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_______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_______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约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_______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传是孔子编订的。
(1)、上表的横线上应填的经典著作是( )A、《春秋》《说文解字》《诗经》 B、《春秋》《康熙字典》《楚辞》 C、《资治通鉴》《说文解字》《楚辞》 D、《资治通鉴》《康熙字典》《诗经》(2)、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①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作者的两个比喻“一只船”“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指导意义?【注】①筌(quán):用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器具。
-
2、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②寻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2)、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自行车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骑自行车的方式可多了:我和弟弟并排坐在后面的架上,父亲把脚从车三角架里伸出来,一脚踩脚踏板,一脚撑地,哼着歌,晃晃悠悠地骑回家;父亲把我们兄弟俩放在前面的杠上,身子前倾,小心翼翼地骑;我们还会在车后座上玩捉迷藏,父亲便故意摇晃着身子,吓得我们紧紧抱住他的腰。
④最快乐的是春节骑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去拜年。那时,乡村的道路坑坑洼洼,自行车一路颠簸,我和弟弟却兴高采烈。父亲把车骑得飞快,带起的风呼呼作响。我们的笑声和车铃声在乡村的上空回荡。
⑤自行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我们家的“百宝箱”。农忙时节,父亲用自行车帮母亲运粮食;赶集时,自行车上挂满了我们买的日用品;父亲还会用自行车载着我们去县城,让我们开阔眼界。
⑥可是,渐渐长大了,我们有了自己的自行车,父亲的自行车便闲置了。后来,父亲的自行车越来越破旧,我和弟弟劝父亲换一辆新的,父亲总是说:“还能用,修修就好。”
⑦如今,父亲的自行车丢了,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青春也随着自行车一起消失了。那辆自行车承载着我们的童年,承载着父亲对我们的爱,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温暖。
(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承载”的含义。(4)、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
4、古诗文默写。
(1)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 波撼岳阳城。
(3)《卖炭翁》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 , 。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
-
5、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2)、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仿句:孝是 , 孝是。
(3)、请你就该主题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美国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是“疫源地”的说法此起彼伏,从而让“疫源地”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B、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举世瞩目 , 其建设遵循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 C、“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少数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 D、全市中小学生诵读东坡诗文,讲传东坡故事,乐此不疲 , 让东坡精神洒遍湖湘大地。
-
7、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周济 秀颀 络绎不决 重峦叠嶂 B、绯红 蹒跚 正襟危坐 春寒料俏 C、桅杆 篡改 眼花缭乱 坦荡如砥 D、酒肆 吹嘘 振聋发聩 殚精竭滤
-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晦暗(huǐ) 冗杂(rŏng) 亢奋(kàng) 踱步(duó) B、蕴藻(zăo) 脑畔(pàn) 闭塞 (sāi) 踊跃(yào) C、归省(xĭng) 两颊(xiáo) 挑衅(xìn) 恬静(tián) D、怅惘(chàng) 肃穆(mù) 蓦然(mò) 斡旋(wò)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神舟十三号快速对接和返回技术,到底有多牛
①2022年4月16日上午10点左右,在轨工作183天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三名乘组,顺利搭乘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东风航天着陆场预定区域直立着陆,此次我国载人航天返回过程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机制。而在此之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后,与天和号核心舱对接时也采用了世界领先的快速交会对接技术。那么这两项处于世界领先水准的快速交会对接、快速返回技术到底领先美俄多少?
②首先以快速交会对接来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和以前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不同的是,从飞船入轨机动,到靠近核心舱并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正式进入核心舱内,仅用时6.5个小时,而之前往往需要9个小时左右。
③为什么能够将时间缩短得这么快呢?
④首先是飞船机动能力更强、入轨精度更高后,飞船可以快速变轨接近核心舱,同时核心舱和飞船之间安装的激光和微波雷达测量系统,可以快速测算出飞船和核心舱之间的相位差,继而在计算机控制下,飞船通过更加精准的变轨操作,实现快速交会对接。而之前神舟载人飞船发射入轨后,会先绕地球多转几圈,以便飞船自身和航天员快速适应太空环境,然后飞船才会打开发动机不断变轨,并逐渐靠近需要对接的航天器,并且在对接过程中,因为轨道控制不是很精准,所以需要不断的调整轨道参数,并最终在手动和半自动状态下,完成两个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对接。
⑤作为对比,美俄两个航天大国的交会对接是怎样的呢?
⑥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由于其设计年代久远,在发射入轨后,采用的是手动和半自动交会对接方式,且因为联盟飞船入轨高度较低、入轨精度不是很精准,所以在飞船入轨后,需要不断地调整轨道参数和飞行姿态,并逐渐靠近国际空间站,最终在航天员的手动和计算机辅助下,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联盟号载人飞船从发射入轨到完成交会对接往往需要绕地34圈、耗时两天时间。美国虽然航天尖力雄厚,但是因为其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以及美国不太擅长载人飞船研究,所以现阶段美国的载人飞船虽然已经多次和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但是对接技术仍然不是很先进。比如载人飞船从发射入轨后,虽然能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快速接近国际空间站,但是因为承担载飞船发射任务的猎鹰9运载火箭,入轨精度不够且入轨高度较低,所以飞船从发射入轨,到依靠半自动完成交会对接,大概也在18--27个小时之间。
⑦其次是这次神舟13成功验证的快速返回技术优势有多明显呢?
⑧以前不管是中美俄谁的航天器返回地球,都是主动脱离目标航天器后,在附近轨道伴飞、并逐渐下降高度,最终通过不断调整轨道参数,尝试以预定角度冲入大气层,并时刻保证与大气层直接接触面是特殊设计的耐高温涂层面。同时为了降低返回速度,返回舱和航天飞机都会保持较大的倾角,以延缓下降速度,那么最终返回舱实质是以比较大的角度穿越大气层,并倾斜降落直至降落伞打开的。
⑨之前的神舟载人飞船在脱离预定航天器后,从开始伴飞到切入大气层至少要绕地球旋转11圈,耗费20个小时以上,才能在特定再入角度、速度和瞄准预定着陆场之间平衡,耗时更长不仅会增加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风险,同时也不适合特殊环境下的快速返回机制。
⑩所以从神舟十三号开始,从飞船脱离、变轨机动到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完全分离,再到返回舱准确切入大气层,只需要5圈即可。而且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后,会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穿过大气层,这不仅缩短了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时间,而且也缩短了返回舱穿越大气层忍受上千度高温烧蚀的时间,给舱内的航天员一个更加舒适的返回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这种快速返回、接近垂直降落的返回方式,也更加适合紧急状况下的安全返回。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载人航天返回过程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机制便一举成功,大大缩短了返回时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B、俄罗斯和美国的载人飞船在完成对接任务时耗时较长,这是因为入轨精度不够且主要依靠航天员手动参与。 C、文章将我国载人飞船的对接和返回技术与美国及俄罗斯进行比较,突出了我国的这两项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D、返回舱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穿过大气层,既缩短了穿越大气层的时间,还利于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安全返回。(2)、文章第③⑤⑦段,均采用了设问句。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能与核心舱快速对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残梅 张守民
①我注意那丛榆叶梅至少也有十几年光景啦,而且是从一次买粥开始。
②某年的一春日晨练后,我照例来到大杂院门口买早点。跑动之中发现,不远处正绽放着一团火红的鲜花,近前一瞅,一丛榆叶梅正浓艳地盛开着。只见那花儿,一朵朵欢腾雀跃,一对对精彩纷呈;藉红色的花瓣,舞动中飘逸着娇嫩;金黄色的花蕊,含蓄中满透着清新。不经意间,一份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伴随着隐约可见的高贵和靓丽竞相显露,让人赞叹不已。
③花儿是美丽的,但其生长环境却几近丑陋。榆叶梅的西南两向,是一片高矮不等,破烂不堪的棚户区;榆叶梅树根处,紧贴着一堵歪歪扭扭的废弃砖墙;而榆叶梅驻足的三四平方米旮旯内,则乱七八糟地堆放着一些杂物,就连向上的空间也被堵了个正着。但它那并不粗壮的几枝树干,仍从残墙断壁的挤压里倔强地长出,将一团团粉红的花朵举向天空。我站在那愣神半天,居然忘记了买早餐。
④突然,北侧传来叫卖声:“大米粥啦,大米粥!”循声望去,只见一大嫂,三十几岁,着白围裙,手拿铁勺,正站在大铁桶前,而身边是几个买粥人。我近前一看,那粥真是诱人,羊脂玉似的大米粒,红宝石般的红豆粒,参差错落,漂游浮动在乳汁一样的米汤内,而且清香四溢。我随便问道:“这粥好吃吗?”一位老者说:“好吃,真好吃,买吧!”随后,又悄声说:“她是个残疾人,咱们都帮帮她。”后来听那老者说,这个女人为给丈夫治病,把老家房子卖了,最后人财两空,带着孩子来这里以卖粥为生,为省钱,租住在一间煤棚子里。
⑤今年四月一个清晨,我又来街口买粥。此时,正是赏梅季节,但小树内却断枝横陈。落英满地。满树不见一只花影,其问,有一株榆叶梅还被拦腰折断。赶巧。又遇上那位老者。他告诉我。昨夜刮了一场大风。大院许多树都被吹倒了。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就在清洁工人拽开榆叶梅断枝的一刹那。那种皮连著筋、筋扯著骨、浆液进飞、枝断叶落的惨烈。直看得我心惊肉跳的,烦躁至极,而那棵残枝树桩上的六七个小花骨朵,更是让我心生怜悯。之后两天没见残疾大嫂出摊,再后来的三天出差中,心里总是惶惶的。
⑥第六天一早,我急急地来看榆叶梅。没等站稳,就听到一声稚嫩的叫卖声:“大米粥啦,大米粥!”噢,哪来个卖粥的孩子?循声望去,只见北侧空地上,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正站在大铁桶前卖粥呢,直觉告诉我,那肯定是残疾大嫂的女儿。这时,那老者正在问话:“孩子,怎么是你卖粥啊,你妈呢?”女孩小声说道:“妈妈生病了。”还未说完就哭了起来。“啊,病了,很重吗?”“嗯,起不来床了。”这时,买粥的常客又到了不少,大家的目光一起投向了女孩。现场静极了,没人说话,只有女孩那低低的抽泣声。好一会儿,只听老者喊道:“大家伙快买粥吧!”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争先恐后地抢着买粥。这时,那位老者帮忙打粥,两位大妈帮助收钱,也不知是谁开的头,一元钱一碗的粥,扔下五元钱就走,后来又变成十元一碗,再后来就是五十元一碗,一百元一碗,一会儿工夫,粥桶便空了,后到的人就直接捐款,我把兜里的钱也都捐了出来,只一会儿,就收到厚厚一沓钱,光百元大钞就二十几张。女孩急得只喊:“不行的,妈妈会打我的!”那位老者把钱装进她兜里说:“孩子,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收下吧,别害怕,我和两位奶奶送你回家。”随后,他又面向大伙说道:“谢谢大家了!”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完,他们三人领着女孩,推起粥车,朝小区外走去。
⑦随着三老一少的渐行渐远,北侧空地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有那丛榆叶梅正花开灿烂,欢快热烈。其中,有一朵最漂亮的大红花,恰恰来自那棵榆梅残枝。熙熙晨光里。在众多榆梅花的簇拥下。那朵大红花愈发从容自信。引人注目。全无半点的娇羞和胆怯。
(1)、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笔下的榆叶梅有何特点?(2)、下面句子中的“举”字的拟人手法用得很妙,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其精彩之处。但它那并不粗壮的几枝树干,仍从残墙断壁的挤压里倔强地长出,将一团团粉红的花朵举向天空。
(3)、说说文中反复出现的“老者”有何作用。(4)、选文以花喻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体会结尾划线句的作用。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青碧溪记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②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观、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④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穀纹⑤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文/明·李元阳)
【注】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④靡:冲荡。⑤穀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深穷其源 (2)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3)缘溪而出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2)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3)、【甲】文写李元阳多次游青碧溪“屡月不能忘”,【乙】文写柳宗元游小石潭“不可久居”。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分别说出其中的原因。
【甲】
予每至溪上,縠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不能忘。
【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
1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人们经常引用【甲】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形容中华民族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描绘的图景。(2)、【乙】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能换成“填”吗?说说你的理由。(3)、【乙】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13、默写。
(1)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2) ,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同是送别,王维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而王勃则以“ , ”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5)在白居易《卖炭翁》中,诗人用“ , ”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对其倾注了无限同情。
-
14、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漫步其中,含英咀华,倍受滋养。班级准备举办一期“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策划】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感悟】下面是某同学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后写下的感悟,其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的原因,不仅是古典诗词本身蕴含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选手的才情和节目的精彩。②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③《中国诗词大会》以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建构着我们的精神家园。④这档节目让我知道,世间万物、人生百味都可以用诗词来传达。⑤就像主持人所说:“诗词不仅看上去很美,读起来很美,还有可能闻上去很香,尝起来很甜”。
语病:第句,修改意见:。
标点:第句,修改意见:。
(3)、【推荐】班级准备编一本诗集,需要分专题辑录相关古诗,请你为“诗中月”这一专题推荐两例。要求:推荐的诗句为上下两句,注明作者和题目。①
②
-
15、将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②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③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
④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⑤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地移动;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也照着人的脚。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⑤③② -
1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当习近平主席来到多哥时,受到了多哥人民的热情款待与热烈欢迎。 C、在政协会议上,育才中学校长呼吁:不要把青少年心理问题当成品德问题。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
17、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藻饰 诘难 睾肾 怅然疑望 B、渲染 夔门 赋予 浮光略影 C、意蕴 附丽 寂寥 闲情逸致 D、暮霭 笼统 演译 信手沾来
-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契合(qì) 苟安(gǒu) 铢两悉称(chènɡ) B、侦缉(jī) 鼎盛(shènɡ) 不折不挠(náo) C、鞠躬(jǖ) 诡谲(ɡuǐ) 心旷神怡(yí) D、畸形(qī) 渲染(xuàn) 春寒料峭(qiào)
-
19、文题
致敬,是表达敬意的意思。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经过长时间的了解,往往会有所识之人、所读之书、所见之景……让你心生敬意。也许会有一番仪式性的表达,也许只是在心中凝聚,抑或还有了行动上的奔赴和追随……致敬的形式其实不一而足。无论怎样,那一份敬意的产生,与之相关的经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弥足珍贵,一定是值得回味,也值得分享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曲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20、根据你对《水浒传》的阅读积累,在表格的横线处填写与情节相关的人名。
人物
情节
(1)
他为人豪爽仗义,勇敢无畏。他出手救助被郑屠欺凌的金氏父女,在野猪林救下被陷害的林冲并一路护送其至沧州附近。
(2)
他为人孝顺,在沂岭杀四虎为母报仇;他直爽率真,有情有义,为报答宋江,自告奋勇去讨鱼;他具有反抗精神,面对朝廷招安,强烈反对。
(3)
他重情重义,武艺高强,也嫉恶如仇。他为报答施恩,醉打蒋门神,帮其夺回了快活林酒店;后遭人陷害,识破奸计后杀死仇人。
(4)
他为晁盖献计智取梁中书的生辰纲,利用连环计攻破祝家庄,智取大名府、文安县……他一生屡出奇谋,屡次建功,不愧为“智多星”。