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正方形 ABCD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E,△BCF,△CDG,△DAH)和中间一个小正方形 EFGH组成,连结 DE.若AE=4,BE=3,则DE=( )A、5 B、2 C、 D、4
-
2、如图是由 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正方形 ABCD,其中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b.(1)、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 正方形IJKL 的面积为;(用含a,b的式子表示)(2)、根据正方形 ABCD 的面积及正方形IJKL 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得(a+b)2 , ab,(a-b)2之间的等量关系为;(3)、请通过计算证明上述等量关系;(4)、记正方形 ABCD,正方形 EFGH,正方形IJKL 的面积分别为S1 , S2 , S3 , 若 S3=30,Rt△AEH 的面积为 , 求 的值.
-
3、如图,在 Rt△ABC 中,∠ACB=90°,以该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正方形的顶点 E,F,G,H,M,N都在同一个圆上.记该圆的面积为 S1 , △ABC的面积为 S2 , 则S 的值是( )A、5π/2 B、3π C、5π D、
-
4、△ABC的三边长a,b,c 满足 , 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
5、如图,在 Rt△ABC 中,∠C=90°,AC=8,BC=6,D 为 AC 上一点.若BD是∠ABC的平分线,则AD=.
-
6、 图①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的会徽,图②由其主体图案中相邻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作菱形CDEF,使点 D,E,F分别在边 OC,OB,BC上,过点 E作 EH⊥AB 于点 H.当 AB=BC,∠BOC=30°,DE=2时,EH 的长为 ( )A、 B、 C、 D、
-
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斜边OA 在第一象限,并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C为OA 的中点,BC=1,则点 A的坐标为.
-
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90°,AC=AD,M,N分别为AC,CD的中点,连结 BM,MN,BN.(1)、求证:BM=MN;(2)、若∠BAD=60°,AC平分∠BAD,AC=2,求 BN 的长
-
9、如图,在 Rt△ABC中,∠ACB = 90°,CD⊥AB 于 点 D,∠ACD =3∠BCD,E是斜边AB 的中点,且CD=1,则AB 的长为 ( )A、2 B、2 C、3 D、
-
10、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C、正五边形的外角和为720° D、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
11、
命题
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命题一般由 和 两部分组成
互逆命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判断 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证明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 反证法 在证明一个命题时,先假设 , 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
12、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13、 如图,在△ABC中,∠BAC=90°,AD 是BC边上的高线,E 是 DC 的中点,连结AE,则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14、 如图,在△ABC中,∠ACB=90°,CD 是高线,∠A=30°,BD=2,则AB=.
-
15、 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CD 是 AB边上的中线,∠B=30°,AC=5,则 CD = , ∠ADC=°.
-
16、
直角
三角形
△ACD,
△B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A+∠B=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CD=AB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 它 所 对 的 直 角 边 等于
判定
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两个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拓展
, 其中a,b为两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h为斜边上的高线长;
(2)Rt△ABC内切圆半径 外接圆半径 即等于斜边的一半
-
17、 如图,在△ABC中,AB=AC=6,BC=8,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 D 不与点B,C重合),点 E 在AC 边上,∠ADE=∠B.设BD的长为x,CE的长为y.(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 D 为 BC 的中点时,求 CE 的长;(3)、当△ADE为等腰三角形时,求x的值.
-
18、 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3,1),点P 在x 轴上,若以 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 P 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19、如图,已知O为直线BC上一定点,A为直线 BC 外一定点.在直线 BC 上取点 P,使得以O,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1)、当∠AOC=30°时,通过分类讨论、画图尝试可以找到满足条件的点 P 共有个;(2)、若在直线 BC上有两个满足条件的点P,则∠AOC的度数为.
-
2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