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要求写作。

    ◎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总有很多遇见的机会。遇见“自然”,感受生命的真谛;遇见“生活”,发生心灵的碰撞;遇见“回忆”,陶冶自我的心智……无论是怎样的遇见,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学校文学社开设了以下“亲近生活,放飞梦想”栏目,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思考,参考素材积累卡,为其投稿。

    素材积累卡

    分类

    举例

    感悟、收获

    感受自然

    滋润万物的雨水、轻柔温暖的春风、香气扑鼻的桂花……

    留心生活

    妈妈的关心,老师的眼神,同学的鼓励……

    回忆成长

    一次军训、一次义卖、一次研学……

    其他

    ……

    要求:

    ⑴请以“遇见”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⑵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⑶不少于500字。

  • 2、文言材料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

    【注】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而去         下车

    一日          尊君在

    (2)、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

    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
  • 3、诗歌材料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首句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种景物,营造了的意境。
    (2)、尾句的“泪痕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4、小乐组搜集了《秋天》进一步探究写景的技巧,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秋天

    李娟

    ①树林里地势倾斜,低处东一个西一个到处泊着大大小小的池塘。池塘里水很清,不是很深。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

    ②水边一簇一簇生着漂亮的水草。(A)这种水草没有旁逸斜出的枝子,一束束纤细地、整齐干净地扎在水中。总觉得那更应该是刺绣出来的事物,说不出的精致、雕琢。

    ③漂浮在水面的落叶,就好像静止在空气中央一样,还在水底投下了清晰的阴影,阴影四周泛着亮光。

    ④我发现,水一旦停止下来,就会——怎么说呢,似乎就会很“轻”了,没有分量似的……

    ⑤静下来的水,干净透明。干净得连水面的倒影都没有,只有投向水底的阴影。水底的草,又深又密,鲜艳碧绿,不蒙灰尘。这样的水,似乎不是注满了那方空间,而是笼罩着那方空间——似乎是很稀薄的水,或者是稍微浓稠一点的空气而已。

    ⑥(B)而流动的水——比如离这池塘几十步远的那条大河,喀依尔特河,携着力量,闪耀着明亮的湛蓝,一注一注地翻涌着,日夜不息地奔流

    ⑦在一些阴天里,这条河看起来似乎流淌得柔缓一些,颜色看起来也更深更厚重了,接近了绿色。还有一些日子,很奇怪地,不知道为什么这条河看起来又泛着明亮的银灰色,非常寒冷的颜色。到了冬天,这条激情的河则会猛地安静下来,波涛翻滚的水面被平平整整地铺上了冰,积着厚厚的雪。于是河两岸的村子一下子连到了一起,孩子们上学也方便多了,可以少绕好几公里道呢。

    ⑧在冬天,在大桥的第一个桥墩下,被凿开了一个一个大窟窿。清澈的河水冒着浓重的白色水汽,一波一波往上涌。我们都在那里挑水,远远近近的牛们,也稀稀落落排成长长的队,一只一只通过狭窄的雪道向那里走去。那是冬天里唯一能找到水的地方。

    ⑨不过现在是秋天。牛羊散在河边,细心地啃食草地。河岸边收割过的麦茬地泛着整齐的金黄,地势起伏动荡。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我穿过烟雾走进麦茬地,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荡。抬起头来,麦田四周白桦林的林梢,用雪白和金黄的颜色深入蓝天。

    ⑩在金光灿烂的麦茬地里,一棵高大庄严的西伯利亚云杉笔直地站在秋天的正中央。只有它还葱茏碧绿地停留在夏季之中。大地金黄,远山的山巅已堆起了银白的积雪……突然,我在想秋天其实也不是秋天,它是夏天努力想要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吧?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减)

    (1)、小乐组准备搜索图文插画,需要梳理文中景物的特征,请你加以补充。

            ②         ③

    (2)、景物描写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请从文中划线A、B两句中任选一句,为其进行朗读设计。(提示从重音、语气、语调中任选两个角度即可)

    我选择句,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的摘抄材料,继续和小乐一起学习《秋天》中的写景技法。

    篇目《秋天》

    内容摘抄

    赏景小悟

    写景

    技法

    用词

    【原文】

    漂浮在水面的落叶,就好像静止在空气中央一样,还在水底投下了清晰的阴影,阴影四周泛着亮光。

    “投”和“泛”这两个词,写出了水之静默,也写出了水的清澈。给人的感觉平和,宁静,表达作者对此景的喜爱之情。

    修辞

    【原文】

    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语段进行赏析。

    感官

    【原文】

    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我穿过烟雾走进麦茬地,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荡。

    从感官描写的角度,对语段进行赏析。

    (4)、小乐组打算写一段本篇写景散文的推荐语,来引导大家阅读李娟的写景散文作品。请你借助写作小助手加以完成,字数80字左右。

    写作小助手

    作品评论:

    ①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

    ②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

    写作要点:选材特点、文本语言、主题价值

    推荐语:

  • 5、名著阅读
    (1)、根据提示猜人物。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这是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这是

    根据提示填书名。

    (2)、《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诵的《》,一本是在矿务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
  • 6、古诗文名句填空。
    (1)、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2)、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丰富理趣的句子是“”。
    (7)、《江南逢李龟年》中,常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诗是:
  •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年四季:春天的雨,____,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____,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给大树穿上朴素的秋装;冬天的雪,____,为天空遮上漂亮的幕帘。

    A、细腻而轻柔  迅疾而猛烈  凉爽而惬意  慈祥而温厚 B、凉爽而惬意  迅疾而猛烈  细腻而轻柔  慈祥而温厚 C、慈祥而温厚  迅疾而猛烈  凉爽而惬意  细腻而轻柔 D、细腻而轻柔  凉爽而惬意  迅疾而猛烈  慈祥而温厚
  • 8、根据要求答题。

    前言

    亲近生活,感动于大自然,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立春过后,山川朗rùn ,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为果实贮xù养分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秋姑娘lì临人间。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静mì的寒冬到来了,北方的天空时常飘着雪花,大地铺上洁白的地毯。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完善以上的“前言”。

    ①朗rùn         ②贮xù         ③lì临         ④静mì

  • 9、作文

    与朋友一起聚餐,上了一道水煮鱼,有朋友尝过后,对酒馆老板说,这道水煮鱼少放了一种作料。酒馆老板问少放了什么作料,朋友说,少放了时间的作料。酒馆老板有些纳闷儿,哪有什么时间的作料呢?朋友说,就是这道鱼少用了时间去煮,致使鱼本身的香味没有煮出来。

    用时间慢慢地去煮,用时间慢慢地去熬,可以把一道鱼的香味引发出来,把一道菜的本味引发出来。一个人用时间慢慢地去努力,慢慢地去用功,同样可以把自己内在的潜力和潜能激发出来。做一道菜,做一件事,什么“作料”都可少,但时间的作料不可少。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0、同学们在阅读《西游记》时,摘抄了其中的一个选段,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题目。

    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选段中选自《西游记》中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______”,本段描述两人打斗的原因是什么?

  • 11、同学们搜集了名著中关于“老师”的介绍,请你补充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内容

    “老师”是人们人生的引航人,鲁迅先生在回忆性散文集中展示了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讲述了孙悟空的第一位老师 , 他授给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神通。

  • 12、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班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下面材料,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4年中学生每日课外阅读时长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中学生可以制定阅读计划,比如,每周读完一本薄书或几章厚书,安排特定的阅读时间,如每晚睡前半小时、周末下午两小时等,定期回顾所读内容,做简单笔记。

    【材料三】

    中学生可以从营造阅读环境开始,在家中设置舒适的阅读角落,摆放喜欢的书籍;每天坚持阅读一定时间,读完后与同学交流心得,分享感悟;还可以参加读书俱乐部,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中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 13、阅读《外婆家的枣树》一文,回答小题。

    外婆家的枣树

    刘义彬

    ①入秋后,果园里的枣子晒出了“成绩单”。

    ②枣树苗栽下去才三年光景,虽枝叶稀疏,却成长得很顺利,也不生虫子,就是身材略显歪斜。找了个空闲,我用几根木棍将其撑好,树干从此就直溜了。最让人欣喜的是,枣树今年开始挂果了,果子还不少呢。

    ③刚一打春,光秃秃的枝头叶蕾萌动,小小的拳头般慢慢张开,小手指渐成新叶和枝条。这些新枝叶嫩得发亮,一个星期时间就长到十厘米长。才一个月时间,很多新枝条就有筷子般粗细,并伸出很多侧枝和嫩叶,那样子一天比一天青翠、茂盛。

    ④悄悄地,小米般大小的绿色花苞从叶子下面钻出来。花苞炸裂,成了黄豆般大小的五角星,花瓣半透明,黄绿如玉,吸附在一根根细小的枝条上。等到小满,花开更盛,一簇簇的,像水中的涟漪在枝头荡漾 , 一股股清香随风而来,钻进鼻孔、沁人心脾。

    ⑤芒种将至,头一茬枣花开始凋谢,嫩枣在谢过花的地方渐显身姿。开始时,东两颗西三颗、稀稀拉拉的,绿豆般大小。不断绽开又萎黄的枣花下面,嫩枣一茬又一茬出来。每一阵风的吹拂、每一场雨的洗礼,都是枣子的必修课。到了大暑时节,树上已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青枣,捉迷藏一样藏在翠绿的树叶之下。枣子的个头还不小,我摘了一颗放进嘴里,只觉又干又硬,难以下咽。

    ⑥立秋过后,枣子颜色渐渐变白,并陆续露出羞红的斑点。我再尝了尝,变脆变甜了,但与儿时外婆家的枣子相比,还差了些。

    ⑦记忆里,外婆家老屋门口那棵大枣树一直倔强地生长着。每到枣子成熟的时节,我和弟弟就会围着十多米高的枣树转圈圈。外婆不准我们爬树,怕我们摔伤。她会从台阶靠墙角处拖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照着树上浓密的枝叶一阵扑打,一颗颗白里带红的枣子便乒乓落下。即使砸在头上脸上,我们也不肯躲开,只顾着捡枣子,在衣服上擦擦便塞进嘴里,迫不及待地品尝那沁甜的滋味。

    ⑧长大后的我,到了遥远的地方工作,外婆在我的忙碌中悄无声息地走了。外婆家的枣树连同老房子一起,渐渐被时间吞噬,给我留下越来越模糊的印象。

    ⑨为了怀念外婆,我栽下了这棵树。如今,枣树要丰收了,怎么才能将这份喜悦分享给那远逝的亲人呢?当我从过往回过神来,才发现鸟儿开始陆续光顾了。一个清晨,我拿着摘果子的长竿网兜,寻那些个大偏红的枣子摘了满满一提兜,洗干净掰开给母亲尝,可年迈的母亲牙齿快掉光了,对我笑着直摇头。

    ⑩又过了两周,园子里的鸟越来越多,仿佛欢笑也越来越多,树上的枣子也越来越红。有的全身红透,随着一阵风便从树上掉下来,引来成群蚂蚁在地上欢乐抢食。我摘了两颗尝尝,味道真好,更脆更甜更酥,和外婆家的一模一样。

    ⑪“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北宋欧阳修说的,正是我此刻的感受啊!既然枣子人和鸟都喜欢,我打算明年再多栽几棵。

    ⑫期待这园子里枣树成林,村子里花香满溢,秋天里欢乐四起。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2日,有删改)

    (1)、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说一说《外婆家的枣树》这一题目包含怎样的意味。
    (2)、文中一些词语运用巧妙,值得反复玩味,细读文中画线句子,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等到小满,花开更盛,一簇簇的,像水中的涟漪在枝头荡漾 , 一股股清香随风而来,钻进鼻孔、沁人心脾。

    (3)、结合文章分析,第⑥段和前后段有何联系?
    (4)、结合全文分析,说一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深层意蕴的理解。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甘庄恪,吴江人,少任涞水令,有德政。时有御前侍卫某往放御鹰 , 蹂躏田苗,公即命锁至庭,大杖数十。大吏闻之惊曰:“某令疯耶!”因共劾之。圣祖笑曰:“不畏强梁 , 真民父母也。”其官,后迁至吏部尚书。乾隆初,纯皇坚意复三年丧,诸臣莫详其制,公时任礼部,依据经注,参定大礼,繁俭常理,后皆遵之。后暴薨于署,同事者为相公讷亲 , 因亲送其丧

    【注释】①涞水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②“御鹰”是指皇宫中(皇帝)所豢养的鹰。③蹂躏(róu   lìn):踩踏;践踏。④劾:弹劾,揭发罪状。⑤强梁:强横霸道的人或势力。⑥擢:提拔。⑦相公讷亲: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大臣、将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擢其官:

    ②因亲送其丧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即命锁至庭,大杖数十。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甘庄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5、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

    (2)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两句,通过对鸿雁传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王湾对亲人的思念。

  • 16、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其一坐于前 B、乃悟前狼假 C、一狼其中 D、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前狼假寐       去后 B、其一犬坐前       我如浮云 C、一狼得骨       增笑耳 D、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 B、“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 C、本文说明对待这种象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写两狼“顷刻两毙”的结局,点明了故事主题。
  • 17、阅读《我的白鸽》选段,完成小题。

    我的白鸽

    陈忠实

    ①那是一个下午,我准备到河边上去散步,临走之前给白鸽撒一把玉米粒儿,算是晚餐。我打开后门,眼前一亮,后院的土围墙的墙头上,落栖着四只白色的鸽子,竟然给我一种白花花一大堆的错觉。两只老白鸽看见我就飞过来了,落在我的肩头,跳到手臂上抢啄玉米。我把玉米撒到地上,抖掉老白鸽,好专注欣赏墙头上那两只幼鸽。

    ②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瞅瞅我又瞅瞅在地上啄食的老白鸽,胆怯的眼光如此显明,我不禁笑了。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是的,那种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陌生和新奇而表现出的胆怯和羞涩,使人顿时生出诸多的联想:刚刚绽开的荷花,含珠带露的梨花,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俏妹子……最美好最纯净最圣洁的比喻仍然不过是比喻,仍然不及幼鸽自身的本真之美。这种美如此生动,直教我心灵震颤,甚至畏怯。是的,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③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这幢由家族的创业者修盖的房屋,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更替而终于墙颓瓦朽了,四只白色的鸽子给这幢风烛残年的老房子平添了生机和灵气,以至幻化出家族兴旺时期的遥远的生气。

    ④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⑤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⑥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穗扬花的麦田。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1)、以下关于作者面对幼鸽“本真之美”心灵受到触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觉得幼鸽的美无法用言语形容,感觉自己无法企及这种圣洁的美,失落而伤悲。 B、作者面对幼鸽的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虽有震撼却能泰然处之。 C、作者被幼鸽的美所震撼,产生了敬畏之情,觉得在这种纯粹的美面前自己是渺小且怯弱的。 D、作者看到幼鸽的美,第一反应是羡慕和赞美,也想要占有这种美。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了幼鸽白色羽毛的纯净程度,强调其颜色的单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鸽比作“牛乳”和“天宫降临的仙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幼鸽羽毛的颜色和质地,同时赋予幼鸽一种神圣纯洁的气质。 C、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脑袋到尾巴”“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等多个角度,增强语势,细致地描绘了幼鸽的外形特点。 D、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幼鸽当作仙女来写,“天宫降临”赋予幼鸽人的行为动作,表现出幼鸽的活泼可爱。
    (3)、结合文章分析,对“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只关心白鸽,在白鸽飞翔的这个特定场景下,被白鸽吸引,旁若无物,所以觉得世界就是白鸽。 B、白鸽象征着美好和自由,承载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作者在陶醉中觉得世界的意义都聚焦在白鸽身上。 C、作者看到白鸽在山川河原上空飞翔,觉得白鸽的自由自在和世界一样广阔无垠,作者内心也充满对自由的向往。 D、作者认为世界就像白鸽一样渺小,自己可以掌控白鸽,就像可以掌控世界一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 18、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以乐景写哀情,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B、次句叙事,“过五溪”,指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 C、三四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带给友人。 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 19、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同学也摘录了关于“冬”的语段,请你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雪和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气。②通过它们可以知道标志着深冬的来临,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开始降雪。③“雪”字,象形兼会意。在最早的甲骨文中,看似“羽”之状,或像小雨花附于枝之状,空中飘落“花”之形。④另有上下结构的“雪”字,上部符号表示天空或雨,下部看似“羽”之状,如羽毛缓缓飘落。故以“羽”代指雪。

    许慎□说文解字□释曰:“雪,凝雨,说物者。从雨,彗声□意思是说,雪是凝结的雨水,可以使人愉悦。降雪虽然给人们带来寒冷或不好的心情,但纯净的降雪又会让天地间呈现______之美,并带来悠闲和安逸的空间,所以很多诗人在描写寒冷的诗句里,______着暖意和愉悦之感。唐朝诗人戴叔伦写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随风翔舞的雪花百看不厌,像素蝶般消失在山林之中。此时,诗人正在窗前读书,一片一片的雪花扑窗而来□读之,给人一种优雅______之美。

    (1)、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素雅       洋溢       舒适 B、素雅       充满       舒服 C、雅致       洋溢       舒服 D、雅致       充满       舒适
    (2)、上面语段中第一段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3)、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 2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
    A、(yì)       热(chén)       轻怕重(niān) B、(chuò)       伏(quán)       畏罪逃(qiǎn) C、意(qiè)       默(jiān)       人听闻(hài) D、漫(ní)       寻(mì)       随声附(hè)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