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言文阅读

    标山记

    元·张养浩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伫,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與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者,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

    泰定甲子三月,命童携酒肴,偕馆客清江谕仁本登焉。始有小劳,既戾其上,神超气逸,身欲羽飞。环视众山,手若可即。联岩属 , 盛于东南,而微杀于西北。诸支流之水,萦络交碧,练横绳引,析而复合。盖郊外可登眺者,莫此胜焉!

    尝欲构亭其上,时杖履往来,以豁心目,因仍未暇。既而坐洞屋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陶、谢、韦、柳者数篇,其清欢雅思,悠悠而集,若世若形,两忘其所恃。加以烟岚坌涌,相与冥合,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

    于是,仁本举酒相属曰:“乐其哉,公之游乎,殆不可以无记!”遂书而贻之。

    [注释]①童:山无草木。②陂陀:不平。③谕仁本:清江人,故称清江谕仁本。④巘:山峰。⑤窅乎:深远的样子。

    (1)、请补充小文的实词积累手册。

    实词

    方法

    更酌

    ①联系上下文,“”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下面哪一个相同? 

    A.觥B.筹C.射

    故以

    ②课内迁移法:“名之者谁”的“名”为

    莫此

    ③比较法:与“予观夫巴陵胜状。”是否相同? 

    “莫此焉”中“胜”为

    仁本举酒相

    ④代入法:

    A予作文以记之    B有良田桑竹之

    C引凄异          D神情与苏黄不

    “仁本举酒相曰”一句中“”的含义应解释为

    (2)、根据语境,推测“郊外可登眺者,莫此胜焉”中“焉”的意义是(   )
    A、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 B、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 C、乃:于是。 D、表示肯定的语气。
    (3)、始有小劳既戾其上神超气逸身欲羽飞。(限断三处)
    (4)、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而”表示转折,“其联岩属,盛于东南”的意思是“它有连绵不断的山峰,东南部的山峰高耸”,依据以上提示,请你谈谈“微杀于西北”的景象应该是如何?
    (5)、欧阳修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作者说:“育乎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他们赏景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也”字进行分析。
  • 2、阅读理解

    夜深篱落一灯明

    栗碧婷

    ①“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的古诗句里,觉得叶绍翁的这一句格外好。

    ②儿童、促织、篱笆、温暖的灯火,各安其位,却又彼此牵牵绊绊。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异常贴已,有说不出的闲适。这样的闲适,觉得特别有底气。

    ③凭栏而望的羁旅者,在用心地体味着这份淡然,以及淡然里那丝丝的温暖。灯火摇曳,促织低唱,于清秋的夜晚,不低徊哀伤,不把酒问月,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景,不耽溺,不自拔,一小缕风顺便将一片叶子捎过来,落在了他稍稍单的秋衣上。秋衣是去年的,也许是离家时母亲亲手缝制的那一件,然而,他并不在意,只是偶尔拢了拢垂下来的长袖,雾气蒙蒙,凉意淡淡,多日萦绕心头的孤单在不远处的灯火里渐渐消融、弥散。一阵暖意于心头悄悄升起,这样的暖意不明亮也不壮丽,对于一个羁旅者刚刚好。

    ④夜深。深得有了清气,有了白月光一样的纯意。“情到深处自然淡”,光阴的锦帛上繁华落尽,一路走过的良景,喝过的陈酒,朋友折枝相送的美意,绿萝牵衣的惬意,此刻都留了白。迷蒙的夜色里,篱笆歪歪斜斜,疏影淡淡,攀附其上的枯藤似一路散落开来的墨迹,飘逸、闲散,好比人生章节里那写不完的林林总总,如此一笔带过。一笔带过,也未尝不好,略去的,隐去的,便有了无尽的深意与禅意。

    ⑤一直觉得万家灯火,不是令人徒增怅惘,便是让人心生空虚无序。而恰是那僻院里的一盏,光影绰绰,摇曳生姿,橘黄如旧色往事,在秋野的清静中摊开,或卷着花边,柔软、温情,宜人宜心,像极了少时自家方木桌上的那一盏,此盏,彼盏,圆了,缺了,故园秋声透迤而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母亲的催读声、夜色里滑出来的击更声、秋虫的呢喃声……于这微凉的秋夜,散发出迷人的节奏。

    ⑥“远望可以当归”,说得极是。

    促织的鸣声浸着亮,镀着翠,从篱笆旁的草丛里小珍珠似的一颗颗滚出,接连不断,大约这珍珠是串了线的。杜甫诗云:“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此音必当不是了。循声而来的儿童听出的是稍稍的明媚与清丽,近了,更近了,顺手折一小枝,无须褪尽残叶,早就被风卷走啦。蹲着、爬着、眯着眼、噘起小嘴巴,找促织啊,“也真是的,声音明明在这儿……”结果,泥渍、草汁弄了一身,握在手里的促织“嘟,嘟,嘟,……正叫个不停呢。“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白居易听出的是岁月流逝的“咕咕”之音,高低不止,凉如秋水,悲苦自知。而挑促织的儿童正带着促织在回家的小道上撒腿欢跑,白月照水,波澜不兴。

    ⑧夜风清爽,灯火淡淡,儿童的纯真笑声仿佛在草尖上滴溜溜打转。观者不禁莞尔,眉字间看不出一丝清愁。耳廓边幼年的促织声悦耳如歌,一股潮热在心头荡漾,一低眉,故园的野地顿时花枝颤颤,草香幽幽。

    ⑨想起六月的一天,随母亲去麦地,不小心被麦芒刺痛了手,小脸顿生不悦之情。母亲连忙钻进麦地,寻得一只羽翼震得沙沙响的蚱蜢,扇动的羽翼是多彩的,有翠绿,有桃红,母亲找了一根线让我牵着、我喜欢看它飞翔的样子,麦芒的刺痛感早就被那多彩的羽翼扇走了。如今,我只要一看到灼灼盛开的桃花,就会想那是不是正在飞翔的蚱蜢的羽翼。心里是满满的明艳与温暖,那是永远不会凋落的飞翔。

    ⑩“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凡事不必那么匆忙,也不必因关山重重、思乡心切,而涕泪交加。如叶绍翁这般缓缓行,慢慢看,纵然离乡万里,也试着数数落花,听听促织,闻闻草香,看看俏皮儿童……然后静静聆听醉在光阴深处的往事相懒懒拱动的声响,如此,悠然盈盈,山高水远里,自是风光祷旎,温情脉脉。有了一颗静笃的心,再浓的也就自然淡了,再远的路径也能风景读遍。

    (选自《散文百家》2020.05)

    (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夜深篱落一灯明”很能反映羁旅者凄清悲苦的心境。 B、文中引用了许多关于“促织”的诗句,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C、全文以情境的描述为主,但也有对童年具体事件的叙述。 D、本文长短句交错,多处引用诗句,语言活泼又不失典雅。
    (2)、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如“用词、修辞、感官”等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析标题“夜深篱落一灯明”的妙处。
    (4)、同学们打算把这篇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你认为归入哪个专题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A.故园之思     B.人生感怀     C.旅行印象     D.人间草木

  •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岳阳楼

    【唐】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

    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

    满棂湖水入西江。

    【乙】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此诗是元和九年(814)往潭州途中所作,此时正值诗人接连遭贬。②唐大历二年(767),杜甫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此诗。③坼(chè):分裂。④乾坤:指日、月。戎马:指战争。

    (1)、【甲】诗首句用一“衔”字写活了红日斜照楼窗这一景象,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得整个境界活跃起来。请你从[乙]诗中找出一个类似用法的词来赏析。
    (2)、根据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你觉得最符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描写的“迁客骚人”形象的是哪位诗人?请作简要分析。
  • 4、阅读理解

    “诗教”的当下意义

    谢有顺

    ①最近接触了很多小学生诗人,看他们现场作诗、发言,都有良好的诗歌素养。与此同时,我也不断地在媒体上读到诗歌无用的论调。这些看起来矛盾的信息,迫使我思考“诗教”在当下的意义。

    ②诗在民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这点,从父母给孩子取名就可看出:像张恨水、谢冰心等人的名字,之所以被人喜欢,正因为这些名字有诗意,一种特殊的美——真正影响、塑造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还是诗歌的力量。在中国人的人生构想中,诗意的人生比庸俗的、功利的人生更高一个层次。⑴____因此,提倡“诗教”,其实就是提倡美育。

    ③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不了解、学习一点诗歌,你甚至不懂如何把话说得优雅、准确。汉语是很结晶的语言,有时口语说了一大篇,还不如引一句诗来得准确、生动。⑵____只有诗的语言,能如此凝练、精致。

    ④因此,诗歌也是一种说话方式,不过,它说出的主要是诗人自己的情怀、胸襟和旨趣。通过诗,理解诗人,探究他的情感空间和内心世界,就可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人生与人生的叠加。和诗里的人生有了共鸣、回应,我们原有的人生就延长、扩大了。

    ⑤诗歌教育既教人抒发情感,还教人如何节制情感。太夸张、外露的情感,容易伤害诗歌的美和隐忍。读戴望舒《雨巷》,会发现“忧愁”是“丁香一样的”,“目光”是“太息一般的”,“惆怅”是“丁香般的”,“姑娘”是“结着愁怨的”,情感都被溶解到具体的感觉中,加上很好的语言节奏,它唤醒的是我们内心的事物,那份感伤和忧愁,也变得触手可及。

    ⑥因此,以诗歌作为情感教育的素材,能使一个人变得情感丰富、心灵敏感;同时,也能意识到情感的抒发如何才能优雅、节制,更富美感。中国古代的情感表达强调中和之美,但过分矜持,有时缺乏激情和奔放,有了新诗之后,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就有了新的出口,这是新诗的功绩之一,不容抹杀。

    ⑦中国的诗歌,尤其是古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强调人情和人心。实现诗人的人生心得和人生旨趣、物与人的合一,才堪称高境界。⑶____

    ⑧进入诗歌世界,我们会遇到许多这样细腻、高远的心灵,这些为语言所雕刻出来的精致心灵,一旦被理解、欣赏,意义是深远的,因为一种心灵教育的完成,必然要以心灵为摹本,也要以心灵间的呼应为路径,从而达到对内心世界的塑造。

    ⑨诗能为僵硬的世界留下柔情,也能为苍白的心注入暖意。以诗教之,即以审美、情感和心灵教育为核心的“诗教”,推广开来,获得学生的响应后,必将提升一代人的人文素养。我相信,他们的感知系统、审美方式、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都会因诗而改变。(有删改)

    (1)、下面三句是小温的阅读感悟。请你放到文中合适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A.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能察觉在美好的春景中,诗人想到的是被风雨摧折的花朵,他或许觉得,一种美好的诞生背后,也有另一种美好在寂灭,人生也是如此。

    B.正如一些人觉得吟诗、写字、作画、刻章、遛鸟、养花,更富审美价值;隐居也比入世更具诗意。

    C.“天下谁人不识君”,“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语道尽各种心绪或伤愁,

    (2)、小温对第⑧段“心灵教育完成”的推进过程,不是很明晰。请你联系全文 , 用简洁的文字或思维导图帮他梳理。

    进入诗歌世界→→完成心灵教育

    (3)、小温摘录的两则材料,你认为哪则对你理解第④段画线句的观点有帮助?

    A:还是别去追寻前朝往事吧,因为时移世迁,历史痕迹已难以分辨,只有滔滔渭水依然东流。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九上课本148页

    B:辛弃疾《丑奴儿》的“欲说还休”,写的则是“不敢说”的辛酸悲哀,人类的心是如此地复杂微妙,而人类的孤独苦痛又是这么深沉无奈。世事难料,万一有一天很不幸地,让你去忍受这样极端痛苦的时候,也许到时候你就更能体会诗歌意境,它可以让你超越了少年时的“强说愁”,让你活得更深刻,也因此更懂得宽容人类的有限,甚至你还能够懂得适时地给予他人一点温柔。

    ——欧丽娟

  • 5、发现诗歌画意

    (一)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

    最后的时间。

    看!

    (二)吹号者(节选)

    艾青

    他走上了山坡,

    在那山坡上伫立了很久,

    终于他看见这每天都显现的奇迹:

    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

    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

    从天的那边到来……

    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

    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曙光……

    看,

    天地间在举行着最隆重的典礼…

    (三)下雪的早晨(节选)

    艾青

    看着雪花在飘飞,             他的脸像一朵鲜花,

    我想得很远,很远,           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

    想起夏天的树林,             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

    树林里的早晨,               他仰起小小的头,

    到处都是露水,               那双发亮的眼睛,

    太阳刚刚上升。               透过浓密的树叶

    一个小孩,着脚,          在寻找知了的声音……

    从晨光里走来,

    注:此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婚姻、事业都受到挫折,情绪极低,于是他回忆起童年的生活。

    (1)、艾青《诗论掇拾》中说“一首诗里面……没有色调,没有光彩,没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请从(一)(二)两诗中任选一首,对这句话作出简要阐释。
    (2)、画意兼具诗情才更显张力,请为诗歌(三)划线的诗句作朗读设计。

    诗句

    感情基调

    朗读设计

    设计理由

    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

    设计理由:突出晨光的温和柔美;展现孩子的快乐;此时诗人婚姻、事业都受到挫折、情绪低落,童年生活是对他最好的慰藉;诗句表现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与怀念。

  • 6、走进诗歌意象

    学习记录单

    >>诗文中意象学习资源

    ◎古典诗文部分

    ①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浮光跃金,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月夜忆舍弟》中,杜甫通过想象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亮,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用大雪堵塞比喻仕途艰难,前途渺茫的诗句是“____,____。”

    ⑤《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借助秋草和夕阳等意象,即景生情,渲染凄凉的气氛的是“____,____。”

    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现代诗歌部分

    ⑦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yǒng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我爱这土地》节选)

    ⑧那轻,那娉婷,你是,鲜yán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节选

    ⑨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⑩____

    >>诗歌意象运用小贴士

    (一)选择合适的意象,并使用恰当的修饰语描述意象特征,充分表达个性化情感!

    如:例④和⑦。

    (二)运用意象时,可借助____等表现手法,丰富其内涵,如:例②和③

    (三)在传情达意时,可将多个意象进行组合 , 营造诗歌意境如:例⑤和⑥。

    (1)、请补全“古典诗歌部分”的诗句。
    (2)、根据“现代诗歌部分”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A.汹yǒng  B.鲜yán

    (3)、请根据语境,给“曳”选择正确的拼音(   )
    A、 B、
    (4)、请你和小温一起研读学习资源,根据提示,把诗歌意象运用小贴士补充完整。
    (5)、下面诗歌中的哪一首可以放入学习记录单中“现代诗歌部分⑩”,请选择并运用小贴士中合适的方法进行赏析。

    A.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节选)

    B.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泰戈尔《泰戈尔诗选》)

    C.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节选)

    (6)、请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意象,让小诗更完整。

    家乡,

    是离别时

    小院里相送的那一朵山茶花;

    是离别时,

  • 7、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紧要的选择,决定一生;细小的选择,影响行为。请以“这是我的选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8、阅读回忆性散文及小文同学做的批注,完成下题。

    永远的先生

    (苗理洁)

    ①潼湖镇黄屋村口的大榕树旁,有座清代的古建筑——敦伦书室。黄自权是村干部,乡亲们都亲切叫他“权叔”。

    ②权叔平日喜欢来书室周围逛逛。这座本将倒塌的古建筑,近年经过镇政府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修缮得焕然一新。如今这里是红色教育基地,权叔满心欢喜。没人知其缘由,只有老人深知,自己是怀念曾在书室度过那短暂而又愉悦的时光。

    ③每当望着书室门前那被无数人踩出凹凸脚印的麻石石阶,权叔眼前总是浮现一张清秀的面庞,心里泛起丝丝的暖意。多少年了,这张脸庞的五官一点都没有模糊,依然是那么清晰,那是他敬爱的先生黄卓如。

    ④权叔打开记忆的闸门,任凭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⑤1943年,黄自权9岁,早该上学的年龄,但贫困的家境令他无法进入学堂读书。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深重的灾难,加之地主的剥削,黄自权家与广大劳苦大众一样,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他哪敢奢望读书?

    ⑥书室朗朗的读书声吸引着劳动回来的小自权,他情不自禁停下脚步听一会读书声,上不了学,哪怕听一会也是好的。书室先生注意到这个每日在书室外听课的孩子,他详细寻问小自权家里情况,然后和蔼告诉他,可以来读书,并且不收学费。

    ⑦小自权兴奋跑回家告诉母亲上学之事,母亲欢喜地流下眼泪:“阿仔,你遇见贵人啦!”母亲反复叮嘱他要乖乖听话,好好读书。他牢记母亲的话,珍惜先生对他的心意,每天一早到书室,帮先生打扫房间卫生和课堂卫生,还清理厕所。先生教他识字,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教他简单的计算。他记住先生谆谆教诲:做人要勤劳,要善良,要诚实。人生路上,勇往直前,不要怕困难。尤其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生信条。

    ⑧多么好的先生!他的话总是给人温暖和鼓舞的力量。先生动听的语音,仿佛一盏明灯照进心间,顿觉亮亮堂堂。都说孩子最直观,他们眼中的先生就是一个大好人,但也感觉先生好像在防备着什么。有次,有个同学恶作剧大喊:“警察来了!”先生听闻立即离开书室躲避。事后他严肃批评这个孩子,以后不可随便开玩笑。孩子们哪知道,此时的敦伦书室是中共一个秘密联络点,黄卓如先生是中共秘密联络员。他的任务,就是以教书、办夜校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组建中共潼湖区委。

    ⑨一天,先生没有来上课,他卧室的行李也不见了,先生突然不知所踪,小自权顿时感到心里空空荡荡,不觉悲从中来。失去先生的呵护,他读不成书,又随母亲从早到晚在菜地劳动。但先生教导他做人要诚实、要勤奋、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铭刻在心,努力践行,他是村民眼中的乖巧孩子和诚实少年。

    ⑩失去先生教导的日子,他无数次在书室徘徊,寻找先生的踪影。

    ⑪转眼到了1949年秋,惠州解放,小自权也从瘦弱少年长成英俊小伙。由于自权在村民心中的良好口碑,他被推荐为生产队长。一日,他接到通知到公社集合,没想到,见到日思夜想的先生!此时,黄卓如受命调回潼湖,担任潼湖区区委书记。分别数年再相逢,先生成了他的领导,黄自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紧握先生的手久久没有松开。黄卓如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选你们当村干部,就是信任你们,大家团结一心向前走。任何时候都要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⑫几十年过去,那次相聚的欢欣深深镌刻在黄自权脑海,他记得自己激动地表示:“我一定好好干!”群众有困难找他,他总是想尽办法解决。群众信任他,拥戴他,生产队长一干就将近30年。上级领导来检查或者公社开表彰会,请黄自权谈体会时,他总是把先生放在嘴边:“先生教导我要做好人,要好好为人民服务。”黄自权在敦伦书室只读了一年书,但他这辈子都认定,黄卓如永远是他最崇敬的先生。









    【提问式批注】为什么黄自权的母亲说“阿仔,你遇见贵人啦”?



    【赏析式批注】









    【补充式批注】时隔多年与先生重逢,黄自权定然心潮澎湃。


    【感想式批注】时光荏苒,先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1)、解答【提问式批注】。为什么黄自权的母亲说“阿仔,你遇见贵人啦”?请结合全文分析原因。
    (2)、挑战【赏析式批注】。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
    (3)、共鸣【补充式批注】。时隔多年再次与先生重逢,当时的黄自权心里会想些什么?请结合第⑪段画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补写黄自权当时的心理。
    (4)、探究【感想式批注】。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的这些词语:求知、育人、奉献……请结合全文,在给出的词组中或自己联想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谈谈你对该词语的理解和获得的启示。
  • 9、阅读议论文及小语同学做的议论文学习策略,下题。

    对“网红审美”应少些迎合

    (龙其林)

    ①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具有极高人气和流量的“网红”频现。于是,“网红奶茶”“网红餐馆”等成为很多人追逐的目标。人们对网红审美现象早已习焉不察,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其中:打扮时选择网红爆款,吃东西时选择网红美食……网红审美现象借助媒介力量迅速占据大众日常生活空间。

    ②随着网红审美的流行,原本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不断缩小为对于网红范本的模仿,社会审美标准逐渐变得整齐划一,但这种审美标准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不相符。审美标准的单一,一方面会扭曲大众审美,让一些人放弃对美的独立思考,导致审美肤浅化;另一方面,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产品生产,为了迎合所谓的大众审美,都会进一步强化作品和产品在审美上的“标准化”,久而久之,会落入模式化窠臼,丧失创新活力。

    ③审美是一个主观而多元化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观。网红审美,最多只能算是审美的一种,可为何有那么多人追捧它?人们对于网红审美的接受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在从众心理下对集体归属感的确认。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指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群体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蛊惑力,就在于个体只有在融入群体后,才会获得与周围世界达成一致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一旦个体无法融入群体,他或她就在某种意义上脱离了稳固的阵营,不得不在心理、舆论和行动上承担未知的恐惧。

    ④人们在面对景观、食物、服饰等诸多可选择的事物时,内心更在意外界如何评价、别人如何抉择,他们渴望通过复制群体的行为来体验大众的喜好、节奏,获得个体的存在感,同时也建立一种融入社会的心理安慰或幻想。网红奶茶是否与其他品牌存在口味差别,网红景点是否那么漂亮,这些对于个体而言通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对网红审美的尝试,再次获得了对大众心理的体验,缩小了个人经验与外在世界的差距,重新确认了自己与群体在审美立场上的一致性。

    ⑤在信息爆炸时代,注意力日渐稀缺,除了极少数自带话题热度的人物和重要事件外,一般的人和事很难获得大众关注。要想在巨大信息密度的资讯空间中脱颖而出,没有背后“推手”的助力是很难实现的。这个“推手”很多时候是资本。网红奶茶、网红打卡点、网红服饰的背后,都隐藏着资本的身影。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制造网红人物和网红现象,利用自身力量使之在媒介社会进行辐射,人为营造民众对于网红审美的体验需要,“帮助”人们人为制造兴趣。个体在接收到无形大手传递的网红审美信息后,猎奇心和从众心被激发,他们被一步步引导前往网红打卡点亲身体验。反过来,这一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民众的需求感和体验兴趣。因此,一些所谓的“网红”,不过是资本刻意包装以增加流量或销量的道具。人们如果缺乏独立审美意识,一味追逐所谓的网红审美,最后可能就会沦为被资本收割的“韭菜”。

    ⑥总之,网红审美现象的不断出现和传播,反映了一些商业机构大力制造关注焦点,努力从眼球经济中套现的动机。资本通过媒介塑造网红审美,引导人们追逐网红审美,根本目的是炒作其热度、提升其价值,以便收割流量或销量红利。面对不断涌现的网红审美现象,我们应多些警惕,少些迎合,在大众狂欢中冷眼观察,在人声鼎沸中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声喧哗、纷繁芜杂中发现真正的美。

    学习策略

    学习任务

    【理清论证思路】

     ⑴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引出现象——网红审美现象占据大众日常生活空间

    分析现象{1____________{2______(

    得出结论——(3)

    【品读论证语言】

    ⑵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红审美现象早已习焉不察,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其中。

    B.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道理论证,引用古斯塔夫·勒庞的言论,证明“人们对于网红审美的接受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在从众心理下对集体归属感的确认”这一观点。

    C.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如果”、“可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表示人们若缺乏独立审美能力,就会沦为被资本收割的“韭菜”。

    D.资本塑造网红审美,引导人们追逐网红审美,本质是为了炒作其热度、提升其价值,以便收割流量或销量红利。

    【探究论述观点】

    ⑶国庆假期,广东美食再次火出圈。众多网红在不同的网络平台发布“广东美食打卡保姆级攻略”等讯息。网红美食街挤满了拍照打卡的游客,网红美食店铺因此也收入大增。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与韩忠献公》(节选)

    欧阳修

    某再拜启:山州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

    山民虽陋亦喜遨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注】①比:都,到处。②州: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一带。欧阳修写此信时,任滁州知府。③辱:谦辞,承蒙。④欣荷:欣喜和感激之意,书信用语。⑤愧刻:惭愧得很,书信用语。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泉香而酒
    ②杂然而前
    ③而不知太守之其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州穷/哀转久 B、集州兵弓手/四俱备 C、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飞漱其 D、惜此幽致/兴未艾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山民虽陋亦喜遨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

    (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①小语:我发现【甲】【乙】两篇文章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

    ②小文:你说得对,我还发现两篇文章表达的情感也有不同之处:

  • 11、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光的赞歌》赞美了“光”这一物质,赞美了“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B、《吹号者》塑造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听到那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 C、艾青大部分的诗作都反映出作者“诗人必须讲真话”“诗只有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才能产生持久的魅力”的主张,如早期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新时期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艾青诗选》被称为“一场追求光明的朝圣之旅”,例如其中的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2)、艾青在诗歌中如作画一般涂抹色彩。结合他在1940年写下的《旷野》一诗,探究诗歌中色彩和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条渐渐模糊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和道路两旁的/乌暗而枯干的田亩/田亩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与枯死的野草/与杂在野草里的/腐烂了的禾根/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读一卷诗书,____在书香墨海中,与诗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读《洛神赋》,遥想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1)pīng tíng;读“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遥想将士们(2)jīn gē tiě mǎ、纵横沙场的英姿。不要____了诗词对精神的(3)rú yǎng作用。叶嘉莹女士曾说:“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____,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读诗歌,不仅为往圣继绝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增加人文素养,为心灵赋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pīng ting( )    ②jīn gē tiě mǎ( )   ③rú yǎng(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  轻觑  蒙蔽 B、沉浸  蔑视  蒙蔽 C、沉醉  藐视  遮蔽 D、沉迷  轻觑  遮蔽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
    A、读诗歌,不仅为往圣继绝学,传承优秀文化,还能提高人文素养,为心灵赋能。 B、读诗歌,不仅提高人文素养,为心灵赋能,还能为往圣继绝学,传承优秀文化。 C、读诗歌,不仅增加人文素养,为心灵赋能,还能为往圣继绝学,传承优秀文化。 D、读诗歌,不仅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还能为心灵赋能,为往圣继绝学。
    (4)、九年(1)班开展“走进文学·多读书”系列活动,请将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活动主题的对联。

    多读书    欲高飞    人    先振翅    求上进    鸟

  • 13、古人写诗,常会用典,以取得言简意丰的效果。请鉴赏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用典效果。
  • 14、默写古诗文。

    古人常借景抒情,以诗言志。晨起早行,枳花明丽,温庭筠吟咏“ , 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斜阳衰草,寒林空寂,刘长卿低叹“ , 寒林空见日斜射。(《长沙过贾谊宅》)”月色皎洁,白露已至,杜甫吟诵“。(《月夜忆舍弟》)”千帆竞渡,枯木逢春,刘禹锡便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吟咏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起浪涌,李白又以“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吟咏出远大抱负与强烈自信。月圆月缺,苏轼又以“(8)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抒写豁达胸襟。回望秦岭,云遮雾锁,韩愈便以“云横秦岭家何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洞庭湖气象万千,范仲淹便以“(《岳阳楼记》)”表达了不受外境好坏影响的豁达胸襟。

  • 15、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为自己点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事例具体,语言生动,不少于500字。

  • 16、文学性文本阅读。

                                       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这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抓起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⑼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⑽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它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种与我七岁年龄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有删改)

    (1)、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⑴至⑼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①——②—— 母亲抓螃蟹③ 

    (2)、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3)、第⑻段画线句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班里准备举行“歌咏母爱/父爱”好文推荐活动,你会怎样向同学们推介本文?请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你推介的理由。
  • 17、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6字)
    (2)、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什么?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3)、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宇航局的专家们作了几种推测,各是什么?
  • 18、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题。

    【甲】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 , 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 , 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①略无
    ②属凄异

    ③空谷传
    ④哀转久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三峡七百里中/日出至薄暮 B、渔者歌曰/ 温而知新 C、未尝登泰山/康肃忿 D、半山矣/太丘舍去,去后乃
    (3)、将【甲】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汝 之 言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5)、下列对【甲】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第③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第④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6)、通过对选文【乙】的阅读,从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9、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题。
    (1)、班级准备举行“‘红小鬼’事迹与精神”读书交流会,小文同学梳理出下列内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要求彭德怀出示路条——坚持原则 B、参加长征——不怕困难 C、担心战友被马碰伤,磕掉门牙——善良真诚 D、甩掉白军为前线送信——机智勇敢
    (2)、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人物的描述,填上上相应的人物姓名的选项。 

    人物选项: A.毛泽东    B.贺龙    C.周恩来   D.邓发

    人物

    人物描述 

    他曾经在轮船上当西餐厨师,是香港海员大罢工的一个领导人。他在与斯诺见面时就生活在敌营中心,不把到处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

    他在哥老会中很有威望,口才很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他在长征途中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吃辣的嗜好。

    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 20、书写题
    (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B、《使至塞上》(王维) C、《黄鹤楼》(崔颢) D、《渡荆门送别》(李白)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