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若 ∠CAD=15°,则AB的长为.
-
2、 如图,△ABC 与△CDE 是等边三角形,A,C,D不在同一直线上,连结AE,BD交于点F,则∠BFA=°.
-
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BC边上各取一点P,Q,使AP=CQ,AQ,BP 相交于点O.若OB=2,则点 B到AQ 的距离为( )A、1 B、2 C、 D、
-
4、【问题背景】
某校八年级数学社团在研究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时发现:
①如图,在△ABC 中,若 AD⊥BC,BD=CD,则有∠B=∠C;
②某同学顺势提出一个问题:既然①正确,那么进一步推得AB=AC,即知 AB+BD=AC+CD.若把①中的BD=CD替换为AB+BD=AC+CD,还能推出∠B=∠C吗?
基于此,社团成员小军、小民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确实能推出∠B=∠C,并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证明方法.
小军
小民
证明:分别延长 DB,DC 至 E,F 两点,使得……
证明:∵AD⊥BC,
∴△ADB 与△ADC 均为
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
【问题解决】
(1)、完成①的证明;(2)、把②中小军、小民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
5、 如图 1,在△ABC中, 点 D 在边 BC 上,且满足AB=AD=DC,过点D作DE⊥AD,交 AC 于点 E.设∠BAD=α,∠CAD=β,∠CDE=γ,则 ( )A、2α+3β=180° B、3α+2β=180° C、β+2γ=90° D、2β+γ=90°
-
6、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EF 交 BC 于点E,交 AB 于点 F,D 为线段CE 的中点,BE=AC.(1)、求证:AD⊥BC;(2)、若∠BAC=72°,求∠B的度数.
-
7、如图7,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 BC于点 D,交 AC 于点E,∠B=∠ADB.若AB=4,则DC的长是.
-
8、
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⑭
逆定理
到线 段 两 端距离 相等的 点 在 线 段 的⑮上
-
9、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AD=3,∠DAB的平分线AE交线段CD 于点 E,则 EC=.
-
10、 如图,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 P,小明说:“射线 OP 就是∠BOA 的平分线.”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B、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D、以上均不正确
-
11、
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⑫
逆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⑬
-
12、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 BC到点E,使CE=CD,不添加辅助线,请你写出四个正确结论:①;②;③;④.
-
13、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4,则它的高线的长为 , 面积为.
-
14、
定义
⑦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性质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⑧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⑨
判定
⑩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 60°的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面积
其中a为边长,h为高线的长
-
15、如图,在△ABC 中,AB=AC,AD 是 BC 边的中线.若AB=5,BC=6,则 AD的长度为.
-
16、如图,在△ABC 中,AB=AC,∠A=40°,则∠ACD的度数为 ( )A、70° B、100° C、110° D、140°
-
17、 如图,在△ABC中,AB=AC,D 是BC的中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B=∠C B、AB=2BD C、∠1=∠2 D、AD⊥BC
-
18、
定义
有①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有②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说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
等腰三角形的④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⑤
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为: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⑥)
-
19、佳佳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①,在△ABC中,AB=6,AC=4,AD是中线,求AD的取值范围.她的做法:延长AD到点E,使 DE = AD, 连 结 BE, 证 明 △BED ≌△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1)、请回答:
①为什么△BED≌△CAD? 写出推理过程;
②求 AD 的取值范围.
(2)、如图②,AD 是△ABC 的中线,点 M 在AC 上,连结BM交AD 于点N,且∠MAN=∠BND.求证:BN=MN+MC. -
20、如图,在△ABC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延长 BE交AC 于点F.若AF=EF,求证:AC=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