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写古诗。
(1)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草树知春不久归,。 ,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韩愈》)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其中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诗句是: , 。
(5)请把王维《竹里馆》默写完整。
, 。 , 。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身影,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风景。或许是在夕阳余晖下默默等待自己的老人的轮廓,又或许是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朋友的背影……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身影都承载着一份深刻的记忆,一份难以言表的情感。
请以“记忆中那个_____身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作目的明确,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初,操壮①关羽之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使张辽以其情问之,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②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及羽杀颜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壮:欣赏。②刘将军:指刘备。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察其心神 察: (2)不可背之 背: (3)及羽杀颜良 及:
(2)、请用“/”对文中画线的部分进行断句(限断两处)。羽 尽 封 其 所 赐 拜 书 告 辞 而 奔 刘 备 于 袁 军
(3)、参考示例,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加点的语气词。示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字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孙权听到吕蒙的推脱之辞,明确说自己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语气强烈,言辞恳切。
(1)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
(2)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4)、文中“操义之”,曹操认为关羽很有情义。关羽的“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分析。(5)、曹操和孙权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结合本文和《孙权劝学》的内容,分析两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有哪些相似之处。 -
4、阅读下面这首五言绝句,完成学习任务。
山中
[唐]王维
_____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①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释】①元:原,本来。
(1)、本诗描绘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A、初春 B、盛夏 C、深秋 D、寒冬(2)、诗歌第一句有以下两个版本。小语喜欢版本一,小文喜欢版本二,请你参与下面对话,帮助小文说明理由。版本一:荆溪白石出(荆溪:又称荆谷水,源出秦岭山中。)
版本二:溪清白石出
小语:我喜欢版本一。“荆溪”一词点明了诗歌创作的地点,该溪位于山谷之中,与诗歌《山中》的题目相呼应,与溪边白石相映,更显清冷可爱的意境。
小文:我喜欢版本二。
你说:我和小文一样,也喜欢版本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颇具“诗中有画”的盛名,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
5、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回忆我的父亲(节选)
杨绛
①我是父亲留学回国后出生的,已是他的第四个女儿。我父亲他在辛亥革命后做了民国的官,成了卫护“民主法治”的“疯骑士”——因为他不过做了一个省级的高等审判厅长,坚持司法独立,为了判处一名杀人的恶霸死刑,和庇护杀人犯的省长和督军顶牛,直到袁世凯把他调任。
②他在北京不过是京师高等检察长,却把一位贪污巨款的部长许世英拘捕扣押了一夜,不准保释,直到受“停职”处分。“停职审查”虽然远不如“撤职查办”严重,也是相当重的处分;因为停职就停薪。我家是靠薪水过日子的。我当时年幼,只记得家里的马车忽然没有了,两匹马都没有了,大马夫、小马夫也走了。想必是停薪的结果。
③后来,审查结果,父亲确实完全合法。“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他早想辞官不干,但是正如他讲的:“要拍了一下桌子再走呢!”那是1919年的事,我父亲的“立宪梦”破灭。
④我父亲到了上海当律师,一次和法官争辩。法官责怪他不规规矩矩坐着,却翘起了一条腿。我父亲故意把腿翘得高离的,侃侃而辩。第二天上海各报都把这事当作头条新闻报道,有的报上还画一个律师,翘着一条腿。从此我父亲成了“名”律师。
⑤我父亲不爱做律师。律师的“光荣任务”是保卫孤弱者的权益,可是父亲只说是“帮人吵架”。一次有老友介绍来一个三十来岁的人,要求我父亲设法对付他异母庶出的小妹妹,不让她承袭遗产。那妹妹还在中学读书。我记得父亲怒冲冲告诉母亲说,“那么个又高又大的大男人,有脸说出这种话来!”父亲把那人训了一顿,指出他不能胜诉(其实不是“不能”而只是“不该”),结果父亲主持了他们分家。
⑥我父亲每一张状子都自己动笔,悉心策划,受理的案件一般都能胜诉。如果自己这一方有弱点,就和对方律师劝双方和解。有许多委任他做辩护律师的当事人,事后就像我家的亲戚朋友一样,经常来往。有两个年轻太太曾一片至诚对我母亲叩头表示感谢,多年后对我们姊妹还像亲姊妹一样。
⑦有些事不论报酬多高,我父亲决不受理。其实那是诳话。我祖母的丫头的儿子,酒后自称“八路总指挥”,法院咬定他是共产党,父亲出尽力还是判了一年徒刑。【A】我记得一次大热天父亲为这事出庭回家,长衫汗湿了半截,里面的夏布短褂子汗湿得滴出水来。父亲已经开始患高血压症,我接过那件沉甸甸的湿衣,心上也同样的沉重。
⑧那时法院贿赂盛行。有的律师公然索取“运动费”(就是代当事人纳贿的钱)。“两支雪茄”就是二百元。如果当事人没钱,可以等打赢了官司大家分肥,这叫作“树上开花”。有个“诗酒糊涂”的法官开庭带着一把小茶壶,壶里是酒。父亲的好友也是律师,我记得他们经过仔细商量,合写了一个呈文给当时的司法总长。过些时,地方法院调来一个新院长。有人说,这人在美国坐过牢。父亲说:坐牢的也许是政治犯——爱国志士。可是经调查证实,那人是伪造支票而犯罪的。
⑨我记得父亲长叹一声,没话可说。在贪污腐败的势力前面,我父亲始终是个失败者。
⑩我父亲当律师,连自己的权益也不会保障。据他告诉我,该得的公费,三分之一是赖掉了。我有个小学同班,经我大姐介绍,委任我父亲帮她上诉争遗产。她赢了官司,得到一千多亩良田,立即从一个穷学生变为阔小姐,可是她没出一文钱的公费。父亲说,也好,那种人将来打官司的事还多着呢,一次赖了我的,下次就不敢上门了。我觉得这是“酸葡萄”之论,而且父亲也太低估了“那种人”的老面皮。
⑪二十年后,抗战期间,我又碰见她。她通过我又请教我父亲一个法律问题。我父亲以君子之心度人,以为她从前年纪小,不懂事,以后觉得惭愧,所以借端又来请教,也许这番该送些谢仪了。她果然送了。她把我拉到她家,请我吃一碗五个汤团。我不爱吃,她殷勤相劝,硬逼我吃下两个。那就是她送我父亲的酬劳。
⑫我常奇怪,为什么有人得了我父亲的帮助,感激得向我母亲叩头,终身不忘。为什么有人由我父亲的帮助得了一千多亩好田,二十年后居然没忘记她所得的便宜。【B】不顾我父亲老病究困,还来剥削他的脑力,然后用两个汤团来表达她的谢意。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这么大?
(1)、请结合文本,梳理情节,完成表格。父亲身份
典型事件
作者评价
我的发现
民国的官
(1) , 因顶撞而调任
(2)
身份不同,选择不同,但精神品质不变,我读出了一个(5)的父亲。
京师高等检察长
停职审查合法,毅然辞官不干
律师
怒斥不公案件,当事主持分家
“名”律师
(3) , 用心达成胜诉
(4) , 父亲长叹无言
失败者
自身权益不保,剥削公费被赖
(2)、杨绛的散文笔触平实淡雅,于无声处见情感。请从【A】【B】中任选一句,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语境,写一则赏析式批注。参考角度: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句式等。(3)、阅读下面父亲状态变化的句子,谈谈父亲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上下文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第③段:但是正如他讲的:“要拍了一下桌子再走呢!”
第⑤段:我记得父亲怒冲冲告诉母亲说,“那么个又高又大的大男人,有脸说出这种话来!”
第⑨段:我记得父亲长叹一声,没话可说。
第⑩段:父亲说,也好,那种人将来打官司的事还多着呢,一次赖了我的,下次就不敢上门了。
-
6、班级开展《骆驼祥子》名著阅读专题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探究。
材料一:
①怎么写祥子呢?我先细想车夫有多少种,好给他一个确定的地位。把他的地位确定了,我便可以把【甲】其余的各种车夫顺手儿叙述出来;以他为主,以他们为宾,既有中心人物,又有他的社会环境,他就可以活起来了。换言之,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
②车夫们而外,我又去想,祥子应该【乙】租赁哪一车主的车,和拉过什么样的人。这样,我便把他的车夫社会扩大了,而把比他的地位高的人也能介绍进来。可是,这些比他高的人物,也还是因祥子而存在故事里,我决定不许任何人夺去祥子的主角地位。
③有了人,事情是不难想到的。人既以祥子为主,事情当然也以拉车为主。只要我教一切的人都和车发生关系,我便能把祥子拴住,像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柳树下那样。
④可是,人与人,事与事,虽以车为联系,我还感觉着不易写出车夫的全部生活来。于是,我还再去想:刮风天,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
⑤由这里,我又想到,一个车夫也应当和别人一样的有那些吃喝而外的问题。他也必定有志愿,有欲望,【丙】有家庭和儿女。对这些问题,他怎样解决呢?他是否能解决呢?这样一想,我所听来的简单的故事便马上变成了一个社会那么大。
⑥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的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节选)
材料二:
祥子的三次流泪
“流泪”语段
“流泪”原因和心情
祥子人生态度的变化
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负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第二章)
祥子辛苦攒钱买的车被大兵抢走,感到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 , 说完又坐在床沿上。(第十一章)
示例:祥子遭孙侦探敲诈,积蓄全无,感到委屈。
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第二十章)
② , 感到绝望无奈。
材料三:
①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②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③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④“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⑤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⑥最大的损失是被雨水激病。杂院里的人们连孩子带大人都一天到晚在街上找生意,而夏天的暴雨随时能浇在他们的头上。孩子病了,没钱买药;一场雨催高了田中的老玉米与高粱,可是也能浇死不少城里的贫苦儿女。大人们病了,就更了不得;雨后,诗人们吟咏着荷珠与双虹;穷人家,大人病了,便全家挨了饿。一场雨,也许多添几个妓女或小贼,多有些人下到监狱去;大人病了,儿女们作贼作娼也比饿着强!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⑦祥子病了。大杂院里的病人并不止于他一个。
(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下列对于《骆驼祥子》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甲】处所述,我们能联想到老马、二强子等人物,祥子为主,他们为宾,烘托祥子的人物形象。 B、按照【乙】处思路,老舍加入了刘四爷、曹先生、小福子等人物,他们的社会地位比祥子高,但仍不能夺去祥子主角地位。 C、根据【丙】处的想法,老舍给祥子的生活中加入了虎妞这一角色,丰富了祥子的形象。 D、《骆驼祥子》以祥子的车夫身份逐渐延伸开去,不仅记录了祥子外表上的一切,更挖掘了他生活和生命的根源,进而反映了整个劳苦社会。(2)、阅读材料二,补全表格。(1)联系整本书内容,参照提供的示例,在表格①②处填写祥子流泪的原因或心情。
(2)揣摩语段中加点字词,说说祥子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提到了“雨”,请结合内容完成任务。材料一:连一阵风,一场雨 , 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
材料三: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1)结合材料三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一场雨”给祥子带来了怎样的“苦刑”?
(2)分析材料三中呈现这场风雨对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的意义。
-
7、回忆教材中我们所遇到的那些人,根据要求补全下面的语段。
人性之光,如皓月当空,映照古今。曹操在《观沧海》中用奇特的想象,写下“ ① , 若出其中; ② , 若出其里”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孙权劝说吕蒙要多读书时言辞恳切,现身说法“ ③ , ④ ”,体现了他对部下的殷切爱护;王维在《竹里馆》中以“ ⑤ , 弹琴复长啸”描绘了其孤高清幽、超脱世俗的情怀。现当代,邓稼先鞠躬尽cuì______,创造了卓越科学成就;闻一多言辞如锋,锲(qiè/qì)__________而不舍地追求真理。他们共同编织了一幅壮美画卷,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1)、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鞠躬尽cuì 锲(qiè/qì)而不舍
(2)、借助下图,指出下面加点的“弥”与“历久弥新”的“弥”意思相同的一项( )A、弥留之际 B、钻之弥坚 C、弥天大谎(3)、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名句。 -
8、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曾被身边人的哪一种美所打动?
请以“有一种美叫______”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9、司马迁写《史记》历经十三年,班固写《汉书》用时二十三年,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
10、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国学经典著作和文段相符。
国学经典著作
文段
(1)
文段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
文段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A.《诗经》 B.《尚书》 C.《离骚》 D.《史记》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某地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统计图 图2 老师我跑不动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
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2)、以上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为什么?(4)、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社戏》(节选)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 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选出对选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第①段描写了平桥村水乡美景,具有江南地域的特色。 B、第②段中“罗汉豆正旺相”中的“旺相”可解释为茂盛。 C、选文主要写归航途中,塑造了一群淳朴热情善良的小伙伴。 D、小伙伴们没有经别人同意而去偷豆的行为,应该持否定态度。(2)、细读第⑥段,请概括出六一公公情感态度的变化。对小伙伴不爱护田里罗汉豆→了解偷豆原因后→得到“我”夸奖后
(3)、(1)第①段画线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使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2)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
-
13、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迅速。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C、犹宜将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治 国 如 治 病 病 虽 愈 犹 宜 将 护。
(4)、【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5)、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
14、学校组织“低碳生活、绿色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小题。(1)、你看到了如下材料,请你结合材料问题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工厂粗大的水管,排出带泡沫的废水;轮船上的人们谈笑风生,食品包装顺着指尖很自然地滑入水中;公园里散步的人们经过池塘边,总有一口痰、几块土落进水里;夏天,孩子们拿着水枪,奔跑着,追逐着,闹得浑身是水……水在哭泣。水,很渴。
宣传标语:
(2)、下面是小组成员写的采访提纲,请你从“提问技巧”的角度对采访问题做简要的评析。采访对象
王浩:我国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采访目的
了解中国的地下水污染情况
采访方式
访谈、录像拍摄
采访问题
问题1:王老师,您是研究地下水的权威专家,您能介绍一下我国地下水的现状吗?
问题2:王老师,您刚才提到地下水正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地下水受污染后硬度过高,那水中的鱼、虾之类的您会吃吗?
我对采访问题的评析:
-
15、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其中修改有错误的一项是( )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 , 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①删去“大约”或“以上” 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提升” -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座城市到处______出一派蓬蓬勃勃的景象。
(2)物候资料对于______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______,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______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A、显现 选择 周密 分割 B、呈现 安排 致密 分裂 C、出现 安插 致密 分割 D、显现 安排 周密 分裂 -
17、结合语境,给句中的拼音加上汉字。
(1)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rán归来。
(2)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zhuī sù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jūn liè的形象……
-
1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诗经·子衿》))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 。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 。
(5)我们常见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 , ”;“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 , ”。
-
19、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缓慢就是稳妥。(托·德雷克斯)
犹豫是时间的盗贼。(谚语)
速度就造就了成功,没有速度就没有成功。(莎士比亚)
你对“快”与“慢”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在你的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快”或“慢”的经历和感悟?请阅读以上材料,以“快与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20、请以“点滴里的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 5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