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方程2x+y=4的一个解是x=my=1 , 则m的值为(     )
    A、2 B、52 C、32 D、1
  • 2、如图,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a、b、c,其中a<b<c , 且这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能构成三角形.

    (1)、a、b、c只需要满足条件______即可.(只填一个序号)

    a+b>c       ②a+c>b       ③b+c>a

    (2)、若a=2c=5 , b为整数,求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
  • 3、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7,8,9 B、4,5,6 C、5,12,13 D、8,9,10
  • 4、综合与实践

    如图1,这个图案是3世纪我国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受这幅图的启发,数学兴趣小组建立了“一线三直角模型”.如图2,在ABC中,A=90° , 将线段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D , 作DEABAB的延长线于点E.

    (1)、【观察感知】
    如图2,通过观察,线段ABDE的数量关系是
    (2)、【问题解决】
    如图3,连接CD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若AB=2AC=6 , 求BDF的面积;
    (3)、【类比迁移】
    在(2)的条件下,连接CEBD于点N,则BNBC=
    (4)、【拓展延伸】
    在(2)的条件下,在直线AB上找点P,使tanBCP=13 , 请直接写出线段BP的长度.
  • 5、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一定数目的点或圆在等距离排列下可以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他们把这样的数称之为三角形数.如用1,3,6,10,15,21,…数目的石子就可以排成如图1所示的等边三角形,因而这样的数就是三角形数.所有的三角形数都具有如图2所示的规律.


    学习任务:请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根据此规律可知第n个三角形数是_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请判断78是第几个三角形数?写出解答过程;
    (3)、若相邻两个三角形数的和是121 , 则这两个三角形数分别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结果.
  • 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k=0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为5,

    ①若k=3时,请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若ABC是等腰三角形,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 7、如图6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恰好放置在三角形ABC中,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1)tanB=;(2)BC=

  • 8、关于x的方程x(x1)=3(x1) , 下列解法完全正确的是(     )

    两边同时除以(x1)得到x=3

    移项得:

    x(x1)3(x1)=0

    (x1)(x3)=0

    x1=0x3=0

    x1=1x2=3

    整理得x24x=3

    a=1b=4c=3

    Δ=b24ac=28

    x=4±282=2±7

    x1=2+7x2=27

    整理得x24x=3

    配方得:

    x24x+4=1

    (x2)2=1

    x2=±1

    x1=1x2=3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甲和丁
  • 9、如图,为了测量山坡护坡石坝的坡度(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把一根长5m的竹竿AC斜靠在石坝旁,量出杆长1m处的D点离地面的高度DE=0.6m , 又量得杆底与坝脚的距离AB=3m , 则石坝的坡度为(       )

    A、34 B、3 C、35 D、4
  • 10、如图、在ABC中,AB=8BC=16 , 点P从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同时出发,经过(     )秒后,PBQABC相似.

    A、2 B、54 C、45或2 D、54或2
  • 11、在图(1)、(2)所示的△ABC中,AB=4,AC=6.将△ABC分别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进行裁剪,对于各图中剪下的两个阴影三角形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1)中的与△ABC相似 B、只有(2)中的与△ABC相似 C、都与△ABC相似 D、都与△ABC不相似
  • 12、用配方法解方程x26x1=0时,配方后正确的是(     )
    A、(x+3)2=10 B、(x3)2=10 C、(x+3)2=1 D、(x3)2=1
  • 13、已知线段b是线段a、c的比例中项,且a:b=2:3 , 那么b:c的值是(   )
    A、23 B、32 C、49 D、94
  • 14、如图,在RtABC中,C=90°AB=8BC=6 , 则sinA等于(     )

    A、35 B、45 C、34 D、43
  • 15、如图,在ABC中,ABC=90°,AC=13,BA=5 , 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CAB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t>0

    (1)、BC=            
    (2)、求斜边AC上的高线长.
    (3)、①当P在AB上时,AP的长为             , t的取值范围是                .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点P在BCA的角平分线上,则t的值为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PAB是以AB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
  • 16、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BEAC于点E

    (1)、如图1,若AB=AC , 求证:EBCDCB
    (2)、如图2,点FBC边上的中点,连接DFEFDE , 试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EBC+DCB=60°DE=6 , 求DEF的周长.
  • 17、已知: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的坐标为4,1

    (1)、请以x轴为对称轴,画出与ABC对称的A1B1C1
    (2)、点Pa+1,b1与点C关于y轴对称,则a=        b=             
    (3)、如果要使ABDABC全等,那么点D的坐标是                 
  • 18、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114x3+3
    (2)、3x2>12x13>x2
  • 19、将点P(3,1)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Q(x,y) , 则平移后点Q的坐标
  • 20、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C、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对顶角相等
上一页 764 765 766 767 7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