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如图1,在中,是钝角,以为直径的圆与边交于点D,与延长线交于点E,连结 , 连结交于点G.(1)、求证: .(2)、记与之间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若存在,请求出该数量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G关于的对称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证明点G是的内心.
-
2、 提高过江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可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单位: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单位: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0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6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时,车流速度v是车流密度x的一次函数.(1)、当时,求车流速度v关于x的解析式;(2)、当车流密度x为多大时,车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单位:辆/时,)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1辆/小时)
-
3、 课本56页中有这样一道题: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1)、小玲在思考这道题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已知:在和中, , , 是边上的中线,是边上的中线, .
求证: .
请你帮她完成证明过程.
(2)、小玲接着提出了两个猜想:①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请你分别判断这两个猜想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正确,请举出反例.
-
4、 学校体育组为了解本学期九年级女生体质健康的变化情况,从九年级全体女生中随机抽取名女生进行体质测试,并调取这名女生上学期的体质测试成绩进行对比.经过对两次成绩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得出了下面的部分信息:
【信息1】两次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数据分组: , , , , )
【信息2】抽取
名女生上学期测试成绩在的具体分数是:
80 81 83 84 84 88
【信息3】抽取的名女生两个学期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
学期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上学期
82.9
84
本学期
82.9
86
86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题中,的值为 , 的值为 .(2)、学校体育组计划根据本学期统计数据安排九年级80分以下的同学参加体质加强训练项目,若九年级共有90名女生,估计参加此项目的女生人数.(3)、小林比较了两个学期测试成绩的平均数,发现没有区别,从而得出结论:九年级女生的体质健康没有发生变化.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
5、 如图,在的方格中,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试按要求画出线段(E,F均为格点),各画出一条即可.
-
6、 已知关于x的两个方程 , . 若前一个方程中有一个根是后一个方程某个根的5倍,则实数c的值是 .
-
7、 某食堂规定,每份午餐可以在四种水果中随机选两种,则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水果相同的概率为 .
-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绕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点 , 则点的坐标是 .
-
9、 如图,是的三个外角,则的度数是 .
-
10、 分解因式: .
-
11、 如图,水面与底面平行,光线从空气射入水里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射到水底C处,点D在的延长线上,若 , , 则的度数为( )A、 B、 C、 D、
-
12、 如果 , 那么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 B、 C、 D、
-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宠儿”,截至年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亿户,将亿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 B、 C、 D、
-
14、 如果高于海平面记作 , 那么低于海平面应该记作( )A、 B、 C、 D、
-
15、【问题情境】
如图1, , , , 求的度数.小明的思路是:过点P作 , 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的度数.
(1)按小明的思路,求出的度数;
【问题迁移】
(2)如图2, , 点P在射线上运动,记 , , 当点P在B、D两点之间运动时,问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B、D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O、B、D三点不重合),请直接写出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
-
16、如图,已知D、E、F分别是线段、、上的点, , .(1)、求证:;(2)、若把原题设中“”与结论“”互换,所得命题是真命题吗?请说明理由.
-
17、如图, , , , 将求的过程填写完整.
解:(______)
______(______)
又 ,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又(______)
______(______)
-
18、已知如图,在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 将沿x轴负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负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 , 其中点A的对应点为点D,点B的对应点为点E,点C的对应点为点F.(1)、直接写出平移后的的顶点坐标;(2)、在坐标系中画出平移后的;(3)、求出的面积.
-
19、解不等式组: ,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20、解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