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钓鱼大夫

    汪曾祺

    ①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②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③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随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儿,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直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钓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④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⑤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大门总是开着的,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妙手回春”……

    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⑦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⑧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⑨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⑩去年闹大水。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这真是玩命的事!

    ⑪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⑫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⑬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

    ⑭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他吃喝嫖赌抽大烟,败光了家业。某天夜里,他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⑮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⑯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⑰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⑱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

    ⑲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1)、王淡人做了哪些“傻事”?请分条概括。
    (2)、“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这样”指什么?文章开头写王淡人钓鱼有何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主人公王淡人是怎么一个人。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一庭春雨,满架秋风”的理解。
  •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

    韩小蕙

    ①不知为什么今夏的雨水这么多,天雷滚滚,老是让我想起天堂里的张洁。

    ②我跟张洁认识于1986年,那是她以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不久,我任职的单位光明日报社派我采访她,从而有了36年的亲密交往史。

    ③曾经,在北京和平门市文联的红顶楼,张洁把她的家布置得多么温馨且有艺术气息,钢琴上摆满了她获得的各种最重要的奖牌。张洁从不炫耀她的成就,以至于只有很少人知道早在1989年,她就获得了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这个奖一年只授予一位作家。后来张洁又获得了意大利骑士勋章,以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1992年张洁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这是至高的荣誉,因为这院士全世界只有75人,不增加名额,去世一人才增补一人,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只有她和巴金。

    ④张洁当然很珍惜这些荣誉,但她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作品。我亲眼看见她用写诗歌和散文的方式写长篇小说,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地“炼”,再三再四地修改。《沉重的翅膀》大改了4次,以至于累得因心脏病住了院;《无字》写了12年,12个春花秋月夏暑寒冬!她对文学真是呕心沥血,给所有作家和文学写作者立起了一个标杆,更是我自己终生学习的榜样!

    ⑤张洁实在是太优秀了,她的文学水平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处于最前端,她的作品也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至今,《无字》《方舟》《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作品,依然活在读者心中。她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文学珍宝,够我们的孩子、孙子、子子孙孙阅读与研读,其灼灼的艺术光芒永不会熄灭。

    张洁不许我们喊她“老师”,只准直呼“张洁”,并结结实实地砌了一堵墙,挡住我们的任何“反抗”。这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我造成了相当的不适应,但在她的本真、不装、不自我感觉良好、不毫无理由地傲视别人的一派纯粹面前,我,还有几位女作家闺蜜,都被这堵墙撞得头破血流。我们只好从命,大家一起互相努着劲儿,喊出她的名字。以后,随着情感的递进,最后竟也渐渐变得行云流水般自然和顺畅了。

    ⑦还有一点,我个人最推崇和要学习张洁的,是她对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张洁始终是站在新时期文学潮头的作家,这一代作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无比深沉,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大破坏之后,内心都明镜高悬,希望用自己的笔把国家变得更好。所以,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文学执念,他们的作品不沉溺于风花雪月,不汲汲于个人名利,而是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力量的生长。

    ⑧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张洁,魂兮归来!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怀念张洁的? 
    (2)、第③段作者写她在张洁家里看到钢琴上摆满了各种最重要的奖牌,这样写有何用意?
    (3)、第⑥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作者笔下的张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②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③术:方法。

    (1)、下列选项中的“之”解释用法与“一锄尽一身之力”的“之”一致的是(  ) 
    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子可示我以耕之术
    (2)、翻译划线句子。

    ①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②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样得“知”的?你由此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 4、诗歌鉴赏。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释】①生入玉门关: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写的是班超久在西域,年老思念故土,上书请求放归,希望在未死前,能活着回到家乡。

    (1)、小文建议在朗诵时重读“满”这个字,请你分析原因。
    (2)、小文认为本诗的诗人和《木兰诗》中的木兰都具有爱国的品质,请你结合两篇诗歌简要分析。
  • 5、默写。
    (1)、独坐幽篁里,。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草树知春不久归, ,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 , 关山度若飞。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一份乡愁,不同倾诉。李白化曲成诗,用“”来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来表达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5)、小姝暑假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回校后与同学畅谈中华诗词之神韵,同学们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话“”来为她的惊人进步点赞。
  • 6、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一震的身影,请发挥你的想象,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展现其性格特征,字数不少于150字。
  •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苏椰

    ①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②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出的危险状态,要么就是爆炸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

    ③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都是仍然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机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前半段机与仅剩下地板,仍以过山车的外表迫降,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通常都有多套冗余,如果排除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性事故的机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机会是很小的。

    ④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也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可以想见这个生存机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⑤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机情况下会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总比听天由命强。因为此时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00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也许有的人说,我就不相信科学,就不相信技术,就不相信飞行员,我就相信我自己——那这就是一种癖。放弃安全来满足乘客的癖,这就不属于航空公司该做的事了。

    ⑥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个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为了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未看,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也很难成为有效的做法——你把今天的彩票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⑦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

    (选自《科学松鼠会》,有改动)

    (1)、下列关于民航飞机上不备降落伞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民航飞机失控,降落伞派不上用场;飞机没有失控,按正确方法迫降,出现伤亡的机会很小。 B、民航飞机失控,本身就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它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 C、从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跳伞,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从飞机上跳下,他不会着地动作 D、乘客跳伞求生的生存几率很小,而依靠科学技术和经过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比自己跳伞更安全。
    (2)、第③段“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
    (3)、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⑥段中“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指什么?你赞同这种看法吗?简述理由。
  •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 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制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递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逃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节选自苏轼《和桃花源诗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论魏晋
    ②便扶

    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至百二三十岁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三处) 
    近 岁 道 稍 通 渐 能 致 五 味 而 寿 益 衰 桃 源 盖 此 比 也 欤?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4)、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说明。 
  • 10、诗歌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上面两首诗都使用了空间类意象,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城阙”“三秦”“”;《送友人》首联中的“”“东城”都是空间类意象。
    (2)、请你比较两首诗的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 11、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诗经·郑风》)   
    (4)、如朋友远行,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5)、《关雎》中,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12、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八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①听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③

    (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3)、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銘,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可以借用名人名言)
  • 13、请赏读下边这副对联,并将上联用楷体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答题卡中的田字格内。


  • 14、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的经历,有时是一种等待的过程,有时是一种分享的体验。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②记叙有条理,表达要完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 15、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故乡的春节

    李霁野

    ①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最美的春节印象,是除夕黄昏时候天降瑞雪。我记得好几年都是如此。雪花纷纷飘落,户外没有人声人迹了,那宁静直渗进人的心灵深处。

    ②忽然爆竹声惊天动地响起来,宁静的感觉并没有突然消失,仿佛还伴着雪花欢舞,成为动与静的和谐合奏,欢乐的春节真正开始了。

    ③爆竹声一开始,一般人家就由家长上供、焚香拜祖宗牌位。据说,这一晚诸神下界,所以有些人家还在院中摆香案,终夜焚烧一种香木。接着就开始一家的欢宴,菜肴各家很不相同,春节和以后一段时间,各家都或多或少地准备些腊肴:鹅、鸡、鸭、肉。在我的故乡似乎有几种特殊的菜,在别处不大吃得到。一种是风干的山羊肉,与油炸的馓子同烩,用铜火锅热食;一种是酥鱼,把切成方块的鱼肉外涂鸡蛋清和团粉用油炸过烩食;一种是做法相同的瘦肉。另一种瘦肉的做法,我们也觉得很好:将肉切成极薄的片,涂以蛋清团粉,放入滚开水中只煮几分钟就可吃,不宜久煮。

    ④饭后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领得压岁钱后就高高兴兴地玩耍去了。这也就是守夜的开始,一直到第二天黎明,情绪总是欢快的。我喜欢听伯父、父亲和一位族兄谈家常。脚下总有一盆炭火,火旁边有一个陶器煮开水,清脆的水声极为悦耳。

    ⑤年初一、初二、初三,早餐分吃元宵、饺子、汤面。饺子形如银锭,面条是穿钱的绳索,都是象征发财的。初一、初二两天早饭后,我们较小的几个人随着兄长到几家长辈亲戚家拜年,总受到一次盛餐招待。

    ⑥正月十五的灯节,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除龙灯、彩船、高跷、花枝等外,还有一种“抬阁”。就是一张方桌上布置各种灯饰,中间高高坐着一位盛装的少女。记得父亲为我们说过一个故事:两家严守秘密,各自准备最精彩的灯,争取第一名。一家扎了几十种花枝,每枝点上几十支蜡烛,烛光灿烂,照着美貌的少女,以为是必胜无疑了。另一家的抬阁上点缀着各季的名花,少女却打扮成花神。这种花灯主要是为敬神,其次才是娱人,所以在街上随玩随走之后,要到几座神庙里去,往往一玩就是一个通宵。这要陆陆续续玩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也就是商店开市的日子,这时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⑦这种盛况到我的童年就剩下一点尾声了。我这些年在天津生活,这种尾声在印象中也渐渐越来越邈远了。腊八粥我们还为孩子们准备,成分却增加了葡萄干和菠萝之类。可能的时候,我们也还做几样家乡菜,但他们的口味同我们颇有些不一样了。爆竹烟火或还保存着魅力,但守夜只以除夕12点的钟声为度了。

    ⑧除夕瑞雪带来的宁静感和灯节欢看彩灯的欢快,和童年一起永远消逝了。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本文在详略上是如何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是“热闹”的,那作者笔下“故乡的春节”具有什么特点?请你从文中找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并说说这种特点在文中的表现。
    (3)、第⑥段插入父亲给我讲的“抬阁”的故事有何作用?
    (4)、文章第⑧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6、阅读《抱抱曾经的自己》,完成下题。

    抱抱曾经的自己

    张亚凌

    ①7岁时的那个夏日,我拎着镰刀,跟着母亲去收麦子。

    ②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四行麦子,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我只割两行,也只是一行一行、一小把一小把地割。很快,我就被母亲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想赶上母亲,可心里一着急,手底下就出错了。

    ③一镰下去,没割到麦子倒割破了自己的鞋面,还有脚背,我疼得直呲牙咧嘴。脱了鞋袜,一道血口子。我没有喊没有叫,就像母亲平常处理伤口那样,抓了一点土,在手里捻细,而后撒在直流血的伤口上。看着母亲不直腰地割着,我将那只袜子悄悄塞进兜里,忍着疼往前赶,只是割得更慢了。

    ④母亲性急,头也不回地催促着我“快点,手底下快点”。她已经打了个来回,折到我跟前。见我绷着脸慢吞吞的,就轻轻踹了我一脚,骂了句“慢腾腾,没听见麦子都炸开了”,而后继续弯腰猛割。

    ⑤那天临近傍晚,母亲照例拉我到池塘边冲洗,我死活不下去,她才瞅见了我没穿袜子的那只脚,还有脚背上的伤。“没事,都结痂了,两天就好了。”母亲说时语气很轻松,就像受伤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她或许不知道,一个7岁的小孩子,自己受伤了很疼很想休息却不忍心丢下母亲独自割麦子的矛盾心理吧?

    ⑥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孩。我的脸颊会轻轻地贴在她的小脸蛋上,说,好样的,你真是个乖孩子。

    ⑦10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考试没考好,很伤心,老师表扬别的孩子就像在批评我。

    ⑧如果没记错,那时应该是一块橡皮2分钱,一支铅笔5分钱,一个本子8分钱。家里是不会经常给我钱买学习用具的,可努力是必须的。贫穷出智慧吧,我想到了电池里的碳棒。那时电池也是稀罕的东西,不是开玩笑,家里带电的就一个手电筒,还舍不得经常用,怕费电。我后来在亲戚家找到了一节废电池,砸开,取出碳棒,从此我拥有了一支可以长久使用的“笔”。

    ⑨学校的操场是我的练习本,碳棒是笔,反反复复写,边写边背。有同学从我身边走过,像看怪物一样看我:成绩不好,还显摆着这点学问?我才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知道该好好写,好好背。就那样,脑子并不灵光的我,渐渐地靠拢了优秀生。

    ⑩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蹲在地上的小女孩,在她耳边轻声告诉她:想办法自己拉自己一把,为你的坚持点个赞。

    ⑪14岁那年,上初二了,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作文写得挺不错。只是,我不是一个长得清爽且伶牙俐齿讨人喜欢的孩子。

    ⑫语文老师很是奇怪,每次讲评作文,都会先说一句“这次作文写得好的有某某、某某等”,而后将点到名的学生的作文当范文读。我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自然也没被读过。而翻开作文本,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我一直在“等”里面,这让我欣慰又窝火。

    ⑬下学期的3月份,全县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我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颁奖回来,学校又召开了一次师生大会,让我在大会上读自己的获奖作文。读着读着,我的声音哽咽了。下面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们一定认为我是声情并茂。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等”里面解救出来了。

    ⑭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少女。我会揽着她的肩膀说,你真棒,陪自己走过了泥泞与黑暗!

    ⑮再如果可以,我还想抱抱那个在别人都已酣然入梦她依旧点着蜡烛勤奋学习的18岁少女,没有她的刻苦劲,我怎么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顺利跨进大学的校门?

    ⑯回望走过的路,点点滴滴都是付出和努力,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过去,抱抱每一阶段里从没懈怠过的自己。感谢她们一路扶持,才让今天的我没有让自己失望。

    (1)、文中的“我”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遇到不同的事情,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成长阶段

    主要事件

    7岁时

    10岁时

    不管他人嘲讽,用碳棒练习写字,成绩渐渐靠拢优等生

    14岁时

    (2)、联系上下文,假如你是“我”,揣摩第⑤段画线句的“矛盾心理”,不少于30字。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我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有同学从我身边走过,像看怪物一样看我:成绩不好,还显摆着这点学问?(从描写角度分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4)、题目“抱抱曾经的自己”中“抱抱”的意思是“拥抱”吗?请谈谈你的理解,并分析题目的作用。
  • 17、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1)、解释词语。

    ①孔子不能也(     )

    日中则如盘盂(     )

    与诸小儿游(     )

    ④竞取之(     )

    (2)、选出与“问其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词语(   )
    A、温故知新 B、明知故犯 C、无缘无故 D、沾亲带故
    (3)、写出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4)、这两则故事中的小儿有着怎样的特点?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18、 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既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治国贤良,又有为民请命、勇于革除弊端的改革家,还有勇冠三军、力敌万夫的沙场名将。请写出你崇拜的一位沙场名将,简要概括他的事迹,并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
  • 19、 班级开展《鲁滨逊漂流记》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要是读者知道我怎样制造这些陶器,一定会为我感到又可怜又可笑。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士,也不知做出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1)、以上文段出自《》,要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适合的阅读方法是借助来梳理。
    (2)、阅读小说可知,鲁滨逊凭借____制成装液体的陶器。
    A、“星期五”的帮助。 B、船上水手的指导。 C、火堆里受到的启发。 D、书中得到的答案。
    (3)、“我”在荒岛除了制作陶器,还做了其他事情来解决生存问题,请联系全书的其他内容,选择你知道的一件事情简要概括并说说由此可见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 20、 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日暮汉宫传蜡烛,。(《寒食》)
    (2)、 ,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3)、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4)、 , 事非经过不知难。
    (5)、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的句子:
    (6)、《过故人庄》中,描绘诗人与友人举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句子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