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5-2026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北京市文汇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东晓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假期学情反馈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文汇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自《陶渊明集校笺》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1)、名句默写。
诗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却能闲静无忧的诗句是“?”。
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方、处于何境,只要我们有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那种“ , ”的闲适,于俯仰之中流露出悠闲的心境,我们就能忘怀得失,保持内心的宁静。(2)、全诗朴素而形象地表现了陶渊明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
2、“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春天的韵致总把山水整合得美轮美奂,令这个季节的富春江更是别有一番魅力。带着好奇,小语参加了“春游富春江”的旅行活动。(1)、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将如何向小语介绍富春江呢?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2)、行至一处,小语看到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经模糊不清,请你为其拟写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下联:
-
3、《答柳恽①诗》与《吴均传》(节选)比较阅读
〔甲〕答柳恽诗
(南朝梁)吴均
清晨发陇西② , 日暮飞狐谷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④。
君去欲何之⑤ , 参差间⑥原陆⑦。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乙〕吴均传(节选)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郭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⑧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梁天监⑨初,柳恽为吴兴⑩,召补主簿⑪ , 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敩之,谓为“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⑫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且召入赋诗悦焉。待诏著作,累迁奉朝请。
先是,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⑬ , 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⑭付省焚之,坐免职。
(选自《南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柳恽(yùn):字文畅,南朝梁诗人。②陇西:郡名,在今甘肃省内。③飞狐谷:关隘名,在今河北省涞源县与蔚县交界附近。④催轴:催促前行。轴,车轴,代指车。⑤之:到,往。⑥间:间隔。⑦原陆:高原和平川。⑧沈约:与下文的“刘之遹”都是人名。⑨天监:南朝梁年号。⑩吴兴:地名,这里指吴兴太守。⑪主簿:与下文的“奉朝请”“中书舍人”都是官名。⑫弗之憾:是“弗憾之”的倒装。⑬佐命:辅佐,这里指辅佐大臣。⑭敕:皇帝的命令。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许〕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武帝不许
②〔使〕
A.得一人之使
B.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
(3)、小诗和小文对甲诗和《与朱元思书》进行了赏析,请补全对话。小诗:我喜欢甲诗中的“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两句。
小文:你能具体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两句诗吗?
小诗:我觉得“侵”字用得好,它写出了夜晚雾露之浓重,致使衣衫沾湿,让人知道旅途风霜之苦,夜行之艰辛。
小文:我觉得“催”字也用得很好,①。
小诗:对,此句炼字传神,且对仗工整。
小文:除此之外,《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句,我也很喜欢。
小诗:可否具体说说?
小文:此句②。
小诗:如此清新流利的文字,怪不得当时的“好事者”争相效之呢。
(4)、从甲诗和乙文中,可见吴、柳二人情谊深厚。请从这一诗一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他们的深厚情谊。 -
4、阅读文中提到的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千首唐人绝句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1)、傅庚生先生在《联想与比拟》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请结合诗句,说说末句的“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白居易读元稹来信中的诗,为何会“至今每吟犹恻恻耳”?请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生平加以分析。 -
5、文言文阅读
与微之书①(节选)
(唐)白居易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②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礼……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撞撞③ ,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侧恻④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⑤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⑥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⑦⋯⋯湓鱼⑧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⑨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选自《白居易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此信约作于元和十三年(818)。微之,指元稹。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②熊孺登:与白居易、元稹交往甚密的朋友。③撞幢:影子摇晃的样子。④恻恻:悲伤。⑤方寸:指人的内心,心绪。⑥泰;安适,安逸。⑦瘴疠:指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⑧湓鱼:湓江出产的鱼。⑨墙援:篱笆墙。援,用树木围成的园林护卫物。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随意乱书
直接翻译法
⑴__
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查阅字典法:①想要;②欲望,愿望;③将要;④情欲,贪欲(《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⑵____(填序号)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课内迁移法: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⑶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4)、依据白居易回信中的“三泰”,推测元稹来信的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回信概述
来信内容推测
一泰:家人俱在,幸皆无恙
①
二泰:衣食俸禄,尚能自给
②
三泰:③
担心白居易因为贬官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济
-
6、阅读理解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____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____,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____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__________,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蝉则千转不穷
②窥谷忘反
(3)、古今异义。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
今义:
②鸢飞戾天者。
古义:
古义:
③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
①绝
②上
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
(5)、词类活用。①任意东西
②互相轩邈
③望峰息心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8)、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用原文语句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
7、阅读理解
“桥”文本联读
〔材料一〕
作为一个意象,桥在许多诗词中往往寄托着某种情思,如下列两首唐诗。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选自《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
商山早行(节选)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选自《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七,中华书局2007年版)
〔材料二〕
中国古桥的作用(节选)
①桥像条纽带,把两头的路连成一体,不因山水阻隔而影响路上交通。凡是能在路上通过的东西,都要能一样地在桥上通过。如果能把桥造得像路一样,也就是说,造得〔甲〕有桥恍同无桥 , 这造桥的本领,就够高了。要把桥造得同路一样牢固,桥墩就要结实,还要数目多。但是,桥墩多了,两墩之间的距离就小了,这不但阻遏水流,而且妨碍航运。从船上人来看,最好水上无桥,如果必须造桥,也要造得〔乙〕有桥恍同无桥 , 好让他的船顺利通过。
②桥的作用是跨过河流与山谷,以便接通道路。造成的桥,可以巍然屹立达千年以上,经受日夜的水冲浪击、风吹雨打,甚至天灾的洪水、地震,人祸的战争摧残,而始终蜷伏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而且基本上保持原来形状不变,有如自然界的一座“天生桥”或“天然洞”。
③这样的桥,当然是中国的古石桥。它连同其他各种木桥及吊桥,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首先当然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方面。我国河流特多,许多城市因靠河而发展,河上桥多桥少,是决定经济荣枯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中国古桥不但为了交通运输,而且对人民精神生活亦有作用,因为在桥上散步或眺望,亦是一种忙中消遣。甚至桥的本身亦可称为美术展览品。中国古人在造桥时,不仅着眼于桥的实用功能,而且也非常注重桥的美感,很多中国古桥都成为当地一景。
(选自《茅以升全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有改动)
〔材料三〕
桥名谈往(节选)
①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记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朝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有诗云:“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朝韩愈有诗云:“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的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表扬”,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汶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章是“记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日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章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第四章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朝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第五章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年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第六章是“神话”,把神仙和桥梁联系起来。如“乌鹊桥”,即“鹊桥”,《淮南子》云:“七夕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
(选自《茅以升全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有改动)
(1)、阅读材料一,说说“桥”这一意象在两首唐诗中分别寄托了怎样的情思。(2)、材料二第①段中甲、乙两处加点的“有桥恍同无桥”分别指什么?(3)、材料三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三第③段“灞桥折柳”的故事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 B、中国古石桥可以巍然屹立达千年以上,经受日夜的水冲浪击、风吹雨打,基本上保持原来形状不变。 C、材料三第②段中的“枫桥”“断桥”的命名是古时桥名“总要有些文学气息”的证明。 D、中国古代桥梁的题名,总要借名记事或抒情,而不是简单地用个地名就够了。 -
8、阅读理解
乔家大院
——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高晓红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市54千米,南距东观镇仅2千米。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之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域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是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内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庞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由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地位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统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里“薛”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城建档案》2009年第6期,有改动)
(1)、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第④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市54千米,南距东观镇仅2千米。
-
9、某校八年级(1)班以“走近玛丽·居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下面是某位同学搜集到的几则素材,请认真阅读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素材一〕除获诺贝尔奖外,玛丽·居里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所宠坏的人。”
〔素材二〕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玛丽·居里)
〔素材三〕我把你们的奖金当作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玛丽·居里)
(3)、居里夫人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请你为她写一段赞美词。 -
10、阅读理解
孤军奋战
①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使玛丽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是应该到布列塔尼去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还是应该留在巴黎?若是敌军有占领首都的威胁,她是否随卫生机关一起撤退?
②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决定了办法:无论什么事发生,她都要留在巴黎。不只是她现在担任的救护工作要她留在这里,她还想到她的实验室,想到居维埃路的精密仪器,想到比埃尔·居里路的新建筑。她想着:“我在这里,德国军队或许不敢抢夺它们,但是假如我离开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失踪。”
③〔A〕她准备告别她的女儿们,把她们托付给她丈夫的哥哥雅克照料。虽然玛丽能够从容地考虑住在被包围、被轰炸甚至于被占领的巴黎生活,然而有一件宝物———实验室所拥有的那一克镭却要她加以保护,不让侵略者侵占。她不敢把这一点儿珍贵的东西交给任何使者,决定亲自把它运到波尔多去。
④玛丽坐在一辆满载政府人员和官员的火车里,身穿一件黑羊驼呢的防尘外衣,带着一个小行囊……和一克镭——一个装着许多小试管并且包了铅皮的匣子。居里夫人奇迹般地找到一个能落座的地方,并且还能把那个沉重的包裹放在她面前。她决意不去听车厢里悲观的谈话,凝视着窗外阳光普照的田野。〔B〕但田野上的一切也是一派失败气象,铁道沿线的公路上不断有向西逃去的成行的汽车。
⑤法国人大批逃往波尔多,搬运工、出租汽车、旅馆房间,都很难找到。天已经黑了,玛丽仍站在车站的广场上,守着那个她无力搬动的重担。人群往来撞着她,她并没有发怒,她觉得自己的处境很有趣⋯⋯难道她必须终夜守着这个价值一百万法郎的匣子吗?不,和她一起坐车来的一个部里的雇员认出她来,走过来帮助她。这个援助者替她在一个私人住宅里找到一间住房,那一克镭有了安置的地方。第二天早晨,玛丽把她的笨重宝物存放在一家银行保险库里,办妥之后,她就踏上了回巴黎的行程。
⑥在她看来,安静的、受着威胁的巴黎在9月初的灿烂的阳光下,似乎有一种它从来不曾有过的美丽和价值。这样一个珍宝难道会失去吗?但是街上已经在传布着一个消息,其猛烈程度不亚于海啸。玛丽风尘仆仆,忙着去打听:德国军队的进攻已被粉碎,马纳战役业已开始!
⑦1914年9月6日玛丽写给伊雷娜①的信上说:“战场此刻正在移动,敌军似乎正在撤离巴黎。我们都觉得很有希望,我们都深信法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要让年轻的费南·沙瓦纳②做物理习题。你们既然不能为法国的现在工作,就应该为它的将来努力。唉!这次战争之后,法国一定缺少许多人,必须有人补他们的位置。你们必须尽力研究物理学和数学。”
(选自《世界名人传记》,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伊雷娜:居里夫人的大女儿,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②费南·沙瓦纳:居里夫人好友的儿子。
(1)、阅读文章,完成下面有关居里夫人经历的思维导图。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批注是同学提出的疑问,请你帮助解答。①批注一:A句写居里夫人把孩子托付给别人,不利于刻画她的正面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呢?
②批注二:B句为什么要写田野上的失败气象和成行逃去的汽车?
(3)、文章结尾引用居里夫人写给女儿的信有什么作用? -
11、字词拓展
①fù益
②伛
倭
③颠簸
④不卑不亢
-
12、阅读理解
雪落菘叶
高 方
①第一次听说白菜别名叫“菘”时,心里跃起一个激灵。这让我想为新认识的“菘”写点什么。
②中国是白菜的原产地。古老诗集《诗经》中曾唱道:“采葑采菲。”“葑”逐渐变身为“菘”,是为白菜的古称。千百年来,当园圃里的菜蔬们渐次退场,只有白菜坚守到小雪时节,它更像是大地的呼吸,与松一般有不畏霜寒的傲骨。
③当第一场冬雪覆盖大地,白菜便已整理好行李,准备要离开土地了。虽然最外层的叶子依然舒展如裙摆般松散,但内层已包裹紧密,捏一捏顿感路实。如此瓷实便可承受长途运输之颠簸。别看白菜窝在垄间其貌不扬,叶子并无精致讲究的姿态,但是从离地几米的视角俯视它们,却有震撼的观感。一朵朵花苞葱葱翠翠、圆圆滚滚、层层叠叠,像浸染了青汁,颜色顺着鼓胀的曲线,由浓而淡滑落。
④每年收白菜的季节,奶奶伛偻的腰更弯了。她将背拉成一道弓,面向泥土蓄力,拢起白菜外层散乱的叶子,拉住根部轻轻一拽。片刻前还直挺挺的白菜,立刻倒在一旁。爷爷有时会抡起锄头,把白菜根从泥土里钩拽出来,白菜顺势在地垄里打个滚,被爷爷的大手一把捉住,丢进柳条筐。手推车上摞起、坐稳,白菜们便跟着农人回了家。
⑤带着泥土的白菜要先晾晒三四天,直到外层的绿叶枯萎,变得像纸一样皱而干,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膜。那些秋虫的浅吟低唱、寒生露凝、弯月银霜等自然风物统统封进心里,从此缄口。晒过的白菜可以在室外任一处背风的地方堆放,不论放在何处都不需用纸张、棉被、塑料膜等物覆盖。它喜欢与自然天生天长,风、雪、寒霜才是它愿意接受的披风。
⑥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入冬后家家户户都要存上百余斤大白菜。它在最寒冷的季节受命,承担起果腹之重任。年幼正在长身体的我,总是不满足单一食物的摄入。于是在奶奶弯腰拾起一棵白菜时,便开始嘟囔着抗议:我不想吃炖白菜。拢上套袖,奶奶横起面板,竖起擀面杖,烧旺炉火。双手交错间,便烙好一张酥香的葱油饼。有了饼的加持,炖白菜果然又变得别有滋味。有时,奶奶也会把肥肉炼成脂渣,和着白菜做成包子、饺子、烧饼,味道各有不同,味蕾再次沦陷。大白菜味甘性平,它与谁搭伴都可以。它愿意为任何一场厨房大戏充当配角,这不失为白菜迷人的部分,也是它的可贵之处。
⑦小小白菜,清白而淡雅,深得文人墨客的偏爱,始终占据一方纸墨,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也是资深美食家,曾作诗云:“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①掌。”能从清淡的大白菜中品出如此美味,不失为阅尽繁华后的回归,表里澄澈,怎么都自在。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过大白菜:“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如今在大白菜的重要产地--山东胶州,刚收割完的白菜也用红绳捆绑,绳子上还挂着二维码,扫码可以看到它生长和运输的过程。
⑧又是一年雪落时,雪霰排成长队降落人间,或随旋风急流而泻,或循着光线升腾。相比之下,白菜笃定多了。陈于墙角、铺于集市,不卑不亢地候在那里为大地隆冬的洗礼而揭幕。
(选自2023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注释〕 ①蹯(fán):野兽的脚掌
(1)、〔散文·画面)通读全文,概括出文章中与白菜有关的画面。
⑴→爷爷奶奶收白菜→⑵→奶奶和着白菜做美食(2)、〔散文·语言〕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读下列语句。①一朵朵花苞葱葱翠翠、圆圆滚滚、层层叠叠,像浸染了青汁,颜色顺着鼓胀的曲线,由浓而淡滑落。(连用叠词,有何妙处)
②爷爷有时会抡起锄头,把白菜根从泥土里钩拽出来,白菜顺势在地垄里打个滚,被爷爷的大手一把捉住,丢进柳条筐。手推车上摞起、坐稳,白菜们便跟着农人回了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散文·构思〕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诗丰富了文章的情感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散文·情思〕标题《雪落菘叶》特别值得回味,请从标题出发,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
13、阅读理解
〔材料一〕新闻回放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的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随后,梦天实验舱将择机开展平面转位,届时,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就将全面建成!……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对完成空间站全面建造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谈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效,柏林厚认为,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一种直接表现。“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做支撑,一个国家想要建设近地轨道空间站近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选自“环球网”,有改动)
〔材料二〕专题报道
飞天圆梦:解密梦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四个舱段组成,舱体全长17.88米,直径4.2米,发射质量约23吨⋯⋯工作舱在最前端,是航天员舱内工作与锻炼的地方,也是舱内科学试验机柜安装的地方。载荷舱与货物气闸舱则是以“双舱嵌套”的形式与工作舱相连。也就是说,在载荷舱的内部,隐藏着一个货物气闸舱,是货物出舱专用通道。最前端的是资源舱,也是对日定向装置和柔性太阳翼等安装的地方。
梦天实验舱作为“工作室”,是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其配置了13个标准载荷机柜,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可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试验项目,堪称天宫“梦工场”。同时,为了最大化实现舱外实验支持能力,梦天舱舱外配置有37个载荷安装工位,可为各类科学实验载荷提供机、电、信息方面的能力支持,确保它们在太空环境下开展各类实验。特别是载荷舱上配置有两块可在轨展开的暴露载荷实验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空间站的载荷支持能力。
如果将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比作“国际机场”的话,那么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就是空间站的“国际货运港口”……梦天实验舱独具的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将进一步提高空间站进行舱外载荷实验的能力和效率。在梦天实验舱内,配置了一台载荷转移机构,可以稳定地执行将货物从舱内送出舱外,或将舱外货物运至舱内的任务。据了解,载荷转移机构的运送能力能达到400千克、单次运送货物可以达到1.15米×1.2米×0.9米。与航天员“带货出舱”的方式相比,货物出舱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为在轨工作生活的航天员“减负”,以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开展舱内各项科学实验活动。
梦天实验舱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将作为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航天员只需在舱内把立方星或微卫星填装到释放机构的“肚子内”,释放机构即可搭乘载荷转移机构将小卫星运送至舱外。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的释放方向,释放机构就会像弹弓一样,把小卫星弹射出去,实现在轨“放卫星”。
随着更多科学实验任务的开展,空间站载荷供电需求也成倍增加。因此,梦天实验舱与问天实验舱同配置、同发力,装配了展开面积近138平方米、功率达13.5千瓦的“巨型翅膀”——柔性太阳翼。我国空间站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两个实验舱配置的4副太阳翼让空间站日发电量可达近1000度,为我国空间站打造最强劲的能量源泉,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近半年的用电量,真正实现“用电无忧”。
〔材料三〕背后故事
揭秘梦天实验舱背后的故事 专访总指挥甘克力
2012年5月,国家在空间站系统相关分工定点的批复中明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实验舱Ⅱ的总体研制任务……也就是从那时起,作为责任总指挥,甘克力与其他科研人员一起,从无到有,投入紧张而有序的研制工作中。
历经两年攻关,2014年,实验舱Ⅱ的方案设计基本完成。然而,此时空间站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调整,为了获取更好的观测效果,原本搭载在实验舱里的光学系统,也就是后来的巡天空间望远镜改为独立飞行器,与空间站共轨飞行。这样一来,实验舱Ⅱ的主任务、设计方案都需要进行大调整。
然而,中国空间站研制的时间表并没有改变,对于甘克力和科研团队来说,原本就不宽裕的时间变得更加紧张。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需要重新论证并完成实验舱Ⅱ的方案设计。
2015年,科研团队完成了实验舱Ⅱ的方案设计,通过征名,它拥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梦天”。历经6年初样研制,2年正样研制,梦天实验舱在上海完成总装和测试后,被转运至天津进行整舱力学与热试验。
(选自“今日头条”,有改动)
(1)、〔新闻采访〕班级组织模拟采访活动。下列无法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回答的采访问题是( )A、梦天实验舱作为“工作室”,它可支持哪些科学实验项目? B、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为什么被称为空间站的“国际货运港口”? C、梦天实验舱在轨释放微小飞行器时,若遇到故障,应如何解决? D、最后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梦天实验舱从无到有的大致过程?(2)、〔新闻标题〕小杭在读完新闻后,发现第一则新闻没有标题,请你运用学过的新闻知识,为第一则新闻选择一个合适的新闻标题,并说明理由。
A.三舱主体结构组装完成 载人航天目标稳步推进
B.“梦天”圆梦,中国空间站迎来里程碑时刻(3)、〔新闻立场〕小杭读完新闻后发现,新闻中往往蕴含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即新闻立场。你觉得材料一、材料二两则新闻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立场的?(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知识链接,你觉得“燃烧科学实验柜”的标志能否阐释梦天实验舱从产生到一举飞天的意义?请简要分析。〔知识链接〕
“燃烧科学实验柜”是梦天实验舱先期携带的8个科学实验柜之一。该标志突出的主题是“燃烧”,其灵感来自与火和燃烧有密切关联的“凤凰”这一神鸟。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凤凰是吉祥如意、浴火重生的象征,凤凰飞天往往预示着事业蒸蒸日上、一飞冲天。
(5)、小杭在读完新闻后,决定围绕“梦天实验舱·科研团队”这个主题设计一份采访提纲,对有关人员进行采访。请你根据下表,完善采访提纲。采访对象
甘克力及其科研团队
采访目的
①
采访方式
现场采访、电话采访(可以自由选择采访方式)
采访人员及分工
提问:小杭
照相或摄像:小宁
录音:小安
文字记录及整理:小海
采访准备
纸笔、录音设备、照相机、采访提纲
问题设计
②
-
14、在名著《红岩》中,郑克昌四次伪装破坏地下党组织的活动,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次
伪装成学生混进重庆大学,监视学生
第二次
①
第三次
化名“老朱”接近刘思扬,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第四次
②
-
15、阅读名著《红岩》,完成下列题目。
孙明霞久久地凝望着A刚梳好的头发,心里涌出无尽的话语,要想一一向含笑的她提说,嘴里却简单地回答着:
“没有,一丝乱发也没有……”
“男室也在提人!”有谁轻声报告着,声音里蕴藏着痛苦与激动。
她放下梳子,叫孙明霞替她从枕头下面取出被捕时穿的那件旗袍。
“要换衣裳?不冷吗?”
孙明霞茫然地问,担心她脱下棉衣会受凉。
“不要紧。”
她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
“明霞,帮我扯扯衣服。”
(选自《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版,有改动)
(1)、文中的人物A是谁?她为什么要换上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2)、江姐她们做的五星红旗,象征了什么? -
16、阅读名著《红岩》,完成下列题目。(1)、“绣红旗”是由《红岩》改编成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的一张经典剧照,请简述该剧照中“红旗”的来历。(2)、“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咿呀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习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说的是《红岩》中的 ( )A、成瑶 B、孙明霞 C、李青竹 D、“监狱之花”
-
17、身临其境,感悟人生。学校准备举行“读《红岩》·敬英烈”的话剧展演,如果你是前来应征的演员,请你回答导演提出的下列问题。
角色一:(沉静、安宁地)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
角色二:(淡淡地笑)我从一个贫苦的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变成了能让反动派害怕的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已经看见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在全中国获得了伟大的胜利,我感到是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我感到是无上的光荣。
角色三:(冷静地)十五年前,我是华蓥山区根据地的党委书记。省委书记罗世文同志牺牲的时候,他给了我特殊任务,要我利用陪法场的机会,装作吓疯了,长期隐蔽下来,等待机会,和党建立联系,完成越狱突围任务。
(1)、这三个角色,你想扮演哪一个?他(她)叫什么名字?(2)、你所选角色的台词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3)、依据你所选角色的台词,说说你对这个角色性格特点的理解。 -
1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悼念被虐杀的战友A,牢房里的一切活动和歌声都停止了。
签子门边,像朵朵乌云似的密布着无数张愤怒的面孔,正目送着派去和敌人谈判的代表。
他们边走边想着老大哥在临走前的嘱托:“许云峰同志说,一定要坚持条件,公开追悼A,打下敌人的气焰,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从根本上摧毁敌人的迫害和虐待!有全体战友的支持,提出的条件决不能让步。”想着这些话,他们挺身走进了猩猩的办公室。
(选自《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版,有改动)
语段中的“A”指的是。他们最终采取了的方式使敌人屈服。
-
19、阅读名著,完成题目。(1)、《红岩》中,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联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2)、下列事件不属于《红岩》内容的一项是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救朱赫来被捕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3)、下列对名著《红岩》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B、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C、《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之间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揭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极端凶残和色厉内荏的本质,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D、许云峰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松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答案】(4)、她在狱中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是谁?“她”是被谁出卖而被俘的?
-
20、阅读名著,完成题目(1)、《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 )A、刘思扬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2)、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 ( )A、《囚歌》 B、《国歌》 C、《革命者歌》 D、《正气歌》(3)、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 , 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 , 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4)、、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者为革命而牺牲的壮烈场面,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5)、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