∠ACB=90°,CD平分∠ACB,AC=4,BC=3,则CD的长为.
-
10、 如图,D,E 分别是△ABC的边 AB,AC 的中点,连结 BE,DE.若∠AED=∠BEC,DE=2,则 BE的长为
-
11、 如图,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点E在AC上,AE=AD,则∠EDC=°.
-
1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AC是钝角.点 D在底边 BC上,连结AD,恰好把△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 的度数是 ( )A、30° B、36° C、45° D、60°
-
13、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 钢架的立柱CD⊥AB于点 D,AB长12m.现将钢架立柱缩短成DE,∠BED=60°,则新钢架减少用钢( )A、 B、 C、 D、
-
14、如图,已知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E 是 AD 上 一 点, 连 结 EB, EC. 若∠EBC=45°,BC=6,则△EBC的面积是( )A、12 B、9 C、6 D、3
-
15、如图,在△ABC中,AB=AC,∠BAC=130°,DA⊥AC,则∠ADB=( )A、100° B、115° C、130° D、145°
-
1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底角是( )A、55° B、70° C、40°或 70° D、55°或 70°
-
17、阅读材料:由 得 ;若a,b均为正数,即(a>0,b>0,则有下面的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到等号.
例如:已知x>0,求式子 的最小值.
解:令 则由 得 当且仅当 即x=2时取到等号,故式子有最小值,最小值为4.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 x>0,则式子 的最小值为;若x<0,则当x=时,式子 取到最大值.(2)、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 32 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使这个长方形花园的一边靠墙(墙长20米),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时,所用的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长是多少米. -
18、在全民健身运动中,骑行运动颇受市民青睐.甲、乙两名骑行爱好者约定从 A 地沿相同路线骑行去距 A地 30 千米的 B地.已知甲的骑行速度是乙的1.2倍.(1)、若乙先骑行 2千米,甲才开始从 A 地出发,甲出发半小时恰好追上乙,求甲的骑行速度;(2)、若乙先骑行20分钟,甲才开始从A 地出发,甲、乙恰好同时到达 B地,求甲的骑行速度.
-
19、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1)、求证:无论m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数根;(2)、若x1 , x2 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 求m的值.
-
20、(1)、解方程:(2)、解不等式组 ,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